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得失的权衡和取舍,屯兵津门和大沽口一线,就是要让洋人看到我大清的决心,只是配合外交交涉的手段,另外也有未雨绸缪的意思在里面,防备着万一。”
到这里,光绪也顾不上再解释什么,转头望向袁世凯说道。
“直隶的拳民变乱必须全力扑灭,绝不能再出现烧教堂杀洋人的事端。对于为首之人,该抓就抓,该杀就杀,联绝不手软,但是那些裹挟进来的百姓,大多是愚昧无知,能少流血就少流血吧,地方官员要做好安抚事宜。另外,你前几日呈递上来的关于在直隶试行警察制度的条陈,联准了,即刻在直隶推行开来,至于山东方面”
“李中堂,山东巡抚一职你以为由何人担任较为合适?。光绪掉头
道。
“这个李鸿章迟疑着。他的夹带里面倒是有两斤,人选,其中一个便是他的女婿张佩纶,可是自从马尾海战后,张佩纶对仕途多少有些心灰意冷,此时恐怕更加不会出来接手山东的烂摊子,想到这里,李鸿章斟酌着言词说道。
“皇上,微臣举荐唐绍仪,甲午此人从朝鲜回国后,微臣一直接照皇上的嘱咐,让他在军机上学习行走。才干学识都是拔尖的,更加之对皇上的新政体察至深,若放在山东必能有所作为!”
“唐绍仪,”光绪默默念了几遍,随即摇了摇头。“若在平时。把唐绍仪放到山东倒是没有多大问题,可眼下山东局势已经糜烂不堪。非要有一定手段和魄力,经历过一点血光的人才能镇住局面,唐绍仪书生气太重
众人细细想来,皇上的话确实有一定道理,一时都有些沉默。忽然。站在陈卓身后的袁世凯抬起头,出人意料的说道。
“皇上,微臣举荐直隶按察使徐世昌出任山东巡抚。”
众人顿时都是一惊,李鸿章和孙毓汉的目光飞快的扫了袁世凯一眼。眼神都说不出的复杂,就连陈卓此际也是皱紧了眉头,一脸的深沉。
“哦,你倒是举贤不避亲啊!说说你的理由”光绪轻声一笑,目光不经意的在众人脸上扫过,心中疑冀顿起。
袁世凯是在官场上面混老了的人精,不会不懂得他这样做,是大犯忌讳的事情,况且直隶的乱子都还一大堆,他又测网挨了顿斥,自己屁股都还没有擦干净,怎么就急不可待的把手伸到了山东?
“回皇上的话,徐世昌是翰林出身,从创办新建陆军开始,就跟着微臣办理军务,才干能力都没有话说。更难得是注重实务。甲午一战,更是历经田庄台和威海的血战,正如皇上刚才所言,徐世昌见过血洗,战阵,不是纸上谈兵的那种书生。以徐世昌为山东巡抚,必能一举平息山东的拳民变乱
至于第二层意思,那便是微臣的私心。此次山东直隶拳民变乱,微臣身处其间感触颇多,如果不是山东巡抚毓闲放纵拳民,又处处掣肘。何至于闹到今日不可收拾的局面。这还只是其次。更加要紧的是。我大清与日一战已再所难免。皇上让微臣的北洋掌管直隶山东两地驻军,一旦战事爆发山东成为战场,遇到像毓闲这样的人,微臣根本调派不动,何以主持山东的战局。所以微臣不顾猜忌冒死举荐,虽有自己的一份私心,却也是为着国家大事不容轻掷”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光绪望着袁世凯低垂着头,一副恭谨小心的样子,心中不由得一阵冷笑。
份私心居然也能被袁世凯说的如此滴水不漏光明正大,果然是非常之人。此次直隶拳民变乱当中。袁世凯存着怎么样的心思,这会儿光绪已经有所明白,不就是一份勃勃野心吗?不就是北洋的舞台已经容不下你袁世凯的冲天之志了吗?
这本来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时代,联成全你,没有这份野心,联还瞧不上你袁世凯。
“联准了,李鸿章、孙毓汉。即刻拟旨,令直隶按察使徐世昌出任山东巡抚。袁世凯,回去告诉徐世昌,三个月内,联要他平息山东拳民之患,要是做不到,就准备好让给别人来做。”
“好了,天都亮了,你们也累了一夜,都回去休息片刻,呆会儿还有你们忙的时候说着,光绪不顾李鸿章、孙毓汉等人有些惊诧的目光,转身走出了签押房。
天边已经有些微微发亮,凉风一吹,光绪眼前忽然闪过火光中那张娇美如花的脸庞,继而又变成一份陌生疏离的眼神,心头不禁一阵说不出的烦乱。家事、国事、天下事,怎么都凑一非儿了?
再回头看去,四周的景物影影绰绰,夜色漆黑如墨,都藏在黑暗中看不清楚,
第五十九章 北地风云(十)()
示绪二十二年的夏天。北地的形势用风云变幻来形容一旧,洲一为过。
正定拳民暴乱,塘沽拳民暴乱,沧州拳民暴乱,克州拳民暴乱”几乎是一夜之间,直隶、山东等地拳民相继暴乱,势头所及如野火燎原,将整个北地搅得是一塌糊涂。光是洋人教堂就烧了四座。杀死洋人传教士口人,其中还包括一名英国医生,其余教民的伤亡不计其数,一时根本无法详细统计。
紧接着便是西方各再联合发出照会。开出的条件一大堆,又是驻兵直隶山东,又是赔偿,并威胁将出兵进行武力干涉,据说已经有德法两国的三艘军舰,开到了大沽口外虎视眈眈。
而身处津门的皇上这边,虽然没有对西方各国的武力威胁做出让步。朝廷也暂时没有与各国公使进行交涉,但是皇上在拳民暴乱的第二日,便立刻免去了山东巡抚毓闲的官职,以直隶按察使徐世昌为山东巡抚,并调集重兵围剿直隶山东的拳民暴乱,皇上对于此次拳民暴乱的态度那便已经是再分明不过了。
消息传到京城,朝野内外骤然间便炸开了锅。各色人等的目光,各种各样的心思盘算,都像是被北地拳具的这把熊熊大火点燃了一般,混杂在风云变幻的喧嚣和混乱当中。如同暴风雨的前夜,乌云密布,随时随地,都会有一声惊雷乍起。
“大家伙听说没有,这次直隶、山东境内的拳民那可真是铺天盖地。怕不下有几个万人,那阵仗。多少年没见着了。一斤。个辫子上面都结着化了符的黄穆子,子弹打在身上连疤痕都没有,还有那练红灯照的大姑娘,听说扇子一扇,子弹都得绕着走,光是直隶,据说就杀了好几百个洋鬼子,”
茶馆里面,这些天里都是满满当当坐满了客,这但凡一说到拳民烧香起坛的事情,当中一个个都是听的聚精会神,连跑堂的伙计也忘记着给大家伙续水了,拎着大茶壶一脸迷糊的站在一边。
“嗨,我说五爷你就瞎掰豁吧。这子卑会绕着人走,打死我都不相信。都是些天桥混饭吃的把式,糊弄人的!还有这说到杀洋鬼子,朝廷的邸报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这次拳民暴乱总共也就杀了口个洋鬼子,烧了赃教堂,哪有你老说得那么玄乎?
“可不,我这可是从军机处小章京那里透出来的确实消息,和大清邸报上面说的一样,这次直隶山东拳民起事,洋鬼子的死伤并不算重。倒是被那些个拳民称做什么二毛子、三毛子的死伤严重,到现在都还没有个准数”
被人叫作五爷的这下脸面上便有点挂不住了,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冲着人群当中便嚷嚷道,“甭管怎么说,这杀洋鬼子的事情,五爷我就第一个竖大拇哥,招呼一句,是条汉子!这洋人欺负咱大清多少年了。大家伙说说看,就眼皮底下这座北京城,当年都被洋鬼子占了去,一把火把圆明园烧成了灰,多好的园子啊!那气派,咱就不说里面的藏着的奇珍异宝,就说园子里的木料,那可都是从南洋运回来的,几斤小人都抱不过来,照我说,这洋鬼子该杀,杀得好!,”
五爷的话音网落,这茶馆里面便是一异哄然叫好声,京城百姓,对这烧香起坛的拳民没有什么观感,也谈不上好恶,可只要一说到洋鬼子。那可几乎个个都是厌恶中带着无奈,巴不得有朝一日把洋鬼子全都赶出大清去,那才叫解气痛快!
人群吵嚷了半天,争相过着杀洋鬼子的嘴劲,冷不丁的人群当中又冒出个声音。
“要说这起坛烧香的拳民杀洋鬼子倒也不假,可既然是杀洋鬼子保咱大清的江山社稷,为啥皇上还要下旨意剿灭呢?听说山东巡抚毓闲都为此吃了挂落,被免去官职押解进京。大家伙说说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人群当中的吵嚷声渐渐平息下来。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都是一脸的茫然,过了片弈人群当中有人说道。
“我到是也听到些说法,据说这烧香起坛的拳民,把洋鬼子一律称为大毛子,信洋教的教民称为二毛子,通洋学懂洋语用洋货的依次被称为三毛子、四毛子一直到十毛子。这次直隶山东拳民起事,拳民像蛆虫一样铺天盖地,所过之处家里有洋火的洋货的,反正只要沾上洋字。当时便砸得稀烂,连房子也烧成了灰,这还算好的,我隔壁有家人的亲戚就在山东那边,据说年前从京城带回盏洋人的煤油灯,结果这次一家人都给活活烧死在里面,造孽啊”你说这杀洋人就杀洋人。拿老百姓使气算什么英雄好汉?朝廷就该着派兵剿灭”
“话也不能这么说,要说这拳民的阵势是有点过,可那些个信洋教的教民就是好东西?还有这洋货,咱大清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要,偏着去眼巴巴望着洋人的玩意,这不就是和洋人串通一气吗?”
“用洋货就是和洋人串通一气,你擦亮眼睛瞧瞧,别的咱们今日也不说,就说这洋布,如今这朝廷里的官员,做生意的商人,有谁身上穿的不是洋人机器织出来的洋布?你能说这满朝的官员天下的商人,都是和洋人串通一气了?
哗啦啦一下子,人群当中当时便拍桌子瞪眼,吵得个一塌糊涂,慌的茶馆掌柜的不住的两边劝架,偷偷还把跑堂的伙计叫到一边,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