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代顿了顿,沉默了片刻这才又说道:“月中之时,老赵王率领赵军主力第五次伐中山国,终于攻破都城灵寿,中山国残余势力虽未能尽灭,中山国虽然还没有灭国,然赵国心腹大患已然去除。老赵王班师回朝便下诏废后,将宠妃孟姚立为新后。如此倒也算了,可老赵王接连做出毫无先例、更是惊世骇俗之举,废后之际,老赵王壮年退位,自号主父,竟是直接传位给了十几岁的幼子赵何。”
聆听的卫峥很想告诉苏代,孟姚当上了王后不久便死了,而她一死,赵武灵王对赵何与赵章这两个儿子的态度又有了明显的变化,也就是三年后在彻底灭掉中山国的一年,赵雍又将废了的太子章封到代地,号安阳君。
更有甚者,这位赵国雄主突然昏聩到令人匪夷所思,竟是想要计划把蒸蒸日上的赵国一分为二,让赵何当赵王,让赵章做代王。
一国两主,乱国之象,何况一国三主?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确是视而不见,简直不可思议。赵雍此举也为自己惨死沙丘而收场埋下了祸根。
毫无疑问,赵雍意欲实施一国两主乃至三主,无异于吧赵章叛乱的热情给鼓动激发了起来。卫峥依稀记得历史上,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与赵章在一场朝会之后,一同到位于沙丘的行宫别苑游玩,三人在沙丘各有一处宫殿。
赵章便是在这个时候趁机以武力夺权,他首先谎借赵雍之命召来赵何,企图杀之而后自立。赵何虽然年幼,但这个时候有肥义辅佐,此时的肥义虽然是追随赵雍的老臣,但如今却已效忠于赵惠文王,赵何没有看出来,但肥义老相国一眼便看出了其中的破绽,于是乎弄巧成拙的赵章等人叛乱未遂而为了求生路,只好逃入赵武灵王居住的宫中。
终于,“沙丘政变”就这么发生了,太史公云:“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以此为号赶来平叛的赵成和未曾封君的大将李兑立即包围了赵武灵王的宫殿,并将赵章等诛杀殆尽。然而赵成和李兑在诛灭赵章后并未撤围。野心勃勃李兑为谋求上位而一手策划了“沙丘之乱”,以拥立新主和赵国稳定为由说服了肥义老相国,趁机除掉赵武灵王,杜绝一国二主的乱象。
显然,此时法统之上的赵国君主便是赵何,除掉武灵王赵雍,符合赵何的利益,便也符合李兑的利益,而肥义老相国也不愿看到赵国出现一国两主的乱象,一番思想挣扎最终还是同意了。
可两人皆不愿背负诛君恶名,便以围困的方式把赵武灵王逼死,太史公云:“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
最后历经三个月,一代雄主赵武灵王竟是活活饿死在了沙丘行宫,何其悲呼。
卫峥唏嘘长思之际,一边的苏代担忧的说道:“王上,赵国政局发生如此变故,微臣担心的是三晋之盟恐因变而变……”卫峥一听悠然起身,在殿内踱步而走,苏代也没有打搅,起身静静的站在一旁候立不动。
“赵国虽由此变成一国两主之国,可只要赵主父在,三晋局势不会出现大变故。战国乱象将至矣……赵国惊变只是一个开始,至于我卫国,当此之际只需内治于国民,图谋自强即可,至于其他……任其天下翻江倒海,我自巍然不动,待时机一现,便雷霆即出。呵呵……乱吧,越乱越好,越乱意味着能洞察实情者越少,而寡人确是身在这少数人之中,何乐而不为之?”
……
……
第026章:苏秦入齐以身间之()
——
天下虽安,列国群雄却也动作频频。
临至暮春时节,燕山还是一片干冷,四面来风都在寒燕之地竞相博弈,东北群山的风,东南渤海的风,西北草原的风,风向时隔两三日一变,吹的暮春时节脚步蹒跚。
如今已是三月末了,燕都蓟城却仍旧是一片苍黄,与中原之地绿草盈盈有着天然之别。燕国在燕昭王这一朝不但结束了动乱,十余年励精图治也进入了中兴之际,北伐狼族拓土千里,可谓武功卓越,而蓟城算是如今中原北疆最为繁华之地了。
燕国已然独霸北疆,虽说在七雄之中排行末尾,算是名副其实的一个小国、弱国,可就是这被中原群雄视之为小国、弱国的诸侯确是打的北疆游牧名族狼狈逃窜,曾经差点灭了燕国的山戎族更是被灭族,千里北疆之土从此划入了燕国的疆界。
独霸北疆,燕国的确是名副其实。
如今北疆的外族人,但凡与燕国接壤的游牧名族没有被灭的都表示向燕国俯首称臣,休兵止戈后蓟城也变成了北方商贸最为繁华的王城,匈奴商人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进入了蓟城,也有来自中原的商人,其中卫国的商社在蓟城最为兴旺,卫人商贾与匈奴等外族交易马匹,与燕国交易兵器,都是大宗交易,卫国人也因此在燕国的地位也颇高,深受燕昭王的重视,毕竟能够把北疆各族打的抬不起头来,装备产自卫国的强弓劲弩、黑甲铁器等也是功不可没。
北疆的外族人进入蓟城再也没有受到盘查,也没有被人注意。毕竟,北方游牧名族在燕昭王掌国之下已经被打的服服帖帖,再往西一点更是被赵武灵王的骑兵打的闻风丧胆。
这种穿着羊皮装、连连鬓落腮大胡须的匈奴商人在今天的蓟城里实在太多太多了,连城内的酒肆客店也都飘散着挥之不去的牛羊膻腥味儿。
蓟城王宫之内,苏秦入宫面王,燕昭王一见到他便连连悔恨地说道:“本王失悔,悔不该当初不听相国之言,如今伐齐告败不说,还丢了武平等南境十城富饶之地。”
“有此教训倒也不全是祸患,至少我王已经知伐齐大业绝非一日之功,齐国也绝非北疆戎狄可相提而并论。”苏秦安慰的说道。
“此番出使齐国,相国当真能为本王从齐王那里讨回武平等十座城池?”燕昭王心中一动,略急的问道,武平等地是燕国南境少有的耕地沃土,与齐国接壤,是处于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北方的疆土寒冷且不适合耕种,这也是齐国为何只是占了这十县城池之后便不在北上的原因之一。
“我王勿躁,臣自有办法说服齐王将这些城池拱手送回来,我王只需听微臣消息便是。”苏秦信息十足的说道,燕昭王想到苏秦曾经一番说辞,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都能从卫王手里为齐国讨得刚平、观泽等西进重地,这不由得对他有莫大的信心。
可燕昭王又一时间突然患得患失,看向苏秦而道:“相国此番入齐行间,本王不知何时才能与卿再会,你这一走不知几时归来,本王该找谁分忧?”
苏秦细想一番,笑而拱手道:“禀王上,朝中有一人或可为我王分忧。”
“何人?”燕昭王连忙问道。
“邹衍!”苏秦说:“此人虽年轻,却有大才,其所学阴阳术论颇有鬼谷一派之真意却又别具一格,定是得到鬼谷高人授业,臣以为此人足以担当一派学说之开山鼻祖。我王若是遇事不决,大可问计邹衍。”
苏秦的洞察力的确毒辣,邹衍正是阴阳家开宗立派的祖师爷,可他还是没有料到邹衍是师兄张仪的门徒,因为入燕佐士之时,邹衍并未自报师从于鬼谷一派,苏秦不知道这邹衍是自己的师侄倒也在情理之中了。
燕王一听此言顿时记住了邹衍这个名字,彼时,便将燕国符节交给了苏秦,更是亲自一路送至三十里地之外方才止步,可见对苏秦的倚重于此可窥视一二。
苏秦的这支出使队从燕国出发,跨过治水,穿越方城、武平,这两座城邑本是燕国的,如今却被齐国所占领。不得不说,此时的燕昭王很后悔当初没有听从苏秦的谏言,以为宋伐齐国,燕国的机会来了便兴兵南下,结果对方竟是无视宋国,派遣齐国主力大军不说更是着名将匡章统兵北伐,燕军不敌齐军,连连败退,最终丢掉了南境的十县城邑。
在北疆吊打外族的燕军,面对世仇齐国仍旧是被打的服服帖帖,着实让燕昭王气结无奈。
进入齐国地界,是一片春雨细绵绵的景象,寒燕冷风已去,东海之滨的齐鲁大地是一片绿草成荫。得入临淄,是一片巍峨之气,大邦之象尽显王城,齐国累积威王、宣王两世励精图治,到底是称雄山东的大国、强国,底蕴不是残燕之国所能比拟。
苏秦等人得入临淄城后便在驿站修整,同时将符节送至王宫,翌日朝会便接到了齐湣王的宣召。
当他以燕国特使的身份进入齐国庙堂的那一刻,齐国的群臣莫不色变,尤其是孟尝君田文。齐廷之上历经宣王一朝的臣子皆目光惊愕的看着苏秦平静的跨入大殿,这些人谁不知道眼前这位燕特使是何方神圣?
一时之间,齐廷之上不少的臣子在苏秦与孟尝君田文之间来回扫视,眼神也颇为怪异。庙堂之上的魏无忌虽闻苏秦如雷贯耳之大名,却也并没有亲眼见过苏秦,此时也未曾知晓这燕使便是苏秦。可洞察敏锐的魏无忌也发现了自己的老师少有的露出了一丝稍纵即逝的微变神情,一时也大感好奇田文与此人莫非有些渊源?
魏无忌不知道,可庙堂之上不少的臣子确是知道两人的渊源大了去了,确切的来说是恩怨,苏秦夺了田文之父靖郭君田婴的相位,算是结下了恩怨,若不是苏秦主动离齐入燕,这齐国的相印哪里轮得到他田文执掌?
此时,苏秦异常淡定,得入殿内,旋即对齐湣王长身一躬,拱手而道:“燕王特使苏秦拜见齐王。”说完又向田文礼道:“见过薛公!”一旁的田文确是受礼不适,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田文是当今齐国之相,可苏秦确是齐国前朝之相,这一行礼本是正常,可方下却显得颇为怪异,毕竟论能力,苏秦只强不弱,论资历也是高一筹。
“你便是苏秦?”王座之上的齐湣王大吃一惊的说道,一时间忘记了礼节,看到苏秦仍旧躬身不动,齐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