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整的正楷小字很费功夫,贾环一笔一划的写着,其实要是书法好了也能增分,但贾环却没有这份能力,毕竟书法除了讲究架构,还要讲究笔力,笔力是需要长时间磨练的,以他这个年龄当然没有!
一直到了下午贾环才随大溜交了卷,而出了贡院的大门,却见贾兰已经站在了马车旁,和焦大说着话。
“三叔考的怎么样?”
待到贾环来到跟前,贾兰抱起拳头,给贾环施了一礼。青色的衣服穿在贾兰身上,让他显得分外少年老成。
“不怎么样。”
贾环虽然感觉连缀的不错,其后按照八股的写法,承题、起讲、入手、起股等顺序,写的也挺顺手,但总不能在贾兰这个侄儿面前吹牛逼吧,所以贾环谦逊了一下。
贾兰听了之后,清秀的眉毛立刻耷拉了下来,幼雏的面孔也变得愁闷,同时说道:“是啊,三叔这题太难连缀了!不过他们也说难。今科看来是无望了,不过三叔你到时不用急,我听我娘说,你那几位老师都是学识渊博之人,三五年内你就能高中……”
就在这时,宝玉的小厮铭烟跑了过来,先是拘谨的给贾环行了个礼,然后说道:“兰少爷,二爷让你过去。”
“三叔,我先回了。”
听到铭烟的话,贾兰一边说着,一边向贾环是了礼,然后转身而去。才走了两步,却又转过头来,向贾环笑道:“我去问问二叔考的怎么样,新来的先生说他学业进步很大,或可高中。”
贾环听了,摆了摆手,转身上了马车。
回到报社,韩山也跑来过来问候了一番,对于考试之事,贾环也不敢拖大,只说是考的一般。而到了内宅,贾环突然听到赵姨娘的嚷嚷声:“要我说,既然沈大人等都说他今年不行,他就不该去,这一考一天的,去受这罪!”
对于贾府里的妇人之见,对于赵姨娘的愚蠢,贾环已经有了深刻的深刻的了解,但不知为何,听了赵姨娘这愚蠢的话儿,贾环心里倒是升起了淡淡的温暖,他摇了摇头,快步向中堂走去。
第123章 赏钱()
内宅中堂里花团锦簇,黛玉、三春几个都在,赵姨娘一身艳红,端坐在中堂东上首的太师椅上,翘着二郎腿,端着茶盏,正洋洋得意的说着话。三春、黛玉、宝钗并几个丫头或站或立,众星捧月般围着她。这样让她看起来竟然有了一股子贵气。
其实由于贾环整治赖大的缘故,现在荣国府上下不敢对她刁难,王熙凤因为贾环和贾琏合开报社的缘故,内余额有一千两银子的额进项,对赵姨娘暗地里照顾有加,当然她不知道贾琏暗地里满了其余两千两银子的进项。
所以顺风顺水之下,赵姨娘活的很滋润,活的滋润皮肤就好,贾政不免又多去她房里几回,这让她更加滋润。
今天她自然是来看贾环的,见贾环进屋,看他脸色疲惫,赵姨娘把茶盏往晴雯手里一塞,丹红的嘴唇微微一撇,怜惜道:“环哥儿,累了吧!你师父都说你不成,你还瞎折腾什么!照我说,这下两场呀你也别考了,这时间呀有的是,你还这么小……”
赵姨娘一边说着,一边说着,一边拉过贾环怕了怕他身上的灰尘。
赵姨娘的溺爱声里,贾环心里一阵苦笑——这时间真的是不多了,也不过三五年而已!
随后探春、黛玉等又问了贾环的考试情况,贾环还是说一般般。但黛玉听了,纤巧的嘴角却露出一抹笑意。
长时间的相处,她已经知道贾环做事向来留有余地,不喜把话说满,这么说一定是考的不错了,而要是中了秀才,也就有了去她家提亲的资格。
想着想着,黛玉看着贾环,眼醉面酡。而紧邻黛玉,宝钗见此也是恍然大悟。
……
两天之后,院试终于考完,或许是有上一世的底蕴,再加上近期准备充足的缘故,另外就是沈士周三人的点拨——虽然他们说的少,但他们说的都在考点上,所以贾环并没有感觉多难。
但是文章这种东西主观性较大,还要看批卷官员的喜好,所以贾环在沈士周、三春、黛玉等人问起时,还是说一般般。
沈士周、俞图、柳溪听了也感觉在情理之中,却没有一点意料之外。但黛玉、宝钗、三春见贾环始终这么说,心里都是有些惊喜了,但这种事情,她们女孩子也都藏在心里,不往外说。
……
时间一天天过去,贾环和众多考生一样,期待而焦虑的等待着十四日放榜。而随着月亮的圆满,街面上的花灯也渐渐多了,人流穿梭,渐渐的是一副繁熙景象。
朱玉初生性好动,往年总要在大街上看花猜谜的游玩,而今年行走于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朱玉初却心情寂落——回到王府后,空虚无聊的岁月,让她越来越想念在贾环身边做丫鬟的时刻!
“先生说他今科无望,而他又偏偏去了,难道他还有什么翻天之术不成?中秋了,他一定会唱好听的歌儿……”
索然回到闺房,在梳妆台前,朱玉初托着香腮神驰天外,越想越觉得还是在贾华身边做丫鬟有趣,哪怕受些气!而又想象到贾环独自哼哼,也不让她听到,她心里有来了气……
这些心情反应在雪腮上,一会是轻轻浅笑;一会是萧瑟寂落,一会是浅嗔薄怒。珠帘外,郑王妃悄悄地看着,小儿女的心思她也是明白的,她心中思忖:“盈儿自从从那小子处回来清减了许多,这么下去怎么行!哎,我去找王爷去……”
越靠近中秋,节日的气氛越浓,或许是怕贾环在这种阖家欢乐的气氛里感到悲凉,三春、黛玉来的就勤快了些,留驻的时间也长,和贾环谈论些家常。
但闺中女儿,所见所闻稀少,主要说的还是荣国府的事情,鸡皮蒜毛,比如宝玉自感考的不错,贾母欢喜,令王熙凤大置节货,准备热热闹闹的过个节之类的。而惜春怕贾环听着难过,不免又说了通那是宝玉自以为之类的牙尖嘴利的话。
考试的事情,实在是雾里看花的事情,贾环虽然心焦,但却不会盲目做出推论,听了宝玉的话,却感觉这人实在是屎不出来屁出来,没点沉稳气,只怕难成大器。
而晴雯、如意、韩山、焦大等也感觉出了三春的用意,他们几个都张扬着大办节货,一时间花灯、五牲、香烛都置办了进来,没到十五,报社已经张灯结彩、红灯濛濛,一团节日的喜气。
而在十三日,郑行也从泉州赶了过来,同时给贾环拉了一车南方的土特产,这下让节日的物品更加丰盛起来,可是这一切哪里能够减轻贾环心里隐藏的身处异世的独孤!
……
八月十四,放榜日。
贾环一大早便起来了,简单的洗刷一下,吃了些早点,贾环便和焦大一起乘了马车,去了贡院。富家子弟或许派个识字的仆人盯榜,但贾环身边却没有这样的人。
而在贾环去后,晴雯便开始准备炮竹、打赏钱。打上钱主要是一些碎银子和铜钱,按习俗这放榜后,如果榜上有名,学监的衙役们会来敲锣打鼓的来报喜,并讨些喜钱。
对于这种鱼跃成龙的喜事,高中着自然不会吝啬几个小钱,实际上即使是最为贫困的学子此时也会大掏腰包,即使没有也会有锦上添花着代掏。同时名次越高,掏的太多越多,所以这掏喜钱已经成为学监衙役老区外快的一条门路。
当然既然是来钱的门路,学监的衙役们也就有了分配,官职大的跑名次高的,几个人去,跑几个,其实暗地里都有安排。
而对于一朝中榜天下知这种喜事,乡里邻里的儿也会跑里贺喜,这也是要撒两个喜钱的,所以晴雯和如意将这些散碎银子放在了一个小木箱里,并抬到了门口。
当然荣国府内也是这样准备的,不过是贾母吩咐赖大为宝玉准备的,那箱子也是两人抬的大箱子,里面满满的收拾铜钱,而且上面还系了花红。
而铭烟更是一大早就被打发去了贡院,贾母和王夫人、王熙凤、邢夫人,李纨、贾兰等在贾母的三间小厅里候着。
即使宁国府的尤氏、秦可卿也来了,毕竟如果高中乃是光耀门庭之事,这时是要在第一时间道喜的。
即使是贾政一项勤于政事,也在昨天向公里请了假,毕竟今年这秋闺之试,荣国府去了三人,而且非子即孙!
第124章 错觉()
贾环和焦大驱车赶到贡院门口,当下了车之后,贾环才发现贡院前的路上已经挤满了人,大多数都是衣着素布者,身穿锦衣的大多数都是奴仆打扮,一看就知道是富家子弟派来打探消息的。
由于人山人海贾环便没有往里面挤,而是倚在了马车旁,人群中铭烟瞧见了贾环,见贾环和焦大在一起,便暗暗瞧了两眼,没有上前行礼。
没过多久,就听‘吱’的一声,贡院的大门开了,随即四个红衣黑帽衙役走了出来。其中一个拿着锣,一个一手端着浆糊,一手拿着一卷红纸,其余两个左右护着。
见他们出来,围观的人向流水一般,瞬间都涌了过去,额那个敲锣的却把锣‘当’的一瞧,同时喝道:“大家注意,闲杂人等让开!”。
与此同时,两个衙役往人群前一站,把人群阻断了开来,而捧着红纸卷的把浆糊贴好后,展开了红纸卷贴在了墙上。
人人都像鸭子似得伸长了脖子。贾环也不能例外,但他视力好,在远处也能看清楚榜上的内容,只见上面梳着第一行写到:丙榜(附生榜)四十名。下面是一排排名字,名字后附着籍贯。
面大自考上的秀才也叫生员,生员按等级分为廪膳生、增广生、和附生。廪膳生像现代的保送生,国家给钱粮;增广生像正常考入的;而附生则是额外的,要交银子的。
“即使考上个附生也不错,最起码是个起点。”
贾环一边看着,一边心里嘀咕着。四十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