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七笑了。
他才的果然没错。
将军和统帅之间,居然是双重标准。
而这个标准,明显是针对他而来的。
石守信和曹彬立下的军令状,皆跟第二步作战计划有关。
而杨七作为左军统帅,自然只能有样学样。
左军的最后一步的作战计划是儒州。
而曹彬的中军若是能破了顺州,顺手也能上去收拾儒州。
杨七立下的军令状若是跟儒州有关,一旦被曹彬抢先破了儒州,贻误军机和军令状,两个帽子扣下来,杨七必死无疑。
等到所有将军立下了军令状,就剩下了杨七一人的时候,众人很自然的就看向了杨七。
坐在杨七身边的托儿王超,看着杨七讥讽道:“所有人都立下了军令状,就你没立,你是看不起吾等,还是对自己没信心?
你要是没本事带领麾下的兵马攻破儒州,你可以把他们交给我。
本将军出马,不仅能扫了儒州,顺手连嫣州也能扫了。”
杨七笑了,笑容里充满了讥讽,“就你,还扫嫣州?我以为你只会等曹枢密破了铜台关,好把功劳记在自己头上。”
“哈哈哈……”
一句话,把在座的一大半人逗笑了。
铜台关算是王超的黑历史。
王超冒领杨五军功的事情,在座的各位人尽皆知。
王超一下子被闹了一个大红脸,脸上有些挂不住。
“咳咳……”
赵光义轻咳了一声,似乎在提醒在座的诸位,谁才是自己人。
众人也都不笑了,看着王超如何应对杨七的嘲讽。
王超气的涨红了脸,辩解道:“那蠢事是本将军帐下不成器的副将所谓,跟本将军没有半点儿关系。”
“呵呵……”
“本将军行的正坐的直,那里需要冒领别人的微末军功……”
“呵呵……”
“本将军要军功,只会凭自己实力去取……”
“呵呵……”
“……”
无论王超如何辩解,杨七就是一句‘呵呵’。
杨七那讥讽的态度,以及充满了嘲讽味道的‘呵呵’,彻底把王超激怒了。
王超瞪着虎目,义愤填膺的冲着杨七咆哮,“姓杨的,你敢不敢跟老子对赌,看看是老子先拿下蓟州,还是你先拿下儒州!”
杨七瞥了王超一眼,嘲讽道:“就你……呵呵……”
“杨延嗣!”
“够了!”
赵光义被王超这个蠢货气的不行。
怎么会有这么蠢的人,居然能被人几句嘲讽就激怒了。
居然还忘了朕交代给他的任务。
真是愚不可及。
在赵光义出声制止杨七和王超争吵的时候,心里已经把王超从心腹之列剔除了。
也就是说,即便这一次王超打了胜仗,也不会再得到赵光义的重用。
赵光义黑着脸瞪了一眼王超,然后看着杨七,目光阴狠的道:“朕还在这坐着呢?你们当庭喧哗,当朕是摆设吗?”
王超一下被骂醒了,知道自己失职了,赶忙向赵光义请罪。
“臣知罪。”
杨七慢悠悠站起身,拱手道:“臣知罪……”
“哼!”
赵光义冷哼一声,“下不为例!”
临了了,赵光义隐晦的看了赵普一眼。
赵普会意,乐呵呵的对杨七道:“杨延嗣,旁人都立了军令状,为何偏偏你不愿意立军令状?莫非你是对自己麾下的兵马没有信心,还是说你左军之中有猫腻。”
贼咬一口,入骨三分。
赵普这话看似轻飘飘的,其实特别狠。
言外之意,就是问杨七,你这么不愿意立军令状,是不是你暗地里跟辽国有勾连,准备放水?
第0695章 狼烟起()
这老贼,真狠。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杨七自然没办法再推托不立军令状。
当即,他拱手道:“臣愿立下军令状,不破儒州,提头来见。”
“好!”
赵光义叫了一声好,紧盯着杨七,沉声道:“有臣子如此,夫复何求。”
赵光义对着众臣子,朗声道:“今日我军中将领,齐立军令状,何愁燕云不复。有诸位爱卿见证,朕相信将士们一定会奋勇杀敌,装我大宋威严。”
“天佑大宋!大宋万胜!”
王超第一个给赵光义捧臭脚。
然后其他臣子们不情不愿的跟着捧了一回臭脚。
心里暗骂王超二货。
能坐在这里的,那个不是心智成熟,智慧告绝的人。
那些哄骗军卒,提升士气的话,将士们喊,有用。他们喊,有啥用?
敌人是能凭借‘天佑大宋,大宋万胜’这八个字就能打败的吗?
……
订立了作战部署,立下了军令状。
北伐大业,也到了开始的时候了。
近九十万大军,二百万民夫,在战鼓声中集结。
近三百万人,浩浩荡荡的汇聚在真定府前,瞩目着真定府城头上的赵光义训话。
城头上,望着城下近三百万人的队伍。
城头上的人感慨良多。
赵光义豪情万丈的说道:“朕有雄兵百万,谁敢于朕为敌?”
虽然杨七知道此战的结局,但是看着那黑压压的,整整齐齐,雄赳赳气昂昂的六十万禁军将士,他居然生出了一种无人能敌的错觉。
有兵如斯,有军如斯,何人能言胜?
但是,为何赵光义偏偏就败了?
不能理解啊!
如此雄兵,横扫寰宇都够了,为何会败?
杨七若有如此雄兵,他能打到天边去。
六十万身穿步人甲的禁军,站在那里就像是一座山。
在这个冷兵器纵横的年代,谁有本事能撼动一座山?
即便是杨七如今手握几十万的兵马,面对这一支铁军,都生不出必胜的决心。
这可是大宋积累了几十年的家底,远不是杨七积累了几年的家底能比的。
城头上大多数人的想法和赵光义是一样的。
几乎所有人,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识到这么庞大的军队。
必胜的信念几乎不用去宣传,大家脑子里自然而然的生出这种想法。
赵光义望着城外的大军,底气十足的宣告,“大贺三日,为众将士壮行。待到征战归来之日,朕必定为尔等加官进爵。”
刚生出一点儿敬佩心情的杨七,还没等到这种心情捂热,就被赵光义给浇灭了。
听到赵光义的话,杨七差点儿没从城头上栽下去。
战事迫在眉睫,大战一触即发。
敌人在加紧修筑城墙,部署兵力,你却要庆祝一下?
脑子有坑吗?
三百万人,每天消耗多少粮食,消耗多少水,消耗多少钱财?
三天,他们能吃空大宋半年的税银。
财大气粗的杨七都不敢这么干。
杨七虽然心里抱怨良多,但是他却没有提醒赵光义的义务。
赵普、李、曹彬、石守信等人都在哪儿装聋作哑,杨七有什么资格去提醒赵光义的。
赵光义狠狠的奢侈了一把,城外的三百万人也热闹了一把。
三天后,大军开拔。
曹彬统领着中军麾下的天武军、天雄军、捧日军等,五十万人压向了幽州。
石守信统领着右军麾下的三十万人,绕道沧州。
而作为左军统帅的杨七,却被留在了真定府。
赵光义很大方的批给了杨七一百信使,供杨七向左军将士传令用。
对此,杨七早有心里准备。
但是事到临头,杨七还是忍不住有点骂娘的冲动。
赵二!你够了!
你自己玩遥控指挥坑人就算了,还拉上别人一起玩遥控指挥,你还嫌坑死的人不够多?
腹诽了一阵子赵光义,杨七还是写了一封信,给复兴关的杨大送去了。
拿到信的信使,并没有第一时间把信给送出去,而是辗转交到了赵光义手里。
赵光义手底下有专门拆信,而不被人发现的高手。
在这位拆信高手的不懈努力下,杨七的信被拆开了。
赵光义颇具偷窥**的凑上去一看,脸就黑了。
一张昂贵硕大的澄心堂纸上,就写了两个字。
“出兵!”
赵光义黑着脸,烦躁的摆手,让人把信重新封好,然后给杨大送去了。
事实上,杨七真正要给杨大的信,又怎么可能真的通过赵光义之手?
若是赵光义掌握了他通信的渠道,那就能轻易的伪造他的书信,向杨大发布命令。
一旦赵光义向杨大发布什么大坑的命令,坑死杨七麾下的兵马,那杨七真就哭都来不及了。
杨七真正给杨大的信,是通过彭湃的稻草人渠道传过去的。
旁人可能会质疑,在赵光义严防死守下,杨七怎么可能把信送出去呢?
那么只能说,这些人太小看稻草人了。
因为在赵光义的六十万大军中间,潜伏了近三千的低级稻草人。
能把探子布控到这个地步,全是因为杨七大力的投资。
大宋不缺身家清白的孤儿,也不缺穷困潦倒的独户。
而这些人,恰恰就是赵光义禁军中最喜欢招募的一群人。
只要杨七肯花钱,他可以轻易的收买这些人的人心。
而杨七,在这方面花钱很大方。
虽然赵光义派遣出去了五十万禁军作战,但仍旧留下了十万禁军保护他。
而在这十万禁军中,低级稻草人,就有四百多个。
……
两日后。
原本人头攒动的真定府,也变的萧条了去多。
随着大军一批一批的开拔,真定府剩下的兵力,就只有十万禁军,二十万民夫,以及赵光义的亲卫们。
负责保护赵光义的,是李继隆。
相对的,直属于李继隆的上司赵德芳,自然也留在了真定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