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夏侯渊最担忧的事情终究没有发生,一直隐没的张辽军终于露出了动向,原来,张辽自从强渡黄河被夏侯渊死死压制后,早已经放弃了突破夏侯渊防线的打算,而转而顺流东进沿河向下,准备绕过夏侯渊从济北渡河汇合黄忠再歼灭刘备。
而张辽深恐夏侯渊看出他的动向,故意大大方方的撤离营地,留下空营不去,再隐没两日不出使夏侯渊看不出虚实,诱导夏侯渊以为他等候良机。
夏侯渊果然中计,一直对张辽隐没不出耿耿于怀。而张辽却从容领兵继续东进,恰恰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刘备弃城北上的事故。
张辽也深知不可再与夏侯渊玩什么阴谋诡计,当务之急是最快速度平定刘备的祸乱,也不再潜藏身影,暴露人前,大军已到济北。
夏侯渊闻得张辽大军的动静,自然知道张辽无意从侧面和黄忠偷袭他,于是只专心一意的和黄忠大眼瞪小眼。
张辽的三万人要清剿刘备,却是不够,对方已经趁虚而入,除非兵马数量巨大,否则一击远遁,反而搅乱冀州根本得不偿失,而若是信都丢失,依托高墙,依托城中粮秣,张辽要是硬攻,伤亡也是绝对无法承受的。
更别提,剿灭刘备最重要便是要速战速决,南面黄河不能不防,给孙曹可趁之机。
张辽绞尽脑汁,希望能够逼迫刘备出面与他野战,但是却苦无对策。
而这个时候,一道书函从安邑传来,终于解了张辽心中的困惑自觉刘备之患已平,无忧。
与此同时,安邑送往黄忠处的书函也已经送往了,而夏侯渊也几乎同时等到了来自陈留的曹操军令。
曹操的军令下来,只让夏侯渊依旧固守不出,两万兵马必要时刻必须守住济南,东阿两城不失,最重要的是能够拖延住黄忠五万兵马的脚步便足够了。
事实上,夏侯渊最担心的乃是张辽和黄忠两军首尾攻击,在张辽主动暴露自己动静的时候,这担忧也已经不存在了,最可怕的是暗中的敌人,而明面上的黄忠,虽然兵多,但顾及也多,夏侯渊自认为,对方是万万不可能突破他的封锁的。
不过对于曹操的回函,夏侯渊没有瞧见对刘备的态度,实在让他非常不满,将曹军作为诱饵利用,岂有半点盟友之情谊?先有忘恩负义,后又有背盟利用之恨,在夏侯渊看来,没有宣布决裂敌对已经算好了,可曹操显然还是想要继续保持这成联盟的关系,这将置他和他麾下这两万曹军于何地?
因为刘备这个“盟友”而殚精竭虑抵挡河东兵,因为刘备这个“盟友”而放心将后背委托交给他,而如今这个“盟友”反而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他们抛弃,甚至一度凶险无比,这又如何对得起那些和张辽军厮杀战死的兖州儿郎?
夏侯渊也忘记了自己似乎一直都不曾将刘备放在眼中,也一直提防着刘备,只是因为张辽的压力过大,而专心在渡河防御之上而疏忽了对刘备的监视。只是他心中却不愿承认自己的过失,而将一切都推刘备的身上。
而经过了这一些系列的变故,时间已经推进到了五月上近中旬。
张辽得了卫宁的是手书,已是成竹在胸,黄忠得了卫宁的手书,也是沉稳不动,东面局势一下子稳定了下来,只有刘备在那上串下跳。
黄忠和夏侯渊的对峙又陷入了僵局,但是双方都憋足了火气,只等各方首脑一声令下,宣泄出来的怒火恐怕将会演变成格外的血腥。
现在天下局势,夏侯渊与黄忠分别两万对五万对峙泰山以东;
赵云七万平定汉中,并且分兵五万与张颌已攻入上庸直取荆北;
刘备三万人侵袭冀州,先克高唐,再取平原,逼进冀州首府信都,而张辽领兵两万从济北,北上清河,也迅速向信都增援而去;
张济领宛城兵马退守宜阳,养精蓄锐。
于禁一万兵马在汇合韩当残兵后,攻克汉中绥定,并且有意偷袭巴川,意图搅乱汉中情势。
太史慈,徐荣合共十万兵马屯扎中牟,阳翟,长社,荥阳,与之对应的是夏侯惇,乐进,程普,黄盖等大将所统领的孙曹联军驻扎在官渡,陈留,许昌,尤有曹操,孙坚坐镇陈留大本营,合共九万兵马;
五月中,孙曹期待许久的奇兵,卫宁等候许久的入网之鱼,终于按照了既定的命运开到了弘农城下
与此同时,等候许久徐晃也终于开始了他重归沙场前锋的征战
而无论是曹操还是孙坚亦或是刘备,都不曾料到,此时此刻的北国大地,还有一支带着血腥和杀戮的铁血雄兵,正在幽州的境内,磨亮了抓牙!
代郡,黑衣使者跃马走入城内,在亮出了信物后被引入了郡守府中。
“卫侯有令!请卫三将军,即刻领兵南下,兵发信都!”当见到那个高大魁梧饱经风霜的武将后,黑衣使者从怀中慎重的掏出半枚军符,双手捧到卫三的手中。
“终于终于等到了!”卫三激动的接过兵符,一身壮硕的身体也隐隐有些颤抖。
自从被卫宁放到这北国大地后,已经过了整整四年了,四年时间,除了当年袁绍大战时曾经有机会南下过一次外,剩下的时间几乎都是在这苦寒之地日复一日的练习箭术,练习兵法。卫三很渴望建功立业,也很想念安邑那熟悉的一草一木,但是却也知道自己呆在北疆是为了卫宁的大计,不能马虎。他咬着牙齿等到,不停地操练边军,阻挡任何一个敢于犯境的鲜卑马贼,将他们一个个吊死在边疆的宿城门口,都是为了平稳边疆的隐患。
当他将率兵将前匈奴单于围杀之后,他知道自己南下回归熟悉家乡的日子快到了,而当这一天来临,卫三的胸膛早已经燃烧起了熊熊的烈火。
五万骑士,混着部分汉化归附的匈奴人,乌桓人,鲜卑人,这股力量,已经被卫宁打开束缚他们的枷锁,而将承受着第一波冲击的目标,已经给卫宁无情的打上了标记。
正是信都的刘备!
没有人能够想到,卫宁在不伤及根本的时候还能动用这样一支军队,更没想到,这支军队早在数年前,便已经筹措好了,甚至卫宁还一度准备用于对付袁绍
但不管如何,这五万在边疆苦寒之地与鲜卑人厮杀,从战火中成长出来的铁血精锐,势必将一举打破现在的平衡。
因为卫宁已经不需要再隐忍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474章()
“前面便是弘农了!公瑾,是不是先派出人手暗中潜入城内,与杨氏在弘农的内应接触?”孙策跃马飞奔,来到周瑜身侧,万分喜悦道。
“伯符你有没有想过,我军行走一路,虽然隐蔽,但是耗时不菲,可为什么一路上都是这般风平浪静,为什么都一直没有人马出来阻挠?”周瑜皱着眉头,在许多天前,他便一直保持这个模样,此刻见孙策一脸战意高昂,却终究忍不住出声道。
“弘农地界本是杨氏的家族势力范围之内,我虽好武艺,但也知道杨氏四世三公,百年来在弘农根深蒂固。既然杨氏为内应,自然沿路为我军扫平了可能暴露的阻碍,这有什么不对么?”孙策微微一愣,但还是不以为意,反而安慰起周瑜来,“公瑾!我知道我军一路行来皆有你居中调度,事务繁冗,也知道我军所谋乃是军中大事,你不能不考虑周全,但是现在我军已经到了弘农城下,再谈这些,也是于事无补!何况,父亲雄才伟略,曹操那厮也算是当世枭雄,他们两人都已经算定,杨氏暗中投诚恐怕也是八九不离十了!你还是不要杞人忧天了吧?”
周瑜无奈叹息一口气,却是如同孙策所言,此次行军他一路上所耗心思量多,如何避过河东军的搜查范围,如何成功的绕过对方封锁线上,如何保持有效的军心士气而不拖累兵马掉队,心里耗费甚巨,以至于脑筋都一直处于紧绷状态。
周瑜此刻也有些疑惑,到底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因为自己疲惫过度而疑神疑鬼,分不清能够这么容易悄然无息的深入关中三肴,是因为自己的功劳,还是对方的诡计。
但,不论怎么说,周瑜都知道,这一次偷袭弘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如果能够成功,能够迅速的清扫周边,在弘农站稳脚跟,那么安邑便近在咫尺,直接暴露在了他们的攻击范围中。
在河东大军和孙曹联军对峙于司隶,兖州,豫州三州交界处的时候,不难想象河东军后方的空虚。届时不管是直杀入安邑,搅乱敌军后方,还是破城而入劫回皇帝,都是对未来战局上添加的最重要的一枚筹码之一。
更别提,若杨氏代表世家大族率先揭开反抗卫宁的旗帜,不单单弘农,四方各地将会从根本上动摇卫宁的统治基石,这就已经足够了。
风险和利益永远都是并存,舍得投下本钱,才能收回与之相符合的收获。
江东军投出的这一万五千兵马可以说当得江东最精锐的部队,以一当十不为过,而曹操那方,不单单有虎痴许褚亲自领兵,还让曹洪率领了曹操麾下最为精锐的虎豹骑五千人,这样一道大手笔,若无倍数以上的河东军,也绝对无法将他们拿下。
可以这样说,就这样三万人,便已经聚集了孙曹两家两军三成以上的军事实力,这本就是一把能够在大规模决战场合上,一锤定音的尖刀!
以在关东大战场和对方对峙,故布迷阵来做烟雾,投放出这支部队,这样的成本价值足可说明对河东军的重视,也相对来说,削弱了关东大战场上孙曹联军不小的实力。
所有人都坚信,河东如今的情况根本就不可能拿下六万以上的兵马对他们进行围剿!
孙策正是如此,才踌躇满志,也正是如此,才没有半点焦虑,以前潜伏行军,不过是为了尽可能的造成奇袭的效果,也是为了尽可能的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