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耍我了!天上还会掉馅饼?”
“说掉还真就掉下来了,偏偏就砸在你武大的头上!”媒婆使劲地在他头拍了一下,“自古道:‘俊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赶快把家收拾收拾,今晚你就是新郎官了!”
一切从简,傍晚一顶小轿把潘金莲抬到武大家。大郎战战兢兢地揭去盖头,一下子惊呆了。金莲抬头才看见武大,这个男人,站着还没有自己坐着高,面目丑陋,一脸傻笑。
“老婆老婆美,炊饼炊饼香,先喝一杯酒,再吃疙瘩汤。”武大郎笑呵呵地说。
潘金莲哭笑不得。
漫谈《水浒》之二:说说佶哥()
说说佶哥
佶哥就是宋徽宗赵佶,为何叫他佶哥呢?因为他一出生就是个公子哥。纵观其一生,也是个典型的公子哥。
佶哥太好玩了,也特别会玩!在中国所有的皇帝里面,谈到好玩、会玩,他一定会排在第一位的。好玩误国,最后把国家玩没了,自己的老婆玩成了仇敌的女人。
就治国而论,佶哥是个失败的皇帝,说是败家皇帝,一点也不冤枉他。抛开治国,论才情还真没有几个人能赶上他,不用说皇帝了。笔者思来想去,只有苏东坡能跟他pk一下。
论书法,应该说佶哥与苏东坡下不相上下。感觉上佶哥的“瘦金体”比苏东坡的“蛤蟆体”,还要好看一些。
论绘画,应该说佶哥更胜一筹。苏东坡的真迹,眼下能确定的只有《枯木竹石图》,有点像小孩子画的简笔画。而佶哥的画留下不少,单是那《听琴图》就是苏东坡不能比的。
论饮食,二人不相上下。“东坡肉”名扬四海,佶哥写的《大观茶论》四海皆知。
论诗词文,苏东坡要高佶哥一大截。这方面,佶哥跟一般的文人比也不差。不信的话,可以读一读他的诗词,真的不差。
佶哥还有一个强项,那是苏东坡没法比的,生育能力极强,生儿育女近百人(指有记录的)。当然了,这一点别说是苏东坡没法比,别的皇上也比不了。
可佶哥说到底是个皇帝,以此观之,真的没什么好说的。好好的大宋,在他的手里全都给糟蹋了。一颗好白菜,让猪给拱了;一朵牡丹花,让牛给吃了;一个美女,让流氓给祸害了。怎么说,都不为过。
就为人而论,佶哥是有些小『毛』病的,但大节无愧。当了25年皇上,没有『乱』杀无辜,对文人士大夫很好。
画家李唐、张择端等,他都特别呵护,他们的画到了今天,都成了国宝。
佶哥在拙作《铁血悲情扈三娘》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比宋江和李逵还重要。可以这么说,扈三娘是女主角,佶哥是男主角,缺一不可。《入宫》中只展示了佶哥一小部分,他的故事还很多,也很精彩……
笔者对佶哥的态度,可以用一句概括:羡其才情,慕其儒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漫谈《水浒》之三 :武松去哪了?()
武松去哪了?
武松显然是《水浒》作者偏爱的人物,用了整整十回来写他,用的篇幅差不多跟鲁智深及林冲合在一起多。
武松不是《水浒》中武功最高的,绝对是最有名的。一提《水浒》中人物,马上就能想到武松。
著名书评家金圣叹也特别喜欢武松,对他评价极高——
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总体上说,笔者也是比较喜欢武松的。小时候看《水浒》,武松的故事记得最扎实。
《水浒》写武松很集中,从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一直写到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用了几万字,相当于中篇小说。
可这之后,几乎很难看见武松的影子。喜欢武松的读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武松去哪了?
其实,武松哪也没去,还在《水浒》中。有的读者不满意,觉得后面还应该好好写一写武松,不能这样虎头蛇尾。
为什么施耐庵不再写武松了?不能再写了,再写别人怎么办?108将都用3万字来写,那可就成了300多万字小说了。那时,用『毛』笔写字很慢的,又得反复修改特别不容易的。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度娘”,打字、复制、粘贴一会儿就千八百字……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武松已经特别幸运了。排在他前面的天富星扑天雕李应和天满星美髯公朱仝作者着墨都不多。
金大坚、马麟、郑天寿、陶宗旺、李云等,不是搞《水浒》研究的人,谁还记得他们是108将中的人物呢?
如果不是写《扈三娘》这本书,又重读了两遍《水浒》,我也把他们忘了。
《水浒》结构是“块状连接式”结构,严格意义上说,它不属于长篇小说,更像是中短篇小说集,或者说是“传记”集。《武松传》《鲁智深传》《林冲传》等等。《红楼梦》属于网状结构,讲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结构上更高明一些。
施耐庵也无奈,在他出生之前,《水浒》的故事流传很广。武松打虎及杀嫂已经就有了,施耐庵通过合理的想象,经过进一步整理,使之更丰富了。
《水浒》要写许多人物,没有一个男主角。如果说有,也不是武松,那得是宋江。因此,武松到了第三十二回,从“人物创作”的角度而言,已经结束了,以后写与不写关系都不大了。
其实,不只是武松,鲁智深、林冲等,也没有什么“发展”了。《水浒》排完坐次之后,已经没有多少看点了。后来差不多是硬抻长的,算是“水文”吧!
在笔者的这本书中,也极少写到武松或鲁智深,一个是道士,一个是和尚,不知怎么写好,索『性』就不写了……
假如将来有兴趣写一写潘金莲,那武松可绕不过去了。要写的东西很多,不知道有没有时间。
(说明:《漫谈水浒》是随『性』而写,尽可能贡献一点与众不同的东西,别人说过的,尽可能不说。)
四:博尔特和戴宗谁更快()
博尔特和戴宗谁更快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也乐了,是不是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
目前的地球上,谈到人类速度,不能不说博尔特,他的百米最快速度为9。58秒。人类速度有记录以来,不能说绝后,至少是空前的。
生在千年以前的戴宗速度有多快呢?《水浒》中说得很明确,最快速度为“日行八百里”。每里500米,八百里等于——400000米。
日夜指的是一天,日指是白天,一天24小时,我们各取一半。换言之就是戴宗12个小时跑了400000米。
400000米÷12÷3600秒=9。259米/秒
戴宗100米跑的时间为——
100米÷9。259米/秒=10。8秒。
也就是说戴宗的百米跑速度远不如博尔特,还没有苏炳添快呢。苏炳添目前最好百米成绩是9。92秒。
当然了,戴宗是长跑健将,算的又是平均速度,稍稍跑长一点,博尔特等就不是他的对手了。戴宗一天跑下来,差不多是十个马拉松。
四大名著中,说到速度快,给人留下印象极深的是孙悟空,实在是太快了。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那么,孙悟空的“筋斗云”到底有快呢?从《西游记》中,还真能找到蛛丝马迹。且看下面这段文字——
三藏在马上欢喜道:“徒弟,我一向西来,经历许多山水,都那嵯峨险峻之处,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若是相近雷音不远路,我们好整肃端严见世尊。”行者笑道:“早哩!早哩!正好不得到哩!”沙僧道:“师兄,我们到雷音有多少远?”行者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八戒道:“哥啊,要走几年才得到?”行者道:“这些路,若论二位贤弟,便十来日也可到;若论我走,一日也好走五十遭,还见日『色』;若论师父走,莫想!莫想!”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
这段对话很有趣,孙悟空不但说出了自己的速度,也道出了二位师弟的速度。我们计算一下结果就出来了。
“十万八千里”换算为公里为54000千米;“一日走五十遭,还见日『色』”说明是早上行,太阳落山前归,以12小时计算,便有以下的计算式:
54000x50÷12÷60÷60=62。5千米/秒
62。5千米/秒就是孙悟空的速度。
猪八戒和沙和僧的腾云驾雾的速度为:
54000÷10÷12÷60÷60=0。125千米=125米/秒
猪八戒和沙和僧的速度为125米/秒,与孙悟空的62。5千米/秒可就差远了。
孙悟空的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第二宇宙11。2千米/秒,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快得多。因此,孙悟空在太阳系乃至银何系里行走没有问题。但他的速度和第四宇宙速度110…120千米/秒,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他脱离不了银河系的控制,只能在银河系里打转转。
悟空的速度和光速(每秒30万千米)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只相当于光速的十万分之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悟空从地球去月球(相距38万千米)旅行,需要1。7小时,从地球去太阳(相距1。5亿千米)旅行,需要28。6天。由此可见,《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活动空间,没有超过太阳系,他大闹的天宫,亦在太阳系的范围。如果孙悟空高兴想去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之外)半人马星座的“南门二”(与地球相距41万亿千米)玩一玩,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再浪漫一点,去看看织女(织女星离地球26。3亿光年),得一百多万年。看 似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挺可怜的。
至于猪八戒和沙和尚和的速度125米/秒,更是不值得一提,比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