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历史1000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国家的产生是人类历史转折点?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衣、食、住及生产工具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人种的繁衍及婚姻家庭形式的发展)。社会制度受这两种生产的制约。在物质资料生产水平低下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制度,成为国家产生以前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社会制度。随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关系逐渐代替了血缘关系,使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新的社会制度取代了由血缘关系决定的氏族制度,这就是具有公共权力的国家制度。恩格斯曾强调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指出原始社会制度瓦解是个逐渐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家庭私有制的出现和奴隶阶级的形成是国家产生的前提。在原始社会,生产发展到社会第一次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时,就已经有奴隶出现,而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手工业分离)时,奴隶已成为农业、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这时国家尚未出现,只有阶级形成后,当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才出现了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一切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理论的基本分歧点。

    你知道尼罗河泛滥节的由来吗?

    从前,尼罗河的下游是平静的,上游却是喧闹的。当尼罗河从苏丹境内奔腾而出时,汹涌澎湃、势不可当。尼罗河像时钟运转一样,每年7月,上游地区暴雨猛降,山洪暴发,浑浊的河水穿过一道道峡谷险滩,自南向北,倾泻而下;9月,河水吞没全部谷地,大河两岸形成一片汪洋沼泽,这就是尼罗河的泛滥;直至10月底,雨季过去,河水随着下降,流入河床。每当河水泛滥期间,积下的一层层肥沃土壤,却是谷物生长的天然肥料,它给埃及人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因此,可以说尼罗河是埃及人民的生命之源。约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古埃及人逐渐在尼罗河两岸安了家。起初,他们过着原始生活,使用简陋工具清除两岸的荆棘和草莽,开渠筑坝,在河水灌溉的土地上种植庄稼。后来,通过人们年复一年的辛勤耕作,终于使这块气候干燥的地区变成古代著名的粮仓。因此,埃及人视尼罗河为神明,每年河水泛滥之际,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感谢尼罗河赐予他们的恩典,这就是尼罗河泛滥节的由来。

    关于尼罗河泛滥,埃及人曾流传一个十分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女神伊兹斯在丈夫乌兹利斯不幸遭难而失去伴侣时,肝肠寸断、失声痛哭,伤心之泪纷纷掉到尼罗河里,顿时波涛激『荡』,河水猛涨,顷刻间吞没了两岸大片沙地。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动听的传说。实际上,尼罗河的泛滥是印度洋季风将云层吹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形成降雨而使尼罗河暴涨。河水一冲出苏丹北部山谷的狭窄水道,便决堤泛滥,形成“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这才是尼罗河泛滥的真正原因。

    每年的6月17或18日,平静而温柔的尼罗河水开始变成淡绿『色』,从而告诉人们一年一度的河水泛滥将要来临。这时,人们按照传统习俗,要举行一次称为“落泪夜”的活动。8月,当洪水漫过河床、冲毁堤坝、淹没土地的时候,也毫不吝啬地给两岸带来了沃土,为棉花、棕榈、无花果及各种谷物、蔬菜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为此,人们要举行庆祝活动。埃及的科普特人在尼罗河泛滥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摆一张桌子,上面放着盛有大豆、小麦、扁豆、紫苜蓿和一些植物幼芽的碟子。按照当地习俗,这象征着五谷丰登。古代庆祝尼罗河泛滥节的活动,由法老本人、文武群臣和宗教领袖同黎民百姓一道进行。活动开始,首先由祭司把河神的木雕像放在岸边,从年迈的老人到几岁的儿童都向雕像低头以示敬意。接着,祭司高诵祷词,以求吉祥幸福。人们有的和着欢快的乐曲,唱起宗教赞歌,跳起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有的则活跃在尼罗河中的船上,纵情歌舞。

    “地中海上的马车夫”是指哪国人?

    靠近地中海东岸,位于今叙利亚的地方,大约距今4000年前,有一个叫“腓尼基”的古城邦国家。这个国家的人们喜欢穿紫红『色』的长袍,古希腊人称它为“腓尼基”,意思是“紫红之国”。

    让周边国家的人惊奇的是,腓尼基人的紫红『色』衣服从不褪『色』。即使衣服穿旧了,颜『色』也和新的一样。于是,人们就对这种颜『色』有了兴趣,并纷纷向腓尼基人购买这种『色』彩鲜艳的布料做衣服。腓尼基人便纷纷经商,并因此发了财,成了远近闻名的商人之国。

    腓尼基人的这种紫红『色』颜料是偶然发现的,它来自海里的一种贝壳。因为当时人类还没有制造提炼颜料的技术,这种贝壳里的天然染料便身价倍增,用它染成的绛紫『色』布料就悄然走俏于地中海沿岸,为腓尼基人创造了大宗收入。他们从别的国家购进布匹,染成鲜艳的衣料,然后以高出数倍的价格出售。腓尼基人的足迹也随着布匹的行销遍及地中海沿岸各港口城邦。因而锻炼出一批出『色』的腓尼基航海家,取得“地中海上的马车夫”的称号。

    腓尼基拼音文字是怎样发明的?

    腓尼基人在公元前1500年时居住在现在的以『色』列—黎巴嫩一带?当时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字早就有一部分发展为音节符号,埃及文字还由此出现标示辅音的24个字母。但是两种文字中都有好几百个字符,埃及文字还保持象形体,结构复杂,使用不便。地处使用这两种文字的人之间的腓尼基人受到它们的共同影响,取埃及文的辅音符号而摈弃其象形体,发明出了22个辅音字母。从此文字不再为祭司所垄断,从而避免了玛雅文化那样的命运。

    与此同时,希腊人正彷徨于早期从埃及学来的象形—表音混合文字中。到了公元前1000年时,腓尼基文字传入希腊,他们马上放弃了原有的文字,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明了元音字母,世界上第一套完整的拼音文字诞生了。

    古埃及帝国是怎样形成的?

    公元前3100年前后,古埃及统一王国形成了世界上最早和最辉煌的文明之一。古埃及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埃及人在赶走喜克索斯人后,立即进行扩张。历时约百年之久的南征北战,把埃及从包括尼罗河谷及其三角洲地区的一个地域王国,扩张为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奴隶制帝国。

    阿蒙霍特普一世的继承人、其女婿图特摩斯一世可以说是埃及帝国的奠基者。他多年征战,不仅同叙利亚巴勒斯坦人,而且同当时西亚强国、由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进行激烈的争夺,将埃及帝国的北部边疆推进到了叙利亚北部、幼发拉底河上游,在南方,他将埃及边境扩展到尼罗河第三瀑布以外。在图特摩斯一世执政时,当时埃及对努比亚的占领已经稳定下来。

    埃及帝国的完成者是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前1504—前1450)。他一生征战,击溃了由米坦尼支持的、以卡迭什为首的叙利亚联军,进而打败了米坦尼王国,使其不再与埃及为敌,转而成为埃及的盟友,从而巩固了埃及在叙利亚的统治。图特摩斯三世在叙利亚的胜利震撼了整个西亚,使亚述和巴比伦尼亚也纷纷与埃及建立友好关系,巴比伦尼亚的国王还将自己的一位公主送给埃及法老为妃。在南方,图特摩斯三世将埃及边境推进到了尼罗河第四瀑布以外。

    图特摩斯三世的后继者阿蒙霍特普二世也对西亚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俘获达10万之众。不过他只是镇压了当地人民反对埃及的起义,巩固了图特摩斯三世远征的战果,而未能进一步扩大埃及帝国的地盘。

    埃及从公元前4000年后期进入阶级社会,直至公元前1500年中叶的新王国时期,历时2500年,走完了从小国寡民的诺姆国家到地域王国,直至形成帝国的漫长道路。

    为何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法老?

    “法老”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最早出现于埃及古王国时代,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即“宫殿”。到图特摩斯三世时,“法老”作为颂词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22王朝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习惯上把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作为奴隶制专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令臣民将其当做神来崇拜。

    谁是埃及史上首位女法老?

    哈特谢普苏特是开创古埃及一代盛世的第18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一世与王后唯一的孩子。她从小聪明伶俐、果敢坚强、深谙权术。她常以自己是法老唯一的正统继承人为荣,梦想有朝一日统治强盛的埃及。

    公元前1512年,图特摩斯一世去世。与王妃所生的长子和哈特谢普苏特结婚,继承了王位,是为图特摩斯二世。二世体弱多病,无心治国,继位不久,大权就落到哈特谢普苏特的身上。

    几年后,二世病死。此时的哈特谢普苏特根基不稳,无法实现其抱负。她安排二世与妃子所生的一个10岁男孩与自己的女儿完婚后继位,是为图特摩斯三世。自己则以摄政王身份,全权管理国家事务。三世慢慢长大,心怀雄心不愿再作傀儡。于是,哈特谢普苏特赶在三世成年正式亲政之前,将他流放到偏远地方。至此,哈特谢普苏特成为法老已万事俱备,只欠如何打破女『性』无法当朝的传统了。于是,她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