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隋唐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兴的商人阶级”的看法,因为其父及兄弟均仕于隋、唐。本书也不赞成武则 
天代表东部地区利益反对西北贵族的观点,因她总是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贵 
族”出身。 
     唐德宗 本书认为,传统史籍把唐德宗说成刚愎自用,贪得无厌,但又 
说他轻信和柔弱,两种说法彼此矛盾。关于他允许宦官和节度使自行其是的 
记载也是夸张之说。所谓唐德宗779至781年的励精图治同样是记载不实。 
实际上,他的政策和行为,表现了相当程度的内在连贯性。他志在振兴中央 
权力,以使满朝文武相形见绌。由于尽量保存现有中央权力并非易事,他必 
须与藩镇作必要的妥协,这是审慎之策,不是人们指责的姑息之政。对唐德 
宗完全听从家奴的指责,也不符事实,因宦官并未损害他,他一直是最高统 
治者。所谓外廷受宦官压抑,这是史籍对宦官影响的夸大。 
     唐宪宗 二王八司马事件,是唐中叶以降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史学界 
不少人认为宪宗上台后大力镇压二王集团,是反对革新的保守派头子。本书 
力图抹掉投射在宪宗评价上的阴影,认为他对二王集团的处理非常慎重,除 
二王外,无人被处死。清洗范围仅限于真正的参与者,而不像历来那样殃及 
亲朋故旧,甚至与二王集团关系极密的韦执谊的岳父杜黄裳也被重用为宰 
相。宪宗鼓励朝臣大胆讲话,坚决削平藩镇,选用武元衡等一大批五十岁左 

… Page 5…

右的优秀人物当宰相,实行一系列改革以推进军事中央集权运动,在“中兴” 
李唐过程中打开了德宗时代的僵局,所以他是唐后期几乎重建“贞观之治” 
的人。关于宪宗之死,作者认为,他被宫监陈弘志所弑的看法不可能获得证 
实或反证。但他的死却使宦官在拥帝问题上开始拥有大权。对于宪宗因服药 
过量而卒的说法,儒家流行的看法认为这是道德堕落的结果,但本书认为, 
这种意见虽有理,但还不能让人了解更重要的政治背景问题。总之,唐代宫 
廷阴谋,模糊不清,真假难辨。 
     李林甫 此人历来受到责难,被视为“口蜜腹剑”的小人和促成李唐由 
盛而衰的罪魁祸首之一。本书虽不否认李林甫善搞政治权术,但说他是务实 
的政治家、精明的行政官员和制度专家。唐玄宗统治时期许多重大而有价值 
的改革,都是在李林甫和张九龄当宰相时进行的。李林甫时彻底修改了整个 
税制和地方费用规定,使财政制度更切合地方实际,这确是一大成就。他修 
订的全部法典,至14世纪初仍保持其权威性。李林甫的改革使朝廷行使权力 
比以往更顺利、更有效率。李林甫执政时的政府对外连续取得了辉煌胜利。 
在姚崇、宋璟和张说任宰相时,首辅宰相是在积极参与政务的皇帝手下工作, 
而在李林甫漫长任期内,唐玄宗已不再起积极作用,故李林甫对朝廷的支配, 
远比姚崇等人全面,杨国忠根本不能与他相比。有人说李林甫任宰相前与张 
九龄不和,因为后者反对他擢升,这种意见并无确证。所谓他的入相与武惠 
妃有关和他与裴光庭之妻私通的传说,都可能自出虚构,因为当时史家大多 
仇视李林甫,所以尽量给他抹黑。 
     二、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 本书指出,过去不少人将“安史之乱”视为“在国内进 
行的外患”,因安禄山及其许多追随者出身非汉族。这种看法虽不是毫无根 
据,但无说服力。陈寅恪发展了的夷狄论的变种观点同样缺乏足够的证据。 
谷霁光从河北对唐廷的长期异化的角度来解释叛乱的论据也无说服力。作者 
本人的看法是:“安史之乱”产生于基本上是“政治性质的若干牵涉面较小 
的环境”,它与“中国文化的敌人的大规模渗透,或长期的地方分离主义无 
本质联系”。尽管人们都说“安史之乱”使唐由盛而衰,影响巨大,但语焉 
不详。本书则非常重视这种影响及其引起的变化,这些变化可归纳为以下几 
点: (一)军方成了帝国生活中的主要力量。(二)地方行政结构被改组。 
 (三)许多人取得了高官和社会威望。(四)国家财政结构崩溃。(五)土 
地分配制度受到致命打击。 (六)人口大规模南移。(七)丧失了对河北和 
河南大部分地区的控制。 (八)江淮几道取得新的关键地位。 (九)唐帝国 
丧失了领土和威信。本书将这些变化贯串到此后至唐亡的历史论述中去,这 
样做是很有眼光的。 
      “牛李党争” 这也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本书针对主要 
的分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于“牛李党争”的起因,本书认为是出自始于 
宪宗时的个人恩怨。至9世纪20年代个人恩怨公开化,形成党。党不过是政 
治人物的松散结合体。因史载阙如,很难弄清产生朋党的思想观点和社会分 
化状况。本书认为,朋党领袖拥有政治权力,故能掌握想分享杯羹的追随者。 
穆、敬、文三帝庸懦,不能遏制朋党的发展,若宣宗直接继宪宗位,朋党之 
争将会缓和得多,甚至会使人不知朋党为何物。关于朋党规模,日本学者砺 
波护编制的两党名单中,有几人被列入或划出,其标准尚可推敲。他关于门 
生故吏依附上层朋党成员,朋党结盟影响向下层发展,从而形成金字塔形式 

… Page 6…

的看法,虽有某些正确性,但也有不少问题。本书认为,依附牛李两党主要 
人物的大垂直系统的派别集团是否存在,值得怀疑。有人想找出形成朋党的 
意识形态基础,本书建议最好把李德裕对李宗闵等的敌意追溯至808年的制 
举。但是,将皇甫湜的对策文看成整个牛党共同观点的看法并不合适,因为 
他后来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几位最重要的领袖的文章也未将其哲学观点和 
政治组合联系起来,所以看不出是什么观点和态度把这些人分为牛党或李党 
的。关于牛党是主和派,李党是主战派的问题,本书认为,不应把李吉甫与 
李绛之争,与十余年后的“牛李党争”等量齐观,没有理由把李绛视为牛党 
的精神追随者,也不应忽视牛党成员卷入9世纪各种军事斗争。所以把牛党 
宰相看成是和平主义者的观点就未免简单化了。很难想象9世纪20年代后期 
和30年代的小兵变,能对全面展开的朋党之争有很深的影响,也不能排除史 
籍中塞进伪造材料的可能性。陈寅恪等对“牛李党争”的社会学解释,虽有 
不少理由使这一假设颇具说服力,但因文献不足,很难说中举者必出自寒素, 
庇荫者定来自名门望族。想在朋党上层作前后一贯的社会学区分,证据还远 
远不够。 
      “会昌毁佛” 不少学者认为“会昌毁佛”是由于唐武宗佞道所致。本 
书不否认他是虔诚的道教徒,但认为武宗除有几名宠幸道士外,似乎并没有 
打算促成敌视佛教的“道教压力集团”。一些历史著作声称李德裕为武宗毁 
佛推波助澜,也无充分证据,所讲的动机更是含糊其词。本书指出李德裕支 
持武宗毁佛的原因是: (一)它给国家财政带来利益。(二)促进国家礼仪 
以支持他的活动。(三)削弱宦官仇士良之权。(四)可能受了843年政事 
镇压摩尼教的启示。本书所说“会昌毁佛”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经济问题的看 
法虽非创见,但820年以后唐王朝的财政拮据与寺院的日益富足形成了鲜明 
对比,所以较有说服力。 
      “大中兴佛” 有些论著言及唐宣宗一反武宗毁佛之策时,给人的印象 
是此后悉复旧现,并一直持续至唐亡。本书认为,847年兴佛诏令在后来受 
到了限制,政府采取了更慎重政策,具体表现在:裁减过分费用,只许在人 
口稠密处建寺,防止私度僧尼,加强对佛教的控制。这一政策延续了许多世 
纪。 
     本书的特点之二是它填补了隋唐史研究中的不少薄弱环节,乃至空白。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也是当时世界上最文明最富强的帝国。这 
段历史向来倍受中外学者重视,研究成果也较多。以国内而言,解放后已出 
隋唐史专著七部,居断代史之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研究工作不够全面, 
隋末唐初、唐太宗、武则天、安史之乱、均田制和唐末农民战争等方面研究 
成果较多,唐后期、五代十国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涉及较少,不少问题若明若 
暗。这种状况近年来已有较大改变。本书不仅表示了要改变隋唐史研究详略 
不均的意愿,而且确实将此意愿贯彻到实际编写工作之中,并做出了显著成 
绩。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往的隋唐史,讲皇帝事多,其他人物事少。本书对从唐高祖直 
至唐末的几乎每个皇帝 (特别是太宗、武则天、玄宗、德宗、宪宗和文宗) 
的宰相、大臣和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都做了简要论述,从而大大地充实 
了当时政治史的内容。 
      (二)以往的隋唐史研究较少结合历史人物的生平、性格等特点来评说 
其活动,而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较好。它使人们看到那些纯属个人气质的种 

… Page 7…

种因素在人的历史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它避免了把丰富多彩的历史写得过于 
抽象的弊病,从而恢复了历史人物本来的丰采。本书对隋文帝、隋炀帝、唐 
德宗、唐敬宗、唐宪宗和唐宣宗等的论述,就是如此。 
      (三)本书在指出唐后期史料缺乏的同时,又尽量发幽钩沉,积极探讨 
过去隋唐史研究中涉猎较少或无人问津的研究课题,给人们描绘出唐后期比 
较清晰的轮廓。书中对唐德宗时崔造提出的以重新确立和加强中央职官权力 
为目的的786年改革、唐宪宗时裴垍的税制改革、乌重胤建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