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慕容伏允自从唐兵出现的那一刻,脸色早已变得铁青,他一度想起了被隋朝支配的恐怖……
原本慕容伏允仗着自己骑兵众多,从来不把唐朝放在眼里,根本就没有料到这次唐朝会如此大规模地出动军队。
当唐军骑兵出现后,慕容伏允尚有信心一战,可是随着后方起火,两侧李大亮的骑兵不断游击骚扰,凿穿分割吐谷浑的大片骑后,他动摇了……
当唐军重甲骑兵如同猛兽一般压上时,慕容伏允心中一寒……
往日惨败逃亡的记忆再现,主力完了!
慕容伏允几乎是在瞬间就判断出情况,他果断下令抛弃前军,所有人从后方突围!
人越老越是怕死!
第112章 千里追袭()
慕容伏允有意率军自后方突围,在他们前方,多国联军的防线不断地被撕裂。
不像大唐的骑兵,即便是轻骑身上都着甲,这些各部骑兵身上穿的都是皮甲,不像大唐骑兵那样耐操——防御力惊人。
在吐谷浑骑的弓箭和弯刀的猛烈攻击下,各部落联军很快就显露出颓势,终于他们的防线被吐谷浑骑兵冲开。
随后慕容伏允在吐谷浑骑兵的部分主力保护下,抛下辎重和粮草,以及儿子带着部队轻装撤入吐谷浑国深处!
战场上,李承乾早已杀红了眼。自吐谷浑骑兵胯下夺来的青海骢早已被乱箭射伤,李承乾很快就选择下马步战。
不像那些重甲骑兵,马匹身上还披着马铠。
李承乾和那三千诱敌的骑兵马匹身上并无马铠,除了马上的骑兵身着明光铠外便没了其他甲具。
马匹没了后,李承乾将马槊刺入一名吐谷浑人体内后,他也懒得拔下,直接抽出腰间横刀选择步战。
不知不觉间,在他的身边已经汇集起了一只小队,以李承乾为锋,在吐谷浑人中撕杀陷阵。
当李承乾觉得眼前忽然一亮,习惯性挥出的一刀砍了个空时,他微微一怔。
随后他插刀驻足,喘着粗气,缓缓扫视着在他身后的战场,不是何时吐谷浑骑兵早已溃散成一片散沙。
十几支唐骑正在战场上到处支援,几支残存的零星的吐谷浑骑兵还在进行顽强地抵抗,不过无关大局。
汗水与血水顺着李承乾的额头,脸庞,脖子滑入明光铠内。
铠甲里的内衬早已被血水汗水浸湿,粘黏在身上极不舒服……
李承乾不断调整着呼吸,想要拖着废疲惫的身躯向犹在抵抗的局部战场走去。
可是他实在是太累了,冲阵时精神注意力高度紧绷,他根本不敢放松一刻。
当他领着身后这小队唐军杀透敌阵后,身后的敌人陆陆续续被解决掉,才得一时半刻的休息。
一旦放松下来后,李承乾浑身上下到处酸痛无比,甫一想抬手移步,却是动弹不得。
索性他就和其他疲惫的边军一样,坐在地上,背靠着身后的战友,仔细检查着自己的伤口,等待着治疗。
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战役唐军——大胜!
成功地击溃了吐谷浑的动部分,只是不知道慕容伏允有没有被捉住……
若是活捉了伏允,恐怕这吐谷浑还是不能彻底地平定下来,依照李世民的性格,多半还是会像处理颉利可汗那样,打服后采取怀柔政策。
可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李世民若是在世还可以凭他的威名压制住各部骚乱,若是在他死后,在李承乾死后,后代不给力又该怎么办?
别看后世唐朝疆广阔,可是来的快生的也快,真正能够长久把控的还是中原地区,即便如此安史之乱还是迫使大唐经济重心逐渐南迁,富裕的南方为平定安史之乱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李承乾摇了摇脑袋,还是想的太远,现在考虑是按照朝廷为是适应其地的而置的羁縻府州,还是前世鹰酱划分各州,或是兔子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时过早。
还是先等待下战报吧!
李承乾的胳膊忽然被身边人撞了撞,“兄弟,够生猛的!
你叫啥?
咱们互相认识一下,都一起扛过刀了,不认识认识怎么成?”
这声音……怎么这么耳熟?他当下好奇地回头看去,那人脸色偏黑,粗粗一瞧还有些眼熟。
俩人忽然大眼瞪小眼地对上了一会,李承乾率先认出了对方:“握草!宝琳你怎么来这的?
你不该和程处亮一道在左卫任职的吗?
还有你爹肯放你来这?”
尉迟宝琳细细打量着李承乾忽然但瞪口呆,这不是太子吗?
“太……太子?
咳……你不该被禁足东宫吗?什么时候跑到这了?
那东宫的那个又是谁?”
李承乾皱眉,他再一次从熟人口中听到了东宫中还有一位“太子”。
虽然明知道他是李世民推出来的晃子,可是他心里还是不舒服。
在李承乾身后,脚步声忽然响起。王玄策脸色复杂地带着承基干乾出现,“太子殿下,段将军请你过去商讨战局。”
李承乾看了王玄策一眼,心中微微有些不满,到现在了他还没有透露出一丝加入李承乾阵营的想法。
李承乾倒也没法直接挑明了去招揽他,必竟作为太子,该有的矜持还是要有的,贸然去招揽一个资厉和经验都不乍地的青年,搁谁都会怀疑。
反到是承基干乾早早地就示意效忠讨好了,虽然李承乾对他兴趣不大,但是由于上次说起来他还算是救过李承乾的性命。
毕竟人情欠在那里,不好拒绝,李承乾也就顺势收下了他。
李承乾冲着王玄策微微颔首,起身一把拉住尉迟宝琳:“我们的事先放下,一起去见段志玄。
话说你来这老段知道不?”
“别啊!
高明,俺还有事伤还没好……暂时先不用去见段叔的!”
“呵呵,同穿明光铠为何只有你在秀?
快点。跟本宫一起走!”
“……”
又是一个偷溜出来的,王玄策眯了眯眼,长安究竟怎么了,这些个太子,国公之子不好好呆在长安继承爵位,来到这边疆究竟是为了什么?
仅仅是为了像他一样升官加爵,他却是不信,不过慕容伏允已经逃出了唐军的包围,段将军一定会派人追击,这是个表现的好机会。
若是立了大功后,展示一番自己的能力,然后再加入太子的阵营,那么受到重视程度必然不同……
只是这追击敌人的机会,还是得自己向太子殿下,毛遂自荐一番争取过来!
…………
慕容伏允策马引军狂奔向青海湖的方向,将追击而来的李大亮骑兵早早地就甩在身后。
奈何李大亮和那支唐骑死死他咬住他们不放,既便远远地落在后方,凭借毅力又乘他们休息的时候追了上来。
搞得慕容伏允现在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第113章 我能反杀()
慕容伏允背靠着战马将水袋里不多的水一饮而尽,颤抖着将木塞塞紧。
当他亲自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唐朝大军时,再次感受到莫大的恐惧,一如当年隋朝带给他的巨大阴影——不!
远远落在后方的这支唐军比当年隋朝的军队更加危险,就像只疯狗一样,死死地咬着他们,追击战中他们连连败北!
这可能是自己一生中面临的最危险的一场战争,慕容伏允如此想到。
其实现在经过惨败的慕容伏允,他的脑海中反而很是清醒,以吐谷浑当前的国力和兵力,绝对不可能与强大的唐军抗衡。
如果硬是要拼上老本与唐军正面对决,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现在唯一的办法只有一个字——拖!
慕容伏允将瘪下去的水袋扔给亲兵,同时诏令各部统领前来商讨对策。
趁着亲兵四处传令的这一点空闲时间,慕容伏允眺望着远处渐渐昏暗的天色凝神沉思着反击之策。
必竟他身为一国之王并且在位时间已经长达三十八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主力大败和丧子之痛并没有将他打败,他对于打退唐军或者说是拖到唐军因粮草不继,军心不稳主动撤军还是很有信心的。
这里离青海湖和伏俟城还有两三天的路程,若是不能在这之前打退唐军。
那么伏俟城只能战略性地抛弃,再往后撤退只能越过库山向柏海退去,在这一段路程之间,基本上尽是荒漠,山区,沙碛地带,条件十分艰苦。
现在双已经追逃了近一周,到库山后,唐军的粮草必然不足。唐军主帅在这种情况下不会贸然进兵。
而他只要等待唐军撤走后,再出来继续抢夺唐朝及周边弱国,那么吐谷浑自然会很快再度恢复国力。
慕容伏允可以不客气地说,只要他还活着,没被唐军捉住,那么吐谷浑永远不会灭亡!
打不赢你,难道我还拖不死你们?
不过,自从和唐军交手后,到目前为止,他无一胜绩。
一直是唐军在追,自己在跑,这样下去可不行。而且逃之的话要逃到什么时候呢?
可许自己先前一昧逃亡的想法可能是错误的,潜意识里他总是侥幸地认为唐军绝不会深入腹地,所以自从上次主力大败后,一直没有采取坚决的抵抗。
目前战局的发展和形势对他越来越不利,所以是时侯改变战术,由被动撤退转变为伏击战!
而且你唐人能够找人拉笼援军,我就不能吗?
目前南部的党项族人和洮州的羌族人,隐有骚动,野心不小,均有独立之意。
这时趁机将他们拉拢过来,让他们背叛唐朝,对其反戈一击,一道起击败唐军,使得唐军对西部的控制力减弱,而他们也正好独立出来。
必竟没有人甘愿屈于他人之下!
在慕容伏允面前,各部落首领聚集在一起,目光复杂地盯着他,慕容伏允睁大他那双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