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旧唐书》,卷18 上第606—607 页;《资治通鉴》,卷248 第8017 页;参照《旧唐书》,卷18 下第
614—615 页。
② 《资治通鉴》,卷249 第8047—8048 页。
③ 《旧唐书》,卷18 下第615 页。
① “宣” (Hsüan)与“玄”(Hsüan)在罗马拼音法中相同,现按照威妥玛…翟理思拼音体系,在“宣”字
拼音上多加了一个“i”字母而成为Hsiüan 字,使宣宗与玄宗的拼音有所区别。
… Page 405…
②
雨下。宣宗确信,他的异母兄穆宗和穆宗之母郭妃对宪宗的病死负有一定的
责任。当年老的郭妃848年去世时,宣宗拒绝让她给他父亲陪葬的荣誉,另
有谣传说是他加速了这位老太太的死。此后五年,宣宗把他所认为的同案犯
都一一捕拿归案。他甚至贬降了穆宗及其三个儿子在宗庙祭祀中的地位,这
使统治皇室所精心培植起来的威信付出多少代价,我们就只能猜想了。和40
年前一样,对朝廷的这种全神专注之情一直持续到宣宗较平静的年代。他搜
寻一切能告诉他父亲治下的遗闻轶事的人,他还坚决地优予录用元和时代高
官之子孙进入自己的私人班子或者任政府工作。③
好像是为了弥补他自己的被虐待,他很体贴地照顾他自己的母亲以及还
活着的胞弟们。他也溺爱他的妹妹和几个女儿,其中有一个女儿恃爱当他的
面折断筷子和打碎汤匙,从而迫使他放弃了把这女儿许配给她所恨的某人的
打算。但有趣的是,宣宗从不正视立储这个重大的问题,尽管一些神经质的
官员对此唠叨不休。他被认为不喜欢长子而宠爱第三子,但他为此毫无作为;
他的迟疑不决最后又导致了一场宫廷斗争,一个宦官这时成功地拥戴了宣宗
①
的长子。在他统治期间,宣宗显然是想确定无疑地突出他个人第一的地位,
特别是在他从前曾长期受歧视的家族内更要这样做。
自然,这位古怪而急躁的人不只是怀有私人宿怨,他还必须对付朝廷的
官员,而人们认为在这些人中,从前曾给他以保护的却很少。宣宗在接见高
级官员时常年坚持威仪整肃。他往往用尖刻的个人批评或者在讨论中显示备
知底细的知识,来使他们感到难堪。他在正式朝觐中严厉盘问来朝见的节度
使和新任命的地方官员时所准备的讯息,都是来自他对帝国重要材料的研究
和他的工作人员所提供的细致的情况简介。他以在礼仪或在实质性事物上注
重细节闻名,例如在宣宗手下为相10年的令狐绹 (公元802—879年)有一
②
次被皇帝问得神态失常,甚至在冬天他也汗湿重裘。但与此同时,宣宗也像
他的父亲宪宗那样,颇有志于重建贞观之治。他的助手给他读关于太宗与其
臣下相互关系的非正式史书《贞观政要》;他有时又像从前诸皇帝那样对他
所宠信的官员表示极大的关心。他比某些从前的皇帝更加真心实意地鼓励相
应的官署提出坦诚的批评。但是,朝臣们普遍的情绪一定是狐疑不定,对他
又敬又畏。③
当然不必奇怪,宣宗在846年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罢掉了与他所痛恨
的侄儿武宗沆瀣一气的、大权在握的政治家李德裕的相位。李德裕按惯例逐
步降级,越降品级越低,越降越往南方,最后由于仔细地复查了李德裕曾经
略有牵涉的司法案件,他遭到了决定性的打击。宣宗以综合调查所得为基础,
对李德裕的罪行进行了长而详细的谴责,所以他把李德裕贬谪为最底层的官
(南海海南岛上的一个县令),使这位前宰相在850年初死于此地。即令在
这样的贬谪以后,令狐绹对李德裕的回忆仍是那么强烈,致使他梦寐难安。①
宣宗罢免了李德裕的相位以后,拥护宣宗的是李德裕从前以铁腕行政方
式所制造的许多政敌,当然还有一些牛党的追随者;后者希望看到李德裕和
② 王谠:《唐语林》(上海,1957 年),卷1 第7 页。
③ 《东观奏记》(《图书集成》版),1,第2 页。
① 《资治通鉴》,卷249 第8075—8077 页。
② 《资治通鉴》,卷249 第8073 页。
① 《东观奏记》,卷2 第14—15 页。
… Page 406…
他的主要伙伴完全像牛僧孺和李宗闵从前那样受到羞辱。牛党年轻的成员如
诗人白居易的侄子、在846年到851年任宰相的白敏中 (约862年死),便
在某种程度上煽起了往日的朋党仇恨。可是,要认为这个时期牛党在政治上
已取得绝对的最后胜利,那也是错误的。首先,朋党双方许多老一代重要成
员,在9世纪40年代后期已经死去。另外,更加重要的是宣宗本人正作为全
帝国最强大而唯一的政治力量出现,结果是大规模的公开朋党活动普遍减
少。虽然宣宗确实恢复了几个牛党的老人的地位,并且宠待他们的几个亲属
(包括牛僧孺的儿子),但在高级官员中严格按朋党界限调动职位的情况还
是有限的,而且甚至这种现象在9世纪50年代也已消失。没有发生文宗朝廷
的那种政体的更替。从此以后,牛李大党争只能在文学和历史中听到它的回
声了。
宣宗的统治看来可分为三个政治阶段。第一阶段从他登极到约850年,
这时显然是要致力于加强他的权力;罢免李党的成员;解决佛教的问题;重
新统一西北诸州 (它们在吐蕃王国分裂后已投降),后一问题我们在下面将
予以申论。白敏中是这时期的七个宰相中唯一任期大约超过了一年的人。第
二阶段包括9世纪50年代的大部分;这时期的特点是少数宰相任期较长,其
中包括令狐绹和著名的财政官员裴休(787?—860年)。第三阶段是从857
年到859年,这时宣宗变得日益躁怒 (他也和其他诸帝一样,对道教的长生
术感兴趣),宰相的替换也很快 (其中多数人过去都是翰林学士)。
很难过细地评价宣宗的后两个时期,因为正如我们在上面讲过的,其中
的一个原因是史料不足。由于朝廷基本档案被破坏,又由于9世纪最后25
年叛乱期间行政解体,当90年代之初最后要求按常规修宣宗实录时,竟不能
①
以正常方式编出“一个字”来。一位奉命做这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的历史学
家裴庭裕确曾编撰了一本共三卷关于宣宗朝遗闻轶事的书,署名为《东观奏
记》。这本书是我们了解宣宗个人品质的主要材料,可是它实际上没有提供
有关重大政治问题的情况。它的本纪和这时期少数人物的传记(在10世纪中
叶被编成《旧唐书》的一部分)都有这个缺点,特别是关于9世纪50年代更
是这样,因为它们通常只列有空空洞洞的官职。《唐会要》和《册府元龟》
这两种非常重要的文献汇编也仓促地漏掉了宣宗后期的条目。所以下面关于
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唐代朝廷的一些论述是假设性的。
大家都强烈地认为,宣宗之治是一个清算和评估过去的时代,也是一个
使知识变成可用形式的时代。这时期不论公家或私家的大部头汇编式著作的
数目大得惊人,多达一打以上。这和前此几十年对这种著作只是偶尔有兴趣
的情况大不相同。在这些官修类书中,有几种是关于中央政府和诸镇材料的
①
摘编,专供皇帝御览。此外,杨绍复续编了苏冕的《会要》(853年奏呈),
其中收辑了德宗以后迄至他本人时代的诏令和表章;这本书后来编进了今本
《唐会要》中。
历史著作中包括另一部续编书,即《续唐历》(崔龟从851年编),它
是一部编年史,上接8世纪谱系学者柳芳所著的《唐历》止讫的地方。此书
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关键材料的来源。854年,史馆奏呈文宗朝《实
录》40卷。除之此外,他们还想恢复原版的《宪宗实录》,以代替李德裕影
① 《四库全书总目》,卷51 第15 页。
① 《东观奏记》,卷2 第12 页;《资治通鉴》,卷248 第8032—8033 页。
… Page 407…
响下编辑的第二版。一种10卷本的关于历代君主政务的编年体类书和另一种
相关的300卷本《统史》,一并在851年上呈给皇帝,它们编写的目标是想
给皇帝提供从古代到隋末的“所有”著名的诏令、法律和一般政策。
科举制度在姚康的 《科第录》中有所讨论,此书在宋代尚存于世,也是
后来一些汇编的重要材料来源。赵瑑辛勤地从各私家材料中选收了有关咏进
士科的诗这一特定题旨的材料。最后,两种很重要的法律著作成书于宣宗年
代:一为 《大中刑法总要格后敕》(公元851年),它使官员们掌握了文宗
以来迄至当世的帝国立法;一为12卷的《大中刑律统类》,它是按唐律分类
②
法分类的。这一书名清单可能并不完全,但它足以有力地体现改进工作的精
神。
对于法律的重视也贯彻到了实际中去。人们为进一步明确犯罪行为的定
义和使法律程序正规化作了努力。宣宗的总的倾向是要减轻对犯罪的处罚,
办法是减少处刑条令和实行赦免;但是如果真有显然是蓄意触犯法律的情
况,他也是很严厉的。宣宗也鼓励在政府的决定上更准确地援引先例;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