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我们都知道茹姐家只有你哥和你,哪里来的二儿子啊?音音,是不是茹姐出事了,她那话是不是暗示你去找你爸爸?你赶紧先找找你爸,问问现在该怎么办?”
第20章()
米色装修的客厅在奢华水晶灯的照耀下;宽阔明亮;而同装修色相近的米白真皮沙发更是柔软无比、弹性十足。此刻;站在沙发前的沈音;却无心关注。
她手里捏着座机电话,努力让自己思绪沉静下来,过了一会儿,出声询问道;“小晨姐,你把这几天我妈妈身上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我。”
那边的女店员吸了吸鼻子,按捺下心里的慌张;回忆着这几天的事。
“是这样的,前几天茹姐带了一个朋友来店里;当时我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不过那会儿还以为茹姐打算转店呢,就没多说什么;毕竟这店是茹姐的。但现在想想,总感觉有点不对劲,那女人身上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违和感。”
“然后,昨天茹姐说要和对方去一趟江城,早上就走了。而这边茹姐平时要不在店里;每天都要打两三个电话的。可从昨天到今天下午,竟然一个电话都没有;直到刚才才匆匆忙忙打了个电话;叫我从店里给她打三万块钱;卡号还是陌生卡号,不是她平日用的那个。”
女店员说道这里,沈音从对方语气里听出一丝不对劲儿,然后就听到对方继续说。
“咱们店里每天多余的营业额茹姐都会带回去的,店里只留两千块钱底金,而平日里的营业额就是最高峰也就星期六、星期日两天。但这两天就是来消费的人再多,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三万营业额吧,之前国庆节有一次营业额达到六千、都已经是节假日的最高水平了。所以茹姐不可能不知道店里营业额水平啊,怎么会让我从店里给她打三万块呢?”
“哦对了,本来这件事还没引起我的怀疑,但后面我说了句店里营业额不够三万,还没来得及文茹姐不是知道店里每天营业额数目吗?茹姐就仿佛知道我要说哪句,赶紧打断了我的话,并且后面加了一句,店里钱要是不够,让我先把店里多余的钱汇到一张银。行卡上,然后念了一串银。行卡号让我记了。”
“等我记完之后,茹姐突然又说了句,剩下的钱,让我去找她二儿子,然后叫她二儿子找他爸给她打过来,让我速度要快,她着急用。然后不等我问什么二儿子,就立马挂了电话,听声音显得很着急。”
“要不是那句什么二儿子,我本来都打算给她打钱啊,可挂了电话,我立马就感觉不对。音音,茹姐看样子出事了?你先给你爸爸打个电话,我这边联系警察报警吧!”那女店员越说声音里越发带着一丝焦急。
一旁的沈音从电话得到了具体信息,她妈去了外地江城、两天不联系、一联系就借钱、再加上最关键的二儿子,出事绝对是无疑了。
但现在,沈音还是沉声先把那头店员安抚了住。接电话那女孩比她没大多少年纪,高中不念书了,在她妈这里工作。后来茹姐茹姐的叫,她妈就多照应了一些,又因为她和对方年龄差不了多少岁,她遇到了也是叫声小晨姐,辈分各论各的。
所以,年纪轻轻的头回遇到这种事,很明显异常惊慌失措,沈音便想着先稳住她。
“小晨姐,你先别慌,我马上去给我爸打电话,这事你先别管了,也别报警,我会处理的。另外我妈给你打电话是用她的手机号码吗?”沈音不打算让对方报警,因为她打算亲自去一趟,这世界有警察、有法律制度,所以沈音要是做什么,还得避开一些事,免不了有些放不开手脚。
“嗯嗯,行,那你小心,有啥消息记得给我回信儿啊。”
“好,我知道了。小晨姐,这几天我妈不在店里,店里就麻烦你费心了。至于我妈,我向你保证,她会回来的,你放心吧。”沈音说完,也没继续多聊,就挂了电话。
她挂了电话之后,收敛了自己刚才一瞬间有些控制不住
第21章()
“小妹子;到了。”那张看起来分外憨厚的脸庞露出了笑容。
看着远处人来人往、拥挤万分;但干净、整洁、明亮的街市;沈音皱了皱眉;怎么和自己看到的不一样呢?不过,沈音倒是没在这里继续纠结,反而紧接着询问出租车司机,“师傅;多少钱?”
出租车司机一路上和沈音也聊了许多,知道沈音是个学生,还是个外地人;看样子也挺有钱的,不宰一顿也说不过去;刚张了张嘴,说了一个数字。
“二百”话还没说完,只见后座的女孩子淡淡扫了他一眼;目光轻飘如飞絮,却仿佛透视镜一般能看穿他心底,不由得让他心思一紧,连忙磕磕绊绊改口道:“九九十就够了。”
沈音从口袋里拿出一百,递给对方。对方颤着手;找了一章十块钱递给沈音,沈音接过;然后下车。临离去的时候;沈音站在窗口;看了看那司机眉宇间的黑气,微微皱了皱眉,随即敛下眼眸,对那司机轻声道。
“阿弥陀佛,施主,你一生大难没有、小灾却浑然不断,便是因你这贪财的劣根惹的孽报。若日后不好好改过自新,此一生便是如此。古人曾云‘千金散去还复来’,施主,你且好自为之吧。”紧接着,沈音双手合十,行了个佛礼,便离开了。
隐隐约约间,那司机看着那离去的背影,仿佛一刹那间,看到了对方身上散发出的万千佛光,那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观世音娘娘。
“见鬼了、见鬼了。”司机不禁揉揉眼睛,嘴里不敢相信的呢喃着,只是再看,已经看不到最后那女孩的身影了。
******
离岸区老么子镇,是将江城市区繁华地带分割成两个截然不同地带的城中镇。老么子镇靠左侧是摩登大厦众多、经济发达的商业贸易区‘百谷’;靠右侧是工薪阶级、鱼龙混杂讨生活的平民区。由于各种原因,两个地区被一个小镇分割而立,一边越来越富有,一边却越来越贫穷,都各自畸形发展着。
而造成国内数一数二的城市、江城南郊繁华地带经济畸形发展的主要因素,赫然就是这座在外地人看来丝毫不起眼的老么子镇。
这个镇说起来有些奇葩,不过却要从头说起。
江城靠海,现如今经济发达、城市繁荣,早就是公认的四大经济城市之一。而江城的发家史说起来也令人惊奇,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家改革开放,沿海区域逐渐腾飞。
之后,江城领导为了将江城塑造成又一大经济城市,也渐渐在改革过程中将经济从北转向南。利用土地炒热经济,引导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建立商业街区,开发离岸区,商业经济得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并迅速崛起。
只可惜,由于当初执政人并未把握好尺度,在21世纪来临后,市场经济化过度膨胀,导致江城经济畸形,一窝蜂朝南郊离岸区开发,除却闻名于江城甚至全国的南郊离岸区之外,其他各郊区并不发达。
但现在要说的并不是这件事,而是在资本主义下与社会主义融合下、夹缝中存活的老么子镇,也是这一次将李爱茹骗去老么子镇最大的传销组织,蝶凤华。
九十年代中期,政府大力发展离岸区经济,老么子镇也归属其内,但老么子镇当时一镇人思想并未开化,示威并抗议政府开发。后因政府手中有其他计划,开发老么子镇的计划便暂时搁浅了,哪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政府再也没有提起这个计划,而同属于离岸区的“百谷”,越来越发达,
第22章()
乌漆抹黑的墙壁;随处乱扔的垃圾袋;难闻的味道;若不是外表这座平民房看起来还不错;谁也想不到着内里竟然是个这副模样。这哪里是人住的地方,怕是狗窝也比这干净吧!
沈音顿时不自觉的皱起了眉,话里透着一抹郁气,“这就是你们公司?你们说的培养人才的地方?”紧接着沈音话音一转;故作微微失望,摇头道。“如果是这样,那可真让我失望了;我看到你们员工给我发的宣传单。说是七万入赫伦丝公司百分之1的原始股,纯盈利高达百分之20;带了一百万前来,却没想到竟然是这幅模样,那真是让我大失所望。”
说罢;沈音眼皮微微下敛,抿唇不再言语,但任谁也能看得出她面上发出的失望神色。
沈音这么说完,领着沈音进来的矮子傻呆呆的,嘿嘿一笑;也不见说话,也不见做其他动作;只顾着挠头傻笑。看得刚才那位被喊经理穿着人模人样的男人顿时心里一窝子火;恨不得踢脚踹死那笨蛋。
他压制住刚才听到对方带了一百万前来狂喜的神色;赶紧上前,同时也收敛了刚才暴戾的模样,用着前后不过五分钟截然不同的两张面孔,笑眯眯的说:“哎呀,这位小姐那你就理解错了。对了,您怎么称呼啊?本人姓李,名乐,是赫伦丝第三分公司的第四负责人总经理。”
“然后在这里,我得向您郑重澄清一件事,你可不要小瞧我们这个地方。不有句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同理嘛,现在培养人才也是一样的。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受不了累,可工作,哪有那么轻松就能赚到大钱的,不受苦受累又怎么能成为万里挑一的人才呢。”
“所以,我们公司才专门成立了一个让基层员工体验吃苦耐劳精神的地方,但真正的公司总部是设在离岸区‘百谷’那边的摩天大楼里,这里一旦培养好了上等的人才,就往那边儿输送。你看到的这副模样,是我们专门为了培育普通员工吃苦耐劳精神所建立的地方,大家都很乐意来这里培训锻炼,不信你问问其他人?”
经理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一本正经黑的都能说成白的撒着谎。这明摆着的脏、乱、差环境都能被他脸不红、心不跳说成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真欺负天下人全都是大傻子吗?会把这种地方当做是培养人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