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随后对椭圆巨贝进行了解剖,结果令人震惊,椭圆巨贝没有消化器官、排泄器官,这种发现,令人十分困惑,消化和排泄构成新陈代谢,是生命体区别于非生命的重要标准,椭圆巨贝看起来根本不是生命。
如果不是椭圆巨贝体内也拥有DNA、化学组成成分也与其他生物相同,我们几乎认为它是一种“机器”,而不是一种生命。
尽管椭圆巨贝没有消化器官,可它的体内,却拥有一种数量极多的有机物,重量占椭圆巨贝全部体重的75%,这种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和脂肪类似,也是一种储能物质,可它所含的能量,是同等质量脂肪的一百倍。
换句话说,椭圆巨贝是一种能量储存器,可它没有消化器官,不知道它体内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之后的研究,在微观层面上进行,我们在微观尺度上,对椭圆巨贝的各种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大量实验。
几个月后,我们发现,椭圆巨贝内部拥有神奇的能量转化装置,这套装置,能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它能利用潮汐力引发的海水运动发电,并在体内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再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储起来,至于有机物的来源,应该是水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
综合分析椭圆巨贝的特点,我们认为,它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生物,拥有特殊能量转化能力——潮汐能转化成电能,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如果这个过程能被我们了解复制,会带来一场能源革命。
唐巍看到这里,再想想那些从椭圆巨贝内部繁衍而出的寄生海蛇,茅塞顿开,椭圆巨贝果然是专门为寄生海蛇准备的“育婴床”。
可是这种推测,看起来仍然有疑问,如果椭圆巨贝是寄生海蛇的育婴床,为什么寄生海蛇还要控制大型海洋生物,甚至还要让它们主动上岸搁浅?
唐巍看到这里,心中满是失望,他本以为,破译出的资料里,会有白色云雾的相关内容,可是看了好一会儿,全是椭圆巨贝的内容,白色云雾只字未提。他只能压住内心惊讶,继续向下看:
2021年2月16日——2021年4月30日
椭圆巨贝的研究工作陷入了僵局,我们的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是复制椭圆巨贝的能量转换过程,可是这个过程极其困难,需要高深的物理学知识,我们向物理学领域的专家,发出协作申请,结果他们也无计可施。
2021年5月1日
在前景渺茫的时候,情报部门给我们送来通报,我们发现的椭圆巨贝,其实在古籍《山海经》中有过记载,在山海经中,它被称为“鬼蜮蚌”,“见之天下大灾”。
有相关记载的这部分古籍,被某个组织严密控制,我们无法阅读原文。
我们并不认为,这份通报能给研究工作带来什么转机,《山海经》的记载,荒诞不羁,不可能给严谨的科学研究带来任何帮助。
2021年5月10日——6月20日
唐巍看到时间突然跳到了5月10日,有些意外,前面的时间点,都是严丝合缝的,唯独到了这里,时间突然相差了9天。
这9天为什么没有记录,是因为什么都没有发生吗?还是因为发生了不可记录的事情,记录者故意没有写?
唐巍继续向下看:
一个偶然的转机出现,兄弟单位通报:有一名渔民,在碧沙礁周围海域捕鱼时,被一种贝类咬伤,昏迷不醒,中毒症状与当初我们牺牲的技术员非常像。
没有人想到,礁石内湖以外的水域,还能有椭圆巨贝存在,我们立刻派人过去,将那枚椭圆巨贝带了回来。
那枚椭圆巨贝的个头很小,和普通珍珠贝差不多,完全不能称之为“巨贝”,不过它的花纹和椭圆巨贝差不多,于是我们将它称为“鬼蜮蚌”,与椭圆巨贝相区别。
我们对那枚鬼蜮蚌进行了基因分析,结果发现,在基因层面,鬼蜮蚌和椭圆巨贝几乎完全一致,可以认定,两者就是同一物种。
可是鬼蜮蚌和椭圆巨贝的性状完全不同,鬼蜮蚌的各种性状,与珍珠贝几乎完全相同,我们甚至还在其中,发现了正在形成的珍珠。
鬼蜮蚌内部,没有高能量存储物质,没有潮汐能——电能——化学能转换结构,即便如此,它的基因还与椭圆巨贝完全相同。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生物体拥有的基因,并不会全部表达成形状,能表达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至于为什么椭圆巨贝和鬼蜮蚌拥有同样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却有这么大的差异,我们也弄不清楚。
414预兆灾难的生物()
2021年6月21日——2021年12月1日
在发现鬼蜮蚌之后,研究重心就从椭圆巨贝转移到了鬼蜮蚌上,为了获取更多研究样本,我们在最初发现鬼蜮蚌的海域,进行了大规模捕捞,最终发现了10多枚鬼蜮蚌。
这些鬼蜮蚌对生活环境,并不像椭圆巨贝那么挑剔,它们的生命力相当强,甚至能够在淡水中生存,几乎能够以一切生物为食,比如像小鱼小虾、浮游生物、各种海草。
经过一系列测试,我们发现,鬼蜮蚌几乎是一种适应任何环境的生物,其可以在零下6摄氏度的水中,正常活动;可以在零上50度的水中,长期存活;强酸或强碱,都不会损坏它的外壳和内脏。
鬼蜮蚌的体内,也会像普通珍珠贝那样,生成珍珠,只不过它生成的“珍珠”,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和水晶几乎完全一样。
我们对鬼蜮蚌体内的水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它能够发出一种低频高能振动波,这种振动波,与椭圆巨贝的外壳共振频率十分接近,我们据此大胆猜测,鬼蜮蚌能够与椭圆巨贝进行通讯。
至于这种通讯能传递什么信息,我们并不清楚,不过能够确定的是,通讯中传递的信息,并不会太复杂,因为振动波并不复杂,不会包含太多信息。
在这个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广泛查阅古代笔记小说、各地地方志,希望找到鬼蜮蚌的相关记载,在翻阅了数万本相关书籍之后,终于找到了十几条记载。
这十几条里面,去掉太过荒诞的(这些记载,包括鬼蜮蚌化为美貌少女报恩、渔民食用鬼蜮蚌变妖等等,应该是文人的想象和杜撰,具体内容,请见附表三),还剩下八条有参考价值。
通过对这八条记载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情况:每次有人发现鬼蜮蚌,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都会有大型自然灾害发生。
最早发现鬼蜮蚌的记录,出于唐代,之后五个月,南海某海域发生地震,海啸吞没了十余个村庄,死者数百。
之后的宋代、明代和清代,都有这种情况出现,灾害发生时间,少则一个月,多则八个月。灾害类型主要是地震和台风,以及这两者引发的巨大海啸。
这种情况一次次发生,我们不能将其原因简单归结为巧合,古籍《山海经》的散失部分中,曾有“见之天下大灾”的说法,这种说法很可能有其道理。
地震和台风的发生,从理论上讲,是可以预测的(这种预测极其困难,目前各国都没有办法做到,而且在五十年范围内,看不到做到的可能),也许鬼蜮蚌拥有特殊的感官,能够预测到大型自然灾害的发生。
需要特别说明一点,在自然界,有很多生物能预见大型自然灾害的发生,比如说地震之前,老鼠、蛇、蚂蚁会离开巢穴,大规模迁移;台风之前,水母、鱼类会成群结队游动,躲避风暴。
可是这些动物,能做到的,只是短期预测,时间是地震和台风到来之前的几个小时,可是鬼蜮蚌做到的,是长期预测,时间最长可以达到八个月。
更奇怪的是,其他生物的预测,生物物种本来就存在,有没有地震台风,它们都活得好好的,唯独鬼蜮蚌,没有台风和地震,它们就不出现,它们一出现,就会有台风或地震到来,等到台风或地震过去,它们就消失。
关于鬼蜮蚌的疑团层层叠叠,充满了科幻小说的味道,我们内部,很多人都怀疑,鬼蜮蚌的出现和大型自然灾害发生,只是单纯的巧合,没有任何关联。
结果在2021年12月1日这一天,强台风“画眉”突袭安南国西南海岸,造成数千人死伤,距离第一次发现鬼蜮蚌,正好相隔七个月,而且画眉的形成中心,就在最初发现鬼蜮蚌的海域。
2021年12月2日——2022年3月6日
强台风“画眉”的来袭,让我们一致认定,鬼蜮蚌与大型自然灾害有一定关联,有人提出猜测:鬼蜮蚌是椭圆巨贝的“侦察兵”,椭圆巨贝能感知到即将发生的大型自然灾害,然后派出鬼蜮蚌,对灾害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由鬼蜮蚌传给椭圆巨贝。
这种猜测,起初让所有人啼笑皆非,如果是真的,那鬼蜮蚌和椭圆巨贝就不是简简单单的生物了,而是一种精密机器,或者是一种拥有智慧的生物(并不是人类通常理解上的智慧)。
对这种猜测,最大的质疑并不在于“拥有智慧”,而在于:椭圆巨贝为什么要让鬼蜮蚌去侦察自然灾害情况,礁石内湖环境稳定,台风和地震都不太可能影响到它们,足以影响它们的自然灾害,堪称毁天灭地,侦察也没有什么作用。
即便真有自然灾害能影响到椭圆巨贝,它们也没有什么应对措施,它们全身固定在岩壁之中,没有任何运动器官,过大的体重,又让它们不可能随着水流而动,说得直白点,椭圆巨贝面对自然灾害,只能束手待毙。
我们立刻着手研究强台风期间,鬼蜮蚌的振动波发射记录,结果发现,振动波无论是频率还是振幅,都变得极为复杂,有些频率和振幅甚至按照一定规律重复,也就是说,鬼蜮蚌发射的振动波,是经过编码的,可能传递复杂信息。
这个结果,让我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