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1
还有一位姑娘也让我至今不能忘怀,记不得是怎么就认识的,只记得她是上海来的,为着一个先从上海跑到广州的男孩。这男孩大概不会做什么生意,混得不是很如意,姑娘于是就出来找一些听说收入很高的职业,你不用往别的地方想,我指的是类似于拉广告之类的。可是,不会粤语拉广告是个很大的问题,她的老板先是很生气,说她不会跟顾客笑,不会陪酒。再后来,居然就在电梯间里一把把她抱住了。
她跟我说这个时也是在电梯间,说着说着眼泪就上来了,我心想我可不能也一把把她抱住,便带她到附近的越秀公园去坐,她本是要去给什么人送个什么东西去的,心一横,也不去了,就一下午地看着我,说了一下午的话,说对我很有好感,我还记得我们谈到了些小散文什么的,完了不知怎么就说到了上海,她的眼泪就再也停不下来,一时间我竟不知所措……
172
快天黑时,我先站起来,示意她得回去了,我都走了很远,突然听到她又在后边叫住我,停了停,就听她使劲地说:改天你过来,回家我给你煮饺子去,管他那么多,吃完算了!
就这“吃完算了”一句把我的眼泪当场就惹出来了,我至今都还在猜测那“吃完算了”的饺子里边及其背后的许许多多东西。
这么多年,我一直深深地怀念着这位上海姑娘,一路流浪多少年,我遇到多少姑娘,有时抱在一起,有时睡在一起。总之,分手时都弄得惨兮兮的,只有这一位,从没有说过要跟我走。
173
广州古为百越民族,长时间与中原隔绝,秦汉间又移来了一批中原人,所以,饮食间保留了百越与秦汉中原的部分食俗。但一直为内地所诟病者是他们的“生猛海鲜”,特别是“非典”一出,人们更是对广州人什么野味都敢吃而多有怨言,但这却是一个传统,养成时间之长,改变断不是一日之功。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说:“深广及峒溪人,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其间异味,有好有丑。山有鳖名蛰;竹有鼠名馏……鲟鱼之唇,活而脔之,谓之鱼魂,此其至珍者也。至于遇蛇必捕,不问短长,遇鼠必执,不别大小,蝙蝠之可恶,蛤蚧之可畏,蝗虫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虫之秽,悉炒而食之。蝗虫之卵,天虾之翼,悉炸而食之。”这就是广东人吃的精神。
174
粤菜跟别地方的菜品式样的差异很大,我以为主要因为调料太丰富了,如姜、葱、蒜、糖、盐、香料等复合成的味料;花生油、姜、葱、绍兴酒、冰糖、八角、桂皮、甘草、草果、丁香、沙姜粉、陈皮、罗汉果等制成的卤水;精盐、白糖、五香粉、八角粉调成的五香盐;此外,还有蚝油、鱼露、咖喱以及一些现代汉语里不太容易找得到的动物名称做成的油等。还有,粤菜里边掺杂了明显的西餐技法,这一切加在一起,就构成了粤菜的特色。
/* 36 */
嗜好吃蛇
175
广州人嗜好吃蛇,这是因为广东湿气重,而蛇肉可祛风湿,因此吃蛇流行。
捉蛇一般是往广西十万大山,因为蛇有毒,有毒就有性命之虞,因此,就多了个民间规矩,要到当地的蛇王庙求梦,内中的一人一定会得着蛇王投梦,内容为允许他们总共捕蛇多少条。据民间传闻,不依蛇王所示,多捕一条,就会死去一人,所以,谁也不敢多抓,也不用多抓,捕蛇的都是生死一伙,结果是将所捕之蛇集中平分。
所以,吃蛇本就跟迷信是连在一起的。
176
蛇肉之吃法很细致,取蛇一只(越毒越好,最好是眼镜蛇),剥皮切丝,同时配料有鸡丝、火腿丝、竹笋木耳冬菇丝,再有一点里脊肉丝,一锅烩出,就是著名的烩蛇羹。蛇肉配以果子狸,是有名的“龙虎斗”。加乌鸦则为“龙虎三英会”。最常见的蛇肉是“三蛇大会”,一条眼镜蛇、一条攀树头,再加一条金脚带,如果在其中再加一条“贯中蛇”,即是有名的“全蛇大会”了。蛇之做法很多,炒、汶、炸、煲、酿、炖,做法可达上百种。
177
一般来说,蛇宴是非常著名的大餐,更具表演性的还有饮蛇胆酒,从笼子里扯出蛇来,左手捏住蛇头,右脚踩住蛇尾,用手在其腹部慢慢探出蛇胆之所在,次以锋利小刀划开一道口子,挤出蛇胆,碧绿而温热,然后是趁热再将其剖开,滴入米酒瓶中,搅拌均匀,就可以分给在座的食客了。
178
传说广州人还爱吃老鼠,而且是活老鼠,菜名是“三响”。做法是将畜养的刚出生的小老鼠活生生的上盘,“吱”地一声夹起,蘸以佐料,“吱”的一声一口吞下,据说到了喉咙里还要“吱”的一声哪。
179
更可怕的是吃猴脑,把猴子的下盘固定好了,只露出个头,一下子敲了天灵盖,就着冒着热气的脑花儿猛喝……
这就不仅是吃,还是看,是“行为艺术”,也不仅是人看,还有猴子看,猴子都知道谁快遭殃了,就群起将其推出笼外……
也就是从这时起,我甚至一见着笼子都来气,时时都有一种冲动,要把所遇见的装在笼子的鸟全都给放了,更别说什么被关起来的猴子……
180
粤菜细分三派,曰广州、曰潮州、曰东江。广州菜的作派告诉我们,此地并非久不开化之南蛮僻地,虽多取蛇、狸、鼠、虫为料,另取一格,但其菜式多取西欧烹饪之法。潮州之菜以鱼介类为特色,多重汤类鱼虾真味,不施味精,但每一菜品都有相配的多味酱料,小碟小盅另盛,任客自取搭配。东江菜也即客家菜,因其保守而最具乡土风味,用油重厚,口味浓醇。
181
客家人,也就是客居他乡之人,据他们自称,他们是东晋以后陆续迁到南方的北中国汉族人,时至今日仍然顽强地保留了许多祖先纯正的习俗风范,比如语言、礼仪、传统,他们遍居于中国的16个省,其中最密集的居住地在广东的山地丘陵地带。因为一直是“客”,所以他们大都性情温和,品行朴实而勤劳,有着坚如磐石的意志与灵柔的性格,他们十分注重文化传家,务实敬祖,内聚而抱团,以世界为家,这种品性与百越古民性格一结合,就产生了远比内地更为宽广而向外的生长力量。
182
广东的早餐叫早茶,是一种风习,我有一次被一个老板带到中国大酒店见识高档早茶的品类,摆出来的有80多种可供挑选,据说他们还可根据客人需要再做出一百多种。
183
随便列几种吧,省得看了半天没有勾起大家的食欲:水晶虾饺皇、潮州粉果、鹌鹑蛋烧卖、蜜汁叉烧包、生煎菜肉包、莲茸包、糖不甩、椰香糯米粒、迷你水晶包、千层糕、腊肠卷、绿茶糯米糍、鸡丝粉卷、迷你蛋塔仔、甘露酥、香麻豆沙酥、香麻煎堆仔、越式榴莲酥、南瓜酥、叉烧餐包、香煎芋丝糕、脆皮炸青卷、香煎腐皮卷、椰汁煎年糕、香煎马蹄糕、鲍鱼海虾粥、菜干猪骨粥、雪耳椰汁糕、椰汁西米露、生磨核桃露、杏仁冻豆腐、香莲红豆沙、咖啡冻、韭黄鲜虾肠粉、鸡丝冬菇肠粉……
184
广州近海,海洋能给一个地方的民性或文化提供出什么营养?我专门到广东海边去了一趟,我的感觉是,人要长时间生活在海边,就时时都会涌起一种想出去闯荡的冲动,而这冲动又极容易转化为一种本能,冒险于是就成了习惯。梁启超是这样说的:“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试一观海,忽觉趋然万类之表,而行思想,皆得无限自由,彼航海者,其所求国利也,然求利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以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一掷之。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气,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
185
谢选骏又把这段话发挥了一下,就说得更明白了:“海上生活常能刺激独立不羁和追求自由的精神,航海通商和跨殖民的生活,也较易养成学术上的怀疑态度和批评精神,航海民族四处奔波,广采博纳的心灵,从自己固有的文化传统框架出发,步入一个较小偏见、敏于比较、重新选择的精神境界,是十分自然的,所以他们的知识也更易于系统化。”
/* 37 */
广东人的迷信
186
从舌头开始的,吃的,咬字的方法,对进口的东西的“软炒”(粤菜的一种技法),一切通过口腔时就像进了一个特别的加工厂,什么东西就都要有意识地过滤一下,改造一番,口彩与吉祥,佛教与风水,也许就是这样完成本土化的。
鲁迅说:广东人的迷信,是迷得认真、有魄力。
187
广州人有一种因为语言的保守而达成的傲慢与偏狭,他就说着那样的语言,不好跟人沟通,索性就只顾自说自话,他们跟人交流需要咬字,一咬不上就会尴尬丢人,就会愤怒,就会保守与不愿与人深交,说这种语言的人的思维都相对有点短,因为太长了费劲,所以,他们更容易躲进这种语言,自以为是,旁若无人地对周围的一切评头品足与自我欣赏。
188
富起来了,又少文化的熏陶与吸引,慢慢就会将注意力注目于吃喝玩乐、极尽奢靡的口腹享受,庸俗、搞笑、暴力、色情,无病呻吟,就是这样一点点形成的,并在无聊与浅层意义上引起庸众的共鸣。
189
我在广州城里至少碰到五条街都可以当街买到假钞,但这里边很有些区别,比如,天河体育场的就比火车站附近卖的叫价高,我有点不明白,就问为什么,持票者一边说着一边就把自己搞激动了:火车站,那是多么低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