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当尽数查出,一一诛绝。”
赵普这话说的杀气腾腾的。
赵光义也深有同感。
只是此前高怀德帮他分析过里面的利害关系,他深知铲除了这些人的后果是什么。
高怀德在这个时候,站出来道:“启奏陛下,此事臣已经查明,乃是一批潘氏旧部,为了帮潘仁美报仇,叛逃出了军伍,私自勾连辽国所为。
老臣负责接管潘氏旧部,却没想到弄出了这么大的纰漏。老臣难辞其咎,恳请陛下降罪。”
赵光义明明知道其中的问题所在,但他不得不配合高怀德演戏。
“竟有此事,潘仁美这个恶贼,当真是为祸社稷的大贼。即便是死了,也要霍乱江山。即可命西北驻军,剿灭这一股叛军,将他们尽数诛灭,以慰雁门关上两万忠魂的在天之灵。”
赵光义又对曹彬说道:“曹爱卿,你速速从西北调遣兵马,进驻雁门关。朕不想再被一群蛮子威胁。叛军能再西北之地横行无忌,想必西北其他诸军中,应该也有潘贼旧部。朕命你彻查此事,该杀的就杀,该换的就换。
再发生此等大事,朕唯你是问。”
“陛下~”
宋琪想说话,却被赵普给瞪回去了。
老奸巨猾的赵普,如何看不出皇帝和将门之间的猫腻?
既然人家暗中已经达成了协议,那就最好憋插嘴。
现在借机打压将门,明显不是一个好时机。
同时,赵普感觉到宋琪这货智商有点欠费,之前庭举他当参知政事,有些考虑的不周到。
曹彬瞧了赵光义一眼,见赵光义没有搭理宋琪的意思,就施礼道:“臣遵旨。”
赵光义又看向赵普,道:“赵爱卿,这些个狂僧们进京,胡乱宣扬一起,导致民间流言四起,沸沸扬扬的。你需要主持此事,尽快的张榜,将杨业将军雁门关大捷的事情告知给百姓。
让百姓都知道此事的真相。且不可当他们再以讹传讹,引起民愤。”
赵普拱了拱手,“臣遵旨。”
赵光义摆了摆手,道:“其他人先回去吧。曹爱卿和赵爱卿留下。”
文武百官们没料到,此事沸沸扬扬的,闹到垂拱殿上,居然如此草草了结。
他们一个个各怀心思的离开了垂拱殿。
一部分的将门武将,下意识的簇拥在了高怀德身边。
待到文武百官们全都离开以后,赵光义又赶走了垂拱殿内的宫娥和宦官,只留下了王继恩伺候在身旁。
赵光义命王继恩给曹彬搬了一个椅子,待到曹彬坐定以后,他才开口。
“曹爱卿,赵爱卿,这满朝文武,朕能信得过的,就只有你们二人了。也唯有你们二人是真心的为国办事的。”
曹彬和赵普对视了一眼,同时起身施礼,“臣惶恐。”
赵光义往下压了压手,道:“两位爱卿坐下,不必拘礼,把这当成一个家宴即可。”
曹彬和赵普坐下。
赵光义沉声道:“曹爱卿,西北的军事,朕以往很少过问,几乎都交托到了将门手里。如今却出了这大的纰漏。朕心里很不安。所以朕决定了,以后西北的军事,朕要细细过问,同时朕准备挑选一位重臣,去西北坐镇。”
曹彬愣了愣,沉声道:“陛下吩咐就是了。臣一切都听陛下的。”
赵普沉吟道:“陛下准备派谁去西北?”
赵光义道:“吕端。”
赵普沉吟了片刻,略微点头道:“吕端此人,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又颇具才干,为人正直。由他去镇守西北,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君臣三人评价了一番吕端,确认了吕端去镇守西北这件事。
良久,赵光义突然道:“两位爱卿,你们觉得杨延嗣此子如何?”
曹彬愣了愣,问道:“陛下为何有此一问?”
赵光义淡然笑道:“据皇城司的探子回报,杨延嗣此子,在此次雁门关战役里的表现可是很抢眼的……”
曹彬闻言,失声笑道:“他一个介文官,在雁门关,也就耍耍嘴皮子而已,还能干什么?”
赵光义摇头笑道:“曹爱卿啊!你不了解你这位女婿啊!此番在雁门关,他可是率领一千人,冲向了有五万多大军守护的耶律休哥的车架,并且重伤了耶律休哥。
如此勇猛,只怕大宋军中也难找吧?
他的诗词歌赋,冠绝大宋;他的武艺,有万人敌之姿。
如此人物,大宋只怕也是独一份吧?”
曹彬陪着笑脸,尴尬的道:“臣整日里忙于军务,还真的没太关注此事。”
赵光义又笑道:“那就不说此事了。说一说这一次狂僧们在汴京城里报捷的事儿吧。朕总是觉得这里面有你这位好女婿的影子。
他下手可真狠,差点让朕下不来台。
你说说,他从朕手里要走银、夏、胜三州,是不是准备借着苯教的力量,让杨家东山再起。
顺便,学一学折家,听调不听宣?”
曹彬闻言,猛然站起身,惶恐道:“陛下,此事未必和杨延嗣有关吧?那个宝言上师,在党项能够调动那么多兵马,肯定不是什么笨蛋。也许这是他的主意也说不定。
这天底下,可不是只有杨延嗣那个小子是聪明人。”
赵普借机插话道:“老臣也觉得此事应该和杨小子无关,想必是那苯教的大喇嘛,在党项的地盘上被李继迁压的喘不过气。所以早开始谋划银、夏二州的地了。
只是他们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直到雁门关战事爆发,杨七又求到了门上。所以他们就借机顺水推舟。
再说了,就算那个小子参与到了此事里,顶多也就是想借机让杨家东山再起而已。
在这件事里,他应该算不上主谋。他还没有这个本事。
如果真是这样,对朝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等到杨家东山再起,陛下必定能多一支能征善战的忠勇之士。
此番雁门关的战役,就能看出杨家对陛下的忠心。
而且,苯教若是真的从辽国和党项手里拿下了这三地。对朝廷来说更是一件好事。
有杨家在中间做桥梁,咱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掠夺他们的成果。
然后继续给他们划拨地盘,让他们继续去跟党项和辽国战斗。
让他们三方消耗,咱们在中间坐收渔利。”
赵光义眼前一亮,朗声笑道:“还是赵爱卿看的透彻,若真是如此,对朝廷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反正党项和辽国的土地多得是,咱们可以一直给他们划拨下去。”
赵光义和赵普二人朗声大笑,他们都对这个想法很有兴趣。
当然了,如果给他们一本《宋史》,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后来崛起的西夏、青唐,就是他们这么放纵起来的。
曹彬瞪着眼睛,不知道该露出什么表情。
这两个人在他面前明目张胆的算计自己的女婿,难道当自己不存在吗?
真当自己聪明吗?
曹彬觉得,他要是把杨七给他的计划书甩在这两个人脸上,他们肯定笑不出来。
憨笑之余,赵光义说道:“这小子虽然做的事儿都是在为大宋谋福,其中夹杂一些私心,朕也可以当看不见。只是他年纪如此小,就这么肆无忌惮的欺到朕头上,不教训一下,朕心里不安。”
赵普沉默了一下,道:“陛下刚才不是担心吕端去了西北,一时半会儿打不开局面吗?不如就派这个小子去西北如何?”
赵光义愣了愣,大笑道:“代州知州这个职位如何?”
代州知州?
雁门关就在代州,而代州最大的屯军火山军已经全军覆灭了。
代州附近的全都是杨家的仇人。
把杨七放在代州,没按好心。
第0417章 代国公()
曹彬暗地里翻了个白眼,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再戴在垂拱殿了。
曹彬起身,拱手道:“西北的军务,臣会尽快整理出来,交给陛下的,臣先行告退。”
赵光义赞许的点了点头,他留下曹彬,主要就是为了通过曹彬,间接或者直接的控制西北的兵权。
曹彬并没有拒绝,这让赵光义很开心。
“啪啪啪……”
赵光义抚掌,王继恩悄然出现在垂拱殿内。
赵光义吩咐道:“王大伴,去岁南国进贡了一柄金柄牛角刀,你去取来,送给曹爱卿。”
曹彬闻言,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他很想告诉赵光义,你口中金柄牛角刀,我府上有一箱。
然而,这话他不敢说出口,反而一脸惊喜的拱手道:“臣谢主隆恩。”
少顷,王继恩拿着用红绸捧着一柄金柄牛角刀出现在曹彬面前。
曹彬拿到手里掂量了一下,就有随手扔掉的打算。
这一柄金柄牛角刀,重量比他府里的那些金柄牛角刀重了几分,按照曹琳的说法,这东西刀柄并不是纯金的,而是在外面包裹了一层金皮而已,和他府上那些纯金刀柄的牛角刀,有天壤之别。
据说杨七把这种低档次的东西,都赏给了底层的官员,并且人手一柄。
曹彬拿着金柄牛角刀,面色怪异的再次向赵光义谢恩,然后匆匆离开了垂拱殿。
曹彬一走,赵光义脸上的笑意突然敛去,吩咐王继恩给他和赵普准备了一些茶点以后,一脸惆怅的道:“赵兄,还记得当年我兄弟二人去你府上三顾茅庐的事儿吗?”
赵普正在细细品味宫里的御茶,猛然听到赵光义叫他一声‘赵兄’,他茶点把嘴里的茶给喷出来了。
这是有事儿要说,而且还是大事啊!
自从赵光义登基以后,这是第二次称呼他为‘赵兄’了。
第一次,是在他登基之处,汴京城里谣言四起的时候。
当时,赵普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叫做‘金匮之盟’。
这一次,赵光义又要出什么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