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惮,但是邓荒好歹算是个同乡,他也不想和邓荒闹僵,故而只是摆摆手而不是出言反驳。
郑忽自然明白辛丑心中所想,也并未因为邓荒所言而有责怪辛丑的念头,因为他知道,这是邓荒这是故意拉上辛丑装可怜呢,若是就邓荒自己,郑忽少不了一阵训斥了事,但其拉上辛丑,郑忽多少也得表示表示,毕竟不看僧面还是要看佛面的,辛丑好歹是一国公子,这个尊重还是要给的。
“邓大夫之言不无道理!”郑忽沉吟了片刻道。
邓荒骤听此言,心里的高兴的就别提了,脸上微微露出一副奸计得逞的表情。
郑忽斜睨他一眼,接着道:“此书送与公子辛丑一部却也应当!”
说着,笑着将一册兵书递向公子辛丑。
辛丑微微惊讶之后,立刻向郑忽表示感谢,郑忽笑着勉励了他两句,然后才把他头转向邓荒“至于你,心思诡变,无德无才,我有《论语》一部,倒是与你相恰,就暂送与你吧!”
邓荒听完立时脸色一苦,白忙活了这是。
他想要的是兵书,至于《论语》什么的,以他估计,郑忽书房里肯定有,他原本就要权限查看,要什么赏赐。
果不其然,郑忽转身从书架上拿了一卷书简递向他,他也只好硬挤着笑容向郑忽表示感谢。
“汝若是不喜此书,那我便将此书一并送与辛丑公子!”郑忽猛的一抬手将已到邓荒手心的书递向辛丑。
“主上说笑了,说笑了,卑下欣喜之至,欣喜之至,主上对卑下有再生之恩呐!”邓荒讪讪的道。
“这个活宝!”郑忽心中好笑,将自己删减过的孔子语录递给邓荒“看完莫忘放回原处!”郑忽又补了一刀。
邓荒此时心中的阴影面积啊……
若他知道《论语》中的内容,估计心中的阴影面积会更大,郑忽将《论语》送给他本意是希望他的不要脸能收敛一点,至于能不能实现,郑忽也未抱什么希望。
有人通过学习《论语》这本书成为一名真正的君子,也有人成为腐儒,更多的人则是成为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郑忽对这本书是没什么偏见的,因为他是与时代相契合的产物,只不过后人在解释这本书的问题上出现了偏差罢了,彼时孔子已经高居神位,是以这本书永远跳不出封建的窠臼。
而他现在将这本书拿出来,经过一番删减之后,应该不会再出现这个问题了。
“尔等无需艳羡,匪患虽靖,却非纵马放牛之时,长葛一日未至太平,我等便不可有一日之松懈,兵书珍贵,蒙尘与空言何异,我欲集诸位之力为长葛建太平,来日视其功而赐之兵书,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郑忽看向众人,将原来他准备添的火添上。
“我等愿追随主上为长葛致太平!”
众人并不明白郑忽口中的太平是个什么玩意,但这并不妨碍表忠心,更何况有兵书在前面吊着呢,谁不想弄一部走上人生巅峰,顺便还能给子孙留下一笔财富。
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
像郑忽书房里的书在此时确实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郑忽也允许他们抄录,但是却没有人这么做,他们觉得郑忽允许他们观看已经是天大的恩德,再抄录的话,有种偷别人财富的感觉。
不得不说,此时的贵族还是很要面子的。
“既如此,邓方,陈奚,!”
“卑下在!”
“从即日起,你二人便深入乡里,一来将我所有长葛之民登记在册,编造户籍,二来召集各乡乡宰、长老询问决狱讼断不平之事,务在细致,万不可遗漏!”
“唯!”
“夷吾,叔牙,你二人随行,掌执书记!”
“唯!”
接着,郑忽将眼神转向邓荒。
邓荒见郑忽看向自己,知道自己表现的机会到了,昂首挺胸等着郑忽的命令。
郑忽看着这死胖子滑稽的样子,硬忍着心中的笑意。
“邓荒!”
“卑下在!”
“从今日起,我所属之行商走卒皆由你负责!”
邓荒闻言大喜,这绝对是美差啊,在“工商食官”的此时,真正的大商人其实都是官家的附庸,一国世子手下的大商人岂能瘦了,绝对是肥得流油。
要发财了,这是邓荒此时最真实的想法。
“唯!”
看着这货小人得志的模样,郑忽有些不太放心。
“季!”
“卑下在!”
“你协助邓大夫打理商事,并护卫其周全!”
“唯!”
这算是给邓荒加个缰绳了,省得他欺上瞒下,中饱私囊。
“我对你二人没有别的要求,行商之利岁增则赏,削则罚!”
“你二人接管商事以后,将我所属商旅经营之物,岁入,损益,经营路线全部登记造册!”
“唯!”
邓荒突然觉得有点高兴的太早了。
没有在意邓荒的情绪变化,郑忽继续下命令道。
“黑子!”
“卑下在!”
“这几日你率人去各乡里再行巡视一遍,务使无棘泽漏网流窜之寇!之后再召集各乡适龄青壮讲演兵事,组织冬狩!”
“唯!”
随着郑忽将命令一条条下达下去,他的目的也暴露无疑,他这是想对长葛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行动。
……
第136章 各人的际遇()
晚上,一场盛大的庆功宴是长葛的官寺中进行着。
相较于庆功宴中火热的气氛,冬日夜晚里的严寒实在是算不上什么。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打了胜仗了嘛,别管对方的战力如何,只要赢了那就万事大吉。
中国向来都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国度,自古及今皆是如此。
况且郑忽所承诺的封爵之事,更是让那些有功的青壮心情激动,累死累活的训练,拼死拼活的杀敌,为的不就是等着世子能实现他之前许下的承诺吗?
现在距离那些遥不可及的爵位就差临门一脚,这些立功的士卒青壮在兴奋激动之余,多少还有些隐隐的不安,生怕郑忽只是嗓门喊的大。
即便是那些暂时没有杀敌建功的人,对此也怀着忐忑的心情,因为郑忽今天的是否兑现承诺关乎着他们的未来。
毫不夸张的讲,若是今晚郑忽选择背弃承诺或者是有意忽视这个问题,那对他的个人威信绝对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郑忽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虽然他一度想要把军功爵制变为后世普遍实行的军衔制以减少由此带来的冲击,但事实上当他将承诺许下去的时候就再也没有回转的余地,他只能祈祷未来这些在军功爵制中受益的士卒能毫无保留的支持他,他只剩下一条路走到黑这个选择了。
无论怎么说,只能怪当时自己太年轻,虽然此时距离他许诺的时候只过了几个月,但他却感觉自己像经历一辈子那么漫长。
看着左右期待、兴奋的目光看向自己,郑忽知道是时候兑现承诺了。
起身,虚压了一下手,示意众人肃静,众人也极为配合,未过多时,整个宴会现场落针可闻。
可以这样说,这些士卒青壮的注意根本不在宴会本身。
“忽赖天地祖宗之灵,上帝赐福,君上之命并诸位之力,已于昨日击灭棘泽匪寇,掳其恶首,棘泽为之一空,我长葛亦为之一肃,三乡五里不复有凶徒,行旅往来庶众皆可安其生,乐其便,植其业也!”
郑忽先是兴致勃勃的夸赞了一下成绩,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没有自媒体的此时,做点好事不先自我吹嘘一番,做好宣传工作,难道还等别人自己去挖掘自己的功绩,郑忽可没这么高尚,做好事不留名。
当然,他这番话没有太过吹嘘,勉勉强强算是公正,至少泄驾、邓方等人听完这些话感觉郑忽挺君子,没有因为战胜而骄,大肆吹嘘自己的功绩。
小小的宣传一下之后,接下来自然就要进入主题了。
“然九层之台,众人积土成焉,《诗》云:‘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guó)安安。是类是禡(mà),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文王之所以灭崇威四方者,众庶建功故也!”
“庶功既崇,不可以不飨之以示来者,此圣王之所以诛暴讨逆,率众导善,教化元元也!忽虽不肖,亦心向往之,且吾尝言‘劳大者禄必厚,功高者爵必尊!’今诸位不辞劳苦,踊跃公事,建功于棘泽,其功大,其行美,忽不能不厚赐以酬其功,不敢不厚赐以示来者效其行!”
“其令有司录士庶功事,吾当于五日后亲临此地,赏功、赐爵、裂土,以酬我济济有功之士!”
郑忽话音刚落,人群中瞬间爆发出一阵震天响的欢呼声,接着未过多时,所有的欢呼汇聚成一句“我等祝主上寿,我等祝主上寿,我等祝主上寿……”
如果这些人的心声能给郑忽加加寿命,那么在这一刻,郑忽的寿命将会是长生不死,比秦始皇孜孜以求的长生药还管用。
毫无疑问,郑忽此时在所有青壮中的威望达到了他有史以来的最高,这当然也是他想要的。
不过,说句实在的,郑忽所谓的赐爵其实跟忽悠没什么区别,他搞得这套军功爵根本没有得到国家承认,授爵的策命也就加盖他个人的印信而已,话句话说,这就跟野鸡大学的毕业证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郑忽除了颁给士卒青壮一个策命竹简当做证明外,还准备授土,赐宅,赐奴隶,当然这都是按照军功来的,不是谁都能享受的。
这些实打实的好处才是别人买账的原因,要不然只给一个策命文书,还不是得到国家承认的那种,傻子才会买账。
正儿八经的封爵仪式,那都得先告祖,问祖宗同不同意,然后再占卜吉日,还得找人观礼等等,一整套仪式下来,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