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内地霸占土地、干涉中国内政、包庇教民,酿成了大量的民教冲突。清政
府的一些官吏在处理民教冲突时慑于外国传教士的势力偏袒教民,致使民教
之间的积怨不断加深。此外,基督教作为外来宗教和西方文化的代表,与中
国传统文化迥然不同。它的一些礼仪和中国社会习俗格格不入。西方文化和
东方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为了反对传教士的宗教文化侵略,捍卫中国传统
文化,中国人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反洋教的斗争。
据不完全统计,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前40多年间,我国人民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教案有300多起。这些教案遍及全国,有的发生在偏远
的地区,有的发生在沿海或内地。其中比较大的教案有几十起。这些教案都
是因为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肆意妄为而引起的。比如1848年的青浦教案、
1856年的西林教案(马神甫)均是因为传教士违反规定,非法传教而引起的;
而酉阳教案(1865年)和台湾教案(1868年)则是因为教民欺压百姓,激起
民愤而引起的;扬州教案(1868年)、黔江教案、延平教案等则是因为传教
士强行占地占屋,设立教堂而引起的,这类教案是近代史上发生最多的;营
山教案(1875年)、建平教案(1876年)等则是因为传教士强行传教导致纠
纷而引起的;大足教案(1890年),成都教案(1895年)则是因为传教士破
坏中国传统节日而引起的;天津教案(1870年)、宜昌教案(1891年)、武
① 《基督教在华传教士大会记录,1890 年》,第457—459 页;转引自顾长声著《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233 页。
… Page 46…
穴教案(1891年)都是因为传教士虐死、拐卖幼童引起的。
每当发生教案,传教士就向本国政府汇报,西方列强即凭借不平等条约
逼迫清政府答应屈辱的条件。往往是处分当地地方官、处死和监禁参与反对
传教士的中国人、赔款、道歉。天津教案发生后,法国军舰开到天津进行威
胁,英、美、德、意等国军舰亦集结于天津、烟台一带示威。清政府慑于压
力,全盘答应了西方列强的要求。地方官被处分2人,民众被判死刑20人,
徒刑25人,赔款497,285两白银,北洋通商大臣崇厚赴法国道歉。又巨野
教案 (1897年)发生后,德国军舰立即从上海开往胶州湾,强行登陆,占领
胶州府城。结果,山东巡抚李秉衡被革职,处死民众2人,徒刑3人,赔款
225,000两白银。德国还乘机占领了胶州湾附近地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胶
澳租界条约》,将山东全省划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反洋教斗争的顶点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高举“反清灭洋”的旗帜,
在华北各地到处攻打教堂,杀死传教士和教徒。据统计,在这场运动中,天
主教有主教5名,教士43人和中国教徒近3万人被杀,3/4教堂被毁。新教
方面被杀的教士有143人,儿童52人,其中1/3是内地会传教士及家属。中
国新教徒约有2万人被杀。东正教在北京、张家口的教堂被毁,约有200教
徒被杀。被杀害的教士和教徒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法传教士和教徒,但有相
当一部分传教士、儿童和绝大多数中国教徒都是无辜的,他们成为帝国主义
在华侵略政策的牺牲品。英、法等组成八国联军残酷地镇压了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及无辜百姓甚至包括教民遭到野蛮的报复。有一些传教士直接参与了
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活动。
义和团运动对基督教的传教活动有深远的影响。受到义和团沉重打击的
基督教传教士们认识到靠不平等条约的保护进行传教只能激起中国人民的反
抗情绪,不得不改变了传教的方法。各国政府对在华传教士的活动也作了一
些约束,禁止各地传教士直接到官府为教徒的事进行干涉,避免再引起教案,
如果必须找清朝官府,由各地领事负责与中国官府交涉。避免了传教士和教
徒与中国民众和当地官府的直接冲突,有利于基督教的传播。
经过1840—1910年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基督教成为继佛教、伊
斯兰教之后在中国立足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与佛教、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
播有很大不同,基督教的传播是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结合在一
起的,具有很大的强迫性,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治中国
人民的重要精神力量。有的传教士直接充当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帮凶和助
手,因此,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抵制。中国人民在
近代一直把基督教当成外来宗教而没有从根本上予以承认和接受。
在另一方面,近代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也将比较先进的西方资产阶级文
化引进了中国,对中国人尤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具有一定的促进作
用。传教士也带来了一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但西
方文化和近代技术的传入,并不是传教士为了帮助中国发展而采取行动,他
们的目的仍然在于传播基督教。
… Page 47…
三、世界近代后期的伊斯兰教
进入近代以后,伊斯兰教面临来自外界和自身的严峻挑战。为了应付这
种挑战,伊斯兰教在教义和教法两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促进了伊斯兰教的
全面复兴。
1。伊斯兰复古主义
(1)苏非主义
在19世纪,伊斯兰世界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急
剧衰落,基督教文明乘虚而入,对伊斯兰教形成了重大威胁。伊斯兰世界内
部,在苏丹的扶持下,苏非主义和偶像崇拜非常盛行,伊斯兰教的纯洁信仰
受到冲击。人们的宗教意识淡漠,疏忽日常的宗教功课。创教时期,穆罕默
德所提倡的严格的一神论思想得不到推崇,“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的信条
被抛之脑后。广大穆斯林的生活从13世纪以后逐步趋向僵化,缺少应有的发
展和变化,不加批判地尊崇古人之风长盛不衰,对不断变化的世界视而不见。
因此,伊斯兰教趋于沉寂,丧失了吸引广大穆斯林的精神力量,失去了昔日
的朝气和活力,阻碍了人们对唯一真主安拉的虔诚信仰。人们热衷于所谓安
拉与人之间的媒介的神秘作用。这些媒介包括圣徒、圣墓、圣树,甚至还有
念珠、符咒等物品。朝拜圣徒、圣墓成风,连圣地麦加也出现了一些多神教
或偶像崇拜的礼仪和习俗。在伊斯兰教国家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严重的道
德败坏现象,吸烟、饮酒、淫秽等违背穆斯林生活准则的行为普遍存在。在
阿拉伯半岛的腹地,帝国势力鞭长莫及,各贝都因部落没有统一的司法制度;
在纳季德 (内志)和其他地区,偶象崇拜现象盛行。在这些地区,除了膜拜
树木、岩石、圣墓以外,还有供奉死人的现象,甚至有人到一些墓地献祭清
愿,祈求消灾降福。史学家侯赛因·本阿纳姆曾描述当时的情景说:大多数
穆斯林已经又信仰了多神,……他们将《古兰经》置于脑后,恢复了对死去
的或在世的圣徒、贤人的崇拜,遇有灾难就祈求他们驱邪,许多人甚至认为
诸如树木、石头等无生命的被造物也具有降福避邪的能力。伊斯兰教的简明
教义被模棱两可、含糊其词的解释弄得暧昧不清。普通的穆斯林只能接受伊
斯兰教宗教领袖们向其传授的一切。宗教信仰完全倒退到伊斯兰教产生之前
的状态。
伊斯兰教信仰状况的恶化与苏非主义盛行密不可分。苏非主义是伊斯兰
教内部衍生出的一种神秘主义教义。它注重对伊斯兰教经典、教义“隐义”
的解释和信仰,强调借助直觉、情感来亲自体验伊斯兰教的玄义,带有强烈
的感情色彩和泛神论民间崇拜的倾向。苏非主义主张,人生的目的在于与主
的合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穆斯林应在精神导师的指引下,从事内心的修
炼,净化自我的灵魂。在其宗教仪式中,最具代表性和神秘性的是赞念和记
忆安拉的“齐克尔”。苏非派的宗教活动场所,除了清真寺外,更主要的是
在道堂、麻札或拱北等地。
苏非神秘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在苏非苦行和
禁欲的生活基础上,发展起神秘的爱的主张。它把安拉作为一种爱而不是敬
畏的对象,在人与安拉的关系上,认为两者不是主奴关系,而是爱与被爱的
关系。人不应远避安拉,而应当时时思念安拉、亲近安拉,最终与安拉合一。
… Page 48…
其次是神智论思想的发展阶段。苏非主义者认为,人先天就有安拉的知识,
但是由于人降生在尘世后,这种先天的知识受到了污染,被尘世的声色物欲
所掩盖,人只有经过精神修炼和灵魂净化,才得以获得神光的照明,从而使
先天已有的知识再次萌发。这种再次萌发的知识就是“神智”。再次是泛神
论的发展阶段。他们认为人主合一时,人被安拉吸收、融化,与安拉一起共
存永在。他们甚至完全以安拉的口吻表明“我是真理”,将个人置于主宰的
地位。
苏非主义关于神秘的爱的主张有利于穆斯林远离种种邪说而一心向主;
苏非派强调个人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