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人肉在中国古代从来不是特例,虽谈不上普遍,但也时常发生。
在历朝历代的史书里都人相食或者易子而食得记录。
像人妻瞒就干过用人肉干充军粮的事情。
儒家最喜欢歌颂尧舜禹等古圣先王,说什么“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
就以当时的生产力来说,民根本无半年可积之粮,若真有这样的灾害,那么很明显,人相食是必然。
鲁迅说:“中国几千年历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
这不单是对封建社会黑暗的控诉,更是对古代社会吃人现象的真实表达。
而在如此,或许吃无辜人的肉会被社会所不容,但是吃仇人的肉绝对是被整个社会普遍接受的。
这种事情,郑忽暂时还无法管束,社会风气如此,要想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
郑忽走下策勋台,圜吏已经将所有的匪寇分为二十余列,每列十人。
郑忽走到最前面对着观礼的人道:“诸位父老只须指出相关人等,并陈其罪,自有圜吏负责处置,不舍有罪,亦不伏无辜!”
“且父老亦当知,棘泽大匪首被殴死于圜中,二匪首死于剿讨之役,其余盗寇尽在此处!”
说完,人群中开始骚动,之后陆陆续续有人站出来指认仇人。
指认的人越来越多,很多被缚的匪寇也越来越惊慌,能坦然面对生死的终究是少数。
被指认出有罪的都被圜吏拖到洧水河畔进行处决。
在古代,冬天就是个处决犯人的好日子。
随着被指认出来的匪寇增多,洧水河畔的人头和尸体也积了不少。
整个洧水为之变赤!
郑忽知道,或许这其中有因时间久远而被错认,进而被错杀的,但是,这有能怎样呢?
司法公正,不错杀一人?
那是匪寇,不是郑忽的统治基础,他没有必要为了几条人命而拂了民意。
而且,此时长葛的民众需要一个宣泄口……
这场公审大会一直拖到天黑才结束,期间有不少人回乡去找曾经的苦主前来。
经此公审,民皆悦。
公审结束,不少人跑到郑忽面前表示感谢,甚至下跪叩头的也不在少数。
总之,他们都一致认为,正是有了郑忽帮助,他们才能得报此大仇,故而对郑忽是感恩戴德。
郑忽好言劝慰着众人的同时,又多次询孤问寡,存问生计,又拍着胸脯作了不少保证,直教人感动的就差没以明主相称。
末了,郑忽以天色以晚将众人劝归。
不少人还感到不舍,一步三回头的看向郑忽,甚至流出了眼泪。
真是颇有些官民鱼水情的味道。
……
回到宫室,还未等郑忽在火盆前暖一暖,便被告知新郑使已经在此等候了一个下午。
郑忽闻讯不敢怠慢,立刻着人将人请过来。
没过多久,使者便被请到郑忽面前,郑忽一瞧,嚯,老熟人啊!
“竟是高大夫亲至,忽有失远迎,竟还让高大夫久候,忽真惭愧之至啊!”
“世子客气了,算不得久候,世子既有事,吾稍待一二又有何怨!”
“高大夫请!”郑忽抬手示意高渠弥落座。
高渠弥自然也要客气一番“不敢,世子请!”
待二人落座,郑忽让人奉上热汤。
喝了两口,感觉身子渐暖,郑忽这才开口问道:“父君遣高大夫前来,可有要事?”
“确有要事!”
“哦?”
“世子可知,天子赐君上彤弓之事?”
“哦,竟有此事!”郑忽装作大惊的模样,其实前段时间他已经在商人口中得知。
但是,自他得知这件事后却没有前去朝贺或者派人朝贺。
所以,他要是认了不就是授人以柄了吗?
自家老爹被天子委以征伐之权,这样的大喜事,他这个作儿子的却不去恭贺,这不是不孝是什么?
“前段时日,忽急于剿匪之事,实难抽身,亦未有耳闻,真是死罪,死罪!”
说完就要当着高渠弥的面脱帽谢罪,以表达他的赤诚之心。
他这个时候也只能继续装聋作哑下去。
“世子稍安勿躁,君上并未因此事加罪于世子!”高渠弥也不知郑忽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看模样像真不知道,反正无论如何,安慰的话还是要说的。
“君上今次遣臣前来,专为告庙之事请世子回返!”
郑忽听到这就明白了,合着是告庙的事,在此时的人眼中,这确实是件大事。
他老爹得天子所赐彤弓,专擅征伐之权,这样的大事确实要给自家的祖宗说叨说叨,炫耀一下。
郑国自立国至今,前两代君主从来也没获得如此殊荣,现在他老爹得到了,这事不告祖怎么能算得上孝子贤孙!
“善,理应如此,理应如此!”郑忽“激动”的满脸通红。
“具体时日可曾定下?”
“就在三日之后!”
“看来我这个老爹有些迫不及待啊!”郑忽心说。
“既如此,那忽明日便随大夫回新郑,为父君贺喜!”郑忽兴奋的道。
“唯!”
…………
第146章 论送礼的学问()
翌日,天还未亮,郑忽便已经醒了,躺在榻上想着回新郑的事。
若是平常回去,他大可不必如此忧心,轻车简从过去就得了。
但是,这次却不一样,自家老爹得天子所赐彤弓,这样的大喜事,不准备一份丰厚的贺礼,这让朝野怎么看他这个世子!
故此,郑忽也没有办法。
说起来,别看他是个世子,他还是真穷,平常倒没觉得什么,关键的时候就显的有些尴尬了。
比如这次,他还真不知道该拿什么当贺礼。
礼轻了吧,显得心不诚,君父得彤弓这样举国欢庆的事,拿一堆不值钱的东西,这不明摆着没有用心准备,让人笑话吗?
礼重了吧,他倒是想拿,问题是真没有,奇珍异宝,长葛的府库内真是一件没有。
这也很好理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之,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自郑忽在长葛施政以来,从来没有搞过敲骨吸髓的事,反而不断的让利于民。
如此作法,下面的人自然不会不长眼的到处搜掘奇珍,从而恶了郑忽!
倒是还有千金左右的财帛,不过,这个还得用来维持长葛的运转或者用来应急。
再说了,他老爹不缺他那点钱!
所以,郑忽犯难了……
加之,时间又短,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准备什么东西才能让他老爹不至于觉得郑忽并没有不把他当回事,这才是郑忽当前最需要考虑的。
“瓷器?”郑忽有些犹豫。
这东西,不知道的人以为是个宝贝,但是他老爹可是知道底细的。
“这样做会不会让人感觉有些敷衍?”郑忽心说。
犹豫了片刻,郑忽咬咬牙便下定了决心“就瓷器了!”
“反正别人也不知道底细,给自家老爹送礼,面子上的东西一定要有,就拿瓷器来充充场面了!”郑忽心想。
“况且,若是送太过贵重的东西,自己老爹可能嘴上不说,面上也会很高兴,但是心里……”
郑忽可太了解自家老爹的脾气了,旁的不说,就从他在新郑时平常的饭食中就能瞧的出来,他老爹就不是一贪图享乐的主。
既然瓷器能让他老爹在朝臣中面上有光,而且耗费又少,这样的好事郑忽岂能错过!
当然了,面子是有了,关键还得有里子,不然,怎么体现他的一片孝心。
他老爹又不是不知道瓷器是怎么制成的,不送点能代表心意的东西,难保他老爹不是面上开心,心里不快!
所以,这个里子必须要有,而且还得能哄的他老爹开心。
“送什么好呢?”郑忽有些拿不定主意。
“漆器?纱衣?”郑忽想到了工坊中的新产品。
“对了,兵器!”
郑忽心中一动,前段时间他不是忽悠自家老爹北进收复苏子国的土地吗?
算算时间,等这次吿庙之后就差不多该用兵了。
若是此时,他送上一份攻城大礼包,像什么云梯,投石机之类的兵器,肯定会让他老爹高兴不已。
瞌睡了就给送枕头,这种骚操作,别管搁在谁身上,肯定都是高兴不已。
说作就作,正欲起身,身旁的燕已经被郑忽动作惊醒。
“公子,还是妾来服侍您穿衣吧!”
郑忽没有推脱,在美人的服侍下穿好裘衣,束冠绾发,整理妥当之后,燕又将外室漆案旁的火盆点燃,郑忽这才伏坐在案前,开始画云梯和投石车的图案结构。
云梯倒是没什么技术含量,至多在下面加上轮子,使之能够自由移动,这种加轮子的云梯称为云梯车。
据说为鲁班所创。
至于投石车,这个则有些尴尬,因为郑忽只懂得最原始的投石车的制作方法,就是所谓的人力抛石机。
它是运用杠杆原理,多人一同拉下杠杆的一边抛射另一边的石弹。
更高级的弹力抛石机,即所谓的床弩,弩炮,郑忽只是见过,具体的原理、制作方法和结构图,他真是不太清楚。
不过,原始点就原始点吧,总归比没有强。
有了这东西,郑国在攻打苏子国十二邑的时候绝对是如虎添翼,能减少不少伤亡,这就足够了。
时间不长,郑忽已经将结构图给画了出来,此时,天也已经大亮。
命人将结构图送往邓方那里,让正在建造宅院的木工就地取材,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之后,郑忽这才舒缓了一下紧张的心情。
实在是时间紧,任务重啊,送个贺礼,感觉比打一仗还要耗费心力。
“只此两个物什,还是有些单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