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赶忙避过她审视的目光,低头说:“阿鸾只是略识得些字,照搬书上诵读便是,绝不敢妄加揣测其中深意。”
宫娥姐姐似乎很满意我的回答,抬头望了望我身后的郭大人:“看起来像伶俐人儿,不要出大错就好。大人放心吧,芦月定当替你安排得妥帖。”
“郭某谢谢姐姐了。”郭大人抬手谢道:“可否允在下再叮咛丫头几句?”
“大人请。”芦月姐姐抬手道。
我被郭大人拉到了角落里,他压低声音悄声附在我的耳边对我说:“你可用心记着,方才你说的那些孔孟之言,可千万不要再太皇太后面前去说。太皇太后尊先祖尚黄老,最忌讳这些儒家之言,在她老人家面前若是说错了话,可是要受大罚的。到时候,就是我也救不了你。”
我被他这么一吓,顿时心生怯意。
太皇太后的手段,我与王孙在春围的猎场是见识过的,王孙说她最讨厌那些如儒家子弟,奈何当今陛下两任丞相借是儒家子弟出身,太皇太后极为不满,一直想出各种办法来教训教训自己这个不听话的孙儿,先是是罢黜了太傅卫绾卫大人,如今似乎也对自己的亲侄子,窦婴窦丞相十分不满。
原本太皇太后疼爱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想要劝服先帝放弃立亲生子为储君的想法,而立梁王为储,从而兄终弟及。身为太后亲侄儿的窦婴窦大人却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拂逆了太皇太后,届时栗太子被废,时任太子太傅的窦大人也被冷落了许久。
直到当今陛下的老师卫绾被罢黜了丞相,太皇太后才想起来自己的这个侄儿,虽然他儒生出身,与自己的想法也有许多背道而驰之处,但怎么说也算是自己人。
如此的太皇太后,当真是让细想过后的我不由心生出许多畏惧来。
“想什么呢?”郭大人又再出神的我耳边打了一个响指,我仓皇地抬起头看见他笑盈盈的脸。
“你别害怕,虽然太皇太后厌恶儒术,但却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太太呢。放心吧,定不会让你出了虎穴,又进了龙潭的。”
第70章 窦氏()
我于宁寿宫的一处偏房中,开始研读淮南王刘安呈献上来的《淮南子》。
原想以为只是一卷书轴,却未想到此书甚是磅礴,一上,竟摆满了简牍。我按照摆放的顺序随取其一开始翻阅,只觉得此书定花费了不少的功夫,内录二十余篇,论的是道法自然,外有三十余卷,皆为杂篇,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除了坐而论道,还涉猎兵略政局。
我随手翻了几篇,只觉得此书恢弘却又不失精妙,其中甚至对医理养生都做了详尽的阐述,难怪太皇太后对此书大加赞誉了。
王亲贵族的家中,但是却嫌少有人会深入其中,大多是沉迷于膏粱锦绣,玉堂金马之间,如此深入潜心研习,广交天下之贤士做学问的,倒是真不多见。
我正看着,却忽然发现眼前一片暗影落下来,抬起头来,看到的是芦月姐的笑脸。
“瞧你的样子,倒是真像个女先生一样。”她眉眼温和,说话的声音也甜美,让人甚是喜欢:“模样也好,留在浣衣局那样的地方当真是可惜了。”
我赶忙起身行礼:“姐姐谬赞了,阿鸾只是识得几个字罢了,怎堪匹配‘先生’二字?”
“别谦虚,郭大人能把你从浣衣局那种地方挖出来,定是你有不凡之处,叫他看上了。”芦月姐脸上依旧荡漾着温暖的笑意。
我微怔,却又不敢说明郭大人出手救我的实情,只得默默不言,尴尬地一笑。
“时候也差不多了,老太太这时候也差不多要醒来了。”她转过头去望了望屋外的日头,转脸又对我笑盈盈道:“随我去跟太皇太后请安吧。”
我心中一紧,不由地有些退怯,可是却又不敢推辞,只得忐忐忑忑地轻声问道:“敢问姐姐,我是选哪一卷为太皇太后诵读才好?”
“读你详熟的便好,也无需按照一个什么顺序。”她随手在桌案上拿起一卷我方才翻动过的简牍,抬起手来扬了扬:“就它好了。”
我望了一眼,犹犹豫豫地应了一声:“诺。”
她轻笑着转身而出,我踌躇了片刻赶忙跟上。
&n鎏金铜瓦、雕梁画栋的巍峨正殿徐徐现于眼前。我随着芦月姐身后亦步亦趋,越是接近心中越是惴惴不安,许是这天家气象威严,让我这小小女子心里着实发虚。若不是害怕被宫规处罚,真想要转身就逃走。
眼见芦月将书卷递到我的怀中,自己转身就进了大殿的门廊,我抱着书卷彳亍于门前,半晌也不敢抬脚迈入,只见她一个转弯就被眼前漫漫的鲛绡罗帐遮挡住了身影,只留下一声轻轻的呼唤:“傻愣什么呢?快些跟上来。”
我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小心翼翼地抬入那阶白玉台之上,一室的富丽辉煌令人目不暇接,黑色金丝楠木的香气袅袅,悠然于室,
“你在唤谁呢?”珠帘后徐徐传来一声苍老却沉稳的呼唤声。
我一阵心悸,手中的竹简掉了一地,背后一阵冷汗冒上来,赶忙噗通一声跪下来去捡那些竹简。
“这是谁啊?把什么东西弄倒了啊?”那年迈又沧桑的声音又徐徐问道。
“回禀太皇太后,是新来的婢女。方才不小心,把手里的书卷抖了一地。您看她新来的,笨手笨脚,就别跟她个小丫头计较了。”是芦月姐的声音。
我慌忙地捡起那些书卷,硬着头皮埋着头轻手轻脚地向内室去。
“书卷?你们抱书卷来做什么啊?汲黯今儿要来吗?”
我错过那些如幻海一般的帷幕,终于看到了眼前的人。
一身高贵的绛紫底丹色纹式外氅,鹤发童颜,一丝不苟,飘然有出世之姿,眉宇间一派祥和富贵之气,只是那双眼睛空洞无神,似乎看不分明东西。可却并没有影响她周流淌的身高贵威严之气。
这边是那个威名赫赫,双眼虽盲,却心如明镜台般,大汉王朝真正的掌权人——太皇太后,窦氏吗?
我望得出神,芦月姐提点这轻咳了一声,我才发觉自己失仪了,不料手中的书卷又掉了些许。
我赶忙弯腰跪下去捡,只听面前的人怨声道:“哎呦,今天的丫头是怎么回事啊,慢些,可别把那些书卷给弄散了。”
我脸上滚烫,后背却在冒着冷汗,直到一袭月白裙角飘然而至,赶忙上前帮着我把那些书卷拾起来。
我抬起头来,看见芦月姐不经意间跟我使了个眼色,微喝了一声道:“还不快给太皇太后请安。”
我微怔,赶忙将怀中的书卷放在一边,抬手过眉,俯首贴地,行了一个大礼:“太皇太后,奴婢阿鸾,给您请安了。”
“阿鸾?阿鸾是谁?”案前的人似乎思索着什么喃喃自语道,许是老迈了,人都有些犯迷糊,方才说的事情有有些不记得了,仔细想了好一阵才回忆起来:“噢,瞧哀家这记性,是新来的丫头。汲黯大人来了吗?”
芦月姐赶忙起身,轻轻挑开珠帘进到案前,在老太太耳边轻声附语道:“太皇太后,汲黯大人在前朝有太多事情了,这不,专门给您找了一个识字婢女,为您读书的。”
“识字的丫头?”窦太后将信将疑自言自语,默念了一句,连忙摇头摆手笑道:“哎,你这丫头素来办事稳妥,怎么在这件事上烦傻了。”
说着抬起手来亲昵地在芦月姐脑门上轻轻拍了一下,虽说是拍,但却像是对儿孙的疼爱一般,笑着自顾自絮叨了起来:“哪有什么识文断字的丫头啊。莫说旁人了,就说哀家的馆陶,她好歹也是个长公主,却也是大字也识不了几个。成天为了些鸡毛蒜皮的蝇头小利,不是来烦哀家,就是去难为皇帝和太后。都是哀家从小把她惯坏了。哦,对了,还有阿娇那丫头啊,也是文不知义,几次给我读书,都读乱七八糟的,惹我老婆子生气。跟她娘一个脾性,说他们不是娘俩,怕是没有人信的。这宫里的这些女人啊,也就平阳小时候还算跟着彘儿读过一些东西,有些见识,能说些道理出来。其他的呀,都是深宫妇人。这读书认字啊,最是磨人的性子了,哀家也是高皇后手把手教的,才知道了这读书的好处……不行不行,丫头断然是不行的……”
“太主她身份尊贵,天资聪颖,这都是随了您老人家,皇后娘娘就更加不用说了。太皇太后您不妨就让这丫头试试,若是不满意,芦月就遣她走好了。可若是觉得好,您老人家就把她留在身边,岂不是更好吗?”芦月姐的声音温和甜美,语气中带着一丝娇嗔,仿佛眼前至高无上的窦太后像是自己家中的长辈一般,惹得太皇太后也不禁慈祥地微笑:“她可是郭舍人,郭大人物色出来,我方才也考了考她呢,想必不会差呢。”
“舍人?”老太太默念了一声:“那个孩子最伶俐了,怎么也做出这样的糊涂事来?”
“太皇太后您就试一试嘛,人家郭大人也是为您老人家费了一番心思呢。”
或许是芦月姐的清甜的声音实在让人难以拒绝,老太太也被哄得极为乐呵,对着跪在案前的我似乎想要打量,却似乎还是看不分明,最后也只得不再坚持了,叹了口气作罢道:“那不行就试试吧。”
芦月姐隔着帘幕跟我使了个颜色,我立刻会意,慌忙地拿起卷轴来,却发现简牍拿反,又颠倒个儿来,惹得帘内的人一阵发笑。
“丫头,你笑什么?”老太太因为看不分明,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忙问道。
“回禀太皇太后,并没有什么,我去跟您沏茶去。”芦月姐站起身来,行了个礼,连忙退了出去。
我见她这一出去,这内室就只剩下我和太皇太后两个人了,不由有些紧张,可是看着她又再侧耳听我下文,忐忑了半晌,试探地轻声道:“太皇太后,奴婢可以开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