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吗……”
倒也不赖……
苏酥很快又恢复了活泼,就像她娘亲在她小时候犯错后,教训她所说的一样,没心没肺的,神经坚韧或都说时大条……
…………
卫国公府,须发皆白,年已六十四的李靖,在偌大的庭院中活动着身子骨,正是老当益壮,他在为出征做着准备。
四个月前,李世民着令段志玄率兵前往吐谷浑,平定叛乱。
可是依段志玄的性格,他沉稳有余,保守犹甚,怕是取大胜后便会班师回朝,与李世民覆灭一国的终极目地,大相径庭。
李靖先前因为身患足疾一直在家中修养,可是若想平定吐谷浑,彻底解决这一心腹祸害,他李靖可以自信地说出,除非任命他为帅,否则纵观大唐,就没有几个能够挂帅出征,得胜而归。
他人虽老,可手中宝刀未老!
若是平定吐谷浑,也将为他戎马一生的军事生涯,划下了圆满的句号。
军人!当以马革裹尸,或弃尸荒野,或战死沙场!
这是他的宿命,因为他的一生与战场早已紧密相联,割舍不开!
第106章 遇袭()
秋高马肥,胡虏再至,背约向着廓清仓牵黄。州和兰州侵袭而来。
塞外草原上,急风压劲草,马蹄卷起尘沙,仰首长嘶,吐谷浑骑兵南下!
黑压压一片,如潮水席卷而来的青海骢,很快填平了草原半黄的丘壑。
慕容伏允花白的胡子迎风飞扬,身披着青灰的狼皮大氅,猎猎飞扬,牵黄擎苍,整个人意气风发。
在他的身前身后,是吐谷浑各部的精壮骑兵,聚啸飞驰间,让他有种携师十万,就能踏破大唐国门的错觉……
慕容伏允摇晃着脑袋,强迫自己从先前的那种狂热心境中冷静下来,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是一个王者最基本的素养。
他抬头眺望前方,在众多吐谷浑骑兵的最前方,那也是整个王国最精锐的骑兵,其中那个最为雄壮威武的大汉,就是他最得意的次子,当今吐谷浑的太子,慕容尊王!
慕容伏允老怀甚慰,不像他的长子慕容顺,自大业三年他遣其到长安朝贡。
由于当时杨广正想出兵讨伐吐谷浑,所以叫慕容顺扣留,一国太子转瞬之间变为人质。
不过随着慕容顺,对中原文化的逐渐了解,他对中原文化产生了深厚的情感,最后竟不愿意离去,甘愿留在隋朝为官,直到武德二年才归。
渐渐的慕容伏允对这个长子失去了信心,而且他身上“亲汉”的倾向让他颇为不喜。
一昧地学习模仿汉人的东西,那他们还是鲜卑人吗?
祖辈们拥马西行,日移一顿,一顿八十里,他们这一支鲜卑部落先是来到匈奴长期游牧的阴山一带,后又在魏晋永嘉之乱后辗转迁徙到河洮地区。
他们这支部落辗转迁徙三十余年,最终在青藏高原北部征服了当地诸羌部落后,才能安定下来。
后来又经过数代人的发展,使吐谷浑不断融合周边民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政权。
传至第十四代可汗,吐谷浑以河湟地区为中心,逐步向青海、西域东南部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东西四千里、南北两千里国土面积的强大区域政权。
同时,作为塞外最为强大和富裕的国家,吐谷浑又怎能轻易地向中原王朝臣服呢?
历经千辛万苦,传承下来的风俗怎么能,说弃就弃?
慕容伏允目光幽幽,历代先辈们开疆拓土的事迹在他脑海中翻涌的,若是此战定胜,那么整个河西走廊将尽数落入他的手中!
…………
一队斥候正在侦查,轰鸣的马蹄声,渐渐清晰,当他们越过一道小山时,脸色俱是一变。
眼前莫约有上千名吐谷浑骑兵向着西南方向策马奔腾,个个装备精良,制服统一,多年的战争经验告诉他们,这是——吐谷浑的精锐!
离他们不远的吐谷浑骑兵发现了这支斥候,怪异的腔调响起,整个吐谷浑骑兵队伍调整了方向,向着这座小山包围冲来。
“逃!”
队正当机立断,吩咐众人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逃亡。
很快,远处人马如潮水压来,防御的字眼尚未喊出,身后吐谷浑最精锐的骑兵已然赶至,箭矢如雨,纷纷坠落。
最后方斥候们应声落马,他们或是痛苦地捂着伤口,或是转身努力探手伸向悬在马背上的角弓,想要反击,最终无力倒下,眼神里透露出不甘……
怒火充斥着每名斥候的胸膛,睚眦尽裂。
对面的马太快,太急了!
副队正抬头,冲着最前方的几名想要调头回来的斥候大吼一声:“逃!报信去!”
随后他领着余下的三十多名斥候,与胯下战马无畏调地转了方向,继续向前,冲锋!
只为了拖延那么一时半刻,让他们能够将情报送出。
这支斥候就像海边的礁石,在涨潮时很快就被潮水淹没,掀起的几朵小浪花后再度平静……
吐谷浑骑兵队伍依然整齐划一,就像是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尊王,那几名唐军?”
“追!
他们既然敢出现在我们汗国,就一定会有别的探子或是营地!
跟上他们,将这些营地拔去!”
慕容尊王甩开弯刀上的血迹,狞笑着回复着手下道。
“若是对面有大股军队怎么办?”
慕容尊王用冰冷的刀面拍了拍亲兵的脸,傲然说道:“汉狗的马没我们的快,将他们引出来。
一旦等到父汗的大部队,那便将他们一网打尽!”
他回想起帐中曾经劫掠回来的汉人女子,身段柔软,相当销魂,可惜不耐玩,好几个都被他生生玩弄至死。
啧……若是攻克长安,也不知道汉人公主的滋味如何……
“追上他们!
一个个慢慢杀掉!”
“哈哈——”
“好!我先来!”
…………
刘达伏在马背上,泪水四散横流,先前和他一起逃出的几名战友陆续倒下。
一个个曾经熟悉的袍泽,就这样用自己的热血将这片异国土壤染红。
这帮吐谷浑杂种,纯粹就是抱着玩乐的心思在追杀他们。
甚至这帮杂种在追杀途中比试起了箭技,将他们当成人形猎物,一一射杀。
吐谷浑的畜生们射中的伤口并不致命,可怕的就是这些伤口一点点流血,让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命被死神夺走。
曾有两支回归军营的的斥候远远地看见他们正被十几人追杀,不约而同地分出人马,想要迎上对敌。
却是被这帮畜生远远落在后方,隐藏起来的骑兵,忽然冲出,围杀尽净。
明明这些斥候知道他们很可能是诱饵,可是偏偏就这么,冲了过来!
为什要这么傻!
一条条人命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无力承担——
刘达之前心知快到军营了,所以他一直在有意识的围着军营远远地绕圈。
就为了消耗他们马力,前方忽然出现一堵人墙,刀盾兵早早地就已经严阵已待。
步兵已至,骑兵还会远吗?
当唐军远远地看到他时,人墙涌动,分出一条道来。
刘达心中松了一口气,有准备就好。
他深深地看了眼飘扬在人墙后方的唐旗一眼,远远地冲着战友们扬了扬手,调转马头,抽刀唐刀,向着追赶而来的吐谷浑骑兵冲去。
队长,我来了。
第107章 一个不留()
刘达右手高扬而起的唐刀无力坠落,斜插入草地。
箭羽透体穿出,带出大篷血雾,刘达死死地盯着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耍了的吐谷浑骑兵们,笑了。
在他们的身后,打着各色旗帜的各部落人马悄然出现,堵住了他们的退路,两侧铁甲轻马的唐骑快速压上冲锋,不断撕裂着吐谷浑骑兵们的阵容。
唐骑的武器主要有弓箭,一般人带箭壶一个,可以装30支箭矢。还有随身携带马弩,能射200步。
长柄格斗武器是漆枪,握柄很长,这是南北朝以来就流行的长柄格斗兵器。
短柄格斗武器主要用短柄长刀,士兵每人一把。除了汉代以来就流行的环首刀外,还有一种柄部有护格、柄首没有圆环的新型长刀,此外骑兵还使用一部分啄、锤、斧、鞭等砸击类兵器。
在唐代,一般骑兵也使用形体较小的圆形盾牌进行防御,虽然具装甲骑逐渐丧失光彩,但马槊的光彩未失,仍旧是骑兵的主要长柄格斗兵器,因为造价昂贵能用得起的,一般身家都有些资产。
就像李世民麾下的主要将领,多善使马槊,如程知节、尉迟敬德等,尤其是尉迟敬德还善能避槊,以及空手夺槊。
正因为马槊是军中主要长柄格斗兵器,效能较一般兵器为高,故唐代法律禁止私人拥有。
自隋末起,重装骑兵就逐渐从唐骑中消失。与之相对应,马铠不再是唐骑兵的重要装备了。
究其原因蒙古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厚重的铁甲和骑手对它们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即使勉强承受,其机动性也要大受影响。
而在大唐这样幅员辽阔的地方,对军队的机动性要求是非常高的。
军队的威力是由打击力、防护性和机动性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若不能达成一定的平衡,总体威力就要大受制约。
在隋末,隋朝重装骑兵面对农民起义军轻装长矛手和轻骑兵,并没有体现出与其昂贵成本相称的战斗力。
蒙古马不能承受沉重的马铠,重装骑兵在机动性方面的表现也就非常糟糕。
而农民军的轻装部队则利用机动性优势,在辽阔的战场上战胜了笨重的隋军。
继前朝而起的唐,在血淋淋的经验和教训面前,也就无法产生对重装骑兵的崇拜之情,轻装骑兵成了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