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赛努西教团的扎维亚在北非和伊斯兰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1846
年,赛努西再度回到麦加的扎维亚宣道。赛努西知识渊博,演讲富于吸引力,
吸引了大批听众,求教者络绎不绝,引起奥斯曼苏丹的注意,赛努西遭到指
控,被迫经过埃及逃回绿山扎维亚。1853年,赛努西将其总部从绿山迁到沙
漠中的贾加布卜扎维亚。在贾加布卜绿洲,赛努西开办了伊斯兰学院和图书
馆,图书馆中藏书8000余册。不仅有伊斯兰经典,而且有历史、文学、哲学
及其他学科方面的书籍,成为继开罗之后北非最闻名的文化中心。赛努西到
来后,萧条落后的贾加布卜,变成了繁荣昌盛的城镇。
赛努西去世时,赛努西运动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赛努西之子马赫迪继
续领导该运动,担任赛努西教团的领袖。马赫迪提出更加明确的政治目标,
反对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和信奉基督教的西方殖民主义者。马赫迪在宣教中公
开声称伊斯兰教徒要“一手砸烂基督教徒,一手砸烂奥斯曼人”,引起了西
方殖民主义者和奥斯曼帝国统治者的仇恨。西方殖民主义国家鼓动奥斯曼帝
国政府象镇压坚持“圣战”的瓦哈比派一样,出兵镇压日益壮大的赛努西运
动。西方国家这一鼓动没有得到奥斯曼帝国的响应,一是西方国家对北非包
藏祸心;一是奥斯曼帝国国力不足。奥斯曼帝国政府反而利用赛努西运动中
的泛伊斯兰倾向,对赛努西教团加以笼络,借以维护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统
治,抵抗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因此,赛努西运动迅速高涨,赛努西教团
的势力扩张到西非、东非及撒哈拉以南地区。十九世纪末,赛努西教团已拥
有扎维亚136个,穆斯林多达300万人。
赛努西运动是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日趋腐败,西方异教徒对伊斯兰世界侵
略不断加剧,以及伊斯兰教日趋衰退的情况下,以穆斯林团结和恢复伊斯兰
教原旨教义为目的的改革运动。赛努西运动唤醒了广大穆斯林日渐淡薄的宗
教意识。为伊斯兰教的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的发展壮大,赛努西理论的
传播在不同程度上激发了阿拉伯穆斯林的民族意识,成为西方殖民者向北非
和中非入侵的巨大障碍。
赛努西教团的泛伊斯兰民族情绪使它后来在政治上向奥斯曼苏丹接近,
成为奥斯曼苏丹官方教团之一。并且逐渐放弃了赛努西为教团制定的理论和
实践原则,脱离了教团的广大穆斯林,逐渐衰微。
(4)其他伊斯兰复古主义运动
受瓦哈比派伊斯兰复古主义理论的影响,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其他地区也
兴起了复兴伊斯兰教原旨教义的宗教改革运动。
19世纪初,摩洛哥苏丹苏莱曼在接受苏非主义和官方信仰相结合的思
潮,对苏非教团的神秘主义和多神崇拜发起猛烈的攻击。苏莱曼苏丹在1812
年专门派遣了一个使团到圣地麦加,学习瓦哈比派的复兴伊斯兰原旨教义的
理论,寻求与多神崇拜斗争的思想武器。使团回国后,苏莱曼苏丹在摩洛哥
大力宣传瓦哈比派理论,提倡伊斯兰教的纯正信仰,并用武力镇压地方宗教
势力。
与摩洛哥类似,受瓦哈比派影响,在印度尼西亚兴起了“巴德利运动”。
“巴德利”得名于亚齐的巴德利港,因为该运动的领导者是从该港渡海到圣
地朝觐归来的宗教领袖。1803年,3名从麦加归来的哈吉,接受了瓦哈比派
教义,他们在当地居民中发起了一个净化信仰的运动,要求人们戒绝赌博、
… Page 54…
斗鸡、饮酒、抽烟、吸食鸦片的不良习惯。改革以母系为基础的继承习惯,
恪守伊斯兰教的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但是他们对原始部落盛行的圣徒、圣
墓崇拜作出妥协,不加反对,以减少改革遇到的顽固的习惯势力的反对。
在印度尼西亚的米兰卡包地区,巴德利运动借助暴力改变当地的社会风
尚,宣传伊斯兰教的原旨教义,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当地王室反对巴德利运
动扩展伊斯兰教势力,遭到巴德利运动的严厉镇压,抵制改革的旧王室成员
大部分被杀。当运动扩展到苏门答腊中部信奉原始宗教、巫术和印度教的巴
塔克人居住区时,遭到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此后,巴德利运动遭到了荷兰
殖民者的镇压。荷兰殖民者很早就入侵苏门答腊岛,巴德利运动兴起后,对
其侵略扩张进行了顽强的抵抗。1819年,荷兰军队开进巴塔克东部,支持战
败的王室。1821年,荷兰军队与王室签订条约,王室将早已不在其控制之下
的米南卡包领地转让给荷兰人。此后不久,荷兰军队以此为借口进攻巴德利
运动。巴德利运动在亚齐穆斯林的支持下,顽强战斗了十多年,直到 1937
年最后一个军事堡垒旁佐尔失陷,巴德利运动失败。
巴德利运动失败后,荷兰在米南卡包地区建立起殖民统治。荷兰统治者
有意识地抬高当地习惯法,以抵制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影响。这项政策并未使
伊斯兰教的影响减弱,伊斯兰教反而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向前发展。虽然从19
世纪30年代起,在改革运动中一度起主导作用的沙兹里教团逐步为更接近于
逊尼派正统教义的卡迪里教团和纳格安班迪教团所取代,但当地的伊斯兰教
徒更加坚持伊斯兰教的传统教义。民众中广泛流传对异教徒举行“圣战”的
要求,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成为地下抵抗运动的领导者,带领穆斯林开展各
种形式的反抗斗争。
瓦哈比派的影响还深入到印度,与印度18世纪兴起的瓦利乌拉的思想结
合,形成一股强大的复兴伊斯兰教原旨教义的思潮,并最终爆发了旨在复兴
正统信仰的圣战者运动。圣战者运动的领导者是赛义德·艾哈迈德·巴列维,
他系瓦利乌拉之子阿布杜·阿齐兹的学生。1822年,赛义德·艾哈迈德·巴
列维赴麦加朝觐前,根据《古兰经》编著了《正道》一书,为圣战者运动奠
定了理论基础。瓦利乌拉的两个孙子也参加了圣战者运动的领导工作,其中
沙赫·伊斯玛义以其祖父瓦利乌拉的《一神论者之瑰宝》为基础,编写了《信
仰之坚持》一书,成为圣战者运动的经典之作。这两部著作继承了瓦利乌拉
的思想,继续坚持伊斯兰教的正统信仰和教义,以此来调和苏非主义信仰和
实践。在苏非主义内部,则强调万流归宗,提出应当以“先知之道”为基础,
求同存异,以先知的神秘体验行教,并共同恪守伊斯兰教法,以此来融合印
度伊斯兰教的卡迪里、契斯提、纳格西班迪三大教团。他们强调伊斯兰教的
一神教义,呼吁仅以《古兰经》和圣训作为教徒信仰的基础,号召清除一切
违反教规和礼仪的外来习俗,包括崇拜圣徒、圣墓,忽视宗教戒律,以及朝
拜印度教神祇、圣地,呼喊印度教口号等信仰混乱的现象。圣战者运动的主
张受到了广大穆斯林的欢迎。
赛义德·艾哈迈德从麦加朝觐归来后,在印度东北部建立了“为信仰而
战斗的兄弟会”,将大批穆斯林团结在他的周围,使这个兄弟会成为各种穆
斯林的中心。最贫困的农民幻想建立一个穆斯林会社式的“理想之国”,而
伊斯兰封建主希望复兴莫卧尔帝国的统治,夺取印度教封建主和锡克教封建
主的财富。他们都把“圣战”看成是实现自己愿望的机会。
圣战者运动以村庄为基地,在非穆斯林统治区广泛建立圣战者组织,委
… Page 55…
任清真寺的教长宣传伊斯兰的正统教义。在穆斯林居住区实施严格的伊斯兰
教法,设立宗教法庭审判违背《古兰经》和圣训的思想和行为。伊斯兰的传
教活动遭到了信奉锡克教的锡克族人的抵抗。因此,赛义德·艾哈迈德·巴
列维向其教徒发出呼吁书:“要赞美真主,成千上万的正统教徒响应他的号
召,准备奉真主旨意去同敌人作战。1826年12月21日宣布同不忠诚的锡克
族教徒进行圣战。”在“圣战”的传统下,赛义德·艾哈迈德·巴列维成功
地组织了强大的军队,向锡克教徒发起猛烈的进攻,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夺得了锡克教徒的大片土地。1830年他宣布成立一个穆斯林的神权国家,实
施伊斯兰教的原旨教义。但其征服地的大多数居民还过着民族部落的生活,
对赛义德·艾哈迈德·巴列维组织伊斯兰教神权国家坚决反对,进行了大规
模的武装抵抗。1831年,圣战者兵败巴拉科特,赛义德·艾哈迈德·巴列维
被锡克教徒杀死,圣战者运动失败。
(5)伊斯兰复古主义评价
近代以后,伊斯兰教中各种思潮、各种运动、各个教派的共同旗帜就是
伊斯兰复古主义。瓦哈比运动、赛努亚运动、巴德利运动、圣战者运动以及
伊斯兰其他地区的宗教改革运动均以纯洁伊斯兰教为号召,反对当时各地流
行的神秘主义和“异端崇拜”,主张“回到《古兰经》去”,恢复伊斯兰教
的原旨教义。
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纪初创立的,他为后人留下了一部被认
为是天启的《古兰经》,还建立起以宗教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组织穆斯林共同
体,奠定了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基础。在后来的12个世纪中,以哈里发为中心
的伊斯兰体制得到确立,伊斯兰教法日益渗透到穆斯林生活的各个领域,确
立了一套严格的行为规范。这种状况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