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人的甲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真万确,而且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当然,对你们怡和的大班,我还是要讲点情份的,毕竟上次他是帮了忙的。价格上我可以让一让,但是最多一成。规矩嘛还和过去一样,他把钱放在哪个口袋里面我不管,账面上不能少一两银子。至于你杰臣兄嘛,回扣就没有了,你们唐家又不缺银子,缺的是像我这样的朋友对吧?”说完这话,林启兆自己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唐杰臣也被林启兆逗得乐了起来,摇着头说道,“子华啊,以前我还真没有发现你居然还是这样的人才,做起生意来是滴水不露,而且是心狠手辣,我这样的朋友恐怕被你卖了,还在帮你数钱吧。”

    “谬论,杰臣兄大才,自然看不上这些散碎银两,我就不一样了,居家理财,勤俭第一,不敢大手大脚啊。”

    两人对望一眼,不觉大笑起了。又说笑一番,便将此事敲定了下来。

    唐杰臣为了说动怡和的大班,又是很花了些功夫,中间又经过了些周折,直到林启兆摆出要和德国人的洋行签约的架势,这件事情才算真正定了下来。

    这样一来,采购物资器械自然慢了些时日,直到三月下旬,第一批物资才从上海装船发往京城。

    累了两个月的林启兆,却是连松一口气的念头都不敢有,转头就奔向自己在上海租界里面的办事处。

    江南制造总局和上海织布局的一大摊子事情,还有今年的新丝也马上要上市了,今年如何和洋人谈判,资金怎么周转,都要好好的谋划周详。最重要的,他还要到租界里面去见一个人,一个德**官,这件事情已经拖了许久,原本他并不抱什么希望的,没有想到一个意外,却让他大有收获。

    他那天原本是去和德华洋行的大班谈采购军火的事情的,没有想到却在德华洋行大班那里见到了大班的好友,刚从德国慕尼黑抵达上海的德**官卡尔。冯。霍斯特。听德华洋行大班的介绍,卡尔。冯。霍斯特毕业于德国柏林军事学院,曾经担任德国陆军上校,参加过当年著名的色当战役,在两年前因为偶然卷进了军中的派系倾轧,被解除了军职,此次是应德华洋行大班的邀请,专门到中国来旅游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到德华洋行大班对这位卡尔。冯。霍斯特的介绍,林启兆是大喜过望。前些日子,杜怀川就专门向他转达过皇上的意思,请他通过和上海各个洋行的关系,帮忙物色有经验的德**官。他正在踌躇,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而现在,这个卡尔。冯。霍斯特不请自来,简直就像是特意为自己准备好了的一样。

    和国内那些人不同,林启兆毕竟是留过洋的,虽然不懂兵事,但是也知道普法战争和德国柏林军事学院,当下便通过德华洋行大班,向这位卡尔。冯。霍斯特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要求,并且表示将尽可能的满足卡尔。冯。霍斯特所提出的条件。

    林启兆给卡尔。冯。霍斯特开出的年薪,是卡尔。冯。霍斯特作为德**官年薪的五倍。在用钱方面,林启兆从来都是大手笔的,按照他的估计,这个卡尔。冯。霍斯特眼下被解除了军职,正处于彷徨的时候,如此优厚的待遇,怎么会不让他动心呢?

    但是让林启兆大为意外的是,卡尔。冯。霍斯特不仅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林启兆的邀请,而且还表现得相当的傲慢。言谈中对中**队的素质和战斗力非常的不屑,似乎担任将来新建陆军学校的教官,是对他自己作为德**官荣誉的的玷污,虽然他已经被德**队解除了军职。

    不谈条件,直接拒绝,林启兆是生意谈判上面的老手了,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心中多少有些不甘心。而且卡尔。冯。霍斯特那份倨傲的态度,也有些激怒了林启兆,激起了他心中那份好胜的心态。不过他是不会把这样的情绪表现出来的,见陷入了僵局,林启兆并不急于说服卡尔。冯。霍斯特,转而是借和德华洋行大班谈军火采购事宜的理由,邀请德华洋行的大班和卡尔。冯。霍斯特赴宴。

    倘若到时候卡尔。冯。霍斯特依旧固执己见,林启兆还有自己的杀手锏,那就是请德华洋行的大班出面劝说,最多不过是和德华洋行做点生意罢了。林启兆相信,在利益的驱动下,德华洋行的大班会充分发挥他和卡尔。冯。霍斯特的友情的。

    患难见真情,真情有时候就是真金白银。

    此刻林启兆正是匆忙赶往租界,去宴请德华洋行的大班和卡尔。冯。霍斯特。这个时候,他是真恨不得把自己掰成两个人来用。想想去年春节前,自己还向皇上提出过总揽江南经济的想法,此时才明白这样的想法太过牵强,也才真正体会到了皇上所说的那句话:贸易只能济一时的缓急,实业才能救国的道理。振兴经济,靠耍点手腕和聪明是远远不行的,还是必须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起。

    现在自己这边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毕竟像一艘船一样,已经慢慢了。林启兆相信在经济展布方面,再困难的事情都不过如此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很自信绝不输于任何人。只是也不知道皇上那边,新建陆军学校的事情进展如何了?朝廷中的风高浪急,又岂是江南可比的。林启兆有些忧虑望了望京城的方向,皱紧了眉头。

    …………

    收藏和推荐都太少了,太少了,太少了,需要动力啊………

    关于一更和两更的问题,其实不过是拉票的手段,可以将一更改为两更,不过每一章2000多字,想来会让读者大大们有些愤怒的。每天一更,每更在4000字以上,这样节奏应该不慢了。当然会有爆发的时候,那就是提供无穷动力给面条吧!加油啊!

    对了,面条奇怪本周收藏推荐成绩不太好,仔细一想才明白,原来是中石油涨价了啊。唉,油价上涨,严重ps中石油!涨价比谁都快,降价比谁都慢,直接连累面条的票票。

    ——

    

第十五章 永不相负() 
一转眼,筹建陆军学校已经两个多月过去了。陆军学校在陈卓、吴绍基、杜怀川等人拼了命般的苦心经营下,已经渐具规模。

    沿着学校周边修筑了四方形的土墙,土城墙上,筑有通道和护墙。四周设置炮台四座,台内地下凿空为贮存弹药的地下室。墙外按照惯例设置了护城河,沿河遍植杨柳,此时正是春色深沉,满眼一片翠绿的景象,让人心神不觉一振。

    站在远处的山坡上,杜怀川比照着手中的图纸,一一为光绪解说。何处是校舍,何处是讲堂、教习室,何处是弹药军械库,何处是学员教官的宿舍。操演场如何规划,营门如何布局,办公场所及大堂又置于何处,说的是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光绪放眼望去,陆军学校里一片秩序井然。已经建成的建筑杂然而有序,几千个工匠们正分作十几处,搬运砂石,修葺房屋,铺平路基,满眼都是埋头苦干热火朝天的场面。杜怀川这次是花了血本的,为了招募工人,在三个月内完成陆军学校的建设,每个工人的工钱比平时高了一半,现成的白花花的银子每十天就发饷,加班还另外有犒赏,工人们干起活来自然是卖力无比。

    而北洋武备学堂留用的学员和新招募的学员,已经按照建制编列成队,分作两个部分,在教官的带领下,开始基本队列和出操的演练。虽然刚招募的学员明显还有些生疏,对列也显得较为松散,但是一个个昂头挺胸沉默肃然的架势,倒也有了几分真正的陆军学员的样子。

    望着眼前那一幅万物更新的画面,光绪心中一颤,一股莫名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多少日子的夙夜未眠,辗转腾挪委曲求全,忽然间都化为乌有,而埋藏在心里最深处的那份不为人知的希望,像周遭的那份阳光,正一点点的被眼前的一切拨动着,跳跃着,灼热而明亮。

    这个国家,就要从此刻的这个陆军学校开始,真正走向一条自强不息的道路了吗?

    “皇上,队列前面领头的三个人,就是皇上特旨召入的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陈卓手指远处说道。

    “他们可还符合你这个总办大人的要求啊?”光绪回身一笑说道。

    “他们都是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的,那个段祺瑞还在克虏伯炮厂学习过半年。他们来到陆军学校后,微臣也曾经和他们进行过一番深谈,皇上果然是慧眼如炬,这三个人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陈卓也是掩饰不住的喜悦说道。

    人才?!恐怕论起权术和审时度势来,你这个总办大人都要甘拜下风啊。光绪心中暗自一笑,脸上却只是轻轻的哼了一声。

    这三个人带兵打仗的能力他是清楚的,但是这三个人另外的本事他更加晓得。北洋军阀在中国近代史上搅起的内乱,和当年这三个人都脱不了什么干系。光绪最担心的还是这三个人拉帮结派的手腕,也绝不允许出现这样一个团体。他把他们召过来当然是要用他们,但是怎么去用,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此时却不能对陈卓他们言明。

    “把他们三人叫过来,朕要见见他们。”光绪一边吩咐,一边向着正在演练队列的陆军学员走去。

    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三人,此时正带着刚入学的二百多名学员进行基本的队列操练,忽然见到一个侍卫飞马赶来,远远的便在马上高声喊道,“皇上召见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

    三人慌忙抬头望去,只见陆军学校总办大人陈卓等人簇拥着一个人,正缓缓的走了过来。当中那人戴着一顶**一统瓜皮帽,穿着一件青缎袍褂,腰间系着二龙戏珠明黄卧龙袋,正若有所思的注视着自己。这难道就是皇上?

    容不得多想,三人赶忙急步上前单膝跪地说道,“臣拜见皇上。”

    “罢了,起来说话。”光绪将手虚抬一下,上下打量着了这三人一会儿,又问道,“几时到的京城啊?”

    “回皇上,臣等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