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坡叫四荒地,可是靠近路边,地势也平,后世里面绝对是好地承包,甚至于下一步许多愿意过去划宅基地的呢。要知道,划一块宅基地,村长明里暗里的,少说也得收个三五千块钱。
就这样,赶在农业税改革之前,王少东已经着眼未来,将整个东坡,吴家峪子,松柏山都给承包了过来。
至于说这个承包费,等到三四年以后,村民们肯定会羡慕的眼红。
东坡这边二百六十多亩地的承包费一年七万多块钱。吴家峪子上,因为人家王少东投资兴建了水库,所以整个吴家峪子最后的承包费一年才一千块钱,几百亩的山林算是吴友光给马家的人情了。至于说松柏山,那边因为是山林,村里一直想找个护林员都还因为工资太低没有合适的人选,听到说王少东打算上山养鸡,吴友光高兴还来不及呢,至于说承包费,好几千亩的山林,也就一年五百块钱而已。
王少东为了保险起见,合同上面都是一签三十年,算是为自己以后发展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桃花岭村那边能承包的地方都被王少东承包完了,然后王少东看着清泉岭村这边好多山荒地没有人下手,心里面便打起了算盘。
“小舅现在可是我公司的员工了,他跟清泉岭村的村委会里面的人都很熟,下一步让他出面,我的公司过来把他们村的山荒地给承包过来也行啊。”
清泉岭是牟汶河的两条源头之一,另一条源头就是大龙门村那边的小河。
王少东记得,前世的时候,这两个源头后来都有人选沙洗沙,把河水都给污染了,然后下一步自己把这两个地方先给承包过来的话,那么就算是不赚钱,能够把环境给保护好,自己也算是对得起大寨乡的老百姓了。
清泉岭村长今天中午要在清泉岭庄户饭店请乡长吃饭,作为养鸡专家,王少东自然也得跟着。他要是自个走了,那就太不给清泉岭村长和大寨乡乡长面子了。
到了酒席旁,清泉岭村长坐在了主陪的位置上,然后乡长郑少刚自然坐在了主宾的位置上。接下来,副主宾的位置,郑少刚提出让王少东坐,王少东一听吓得连连摆手。
“郑乡长,我这么年轻,不合适。”
“你是替你爸来当这个专家的,所以这个位置啊,你得替你爸坐。”
周围的人一听,立马都附和乡长的提议。
“对对对,小王,这位子不是让给你的,是让给你爸的,你得替你爸坐。”
“小王在养鸡方面也是个专家,下一步咱们的肉食鸡产业搞起来,还得靠小王这样的专家啊,小王你今天必须得坐副主宾。”
“小王你别犟了,今天副主宾这座位就是你的了。”
王少东见大家都这样说,便只得坐到了副主宾的座位上去了。
庄户饭店,大件子席,是山村里面最高的待客标准了。
今天高朋满座,东道主清泉岭村长很是高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然后大家说话就开始随便起来了。
王少东酒量大,到这会儿,在所有人当中,还算是最清醒的一个。
言谈中,王少东听出来,清泉岭村长对于乡长把这个肉食鸡养殖基地建在大寨村是有些意见的。
为什么有意见,因为养殖户都到大寨村承包土地养鸡了,这个承包费肯定要给人家大寨村了。这样,清泉岭村的村长忙活一阵子,成了给他人做嫁衣裳,他能高兴吗,他积极性能高吗?
王少东心说:大叔啊,你别急,你们村那些地都给我留着,我早晚要过来承包。
桃花岭村周围,包括大龙门村、清泉岭村、罗汉峪村以及桃花岭村这四个村,都位于莲花山山脉一带,山林面积多,荒地多,人口少,许多荒地没有人承包。下一步,王少东等到家里面的资金再多一些的时候,就把这些村的闲置地都给承包过来。下一步有项目上项目,没项目,把这些环境给保护下来,也算不错啊。
第0178章 喝醉了?()
在清泉岭庄户饭店吃了中午饭,王少东喝了一些酒,觉得头脑不清楚,所以就没有打算接着回家,而是将摩托车推到了姥姥家,然后自己倒头就睡,一直睡到了下午四点。
王少东的姥姥,今年68岁,身体很硬朗。
看到自己外甥醉醺醺的进来,倒头就睡,怎么也叫不醒,忙跑到邻居家,打发邻居家的儿子,九岁的二宝子跑到村头去叫老太太的大儿子赵士堂。
赵士堂听到说外甥到了自己母亲那边,便放下手中的活,打算过去看看。
赵士堂是个老木匠,今年五十一岁了,原先木匠在农村是个热门的职业,年轻人结婚总要置办一套家具,而手艺好的木匠也就成了香饽饽。赵家从赵士堂的爷爷赵少农一辈开始就是木匠,祖传的手艺,从紫川学的刻花,在整个山圈里面,赵家的木匠手艺绝对让人竖大拇指。所以从赵士堂的爷爷那一辈开始,他们家在整个山圈就特别受人尊敬。
不过,在当年民国时候,大寨乡闹土匪,有个叫陈三坎的大土匪听到说清泉岭村赵少农是个很厉害的木匠,然后就把赵士堂的爷爷赵少农抓到土匪窝里面挖枪托子,就是把木头加工成合适的枪托。
这一挖就是大半年的光景,后来枪托子挖完了之后,土匪不放人,把赵少农给抓起来,然后还挖了个坑,准备活埋,说是必须要用粮食来换。
然后赵士堂的奶奶,一个裹脚的农村妇女,便领着赵士堂的父亲和二叔,到各村地主家磕头求粮食。那些有地的地主,大多数也都是好人,一听到这种事情,也没有不出个心的,然后赵士堂的奶奶便凑了两圈席小米,估计得有个三四百斤吧,运到大寨村陈三坎的营房去换人的时候,土匪已经把赵少农埋到胸口了。
陈三坎一看这么多粮食,立马就让自己手下把人给挖出来了。
当时发生这件事的时候,赵士堂的父亲赵培僧,也就是王少东的姥爷,也才只有四五岁而已。
再后来,赵少农回家之后,因为在土里埋的时间长了,伤了腿,便干不动活了。
赵家靠着祖宗留下来的十亩陵地过活,后来在快解放的时候,王少东的姥姥跟着娘逃荒要饭来到了清泉岭村,被好心的赵士堂的奶奶收留住了一晚上。然后,赵士堂的奶奶看到当时才只有十四岁的王少东的姥姥还算灵巧,长得也算体面,便跟王少东姥姥的娘商量了商量,就让王少东的姥姥,跟王少东的姥爷,凑了一对。
当年王少东的姥姥和姥爷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五岁,就订了婚事。然后转过年头,一个十五岁,一个十六岁,就结了婚。
放在现在这个年代,十五岁十六岁的孩子,高中都还没上呢。
但是在那个年代,大约也就是刚解放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挑大梁,当劳力了。
因为赵少农的腿脚受过伤,体力活什么的都干不了了,而赵培僧的弟弟赵培亮又还小,当时也就只有十一岁的样子,所以家里面里里外外的,就都落在了赵培僧两口子身上。
再后来,王少东的姥姥十七岁的时候,就生出来了赵士堂,也就是王少东的大舅。
一步步的,这一家受过无数苦难的人,一步步得走了过来,慢慢的也繁衍起来,赵士堂兄弟三个,还有一个妹妹。赵士堂继承了祖辈的木匠手艺,跟前一子一女也都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然后赵士堂的二弟在大寨村干起了木材批发加工买卖,现在一年接近十万块钱的收入,在村里也算很体面了。赵士堂的三弟算是个不务正业的另类,但是现在一天一百块钱的工资给自己外甥当长工,也让赵士堂放了心。
要说到赵士堂的妹妹家,那可真是老赵家的骄傲了。现在王少东家在整个桃花岭村,早就名声在外了。
今天还听邻居说自己外甥今天到村头的打麦场讲话来着,当时自己没有空没去成,这会儿怎么到了自己娘那边了呢?赵士堂忙来到了自己母亲这边。
到了屋里,赵士堂一看,笑着对自己母亲说道:“没事,喝醉了,睡觉呢。”
王少东的姥姥没文化,也没啥见识,最大的见识就是小时候跟着自己的娘在各个山村里面讨饭了。
“吓我一跳,我还以为怎么了?可是,喝了酒,为什么额头还那么热呢?”
赵士堂愣了一下,摸着王少东的额头,皱了下眉头。
“不对啊,喝醉了没必要发烧这么高啊。”
接着,赵士堂摇着王少东,喊道:“东子,东子,你觉得怎么样了?”
王少东被摇醒了,然后他感觉到自己的头痛的厉害。按说自己喝的酒也不多,不应该这样的啊。
“大舅,我头痛的厉害。”
听到自己外孙喊头疼,王少东的姥姥忙说道:“大儿,你快去找马焕珍来给东子看看吧。”
赵士堂不敢怠慢,现在不说自己外甥是金枝玉叶也差不多了,要是跑到清泉岭村再发生点什么意外,那可就后悔去吧。
很快,赵士堂把本村的村医马焕珍给找了过来。
马焕珍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部队里面当了四年的医务兵,回家之后便在村里当起了赤脚大夫。
马焕珍来的时候,王少东还是迷迷糊糊的,一旁的王少东的姥姥一脸的着急。
“他叔来了啊,你快看看,俺这个外孙怎么了?”
“外甥在哪里喝的酒?”
“好像听着是在庄户饭店里面喝的。”
马焕珍一听,摇着头说道:“哎,最近也不知道这个庄户饭店里面的酒有问题还是菜有问题,反正外甥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了。没事,打点点滴就好了。”
说着,马焕珍配好了药,然后给王少东打上了吊瓶。
王少东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睁眼一看,发现旁边坐着三个人,而自己好像还被挂上了吊瓶,便忙问道:“大舅,我怎么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