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寇准喝光了酒壶里的酒,放下酒壶,沉重道:“国恒大,好战必亡。然,燕云十六州是我大宋北方的屏障,不收回燕云十六州,大宋江山时时刻刻处在水深火热当中。
我就是想看看,辽人是不是比宋人脑袋多。凭什么太祖和今上,三次北伐,都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
杨七笑眯眯道:“那你在边陲待了三年,都看出了些什么东西?”
寇准撇了一眼杨七,毫不顾忌的说道:“边军糜烂,杀良冒功,官逼民反……如此边陲,如何能够抵挡得主辽人?”
杨七摇头一笑,寇准现在还是太年轻了。
看事情只看到了一些表面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并没有看出来。
寇准见杨七摇头,下意识追问,“贤弟不赞同我的说法?”
杨七笑道:“你说的这些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在于杯酒释兵权和以文御武。”
寇准瞪大了眼睛,愕然道:“贤弟慎言。”
杨七拿过了寇准手里的空酒壶,递给了身后伺候的仆人,随意的说道:“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寇准眼珠子滴溜溜转了一会儿。
他沉吟了许久,才咬了咬牙,道:“愿听贤弟详解。”
杨七笑道:“先说说杯酒释兵权,你觉得此事是好是坏?”
寇准当即喊道:“自然是好事,杯酒释兵权,这说明了太祖不是薄情寡义之人。也说明了几位国公们深明大义。从此,大宋便可避免内乱之祸。”
杨七接过了仆人新换的酒壶,自斟自饮道:“是吗?那么你告诉我,太祖抽调了各军中的精锐,组建了四十万的禁军,囤积在汴京城,有什么好处?”
寇准沉吟道:“拱卫京师,防止其他地方有人作乱。”
杨七耸立耸肩膀,笑道:“在我看来,只会养一些酒囊饭袋而已。这些人被囤积在汴京城,每日里发着足额的饷银,吃着大鱼大肉,又不用担心战事。
只需要十年,十年之后,你觉得这些人还有多少的战斗力?
然后,这些人被养废了。朝廷继续从各厢军中继续抽调精锐,继续养废。
边军中的精锐被抽调,边军废了。精锐被抽调到了禁军中,禁军也废了。
那你告诉我,朝廷拿什么去跟辽人打?
他们只能挨打。”
寇准脸色阴晴不定,他是一个有见识的人。从小就跟着他爹四处奔波,看见过太多太多的事情。
他心里不得不承认,杨七说的这些,真的很有道理。
而且,现在禁军似乎也在朝着杨七所说的这方面发展。
自今上北伐太原过后,禁军就再也没打过什么胜仗了。
每一次出击,都可以说是败仗连连。
反而,一些守卫边疆的边军,屡屡都能打胜仗。
寇准心里认可了杨七的说法,嘴上却死不承认。
他沉声道:“朝廷这么做,可以防止内乱发生。免去百姓遭受内乱战火之苦。”
杨七摊手道:“然后呢?边关没有精锐坐镇,敌国的军队就屡屡犯边,掠夺我大宋的财物,强大自己。各地也没有精锐坐镇,各地强盗四起,山头林立……”
一句话,把寇准怼的面红耳赤。
寇准红着脸,辩解道:“就算是这样,也只是暂时的。只要朝廷拿回了燕云十六州,大宋就有了天然的屏障存在。辽人就别想犯边,朝廷也能腾出手,教训各地的强盗。”
杨七笑眯眯的道:“那就说一说以文御武。朝廷想要以文御武,是为了防止武将背叛朝廷。可是现在各地的监军,权力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职权范围了。
他们不仅可以监管诸军,而且已经开始插手军务了。
你觉得一群不通兵事的监军,插手军务,干预将士们作战。
甚至有人直接掠夺了主将的指挥权。
一个个都纸上谈兵。
能打胜仗?”
寇准低吼道:“朝廷可以剥夺他们干预作战的权力。”
杨七讥笑道:“剥夺得了?文官贪权,又有上书直奏之权。你觉得他们会甘心只当一个摆设监军?”
寇准低下头,沉默不语。
杨七趁热打铁,道:“边军中没有精锐,禁军又在逐步得糜烂。还有一个个纸上谈兵得文官在里面从中作梗。你觉得,朝廷凭什么从人家辽人手里拿回燕云十六州?”
寇准头低的更低了。
寇准也是一个聪明人。
聪明人很容易联想很多。
寇准在脑海里推算了一下,他发现杨七所说的话,有八成的几率发生。
半晌,他抬起头,质问杨七,“你跟我说这么多,究竟欲以何为?”
杨七诚恳道:“我想让你留下帮我。帮我一起拿回燕云十六州。帮我们身后的百姓们,撑起一片天。”
寇准沉声道:“朝廷拿不回来的燕云十六州,你凭什么拿回来?”
杨七正色道:“你现在还不需要知道,我只想问你,你愿不愿意为身后的百姓们拼一把?你若是愿意,就留下来帮我。你若是不愿意,我也不会强求。我会向朝廷上一封奏疏,保举你回京做一个左正言。”
寇准陷入到了困惑中。
“我得好好考虑考虑。”
寇准沉声道。
杨七没有强逼着寇准立刻答应,也没有用对付苏易简的赖皮手段对付寇准。
寇准的性格和苏易简完全不同。
寇准决定做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寇准不愿意做的事情,即便是有人强逼,他也不会出力去做。
酒足饭饱以后。
寇准背负着双手,晃晃悠悠的出了府衙二堂。
他心里有心结,所以静不下来。
他开始在代州城里转悠。
一路上,他看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
傍晚的时候,才回到了杨七为他准备的住处。
走到门口,寇准伸手拍着门口的大狮子,问身边的老仆。
“仁伯,你说说,当官究竟是为了什么?”
仁伯弓着腰,疑惑道:“老爷不是常说,当官就是为民做主吗?”
寇准身旁年轻的仆人喊道:“不对,当官是为了光耀门楣。”
仁伯冷声道:“一心只想着光耀门楣的官儿,即便是位极人臣,也只是徒添了一层身份而已。为民做主,堂堂正正的官,才能名垂青史,被百姓记住。”
寇准摇了摇头,感叹道:“一条阳关大道,一条万丈悬崖边上的小道……一个平步青云,一个千难万险……”
寇准望向了府衙的方向,神色复杂道:“杨延嗣,你还真是为了出了一道难题。若是我没在这边陲任职三年,或许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阳关大道。
可是,在这边陲任职了三年。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了。
这边陲的变化,和你描述的一般无二。
长此以往,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还真是没有一点儿胜算。”
感叹过后,寇准大步流星的进入到了府邸内。
顺利的找到了自己的卧房,寇准二话不说,倒在头上就睡。
这一瞬,直接睡到了次日,日上三竿。
寇准的两位仆人已经在门外催促了四五次了。
寇准悠悠的起床,洗漱了一番后,换上了一身朴素的青衫。
他带着两位仆人,趾高气扬的走到了府衙门前。
“你们前去通禀杨延嗣,就是我寇准答应他了。陪他疯一次。”
府衙门前的衙役们,早就瞧见了府衙门口的寇准了。
听到了寇准的话,两个人笑嘻嘻的凑上前,道:“小人参见寇老爷。”
寇准瞪着眼,道:“带我去见杨延嗣。”
衙役们拱手,笑道:“启禀寇老爷,知州大人在今早的时候,已经带人离开了。说是奉诏回汴京去了。有关您的官服印信,都在大堂上放着。
知州大人说了,他不在的时候。你就是代州的代知州,代州的一切事务,全由您一言决断。
代州治下的十六县,施政方略,和各级官员的任免,也全由您做主。”
寇准闻言,有些发愣。
杨七走了?
他怎么就走了呢?
他凭什么认定我会答应他?
这是吃定我了?
一瞬间,寇准就有种转头就走的冲动。
然而,想到了杨七把整个代州都托付给了自己,寇准又有些感动。
被信任的感动。
而且,他在任职期间,发现了很多代州的政策上的弊端,只是一直苦无权力施为。
如今大权在握,他刚好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第0427章 伤人的真相()
杨七放权给寇准,寇准也不客气。
当即。
入了府衙。
坐上大堂。
穿戴了属于他的官服,是一身推官的官服,从六品。
然后,他开始对代州大刀阔斧的改革。
大权在手,过期作废。
寇准几乎毫无阻拦的在代州,贯彻落实了他的执政理念。
然而,在碰上商法和大同军军务的时候,却遭到了阻拦。
杨七在离开代州的时候,留下了两份手书。
提醒寇准暂时不要动代州的商法和大同军的军务。
一切必须等到他从汴京归来后,再商讨定夺。
此事,引起了寇准的好奇。
寇准仔细查阅了代州城里的商法和商税。
他发现,代州城每一日受到的商税,高达上万两。
每一日是上万两,一年可就是近三百万两左右。
这还仅仅是商税。
其中并没有牵扯到各地的农税。
毕竟,在大宋,农税才是重中之重。
如此庞大的商税,一下子就引起了寇准的兴趣。
当然了,寇准也遵从了杨七信中的告诫,并没有去动商法和商税。
他只是开始每日细心的观摩代州城的商业状况。
……
当寇准开始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