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要救他?要救怎么救?直说?那还不如直接去跟他说我要杀了他哩!
我最终当然没有救下这个家伙,几天后,他就被人在屋子里分了尸。
33看热闹
这地方人最爱电视台来采访,不论什么事,只要女主持拿着话筒出来了,摄像机扛上肩了,就有人围过来。所以,在成都做电视新闻很方便,我认识的一个小姐们儿说得好:那话筒不叫话筒,叫点火棒,捏着往人群中晃一圈,火就点燃了。但我想,那东西最好叫长芝麻杆,每人都想上去咬一口。所以,如果是鲁迅说的,一口痰吸引了一大批人;或者说,围着一头死去的驴子大叫着“那是我爹”也要往里闯,你千万不要奇怪,成都可以做证,当然,更市民化的武汉也可以做证。
34看到别人裤裆上去了
成都老太太们都是很会过日子的人,精了一辈子,水深似海,当然,势利眼从来都好辨认,比如,她们看人的第一眼和看得最认真的是别人脚下的皮鞋,这就叫抓住要害。
主持人呢?特别是谈话类的主持人,看人也有特点,刚开始时找一大圈嘉宾,坐得最靠近主持人的显然是分量最重的,由于大都是左右坐,所以,主持人为显得很有礼貌和修养要“看着别人眼睛”,看着看着,就看到别人裤裆上去了。
新闻主播不会犯这种尴尬,他们常常模仿着港台人说话,说着说着,“我们来看下一条”,就变成了“我们来看吓一跳”。
35对天下大事无分巨细地审判
有什么样的城市品味,就有什么样适销对路的媒体,成都媒体的最大看点是有一个有线台,有几位模仿焦点访谈正义嘴脸的主持们,每天都正襟危坐,至今还在以一副道德家和法官的身份对天下大事无分巨细地审判。
36我……那个球
这个城市的球队好几年都在保级,有一年终于又保住了,赢了关键的一场保级战,电视就来采访顶进关键一球的功臣,头顶很好用的功臣是这样说的:我……那个球……离我……我那个球吧……我……当时……这个球……
我终于没听明白,主持人大概也没听明白,想给他拔高一下连头都找不到,只好说:他太激动了!太激动了!为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主持人就带头抬起袖子抹眼泪。
37蜀南竹海到底是什么样的?
还看过一个节目,也是终身难忘,那是一个旅游类节目,主持人带领我们去蜀南竹海———这个地方估计路很难走,很难走———我只抽取主持人口里的一部分关键词(那时还没有哇噻),你就知道这个地方是多么难去了。
……亲爱的观众朋友,在今天这段时间里,我将带领大家去(插播广告)……
……观众朋友们,你们不久就可以看到风景秀丽(调了一下话筒)……
……现在,我们正坐在去(说着把话筒凑给开车的师傅,好像让他证实)……
……观众朋友,前边就是(“喔”了一声话就断了)……
……我们的采访车已到了(假装揉眼睛寻觅)……
……我得准备采访了(说着提了一下裤子)……
……下边,我们先来采访一下(不知是哪段路边的老农民)……
……很快,我们就要拐上去竹海的大道了……
总之,我至今对蜀南竹海一无所知。
/* 12 */
死人要紧
38中华人民共和国初级按摩师
我在成都时印过一次名片,因考虑到我时常碰到的人在名片上的头衔都写不下———正面写满了写背面,我也给自己封了几个,不过,我说的都比较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级按摩师,国家二级烧菜员(卤菜除外),府南河综合治理管理办公室义务救生员(限狗刨式)。有一阵子头衔没这么多,因为我临时就业的那家报社不让把这些打上去,所以就只打了个
实习记者。
39从屁眼里掏枇杷
我当实习记者时追到的一条新闻是这样的,几个从拉着警报的车上下来的城管队员恶狠狠地把当街的几个水果摊子给踢翻了,完了又把封成包的几箱子枇杷给强行拖上了车。我当时听围观的人议论说,他们一定是出来专门抢刚上市的枇杷吃的,我不大相信,就跟着他们的车猛追,累得差不多要出血了,果然在一个很远很背静的地方追上了他们———他们果真正在分枇杷。
我第二天就去了他们的单位,我坚持要他们把头一天没收的枇杷拿出来我看。他们的头儿一把将我的记者证撕了,淫荡地笑着说:啥舅子枇杷,都到他们屁眼里去了,你自己去掏吧!
由于我们理解的差异———我想从他们嘴里掏出来,他们想让我从屁眼里去掏,这事也就不了了之,我的记者生涯也就告结束了。
40死人要紧
我从来也没有停止过研究成都的工作,每日里在这个城市东游西逛,我自认为是这个城市的主人,寻幽访古,探听收集民意,随手帮忙劝架,挽救落水儿童,都是我随时准备要做的事情。
有一日正走得累了,不想遇上我从前短暂同事过的一位小报记者,假装互相问候了近况,就迫不及待地说到当下以告别,一问,这个家伙还在“撵”新闻,不是开着车,而是骑着两个铁环到处滚那种“撵”法,这位当年就曾多次给我上课的小报大记者充满神圣的职业感自豪地说:今天总编有命,走遍城市大街小巷,看看今天一共死了多少人!时间紧迫,我还要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改日再聊吧!我连声说好好好,死人要紧,死人要紧!心道这死人可算救了我一命。过了一阵,我突然反应过来,这数死人的新闻由头还是我当年提出来的哩!
41记者联谊会
我边走边想,新闻发布会,我好像也是参加过的,没什么稀奇。
倒是不知怎么就记起了一次记者联谊会,顺便记下:
那是全市新闻记者都可报名参加的一次钓鱼比赛,这本是一个很正式的比赛,因为各单位还交了钱给记者协会,所以,各钓的鱼自己拿回家,只不过拿走前统一称重,以决胜负。就在我正为钓了一天只钓了一条小鱼而懊恼,心说肯定只能申请动物保护协会的补偿时,真正比赛的补偿就来了———所有的鱼都被放在了一起,又向池塘买了100斤,然后,每人都分得了10斤。
所有记者都兴高采烈地回去了,独剩下我一个人,半天闹不明白: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呢?要知道,这是新闻单位有组织的,而且是出了钱的正规比赛!
总之,这事超出了我的理解,通过这件事也再次映出了我的弱点,那就是我确实不是干记者的料。
42新闻摄影大赛包皮过长
不当记者并不是就不看报了,而且可能相反———看得更仔细。
有一天,成都某报头条刊出一市领导讲话新闻,话讲得有点大,标题通栏,大概内容很不好看,所以,有好事者专往边边角角看,结果发现这条长新闻所占版面的左下方有一个什么“杯子”级别的头条新闻摄影大赛,而长文结束———也就是文末的地方是另一个显眼的题花广告,广告两行字,上写“专治疝气”,下写“包皮过长”。
43自我搔痒
我不明白外地城市为什么老对成都那么感兴趣,什么中国第几城啦,什么粉子多啦,今夜别把我遗忘了啊。估计都是闷出来的,或那些地方太不好耍了。
说来说去,都是新闻媒体在互相吹捧,制造新闻,自我搔痒。外地媒体想进入成都,早就摸准了这一套,使劲地夸成都,当然说是骂也可,说的是什么内容呢?不外乎这是一个世俗、安闲的城市,是一个可供游玩、可供驻足、可供打望的活宝地,当然啦,外地人巴不得成都永远都这样子。
/* 13 */
三国时代 四川人还尚甜
44三国时代,四川人还尚甜
该说麻辣了,川菜麻辣这习惯还没养成几年,100多年吧,为什么这样说呢?辣椒传入也不过200多年,而200年前左右由四川名士李调元为他父亲刊刻的《醒园录》,收录了有名的川菜130多种,没有一款有麻辣味,但有如蜀椒的,也即辛辣调味的也很少,大部分菜都是今日川菜中还有名的,如芙蓉鱼翅、一品熊掌、烧白、虫草鸭子、蒜泥白肉、连锅汤等传统
风味,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口味仍是今日川菜中最受欢迎的菜,以为川菜必麻辣只是个误解,只不过,川人早就发现了“辛香”,也即用姜、芥、韭、葱共用,这可能为加进辣椒是个预演。还有,在三国时代,四川人还尚甜。
45平民麻辣
麻辣味终于来了,这地方需要刺激,麻辣主要是来干这个的。这个地方人人都需要享受,因此,刺激也是要有千变万化的,于是就衍生成了川菜的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不用单纯味,多用大味,复合味,白油、咸鲜、糖醋、荔枝、酸辣、麻辣、椒麻、蒜泥、香糟、鱼香、姜汁、酱香、怪味等等,这些味由谁搭配,或者出自谁之手,调出来的总是不一样的。也因为这个原因,川菜自有了麻辣,就有了平民色彩,谁都作得了川菜,但能做出好味道的总是少数,在成都开川菜馆的都懂这个道理,稍稍做的味道差了,餐馆就得立即关门。
46到底有多好吃
举几个例子吧,成都吃饺子,大都可以要一两一份儿的,一为多吃品种尝鲜,二来也确实检验一下你说的好吃到底有多好吃,而真要是不好吃,是可以假装万分生气而拒付的,这是吃客的权力;要是吃清蒸武昌鱼什么的,刚吃过一面,守在旁边的女服务员也许就会眼疾手快地上来,给你商量要把你的另半边鱼端去翻个面,重新热上一热,而且,在征求了你的意见后,还有义务给你另换个口味。
47黄辣丁与婚姻出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