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成奔五渣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爷,主持问您小憩的如何?”

    聂冬猛地回神:“很好。”低声轻咳了一声,调整出老侯爷的气场,一边拿出看死人一般的眼神扫向净义,一边用着波澜不惊的口吻道,“去告诉主持一声,本侯就不多打扰了,等会儿就离寺。”

    屋外脚步渐远。

    聂冬示意秦苍将净义嘴上的布拿掉。

    净义用力盯着聂冬,仿佛一个狂徒拿出了自己最后的积蓄去下注。

    聂冬伸手将他从地上提起,轻声道:“等会儿出去,若是在胡言乱语,本侯当场就把你杀了。”说罢,一甩手,净义跌跌撞撞地倒在一边,又赶紧爬起,理了理衣裳。

    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主持还沉浸在与净义和尚上午的辩论当中,向他约下一次辩经的时间。

    净义呵呵笑道:“随缘吧。”

    主持方丈带着无比哀怨的眼神目送博陵侯一行离开。

    刚回到侯府,便听到霍文钟与张县令早已在府中等候多时。聂冬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秦苍更是手心有些冒汗。虽然这二人的面瘫脸完美的阻碍了他们情感的表达。

    “你陪大师先去歇息。”聂冬给了秦苍一个眼色,秦苍心领神会。

    净义带着出家人惯有的慈悲笑容,胖呵呵的脸像足了弥勒佛,前一刻那个造反分子的形象简直就是一种幻觉。

    当聂冬看到张县令后,才突然有些后怕。张县令的任命权乃是朝廷,他除了是本地的县令,同时也是皇帝派来监视各地封侯的。

    张县令对老侯爷那张黑脸已经见怪不怪了,此番前来乃是感谢侯爷出手稳定博陵盐价的。此刻见聂冬走来,连忙站起身行礼:“侯爷每日为百姓操劳,乃是吾等楷模。”

    “少拍马屁。”聂冬一甩袖子,靠坐在引枕里。

    救火队队长霍文钟连忙打了个圆场说道:“如今博陵的官盐均为一百文一斗,百姓都说干活儿也有力气了,今年虽雨水不足,但也能有个收成。方才儿子与张大人去了一趟官仓,加上咱们博陵过去的存粮,今冬开始至明天初春,又不用担心粮食不足了。”

    聂冬听着也是一喜。

    古代评判盛世的标准之一就是不饿死人,可见粮食匮乏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去年冬天博陵就开仓收留了不少别处来的流民,城中不少富人也设了粥棚,然而流民依旧太多,官府不得不尽心驱赶。那段时日,聂冬都不想上街,虽然残忍,然而博陵一地实在是支撑不了那么多的流民。

    张县令自从收了聂冬的盐后便一直忐忑不已,然而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如今侯府一出手,盐价瞬间稳定。列侯没有治民之权,这些政绩是不会算在列侯身上的,全都是他张县令的功劳啊。

    侯府贩点私盐又怎么了!博陵侯他老人家吃肉,还会让所有人都跟着喝汤!那些个盐最终惠的还是博陵的老百姓!

    张县令只觉得侯府这盐怎么不贩的更多些呢?!朝廷的大司农只知道加税加税加税!皇上只知道收回盐铁之利,老百姓都快吃不起盐了,他们还管不管了?!治下的百姓数量减少,还得治本地父母官的罪,可老百姓不吃盐,就没力气,没力气就没法种田,不种田就没有收成,没有收成就没有粮食……

    为了保住这顶乌纱帽,张县令觉得自己都要给老侯爷贩盐之举摇旗呐喊!!此刻的笑容那叫个真心诚意诚:“侯爷,您放心,那一百文的盐,绝对都是百姓买去了。城内乡绅们,是一个都没敢出手。”

    “县令大人如此说,本侯实属欣慰啊。”聂冬道,“不过张县此番前来不止是来道谢的吧?”

    张县令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真是瞒不住侯爷您的法眼。如今我博陵境内盐价稳定,郡守大人也知道了此事。郡守大人对下官说,如今全郡内都在农忙,博陵既然有盐,能否借些给郡内。”

    张县令话音刚落,聂冬摔了擦手的帕子,扬声怒道:“陶广志他长能耐了啊!”

    “侯爷息怒!!”

    “他管好其他十九个县便成了,手还伸到博陵来了?!!行啊,我博陵侯府的盐,全让他搬去啊!他这是要劫富济贫当个侠客吗?!!”

    霍文钟听着话越来越不靠谱,也赶紧道:“父亲息怒!想来郡守大人以为博陵能稳住盐价,必是因为盐有富余。”

    “富余个屁!那都是我们博陵百姓往日里一点一点省出来的!特地留在了农忙时节!”聂冬气的站起身,“这种事乃们你们官府之间的事,我一不理事的侯爷也插不了手,至于盐如何用,全看张县令了!送客!”

    张县令苦哈哈的赔笑。

    霍文钟将他一路送到府外,带着歉意道:“父亲为了盐也是操碎了心……”

    “大郎不必多言了。”张县令道,“我懂得。这事的确是郡守大人有些不地道,这简直就是打劫啊。我乃博陵县令,自然要为本地百姓打算。”

    霍文钟也有些生气,博陵是富裕些,可救急不救穷,陶郡守这脸是不是也太大了?回到书房刚坐不久,就听家仆道:“公子,侯爷正找您呢!”

    霍文钟赶紧去了书房。聂冬正在研磨,见他来了,朝他招了招手:“大郎到这儿来坐。”

    霍文钟有些不明所以。

    聂冬示意他提笔:“本侯记得你乃郡内督邮,既然是督邮,那自然要去向郡守报告你所督叔县百官之行。”

    “是。”

    聂冬截过话:“正好每年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你就要去郡里了。陶广志虽然与咱们府不亲,但也不是个不明事理的人。本侯借他个胆子也不敢对张县令说出那样的话。敢开这个口,其中必有原因,你带着书信去找他,问清楚到底所为何事!”

    霍文钟连连点头。

    陶广志乃易阳郡守,博陵相当于易阳的省会城市,博陵侯在博陵横行这么多年,只要不惹到陶广志头上,这位郡守大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之前博陵侯拆城墙,向皇帝打报告的也是刺史而已,陶广志并未添油加醋,原来的老侯爷偶尔偷溜去吴国找吴王玩儿,陶广志也从未向皇帝打过小报告,突然这般大胆,实属异常!

    聂冬道:“你走之后,博陵城内的事时让二郎看着,再叫四郎去一趟赵县,去打听一下那边的盐价如何。”

    “是!”

    霍文钟动作很快,带着聂冬口述之后的书信,第二日一早便动身了。

    聂冬正在院子里打着太极拳,秦苍大步走来,低声道:“净义和尚的院子已看守妥当,侯爷您看……”

    “先晾着他。”聂冬抬手切西瓜,“吃喝照给,但不要与他说话。把陈福给叫回来,这小子成天跟着明明吃香的喝辣的,也该出些力气了。”

    暗中调查这种事,还得让陈福这暗卫头子来干,秦苍到底是专业不对口啊。

第一九三章 动乱() 
净义这段日子过得倒是不错,除了被限制了自由,一日三餐都照常供应,外带两顿点心和茶水,他的行囊在一一检查之后也归还给了他。此刻他抱着一杯茶,盘腿坐在回廊的木板上望着远处天空里悠闲飘着的几朵云。

    “博陵侯既然没有下令杀我,可见我说的那些他也是明白的。”净义心里远不如面上那般平静,他得为自己找到一条活路。古有吕不韦奇货可居,博陵侯的条件可比秦异人要好太多了。可他要怎么说动博陵侯谋反呢?净义叹了一口气,他还是太急了,他应该等京里的内线们的消息来后再做出动作的,一旦皇帝把博陵侯逼急了,为了活命,博陵侯也就不得不反!

    被净义寄予厚望的聂冬,此刻的脸上却有些诧异。霍家老四刚从赵县办差回来,赵县离博陵非常近,骑上快马来去不过一日的路程。

    霍四郎报来赵县的盐价:“赵县去年得了时疫,虽有博陵救济,但儿子看来还没有彻底缓过劲来,如今天气干旱,赵县那里的盐价已涨到了二百文一斗。赵县离博陵颇近,博陵不少人都与赵县有亲,一些人家省了不少盐分给了亲戚。儿子问了赵县乡绅,乡绅回道赵县能有二百文一斗的盐已是托了博陵的福,再远些的地方,盐价已涨到了五百文一斗,已经有私盐贩子在那一带流窜了。”

    “咱们易阳郡一向是赋税重郡,就是因为咱们这里多产粮,而且山里卤井也产一些盐。连咱们郡内斗如此了……”剩下的话聂冬没说,霍四郎却打了个寒颤。

    古代通讯不便,获取信息通常会滞后许久。幸亏聂冬有先见之明的组建了博陵商行,博陵县内各权贵人家均入了股,商行里的消息竟比官方要更快更全些。

    没过几日,商行的“商报”便送到侯府中。商人们带回了各地的消息,丝绸与黄金的价格猛升,有些地方已有良民自卖为奴,牙行的行情倒是开始上涨……聂冬命人传至各院,让侯府里的几位郎君发表各自看法。全国四十二郡,与易阳相邻的三个郡情况都不容乐观。

    “难怪陶广志要急了。”聂冬叹道,“一旦饿殍遍地,他这个郡守也难辞其咎。当初花大力气稳定盐价,如今看起来倒有些不妥了,如小儿抱重金过市,招人眼红啊。”

    霍明明今日回府休息,连日在村庄里练兵,她看起来消瘦了不少。此刻半靠在引枕里,整个人呈现出一种难得的放松姿态,手里拿着“商报”,说道:“难道你就不知道找陶广志要点好处?”

    “好处?”聂冬眨眨眼,“他一个皇帝派来的人,能给我什么?顶多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霍明明将“商报”扔到聂冬身上,缓缓坐起身,笑了笑:“找他要兵,要钱,要军械。”

    聂冬猛地警觉:“你去见净义了?!”

    “净义?”霍明明一头雾水,“这和尚怎么了?说起来我回府后还没见着他。”

    聂冬微微松口气,只见霍明明的眼神越来越玩味,只好将净义那日的狂言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