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4)同第五章注解(4),第30 页。
(15)同第一章注解(6),第17—21 页。
(16)弗兰克·拉里《金融专家》(《福布斯》1972 年1 月1 日,第89
页)。
(17)同第二章注解(3),第96 页。
(18)同上,第128 页。
(19)同上,第102 页。
(20)《选择低值股票的最简单方法》(《经济学诊所》 1976 年9 月
20 日特别报道)
(21)卡恩和米尔顿:《本杰明·格雷厄姆》,第41 页。
第八章
(1)约翰·J·拜尔尼:《GEICO 的前40 年》,(纽约:北美纽科曼协
会,1981 年)
(2)同第二章注解(3),第117 页。
(3)同第一章注解(7),第33 页。
(4)同第七章注解(5)。
(5)同第三章注解(6),第4 页。
(6)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第275 页。(纽约:
哈珀&劳出版公司1977 年)。
(7)同上,第289 页。
(8)卡罗尔·J·卢米斯:《关于GEICO 的侧面报道》,(《福布斯》 1976
年6 月,第127 页)。
(9)同第三章注解(6),第9 页。
(10)同上。
(11)同第一章注解(7),第27 页。
(12)安德鲁·基尔帕特里克:《沃伦·巴菲特:华尔街的英雄》第83
页(纽约:唐纳德顺风公司,1992 年)。(13)同第五章注解(6),第32
页。
(14)同注解(6),第289 页。
第九章
(1)第一句是沃伦·巴菲特在1993 年5 月25 日接受采访时的原话,第
二句引自本和查尔斯·布兰特在70 年代初的谈话。
(2)同第二章注解(1),第Ⅶ页。
(3)同第八章注解(12),第37 页
(4)同第三章注解(6),第10 页
(5)卡罗尔·J·卢米斯:《沃伦·巴菲特的秘闻》,(《幸福》1988
年4 月11 日第30 页)
(6)同第三章注解(6),第10 页。
(7)基尔帕特里克《沃伦·巴菲特》第41 页。
(8)同第四章注解(6),第26 页。
(9)同注解(6)。
(10)同注解(5),第28 页。
(11)。。 同第三章注解(2),第520 页。
(12)。。 沃伦·巴菲特:《本杰明·格雷厄姆》(《金融分析家杂志》 1976
年11 月/12 月)
(13)同第四章注解(6),第36 页
(14)同上,第20 页。
(15)同第五章注解(13),第17 页。
(16)同第四章注解(6),第5 页。
(17)同上,第68 页。
(18)《迪克·戴维斯文摘》,第11 卷第244 册,第1 页。(1992 年7
月20 日)
第十章
(1)选自沃尔特·J·舒勒斯的个人文稿。
(2)同第三章注解(2),第524—531 页。
(3)同第一章注解(7),第35 页。
(4)同注解(2),第518 页。
(5)同上,第40 页。
(6)同第三章注解(6),第3 页
(7)同上,第18 页。
(8)《只要便宜》,(《杰出投资者文摘》,第四卷,第3 号,第 13
页。)
第十一章
(1)同第二章注解(1),第216 页。
(2)同第一章注解(7),第41 页。
(3)本杰明·格雷厄姆:《股市会上天吗?——即将来临的问题》(《商
业和金融年鉴》 1961 年4 月6 日,第1 页)。(4)同第三章注解(2),
第519 页。
(5)同上,第532 页。(6)同上,第544 页。
(7)同第一章注解(6),第20 页
(8)同第五章注解(3),第V 页。
(9)同第五章注解(4),第32 页。
(10)约翰·道夫曼:《更新一个古典的市场投资指南》,(《华尔街
杂志》, 1988年3月10日)
(11)格雷厄姆等人:《证券分析》,第Ⅷ页。
第十二章
(1)写给作者的话,1993 年7 月8 日。
(2)同第一章注解(1),第175 页。
(3)同第二章注解(1),第Ⅶ页。
(4)同第九章注解(12)。
(5)同第一章注解(4)。
(6)同上。
(7)同上。
(8)同第一章注解(7),第29 页。
(9)同上,第36 页。
(10)保尔·布鲁斯坦:《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最后心愿和声明》,(《福
布斯》1977 年8 月1 日,第44 页)。
(11)。。 卡恩和米尔顿:《本杰明·格雷厄姆》,第37 页
(12)亨利·欧本海莫:《验证本格雷厄姆的选股标准》,(《金融分
析家杂志》 1984 年, 9 月/10 月,第70、71 和72 页。)
(13)丹·道夫曼:《如何为股票定价?》,(《纽约》1976 年月
19 日,第 10—12 页。)
(14)同第二章注解,(6)。
(15)。。 《本,你现在可好?》(《价值》杂志1992 年6 月/7 月第19 页)。
(16)约翰·特莱恩:《货币大师》第85 页。(纽约:哈珀&劳公司
1985 年)。
(17)同第五章注解(13),第62 页。
(18)同注解(11),第39 页。
(19)小哈特曼·L·布特勒:《和本杰明·格雷厄姆交谈》,(《金融
分析家杂志》 1976 年 9 月/10 月,第38—39 页。)
(20)达夫·海勒:《从这里出发》,(《贝佛利公民报》1956 年5 月
11 日)。
(21)亨利·R·欧本海莫:《本·格雷厄姆的现有资产净值:现在的成
绩》,(《金融分析家杂志》,1986 年11 月/12 月,第40 页。)
(22)约瑟夫·D·乌:《对本·格雷厄姆现有资产净值理论的经验分析》,
(《金融评论》)1988 年5 月第215 页)。
(23)《来自本·格雷厄姆的信息》(《福布斯》第140 卷,1987 年11
月30 日,第258 页。)
(24)马克·胡尔伯特:《变化无常的华尔街》,(《福布斯》第142
卷,1988 年11 月14 日,第366 页。)
(25)卡恩和米尔顿:《本杰明·格雷厄姆》,第31—32 页。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txtsk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