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去,在扬州百姓的再三挽留下,索性留了下来。想亲眼见证一下这个被自己亲手参与,并扶植起来的政权,究竟会是一个什么结局。
扬州城内和江苏一些地方的的汉威百货,悬挂的招牌在华夏帝国成立以后,已经悄然换成了华夏百货。在史可法的放纵下,还因其强悍的背景和丰富的货源,在南明相当一部分地区早已是家喻户晓,其辐射范围早已不限于江苏一省。原本是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南明的百姓,所以百货商店的职能相对比较单纯,除了收集一些必要的情报外,并没有搞什么破坏行动。
百货商店明晃晃的的存现在,其实早就刺激到了还梦想复国的一些人的神经。以钱谦益为代表的势力,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曾不止一次的派出厂卫的鹰犬对商店发动袭击。结果除了让商店损失了一些财物外,自己这边是损兵折将,有些得不偿失。
也曾派军队对其扬州的百货进行围剿,结果就是,虽然抄没了财物,抓捕了人员,还没等进行审讯,南京城外的兵营就被从长江口驶入的华夏军舰炮击,两百毫米口径的舰炮,几下子就将数百人炸上了天。兵营的校场变成了深深的巨坑,不等不释放商店人员,归还货物,放弃了对商店的图谋,任其在江浙等地发展。
史可法主政江浙后,除了关系到百姓生计的事情,还管一管,其他的一切都不在乎了,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百姓明显有好处的华夏商店,他更是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史可法冷眼旁观,自我放逐。江浙一带倒是因为他这种无为而治,反而变得有些异常的欣欣向荣,这到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懒于政事的史可法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去华夏百货去转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新书。因为华夏印刷出版的各种科普读本,成了他必买的商品,他不想错过每一本。华夏的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闻所未闻的事物,让他这个自认为满肚子学问的大儒,时常感到知识的贫乏。
当然作为一个智者,他不会轻信书中的一切。也不会贸然的否定他不知道不理解的东西。他大多数情况下,会以审视的态度去认真的论证,书中所提到的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的东西,这几乎成了他现在最大的乐趣。
门窗都被遮挡的很严实的屋子里,一根点燃的蜡烛被安放到一个火盆和一块巨大的冰块中间,蜡烛上小小的火苗来回的摆动着。史可法手里拿着一本华夏初中地理读本,在那里神情专注的看着火苗的变化。打开的书页上文章的标题是‘风形成的原因。’
又加了几个冰块,蜡烛的火苗,明显的向炭火盆方向摆动的更频繁了,史可法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点了点头,“冷热气流因密度不同,所受的重力和浮力不同,交替流动形成了风,难怪四季变化时的风比较多。可这里所说的密度、重力和浮力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其中的玄妙,真是有趣的很。”
放下了手中的书,史可法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看着书上印着的‘汉威印书局’字样,回身跟书童史进说道:“汉威,听说那里是华夏的龙兴之地。听华夏百货的伙计说,去哪里现在方便得很。江边就有大船能从海路到达那个叫什么海参崴的地方,上岸后就有方便的车脚去往汉威。既然那帮子没脑子的厂卫木偶们,现在不在咱们身边转悠了,老爷我明天就领你出去长长见识。”
翌日清晨,主仆二人在跟家人辞了行后,没有说明去处,只是说是要出门游历,便带着简单的行囊和从华夏百货买来的船票,如出笼之鸟般,悄悄地从侧门登上了一辆雇来的马车,朝着长江边出发了。开始了一段令史可法、史进终生难忘的进化之旅。几辆马车远远地跟在后面,一路相随。
史可法将要前往汉威城的消息,早在他买了船票后,就被百货商店用电报传到了陈安东的案头。陈安东收到消息后很是高兴,因为史可法可是当世著名的文人,曾经是东林清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人士子中的影响极大。
陈安东相信这个有节操气节的名仕,会在回归的那一天,如实的将华夏治下的一切传播出去。让那些对华夏新生政权抱有怀疑态度的正直文人,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华夏。这对收拢民心无疑有着巨大的作用。毕竟在普通百姓的心里,文人们的话还是比较可信的。虽然这种现象有些可悲,因为就是掌握了文化的人,一直在用文化愚弄他们。
陈安东转念一想,拿着电报对等候他给出命令的孔亮说道:“史可法的行程不必刻意的做出什么安排,就让他用他自己的双眼随意去看好了,适当安排几个人保证他们的安全就行。刚才我还想他回南明后,借他的口宣传宣传咱们华夏。可是就怕他见到了真实的华夏,特别是汉威城的一切后不愿意回来喽!”
“至于南明,咱们还是先拿下来的好。只要咱们的政策实施到位,百姓们得到真正的实惠,过上好日子,就一定能堵住悠悠众口,不怕任何人的诋毁和中伤。不知道小九他们都到达了什么位置,这小子这都两天没传回消息了。”
孔亮接到对史可法汉威之行的指示刚要转身离去,听到圣上随后提到了龙牙,原本一直严肃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笑容,说道:“王将军,肯是在急着赶路,等到有战果了一定会第一时间传回消息的。”
陈安东用手指了指孔亮,笑着说道:“提到龙牙你才能露出点笑模样,知道他是你仰慕的对象,要不是你更适合情报工作,就凭你现在的本事,也可以去龙牙当个一级主官。不过你现在的工作起到的作用可不下于龙牙,就别羡慕他们了。”
孔亮挠了挠头,十分难得的露出了憨厚的笑容。随后戴上帽子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说道:“属下明白。属下绝不辜负圣上的重任。属下去工作了。”转身走出了陈安东的办公室。陈安东看着这个逐渐成长起来的暗刃满意的点了点头,轻声说道:“这小子,本来长得挺英俊的,难得笑一回,比哭还难看。”
(本章完)
第112章 禁海令造成的困扰()
? 孔亮口中的王将军确实在赶路,因为是分小组进行特种作战,目的是在尽量不惊扰百姓的情况下,瘫痪南明的各级地方政府,直至中枢机构,让后续跟进的野战部队和行政人员和平接收。所以在分配了各小队的大体活动范围后,行进的方式和路线都有各分队自行决定。
小九亲自带领的队伍有一百多人,行动的目标是南明现在的首府福州,要直接执行难度最大的斩首行动。准备把南明朝堂上,上至帝王朱由崧,下至马士英、阮大铖、钱谦益等南明实际的掌权者一网打尽。为了节省时间,小九的队伍从京城出发后没有向南进发,而是一直向东直奔津门,想从进门港直接上船,由海陆直插福州。
春节结束,二虎的部队也按照计划分成了两部。因为西南西北海拔较高,其他地区的战士容易产生高原反应。强行进入一定会造成非战斗减员。所以陈安东早在二虎进攻川蜀前,就有计划成立以川藏高原地区兵源为主体的高原部队。现在这只部队成立后,交给了原第四集团军副司令王卫东率领,准备继续向西南、西北攻击。务求将西疆的全部国土纳入到帝国的统一管理。
陈安东原本预计在川藏高原,征招十到十五万士兵的计划没有完成,最后只征集到了不到四万人的高原部队。这里的景色虽然优美但是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原本的居民就相对较少,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合格兵源。不能因为征兵影响了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如果那样就违背了帝国让所有百姓安居乐业的初衷。所以除了从第四集团军中抽调的各级军官以外,不得不又在第四集团军中筛选了一部分对高原气候适应较好的战士,补充到高原部队中。最后形成了一支由五个师,六万多人构成的专业的高原部队,在川藏高原展开为期三个月的文化普及和基础训练。
根据陈安东的指示,第四集团军入川的部队中,又分出两个师的部队在川蜀驻防,并负责从原大西军中筛选出合适的人员进行训练。组建一支不超过三万人的部队,对云贵地区那些近乎自立,封闭且野蛮的的部落武装展开清缴工作。二虎带领着剩余的部队不到五万人的队伍,经贵州渡过赤水和乌江,向南明湖南怀化地区开进。随时准备进入南明统治区,配合龙牙展开行动。
经过一个春节的休整,第三集团军,也开始从已经占领的河南、湖北兵分多路,向湖南、江西、安徽境内进逼。陆路上对南明的合围已经全面展开。再加上游弋在长江和海面上的舰艇,本就风雨飘摇的南明,几乎已经成了瓮中之鳖,很快就会处于汉威各路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下。
冬季的渤海湾风平浪静,被帝国的工程人员扩建后巨大的津门港,这几天也如同被消了音。一股超强寒流的突然袭击,让这片平静的海域,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港口内的许多来不及撤离的船只,被牢牢的冻在了海面上,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从这里出发已经不可能了。途中借到津门港结冰封冻的消息后,小九一行又马不停蹄的向青岛港转进。一路疾行,终于在四天后在青岛港登上了帝国海军提供的舰船,沿着帝国的海岸线向福州进发。
蒸汽动力的五百吨级小型军舰,冒着滚滚的浓烟,在辽阔的大海上颠簸前行。因为在这片海域里,除了商船和帝国的军舰已经没有任何其他势力的船只往来。猖狂的海盗早已绝迹,荷兰、葡萄牙等国家的商船也都规规矩矩的,不敢再耀武扬威,所以一路很是顺畅。因为是无后方的特种作战,每一名战士的弹药携带有限,所以这艘军舰除了负责人员的运输还承担了弹药补给的任务,携带了大量的弹药。加上食物和煤炭,负重较大,其实航行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但是比在陆路崎岖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