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5-0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自己评功,按功劳的大小吃桃。
    三名勇士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应该单独吃一个桃子。于是公孙接讲了自己的打虎功,拿了一只桃;田开疆讲了自己的杀敌功,拿起了另一桃。两人正准备要吃桃子,古冶子说出了自己更大的功劳。公孙接、田开疆都觉得自己的功劳确实不如古冶子大,感到羞愧难当,赶忙让出桃子。并且觉得自己功劳不如人家,却抢着要吃桃子,实在丢人,是好汉就没有脸再活下去,于是都拔剑自刎了。古冶子见了,后悔不迭。仰天长叹道:如果放弃桃子而隐瞒功劳,则有失勇士尊严;为了维护自己而羞辱同伴,又有损哥们义气。如今两个伙伴都为此而死了,我独自活着,算什么勇士!说罢,也拔剑自杀了。
    晏子采用借“桃”杀人的办法,不费吹灰之力,便达到了他预定的目的,可说是善于运用权谋。汉朝的一位无名氏在一首诗中曾不无讽刺的写道:“……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务晏子!”
    值得指出的是,在晏子的权谋之中,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
    什么叫抽屉原理?简单地说就是:把多于m个物品放到n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里的物品不止一个。更一般地说,把 m×n+1个物品放到 m 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的物品至少有 n+1个。例如,把7(3×2+1)本书放到三个抽屉里,不管你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2+1)本书。在“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中,把两个桃子看作两个抽屉,把三名勇士放进去,至少有两名勇士在同一个抽屉里,即有两人必须合吃一个桃子。如果勇士们宁死也不肯忍受同吃一个桃子的羞耻,那么悲剧的结局就无法避免。
    抽屉原理虽然简单,但在数学中却有广泛而深刻的运用。十九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Dirichlet,1805—1859)首先利用抽屉原理来建立有理数的理论,以后逐渐地应用到引数论、集合论、组合论等数学分支中,所以现在抽屉原理又称为狄里克雷原理。
    1947年,匈牙利数学家把这一原理引进到中学生数学竞赛中,当年匈牙利全国数学竞赛有一道这样的试题:“证明:任何六个人中,一定可以找到三个互相认识的人,或者三个互不认识的人。”
    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令人匪夷所思。但如果你懂得抽屉原理,要证明这个问题是十分简单的: 我们用A、B、C、D、E、F代表六个人,从中随便找一个,例如A吧,把其余五个人放到“与A认识”和“与A不认识”两个“抽屉”里去,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三个人。不妨假定在“与A认识”的抽屉里有三个人,他们是B、C、D。如果B、C、D三人互不认识,那么我们就找到了三个互不认识的人;如果B、C、D三人中有两个互相认识,例如B与C认识,那么,A、B、C就是三个互相认识的人。不管哪种情况,本题的结论都是成立的。
    由于这个试题的形式新颖,解法巧妙,很快就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使不少人知道了这一原理。其实,抽屉原理不仅在数学中有用,在现实生活中也到处在起作用,如招生录取、就业安排、资源分配、职称评定等等,都不难看到抽屉原理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成功地运用抽屉原理来分析问题的例子。例如宋代费衮的《梁谿漫志》中,就曾运用抽屉原理来批驳“算命”一类迷信活动的谬论。他写道:“近世士大夫多喜谭命,往往自能推步。予尝见人言日者阅人命,盖未始见年、月、日、时同者;纵有一二,必倡言于人以为异。尝略计之,若生时无同者,则一时生一人,一日生十二人,以岁记之,则有四千三百二十人;以一甲子计之,止(只)有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人而已。今只从一大郡计,其户口之数尚不减数十万,况举天下之大,自五公大人以至小民何啻亿兆?虽明于数者有不能历算,则生时同者必不为少矣。其间五公大人始生之时则必有庶民同时而生者,又何贵贱贫富之不同也?”
    费衮指出:把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八字)作算命的根据,把“八字”作为“抽屉”,不同的抽屉只有12×360×60=259200个。以天下之人为“物品”,其数“何啻亿兆”,进入同一抽屉的人必然千千万万,因而结论是“生时同者必不为少矣”。既然“八字”相同,“又何贵贱贫富之不同也?”
    清代钱大昕的《潜研堂文集》、阮葵生的《茶余客话》、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中都有类似的文字。然而,令人不无遗憾的是:我国学者虽然很早就会用抽屉原理来分析具体问题,但是在古代文献中并未发现关于抽屉原理的概括性文字,没有人将它抽象为一条普遍的原理。最后还不得不将这一原理冠以数百年后西方学者狄里克雷的名字。
    “悟已往之不鉴,知来者之可追。”我国是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办什么事情都难免要受到抽屉原理的制约,我们的各级领导,在施政决策的时候,是绝对不能对这一原理掉以轻心的。
 
 
 
袁世凯行贿之一例
? 周英杰
 
    《书屋》2005年第5期刊载了魏得胜先生的文章《当红袁世凯》,该文客观地分析了晚清政坛上的一大枭雄人物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起过的作用,令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过,该文似也有一处与历史不相吻合的错误判断。
    在该文第三部分,作者指出:“袁世凯走向晚清乃至民初的政治前台,尚无实据表明,在他的仕途中,有什么奴颜婢膝似的买官、贿官之行为,凭的完全是个人的实力和举世公认的军事、政治方面的才干。”
    凭心而论,袁世凯之所以能够在风雨飘荡、波谲云诡的晚清政局中脱颖而出,走向历史的前台,固然是凭借着他自己的“实力”和“举世公认的军事、政治方面的才干”。但是,倘以为袁某人在其擢升的过程当中,“没有什么奴颜婢膝似的买官、贿官之行为”,弄得好像一个“外星人”跑到了极为腐败的晚清官场中,则是与历史事实明显相悖的。
    实际上,关于袁世凯玩弄心机,向当道邀宠固位的行贿事略,在各种已经出版的公开史料中并不鲜见。例如,在由民国著名报人陶菊隐于1934年出版的《政海轶闻》中(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重印),就曾记载了一则有关袁世凯善于揣摩慈禧太后的心理,巧于行贿而得欢心的故事。
    西后垂帘听政时,袁世凯以出卖戊戌六君子充任北洋总督,极意结交阉宦,使侦西后意向以投其所好,因之宠眷逾固。其时,国步方艰,朝廷罔恤民力,值后诞辰,疆吏搜珍选异,各出心裁,以贡品之良窳,卜恩眷之隆替。煌煌盛典,举国骚然,惟北洋大臣近在辇毂之下,独无所献,人咸咄咄称奇,然袁意别有所在也。某日,后巡视珍品,啧啧称赏,最后目注四睹,沉吟无语而出。宦者以告,袁猛醒曰:“得之矣。”他即搜集名画若干帧,盛饰以进。后大悦曰:“蔚亭实获我心,吾正思此物,此物来矣。”袁所费最少,独邀青睐,其善窥上意,诚不可及也……
    在这里,与张季鸾并称为旧中国报界“双杰”的陶菊隐,用寥寥数笔就活画出袁世凯这个乱世枭雄那非同寻常的精明和狡诈来。即使同样是向″老佛爷″进贡表达忠心,与众多的封疆大吏比起来,袁世凯的所作所为亦能别具匠心,玩得比别人高明十分。老袁之奸雄形象,由此可见一斑。
 
 
 
和 谐
? 李明月
 
 
    一个漂亮的女机器人,牵着一条机器狗,他们走在一起的样子多和谐呀!我们人造出的东西,总是很和美,而我们人类自己,总是有那么多的缺点,人却说:没有缺点才是最大的缺点。真是弄不懂,没有缺点怎么成了缺点了呢?
 
 
 
十二生肖图及跋(上)
? 黄永玉 文画
 
 
    余属鼠,黄胄小我一岁属牛。                         黄牛上坂且休息
    亚明(与我)同年,然故意争大。                     吾将舍汝向齐国,此一相情愿之谣谚,
    云其为正月初一子时生,其实生于十一月。             读来好亲耳耳。
    小余若干若干矣。
    最近朋友要送我一支小老虎,说是绝不咬人,             月中有嫦娥,相陪并不寂寞。
    你信不信?
    今天不咬明天咬,今年不咬明年咬,朋友来探
    访将朋友吃了我如何交待?即使吃了朋友也不
    要紧,那一天二三十斤肉喂养,谁受得了?
    龙来龙来,四季发财。                                蛇心不足人吞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