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少东和别的养殖户不一样,他有超前十几年有关养鸡以及活鸡市场的记忆,把这些记忆串起来,可以非常方便自己养鸡。同时,超前十五年从父亲那里听来的有关养鸡的养殖经验,在现在来说是绰绰有余的。还有,因为有前面两条做保证,所以王少东养鸡的心态非常好,这人的心态一好了,无论干什么,得病的几率就小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王少东前世里面做过十年的销售,卖东西这方面他不愁。
就这样,马振堂和何家祥两家养鸡户,自打入冬以后,看着活鸡市场价格一落再落,这养鸡的积极性就大不如从前了。
倒是何家庆心态好点,不过他也觉得他们这批鸡啊,肯定要赔钱了。
王少东记得清楚,活鸡的价格是到了快过年的腊月初八开始忽然涨上来的。在这之前,集市上的活鸡价格,一直在四块多钱左右。而大车走鸡的价格,因为市场萎靡,是一压再压,价格只有两块多一斤。
2000只鸡,养到四个半月出栏的时候,总投入大约在三万块钱左右,平均长到五斤左右,总重量能到一万斤左右。
零售四块钱一斤,貌似会赚钱,但是集市零售的卖鸡速度非常慢,不批发给鸡贩子的话也就是一天卖30只鸡,算下来总共需要2个月才能卖完的。而如果批发给鸡贩子的话一天多卖一百多只鸡,但是价格要下来一块钱。同时,2个月的时间,又要增加一万五千块钱的饲料成本。好在是饲料成本高了,鸡的体重也会增加。两者一抵消,到集市零售的话,基本上算是不赔钱。
所以,看到活鸡大车走鸡的价格没有涨上来的意思,马振堂在跟王富民一块碰头闲聊的时候,说起来,说是他们现在散养的这批鸡,看样子得到集市上面去卖才能不赔钱了。
自己养的鸡不赔钱,然后何家庆和何家祥帮着王家养鸡,年底的时候能拿到4000块钱的辛苦钱,也还能过个好年。
至于说马振堂,因为他自己得了个这么便宜的整套笼养鸡舍设备,就算是赔一批鸡的钱,他也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不过,到集市上卖,也有一个很大的风险,那就是集市上面鸡比较混杂,相互之间会传染鸡病,而如果把鸡病带回了自己家的鸡舍里面,那可就麻烦了。
王富民没有把儿子跟棋山那边的炒鸡店签订了老鸡回收合同的事情告诉马振堂,因为这件事告诉了别人,别人心态可就有些不平衡了。
王少东可是嘱咐过自己的父亲的,现在大家理所当然的都认为大家现在所上的鸡是要赔钱了,然后相互之间是相互同情,相互鼓励的话语。然后万一哪一天大家提前发现,王家的鸡不但不会赔钱,而且还会赚大钱,那他们可就要嫉妒了。
要知道,另外三家养鸡户可是还帮着王家养鸡呢,要是他们开始嫉妒王家的话,那帮着王家养的鸡,可就落到后妈手里,有罪受了。
王家的鸡到了出栏的时候之后,马振堂劝着王家到集市上面卖鸡,然后王富民说再等等看。
而且,王富民确实也没有什么时间卖鸡。他在养殖场这边还有两万四千鸡呢,每天光这个饲料就得添加好一阵子。
两万四千鸡,养到三个月以后,一天就要吃接近一吨饲料,一千五百多块钱。到五个月的时候,一天的饲料消耗就是两吨半,接近四千块钱。
王家的饲料是要存放在自家的,然后每天填料的时候则是由王富民和王少东父子两个用小推车推到另外三家养鸡户去。
大家看着王家一天天投的钱,也是心惊肉跳的。
养殖业,高风险,同样也是高回报,赌对了,就赚大了,同样要是赌输了,那也会赔的一干二净。
王富民家的鸡到了出栏没有任何动作,然后又过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马振堂家的鸡也到了出栏的时间。
马振堂没有选择大车走鸡,而是开始骑着摩托车,后面带着一个大驮筐,驮筐里面装满鸡,然后天天开始到乡镇集市上面赶集卖鸡去了。
马振堂去卖鸡了,王家就更忙了。要知道,马振堂家的鸡舍里面,还有王家的一万只鸡呢。
虽然说跟马振堂签订了合同,但是因为现在马振堂家的鸡也要卖了,确实有困难,所以王富民对于马振堂也表达了理解,表示他们家的鸡舍里的王家的鸡,也由王家来一块帮着照顾。
又过了两周,何家庆和何家祥两家一开始上的鸡也到了出栏的时候,然后他们两个也跟着马振堂学着,开始赶集卖鸡。
这样,白天马振堂、何家庆和何家祥他们三个要到集市上面卖鸡,然后家里面所有的鸡,几乎就都落在了他们三家的媳妇再加上王少东一家的头上了。
活鸡的价格一天天的毫无起色,然后一直熬到了进了腊月,大家手里的鸡都不多了,然后忽然发现,活鸡市场,开始涨价了!
寒冬要过去了,春天要来临了!
第0086章 赶四集()
乡村大集,一直以来,是农村地区贸易集散的中心。
后来,随着交通越来越发达,老百姓到县城里的超市里购物变得越来越方便,然后乡村大集便渐渐的不如以前热闹了。
不过,因为乡村大集的一些特殊性,它又有城里面的超市所没有的优点,比如说山村里面老百姓自己地里种的土产,自己养的家产,这些具有纯正乡土气息的东西,只能在乡村大集里面才能买到。
有不少人靠着专门在乡村大集上面卖东西谋生,比如说大寨村专门卖耗子药的大寨小张,还有专门卖菜刀锄头的老孙,还有卖点心的徐家三兄弟等等。
这些人,绕着圈儿赶集,今天是大寨村集,他们到大寨村赶集,明天是颜庄镇集,他们又跑到颜庄镇去。这些靠着赶集为生的,当地俗称叫做“赶四集”的。
赶四集,不是说赶四个集,而是赶四面八方的集。
因为大车走鸡的价格太低,自打家里养的鸡到了出栏的斤两之后,然后马振堂、何家庆和何家祥三个桃花岭村的养鸡户,便加入了赶四集的阵营当中。
要说山里人吧,都是比较朴实,也是比较乐观的。
这批鸡看起来是都不赚钱了,但是兄弟三个一块儿赶四集,说说笑笑的,倒是也挺热闹。
尤其是何家庆,到了集市上,还没开秤,就嚷嚷着打把扑克,为这件事,何家庆的本家弟弟何家祥没在他背后小声囔囔几句。
进了腊月,集市上越来越热闹了。
大寨乡五天一个集,每个月带2和7的日子就是集,一个月六个集,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和二十七。
腊月初二,大寨乡集,马振堂一大早就来到了集市上面,抢占有利的摊位。
进了腊月就是年集,年集上,人来人往,比平时热闹多了。而且,赶年集的人,普遍要比平时有钱,为了置办年货,出手也比平时大方了。
过年杀鸡,是传统,然后因为现在许多农村家庭里面因为不喜欢养鸡太脏,所以许多家庭里面并没有鸡可杀。
有鸡有鱼才叫过年,没有鸡,就要去买。
买东西的人多了,自然卖东西的也会多起来。大寨村集的摊位有限,要想抢到位置最好的摊位,必须要早起来抢摊位。
马振堂到达活鸡市场这边的时候,看到有人正在铺编织袋,放鸡笼子。
“家祥,比我还早啊?”
“振堂哥,这两天活鸡行情看涨,昨天我激动地都没睡着呢。”
马振堂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们开秤卖鸡的时候,集市上活鸡的价格才只有四块三一斤,而现在的价格,已经涨到六块三了。
只不过可惜的是,他们这三家养鸡户,剩下的鸡都不多了。
“哎,可惜啊可惜,咱们的鸡都不多了,要不然要是能挨到这会儿,还真就赚钱了。”
“振堂哥,你还有多少鸡?”
马振堂一边收拾着摊位,一边说道:“不多了,还有200不到,再过一星期就卖光了。”
何家祥一听,有些羡慕地说道:“你比我强多了,200鸡,最少也得卖七千块钱呢。对了,你这批鸡本钱回来了吗?”
马振堂摇着头说:“还差五千块钱回本。”
何家祥叹了口气,说道:“那你也比我好,我也还差五千回本,可是我就剩下170只鸡了,这批鸡也就刚好回本。”
马振堂点了点头:“能回本算不错了,刚开始卖鸡的时候咱们谁能想到这批鸡还不赔钱呢?”
“是啊,算不错了,过年有富民哥给的四千块钱,也说得过去了。”
马振堂摇着头,微笑着叹着气说道:“哎呀,我说家祥,咱们富民哥的运气还真是好,这行情竟然还真让他给等到了。”
然而何家祥却皱了下眉头,对马振堂说道:“振堂哥,你说老王家这批鸡赚钱不?”
“赚钱!”马振堂很肯定得说道。
“振堂哥我给你算算账,他两千鸡,到今天,总投资是九万!现在他们家的鸡平均也就在7斤左右,2000鸡的话能过1万4千斤算是不错了。按照现在市场价六块三算的话,总共才卖8万8千块钱啊,好像,回不来本吧?再说了,2000鸡,卖完最少也得两个月吧?就算是过年期间卖得快,一个月卖完,那也要增加万把块钱的饲料钱吧?振堂哥,我觉得老王家这批鸡赚不了钱。”
马振堂皱着眉头听旁边何家祥说完,然后摇着头说道:“我也挺纳闷的,老王是个很稳重的人,开始我劝他快点下手到集市上卖鸡,他竟然完全不着急。哎,也不知道老王心里面打的什么主意。”
何家祥接着说道:“还能打什么主意啊,肯定是看着这批鸡不赚钱了,也不用吃这个赶集的苦了。现在大车走鸡的价格都到四块三了,老王家那2万4千鸡再过不到十天就能走鸡了。我算着,他们家一个鸡能有最少两块钱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