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格雷厄姆论价值投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断努力。一旦发现它——生命的意义——就绝不能放弃。”

深深的怀念

本死后不久,沃尔特·舒勒斯给巴菲特写信谈起了他们这位共同的朋友。
他再次说到了本的性格问题,“他真理智,你不认为他对感情有一丝恐惧
吗?”舒勒斯问道,他本人也是成功的投资家,很相信自己的直觉、渴望和
挚爱。“无论如何,他很伟大,认识他是我们的荣幸。”

欧文·卡恩说,只有长期相处才能完整地理解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确,
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当代的英雄,这就是本留在人们心中的
确切形象。神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英雄的基本气质,本毫不保
留地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些英雄形象让我们感到了责任,发现了生命的
意义。本率直纯真,他是孤儿,是流浪者,是斗士、是殉道者,最终,他又
象魔术师一样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


附录四选择股票的简单方法:低值股票的十大标准

1。收益—价格比(本益比的倒数)是3A 级债券的2 倍。如果3A 级债券
的收益率为8%,则满足条件的股票收益率为16%。
2。本益比不低于最近5 年最高平均本益比的4/10。(平均本益比=给定
年份的平均股价/当年收益)。
3。股利率不低于3A 级债券收益率的2/3。不分配股利或无利润的股票不
予考虑。
4。股价应低于每股有形资产账面净值的2/3。计算方法是:全部资产价
值扣除商业信誉、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后减去全部债务,再除以股份总数。
5。股价不高于流动资产净值或速动清算净值的2/3。速动清算净值=流动
资产…总负债。这也是本最初的理论基础。
6。总负债低于有形资产账面价值。
7。流动比率不小于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它反映了公司资
产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
8。总负债不高于速动清算净值。
9。最近十年利润翻了一番。
10。 最近十年中,利润下降超过5%的年份不超过两年。

附录五一位教授的证词

纽约州立大学教授亨利·欧本海莫曾对格雷厄姆—多德模式进行了深入
研究,并对本的选股标准作了验证。他考查了1974—1981 年经过风险调整的
收益变化,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检验这些标准在不同情况中的效果。当试验仅
仅限于纽约证交所时(上市交易的都是大公司),效果差强人意,却不很理
想,尤其是在本去世后的几年。

欧本海莫教授又把范围扩大到纽约证交所和美国证交所两地(这样就构
成了一个包括大公司和小公司在内的很大的样本空间),他发现本的标准在
所有的年份里都有效,而且成绩很显著:

“利用标准1 和标准6 选择股票,年平均收益率可达38%以上;用标准
3 和标准6,或用标准1、标准3 和标准6 选择股票,则分别得到26%和29%的年平均收益率。虽然这种优异的成绩。。在1976 年后有所下降。但仍然
没有消失。此外,这种效果并不受系统风险或规模大小的影响。”(12)


尾注

第一章

(1)亚当·史密斯:《超级货币》第174 页。(纽约兰登出版社)。
(2)L。J。戴维斯:《巴菲特选股票》(《纽约时代杂志》1990 年4 月1
日,第61 页)。

(3)丹尼尔·塞利格曼:《你能击败股市吗?》(《幸福》杂志,1983
年12 月26 日第85 页)
(4)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的复兴》(《富豪》杂志,1974 年9
月23 日)
(5)《证券专家本杰明·格雷厄姆》(《纽约时报》1976 年9 月23 日
讣告)
(6)本杰明·格雷厄姆:《普通股票的新投机行为》。(《分析家杂志》
1958 年6 月,第17 页)
(7)欧文·卡恩和罗伯特·D·米尔尼:《金融分析之父—本杰明·格
雷厄姆》第2 页(弗吉尼亚州夏洛特威尔:金融分析员研究基金,1977 年)。
(8)本杰明·格雷厄姆:《我们是否过于相信股票的稳定性了?》(《商
业和金融年鉴》1962 年2 月1 日。第1 页)
第二章

(1)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第Ⅸ页,(纽约、
哈珀&劳出版公司)
(2)《股市象一只钟摆》(《福布斯》1975 年6 月15 日,第36 页)
(3)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中的现实问题》(纽约金融学校:
《演讲记录》1946 年9 月~1947 年2 月,第46 页)
(4)同前,第37 页。
(5)欧文·卡恩和罗伯特·D·米尔尼:《金融分析之父—本杰明·格
雷厄姆》第3 页(弗吉尼亚州夏洛特威尔:金融分析员研究基金。1977 年)
(6)帕特里西尼·A·德雷福斯:《两节通俗的投资分析课》(《货币》
1976 年7 月)
(7)卡恩和米尔尼:《本杰明·格雷厄姆》第3 页。
(8)同上,第4—5 页。
(9)同第一章注解6。第18 页。
(10)同注解(3)第146 页。
(11)《这个神奇的世纪》第二卷1910~1920 年,第23 页(纽约:时
代与生活丛书。1969 年)
(12)同上,第238 页。
(13)同注解(7),第8 页。
(14)同上。
(15)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练习指导手册》第Vii 页。
(16)同注解(7),第9 页。
(17)同第一章注解(6),第20 页。

第三章

(1)作者采访记录,1993 年10 月8 日,纽约。
(2)《美国参议院货币银行委员会听证摘要》第526 页。(美国政府编
印局,1955 年3 月11 日)。
(3)同第一章注解(7),第12 页。
(4)同第一章注解(6),第19 页。
(5)同第二章注解(7),第12—13 页。
(6)沃尔特&埃德文·舒勒斯协会:大开本《杰出投资者文摘》第四卷
第2 册第13 页。(1989 年3 月6 日)
(7)同注解(2),第545 页。
(8)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查尔期、麦克格里克:《财务报表释义》第
20 页(纽约、哈珀兄弟出版公司1937 年)。(9)同第二章注解(7),第
19 页。
(10)《感谢叔叔本》第144 页。(《福布斯》1975 年10 月15 日)。
(11)同第二章注解(7),第20 页。
第四章

(1)同第一章注解(7),第22 页。
(2)《这个神奇的世纪:美国生活六十年,1920~1930》第96 页。(纽
约:时代与生活丛书,1969 年)。(3)同第二章注解(7),第16 页。
(4)同上,第34 页。
(5)同上,第18 页。
(6)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致股东的信,1987—1990》,第39 页。
(7)本杰明·格雷厄姆:《飞涨的证券和灰心的股东》(《福布斯》,
1932 年6 月l 日,第10 页)。
(8)同第三章注角(6),第5 页。
第五章

(1)同第一章注解(1),第203 页。
(2)同第四章注解(6),第6 页。
(3)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大卫·L·多德:《证券分析:原理和技巧》,
第27 页(纽约,麦克格雷…希尔公司,1940 年)。
(4)凯瑟琳·戴维森:《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证券分析〉:第五版》(赫
尔姆斯,1987 年秋)。
(5)格雷厄姆和多德《证券分析》。第659 页。
(6)同上,第667 页。
(7)同第三章注解(2),第545 页。
(8)本杰明·格雷厄姆,大卫·L·多德,希德尼·科特尔和查尔斯·塔
赞:《证券分析》第四版,第iX 页。(纽约:麦克格雷…希尔公司,1962 年)。
(9)《采访慕里埃尔·希伯特》(希尔维亚·波特的《个人财经》节目,

1986 年3 月)

(10)同第四章注解(6),第41 页。
(11)托马斯·伊斯顿:《最大的问题:市场有真正价值吗?》(《巴
尔的摩大阳晨报》,1990 年7 月29 日)
(12)同第四章注解(6),第40 页。
(13)同第四章注解(2),第62 页。
(14)同第四章注解(8),第71 页。
(15)同第四章注解(7),第25 页。
(16)同第四章注解(2),第527 页。
第六章

(1)尼尔·艾舍森:《波兰的奋斗》(纽约:兰登出版公司,1987 年)
(2)同第三章注解(6),第8 页。
(3)同上,第3 册,第13 页。
(4)同第二章注解(10),第19 页。
(5)同上,第 26—27 页。
(6)同注解(3)。
(7)同第三章注解(6),第6 页。
(8)同上,第7 页。
(9)同第三章注解(2)。
(10)同第一章注解(7),第24 页。
(11)《多商品储备计划概要》(经济稳定委员会1941 年3 月,纽约)
(12)多纳德·莫格里奇主编《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选集》,第36—
37 页(伦敦、麦克米兰1989 年出版)(13)同第三章注解(2),第543 页。
(14)同第四章注解(6),第89 页。
第七章

(1)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第287 页,(纽约:哈珀&
劳公司,1973 年版)。
(2)《分析员协会全国联盟第五次年会记录》,(《金融分析家杂志》
1952 年8 月,第8 页)。
(3)同上,第9 页。(4)同注(1),第288 页。
(5)米尔顿·莫斯科维茨:《80 岁的聪明投资者》,(《纽约时报》
1974 年5 月5 日)。
(6)同第一章注解(1),第195 页。
(7)同注解(1),第40 页。
(8)同第二章注解(3),第146 页。
(9)同第四章注角(6),第81 页。
(10)同第一章注解(7),第27 页。
(11)南希·里根:《注册金融分析员制度25 年的历史》,第1—11
页。(弗吉尼亚州夏洛特威尔:注册金融分析员制度,1987 年)。
(12)同第三章注解(2),第546 页。

(13)同第二章注解(3),第48 页。
(14)同第五章注解(4),第30 页。
(15)同第一章注解(6),第17—21 页。
(16)弗兰克·拉里《金融专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