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明代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敢于和他冲突。皇帝没有被说服,他反而反驳说:“国家事岂专是内官坏 
  了?文官十人中仅有三四好人耳,坏事者十常六七,先生辈亦自知之。”① 
  尽管在这一事例中,他终于同意给这个太监一些采购的银锭,他却从没有改 
  变对文官们的看法。 
       在他统治的初期,横阻在他面前的最紧迫的事情是收入不足。1506年5 
  月他命令户部调查国库的情况。户部尚书报告说,岁入银两定额定为每年150 

① 《明史》'41',176,第4676 页。 
① 黄章健:《论〈皇明祖训录〉所记明初宦官制度》'241',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2 (1961 

年),第77—98 页。 
① 见彭时:《彭文宪公笔记》'423'  (15 世纪后期;重印,《纪录汇编》,126 号,1617 年;重印,《丛书 

集成》,2796 号,上海,1936 年),第14 叶。《明人传记辞典》'191'第299 页把它说成是“摄政委员会”, 
这夸大了它的法律地位。 

… Page 250…

万两,而支出银两定额定为100万两左右。当这两种定额都实际达到时,保 
存银锭的太仓藏有的结余应在200万到400万两之间。但是,由于拖欠和免 
征,预期的税收很少能收足;而到 16世纪初年年度支出银两已达每年500 
万两。 
     当皇帝拒绝用他的任何个人收入偿付任何支出时,情况变得更糟了。明 
代皇帝的惯例是用他们自己的款项支付赠品和奖品。1506年7月,户部尚书 
韩文(1441—1526年)抱怨说,皇帝的父亲为了他即位时的赏赐,只从户部 
库中动用了30万两银子,而这位年轻皇帝只这一项用途就已花费了140多万 
两,全部是从户部库中支付的。 
     朝廷官员们除了提出节约的办法外,没有提出增加收入的其他建议。相 
反,太监们提出了许多常例之外的增加资财的方案。皇帝由于需要更多的钱 
财,乐意实施它们,而不顾他的大学士们和尚书们的反对。这些方案大多数 
涉及新的租税、通常的运输税、牲畜饲养和荒地税,以及皇庄土地的附加税。 
他照例批准这类方案,但仍然感到缺少资金。 

… Page 251…

                          刘瑾控制下的朝廷 

     1506年早期,太监刘瑾 (约1452—1510年)开始提出许多增加收入的 
办法,而皇帝给了他实施它们的自由。刘瑾认为,收入下降是文官们严重管 
理不善和贪污所造成的。他提出一项对负责财政事务的官员进行普遍审查的 
建议,对那些已被发现玩忽职守的官员处以罚金。 
     刘瑾和另外七个太监在皇帝即位后不久,便成了他个人的工作人员,他 
们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侍奉他。刘瑾被委负责宫廷音乐,也就是说他对皇 
帝的娱乐全面负责。他擅长这个方面,筹办了舞蹈、角牴、珍稀动物的动物 
园,当然还有乐队。就是他首先向皇帝提出,皇帝说不定会乐意化了装去北 
京街头闲逛,而皇帝的确喜爱这种活动。所有这些娱乐使年轻的皇帝对国家 
事务不感兴趣,他渐渐把国事的安排托付给了刘瑾。 
     1506年6月,刘瑾受命负责皇室事务,并被授予检查监督京师守军的职 
权。大学士们对刘瑾的迅速提升感到忧虑,对这一任命提出疑义,但被置之 
不理。清除刘瑾的第一个实际的计划是由大太监们提出的,他们因刘正在增 
长的权势和对皇帝的影响而感到直接的威胁。他们想把他驱逐到南京去。但 
是,大学士们坚持他应被处决,尽管很明显,皇帝更可能驱逐他,而不是处 
决他。终于对计划达成了一致意见。大学士们和各部的高级官员将共同诸求 
处决刘瑾,大太监们则将呈递这份诸愿书并劝说皇帝照此办理。 
     1506年10月27日,户部尚书韩文呈递了一份请愿书,恳求皇帝处决他 
个人的工作人员中的全部八个太监。这不是商定的意见;商定的意见是只处 
决刘瑾一人,而不是皇帝所有的八个亲信。皇帝情愿考虑驱逐他们,但不是 
处决他们。大学士们仍不让步;他们要求处以死刑,尽管吏部尚书许进(1437 
—1510年)曾经警告,这一行动方针失之过急,不大可能成功。大太监们勉 
强同意敦促皇帝批准这一请求。所有朝廷的官员于是请求皇帝在10月28日 
早朝时执行这一判决。 
     但是,刘瑾在朝廷的一个代理人得到了这一密谋的消息并告诉了他。10 
月27日夜刘瑾带领其余七个太监到皇帝面前。他们又是下跪又是哭诉又是乞 
怜。刘瑾于是告诉这个孩子,整个事件是一个限制他行动的预定阴谋,掌司 
礼监的大太监在这个阴谋中和大学士们合谋。皇帝信了他的话,大发脾气。 
他立即让刘瑾执掌司礼监。其余的七个太监取代了在各个重要宦官机构和军 
事职位上的刘瑾的敌人。曾经反对刘瑾的大太监们被免职、驱逐,后来在去 
南京的路上被暗杀。 
     1506年10月28日晨,当官员们正为朝见而集合时,显然有什么事情出 
了差错。京师的官员们因某种原因而受到特别召唤。一个大太监很快露面。 
他通知大学士们和朝廷官员们,皇帝将慢慢亲自决定八个太监的命运。事情 
就结束了。除了李东阳以外的所有大学士立即提出辞呈,而刘瑾接受了他们 
的辞职。把反对刘瑾的密谋告诉刘瑾的焦芳(1436—1517年)在四天以后成 
了大学士。 
     刘瑾随即打击反对过他的官员。1506年12月13日,韩文因渎职罪而被 
解除职务;刘瑾诬陷他和一件舞弊案有牵连。1507年2月,21个对辅政的大 
学士们的免职提出过异议的官员受到责打并被贬黜为民。照直声言反对刘瑾 
的官员们接着照例被责打,拷问,免职。1507年3月,他开始给那些不听从 

… Page 252…

  他的官员带上沉重的枷——只是由于视微的触犯,例如未经允许而坐轿。在 
  此以前枷只用于严重的罪行,而且按照惯例是从不用于官员的。但是刘瑾现 
  在对于任何冒犯的行为却想用就用。 
       到了 1507年夏,刘瑾已经能够控制京师和各省的行政管理工作。1507 
  年3月,他发布命令,让镇守太监实际上在级别和职权方面和各省最高级的 
  文官们相当,并且给予这些监督人员审查任何行政或司法事务的权利。所有 
  重要公文这时都首先送给他,在他认可后才能发各部和内阁。 
       刘瑾的主要工作和以前一样仍然是为挥霍无度的皇帝增加收入。在 1507 
  年9月的时候,他从太仓金库提取了350000两巨额银子为灯节买灯。还拿其 
  他的款项去支付北京以南的一座皇家庭园的房屋修缮工程。与此同时,皇帝 
                                        ① 
  开始在紫禁城的外面修建一座私邸。这座私邸和附近其他宫殿及庙宇的修建 
  继续了多年。所有这些都得开销,刘瑾当然知道,必不可少的钱无论如何是 
  增加了。 
       1508年1月,向福建和四川的银矿摊派每年20000两银子的定额,尽管 
  地方官员们曾经上报矿脉已经耗尽。这实际上是对两省的附加税。刘瑾的一 
  些代理人还插手食盐专卖,超过规定的限额进行销售以筹集款项。一个官员 
  在1508年4月逮捕了他们,他就被关押起来。6月,刘瑾批准向任何一个人 
  出售军职,只要这个人向西北某些戍军交付规定数额的粮食。 
       1508年夏,他开始对在任何方面触犯过他的官员们科以大量罚款。并不 
  富有的韩文被命令向大同戍军交付1000石粮食,这使他家陷于贫困。为了供 
  应这些戍军的粮食,对其他官员也科以类似的罚款。朝廷官员们这时都被刘 
  瑾吓住了。连那些普遍被认为很有节操的人也开始贿赂他,以便避免这种罚 
  款。 
       尽管刘瑾在1507和1510年之间把持了朝廷,但他并不是没有遭到反对 
  或遭到挑战。皇帝当太子时也侍奉过他的太监张永(1465—1529年),和刘 
  瑾关系不好。他们两人至少有一次当着皇帝的面打了起来。张在军事事务方 
  面的技能使他保持了皇帝对他的宠爱,刘瑾不能免去他的军事指挥权。当刘 
  瑾开始指望张和另外六个太监服从时,他们开始憎恨他。 
       1508年7月23日早朝时,一份由反对刘瑾的一些太监起草的匿名书被 
  投放在御道上。匿名书详细地列出了刘瑾的罪行。它被一个御史拾起并被呈 
  送给皇帝。刘瑾知道它的内容后,命令所有的朝廷官员跪在紫禁城主要庭院 
  的朝觐大殿前面。刘以为这事是某个官员干的,在他查明他是谁之前,所有 
  官员都要受苦。过了几个小时以后,他让官阶最高的尚书们退出。他上午晚 
  些时候才露面。翰林官们立即为他们所受的对待而提出抗议,指明他们向来 
  没有受过太监们如此的虐待。刘瑾让他们退出。后来一个御史抱怨这种处理 
  的办法违背了王朝既定的律令。刘瑾反驳说,正是他和他这种人把帝国的事 
  情办糟了,他对王朝创建者的法令实际上一无所知。留下的官员们被命令站 
  到他们朝见时占有的位置上,以便刘能查出谁靠近文件被发现的地点。 
       这时一个大珰提出反对的理由说,四品以下的官员在朝见时并不是按次 
  序站立。谁会傻到返回那个地点去?刘命令他们重新跪下。为了找到草稿, 

① 《明实录》'380'的条目中没有明确说明。见《明实录·宪宗实录》(1491 年;台北再版,1961—1966 

年),214,或申时行编:《大明会典》'265'  (1587 年;上海重印,1964 年),177、211 和214;本文解 
释根据 《明史》'41',94,第2307 页,和《明通鉴》'21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