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郑王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专门派人前来引着郑国大军过少水河谷进入晋城盆地。

    晋城盆地是后世的称谓,此时应该称冀州之域,战国时期,吴起称此地为夏王之国。

    战国后期,对此地的称呼想必是人尽皆知。

    韩国称其为上党之地。

    没错,就是上党,著名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台谷以北四十多公里的地方。

    晋城盆地内部平原与丘陵交错,地势呈北高,中、南部低的簸箕状,以山地丘陵居多。

    境内河网密布,林郁繁茂,草地成茵,当然了,这是春夏才有的景象。

    此时虽然已经打春,但是还谈不上万物复苏。

    故而,此时的晋城盆地内部,仍然是一派萧条。

    郑忽一行方入盆地,郑忽便遣人伐木掘石,建造攻城器械。

    此次出新郑,郑忽随军带了不少新郑城中的工匠。

    论起技艺水平,这些工匠在整个郑国都是顶尖的存在。

    像袭温时的云梯,就是这些工匠在制邑提前造好的。

    投石车的制作方法,郑忽自然早已经传授给这些工匠。

    台谷城依原山山脉的旁支而建,距晋城盆地入口不过二三里。

    郑忽将一队士卒和工匠遣出之后,立刻率领大军急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围台谷城。

    六千余的大军迅疾奔动,动静自然不小。

    其实,早在郑忽大军入晋城盆地时,台谷城中的赤狄已经发现了这支大军的存在。

    高亢凌厉的号角之声,早已响彻多时。

    郑军入侵的消息,自然很快就传到了身在台谷城之中的廧咎如之君耳中。

    廧咎如之君名为隗羊,隗,乃太古之姓,据传出自炎帝魁隗氏,魁隗氏是即神农氏之后的第二位炎帝。

    其后人又有大隗氏建都具茨之山,又称大隗山,其后人遂以隗为姓。

    赤狄大多以隗为姓。

    尊大隗氏为祖。

    这也是算是此时的特色了——夷夏纠缠不清。

    像周王室,虽为诸夏,但是曾经却间在夷狄,直到周太王时才从西戎中分出来,迁居岐山。

    所以,有些东西追究起来真是追究不出个所以然来。

    后来司马迁写《史记》,干脆就不讨论这些事,直接为每一个中原之外的戎狄蛮夷,找一个诸夏祖宗。

    别管正不正确,孔子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这么回事!

    隗羊原本正在铺满兽皮的宫殿之中,搂着两个壮硕的廧咎如少女调情。

    这就是标准的游牧民族的审美观了。

    却未料到下面有人来报,说郑军前来攻城。

    隗羊听完,二话没说,直接一口唾沫吐出,然后愤然骂道:“郑狗,竟敢如此!”

    那个气愤就别提了,本来这么冷的天,正是吃饭睡觉抽女人的时候,却没想到偏偏郑国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扰人清静。

    这样的事情着实令人恼怒。

    “取吾兵刃来,乃祖非得灭尽郑狗不可!”隗羊吩咐道。

    …………

第170章 薄伐北狄(续)() 
郑忽亲率大军围城,台谷城中的赤狄经历了初时的慌乱,很快就进入战争状态。

    战争,对于这些生活在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来说,太熟悉不过了。

    他们从出生之日起,就开始经历战争。

    幼时,身体羸弱者会被抛弃,只有强壮的幼儿才有生存的资格。

    稍长,他们骑着羊和同龄人打斗。

    十四五岁,他们已经开始跟着部落里的成人南下,到诸夏所居之地掳掠。

    所以,战斗已经成为浸入他们骨子里面的本能。

    不多时,漫天的箭雨刺破空气,发出与气流摩擦的咻咻之声,射入郑军行列之中。

    而郑军在郑忽的指挥下,早已经严阵以待,列队擎盾以御流矢。

    几轮箭雨飞过,城头上的赤狄立刻便陷入无箭可射的尴尬处境。

    这也很正常,戎狄作战,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谋略,也不知道什么是团结。

    作战一拥而上,战胜则争先恐后,稍遇挫折,则四散而逃。

    像分配射击,完全就是不存在的。

    也根本不会有人去思考这个问题,他们的小脑壳里根本容不下这么复杂的操作。

    箭矢虽停,身在中军的郑忽却没有下达攻城的命令。

    他再等,等投石车的到来。

    此时攻城也并非不可以,毕竟大军配有云梯。

    但是,此时攻城并不明智,用云梯登城与赤狄短兵相接,何如用投石车投掷的石块与赤狄来个亲密接触。

    况且,此时原始的迷信盛行,用投石车抛掷的大石块从天而降,极有可能被这些愚昧的狄人视作神迹。

    攻城何如攻心!

    立于城墙之上的隗羊,观察着围而不攻的郑人,有些迷惑,心道:“这些郑狗,究竟意欲何为?”

    他对中原人多少有些了解,知道中原人诡计多端(诸夏民族对戎狄无所不用其极,不拘于礼!)。

    而且,他在隐公九年的时候,率领廧咎如部和其他几个赤狄部落参加过对郑的战争。

    对于郑人的作战勇猛,他深有体会。

    所以,见到郑人一反常态,他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不过,这种不安并未持续多久。

    两刻钟左右,隗羊见郑人推着五辆很奇怪的车上前。

    接着,郑人又将车轮卸下,将那五辆奇怪的车固定在地上。

    不仅如此,固定这五辆奇怪车的郑人还好似专门看向他们,然后又将那五辆奇怪的车稍微挪动了些许位置。

    车上还绑着很多绳索,这让隗羊看的是一头雾水,这郑人大约是疯了吧!

    两军交战,阵前搞个这么奇怪的东西是什么鬼?

    这个疑惑,郑人很快就给了他一个解答,一个用血与泪凝聚而成的解答。

    伴随着郑忽的一声令下,士卒将二十余斤的石料放置在绳索的另一端的木筐中。

    紧接着,郑忽再次下令,石料另一端士卒人人拉紧了绳索。

    “放!”

    于是,五块二十余斤的石料冲天而起,向台谷城飞去。

    然后再填置,再抛,就这样反反复复的重复着刚才的动作。

    城墙上的狄人看着飞向自己的石弹,脑子瞬间短路了,谁特么见过这么大的石头能抛这么高这么远,以至于都忘记了闪躲。

    其实也并不算远,二百步左右。

    主要还是原始的投石车不行,二十来斤的石弹已经算是重的了。

    像《范蠡兵法》曾言: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

    郑忽搞的原始投石车大致也就这么个水平。

    石料稍重,抛发的距离就开始变近。

    想想唐朝时期,已经能将重百余斤的石弹抛三百步。

    这个水平差的还真不一星半点。

    这也没办法,谁让郑忽只会搞个最原始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投石车。

    不过,在此时来说,这也已经相当了不得了。

    至少廧咎如的狄人从来就没有见过这种武器。

    二十余斤的石弹从天而降,这种冲击力足以将夯土而筑的城墙砸烂。

    隗羊看着越来越多的石弹从天而降,手脚忍不住的发凉。

    看着身边不断被石弹砸中的部族勇士,凡是砸中脑袋的,脑浆直接崩裂而出,砸中身体其他部位的,也直接人身分离。

    整个城墙之上除了凄厉的尖叫声、啼哭声、跪地求饶声、祈求天神保佑声,剩下的只有鲜血、残肢以及石弹落下而砸出的坑洞。

    隗羊从来见过这种凄惨的场景,他经历过很多战争,但即便是面对最强大的敌人,也从未在两军还未相接时,就败的如此凄惨。

    “郑不可力敌!”这是隗羊回过神来的第一个反应。

    既然不可力敌,剩下的选择自然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逃命。

    至此,隗羊再也不顾什么要杀尽郑狗的大话,匆匆忙忙的离开城墙,沿途还毫不犹豫的挥起屠刀杀了几个在前面阻碍他逃命的部族勇士。

    有此种想法的又岂止隗羊一人,在城楼上幸存下来廧咎如部族的狄人几乎都在同一时间做出了同种选择。

    那就是不顾一切的离开这个被恶魔眷顾的地方。

    于是,所有人争先恐后的朝城墙的阶梯处飞奔而去。

    这种结果,可想而知,自然是人相践踏,死者铺地。

    先前的五辆投石车和后来的十几辆投石车连续投了两刻钟左右,台谷的城墙已经被砸的坑坑洼洼。

    城墙上也仿佛没有了任何动静。

    在这种情况下,郑忽终于命令士卒攻城。

    二十余架云梯随着郑忽的一声令下,倚靠城墙而立,郑军士卒开始攀云梯而入台谷。

    第一批登上台谷城墙的郑军士卒根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轻而易举占领了城墙。

    随后,进入台谷的郑军打开城门,迎接大军入城。

    郑忽入城后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凡遇反抗,一概格杀!

    之后,祝聃和井友各领一军,两路出击,肃清城中残敌,最后再会攻台谷城中的狄君宫室。

    而郑忽只需静候佳音即可。

    身为世子,只要能够居中把握大局就已足够。

    率人肃清残敌有争功之嫌,反而不美。

    这个道理,郑忽自然不会不明白。

    …………

第171章 不劳而获() 
攻城一役,已经打的台谷城中的狄人彻底丧失了胆气。

    郑军入台谷后,基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就长驱直入。

    祝聃和井友二人的推进速度更是极快,没过多久已然抵达狄君的宫室。

    宫室中的狄人已经望风而逃,戎狄之人从来不知道忠诚为何物,他们只依附于强者。

    就像丛林中的狼群,当旧的头狼被赶出狼群,没有任何一只狼会选择继续跟随。

    戎狄之人信奉的就是这种丛林法则。

    没有人会为失败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