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较,通过烦琐的考证求得历史的事实和词语的本义。佛教法相宗也注意用烦
琐的概念范畴对世界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最后达到“万法
唯心”,“万法唯识”的结论。章太炎认为唯识宗的思想方法与古文经学原
则相似。“此一术也,以分析名相始,以排遣名相终,从入之涂,与平生朴
学相似,易于契机。解此以还,乃达大乘深趣。(《葑汉微言》)。不仅如
此,法相宗思辩精细,也符合近代资产阶级的科学方法:“盖近代学术,渐
趣实事求是之涂。自汉学诸公,分条析理,远非明儒所能企及。逮科学萌芽,
而用心益复缜密矣。是故法相之学,于明代则不宜,于近代则甚适,由学术
所趣然也。” (《答铁铮》)
第二,佛教符合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平等观念。章太炎说:“佛教最
重平等,所以防碍平等的东西,必要除去。满洲政府待我汉人种种不平,岂
不应该攘逐?……又且佛教最恨君权,大乘戒律,都说:“国王暴虐,菩萨
有权,应当废黜。”又说: ‘杀了一人,能救众人,这就是菩萨行’。其余
经论,王、贼两项,都是并举。……这更与恢复民权的话相合。” (《演说
录》)他还指出基督教窒息人的自由思想,崇奉一尊,与平等原则绝远,应
该加以反对。他以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作为衡量哲学价值的尺度,觉得佛
教最重平等,应该提倡。
第三,佛教可以增进人的道德。章太炎十分看重道德,认为无道德者必
不能革命。“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极也。”(《革命之道德》)而要
增进道德,则舍佛教莫由。“这华严宗所说,要在普度众生、头目脑髓,都
② 章太炎在日本时的讲稿:《佛法果应认为宗教耶?抑认为哲学耶?》转引自谢撄宁:《章太炎年谱摭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58 页。
① 章太炎:《建立宗教论》。
… Page 83…
可施舍于人,在道德上最为有益。”“若没有宗教。这道德必不得增进。生
存竞争,专为一己,就要团结起来,譬如一碗的干子,怎能团得成面?”
“所以提倡佛教,为社会道德上起见,固是最要,为我们革命军的道德上起
见,亦是最要。” (《演说录》)他认为戊戌变法运动之所以失败,唐才常
起事之所以流产,就是因为维新党和保皇党人没有道德。因此,他提出要“用
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他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为此专门
写了一篇《革命之道德》批判旧党、新党的道德堕废,人格沦丧,主张革命
者要讲究修养,增进道德,以担当起反清排满革命的重任。
第四,佛教可以使人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章太炎认为,佛教讲“万法
惟心”,世间一切现象(包括“我”)都是幻见幻想,并非真实存在。因此,
信仰佛教就可以忘我奋斗,不怕艰苦,悍然独往,蹈死如饴。他说:“要有
这种信仰,才能勇猛无畏,众志成城,方可干得事来。” (《演说录》)他
还说:“以勇猛无畏治怯儒心,以头陀净行治浮华心,以惟我独尊治猥贱心,
以力戒诳语治诈伪心。此数者,其他宗教伦理之言,亦能得其一二,而与震
旦习俗相宜者,厥惟佛教。”(《答梦庵》)“非说无生,则不能去畏死心,
非破我所,则不能去拜金心;非谈平等,则不能去奴隶心;非示众生皆佛,
则不能去退屈心;非举三轮清净,则不能去德色心。” (《建立宗教论》)
只有信仰佛教才能排除生死,旁若无人,布衣麻鞋,径行独往,上无政党猥
贱之操,下作懦夫奋矜之气,这样才能对中国前途有益。
第五,哲学与宗教发展的趋势,佛教将占主导地位。章太炎考察了西方
和中国的思想学术史,认为思想学术的发展规律是哲学与宗教互相更替,循
环往复,即宗教——哲学——宗教。中国的孔、老,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
图,都以哲学代替宗教。后来,苏、柏二氏的学说,导致基督教的产生;孔
子、老子的学说,转化为儒教。基督教和儒教又经过培根、笛卡尔和程朱陆
王变成哲学。程朱陆王都以禅宗为其根本,德国哲学家对佛经也有所采纳,
那么今后“继起之宗教,必释教无疑也(《建立宗教论》)。他还从宗教发
展的历史说明,多神教发展到一神教,然后发展到无神教,这是一般的规律。
必须经过一神教的阶段,渐入无神教;如果从多神教直接进入无神教,那无
神教一定带有种种多神教的杂质。“如今基督教来,崇拜一神,借摧陷廓清
的力,把多神教已经打破,所以再行佛教,必有效果可见的了。”(《演说
录》)他对推行佛教充满了信心。
从以上五点理由不难看出,章太炎实际上是对佛教理论加以改造,使这
个古代的宗教哲学穿上新时代的衣装,成为资产阶级可以利用的武器。他把
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个人奋斗、唯我独尊等等意识观念绝对化,
使之变成宗教信仰,要人们顶礼膜拜。他赶走了人格神,却又请来了神秘的
真如,使粗陋的上帝披上了思辩的精致服装。因此,他的新宗教乃是不重偶
像崇拜而致力于教义信仰的佛教法相唯识宗在新历史条件下的翻版。
在危机四伏,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章太炎企图用佛教来
维系社会道德,激发人们革命热情的一番苦心,并没有什么效果,他提出“继
起之宗教,必释教无疑”的预言,也未能实现。在历史进入20世纪,中国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形成高潮的时期,章太炎仍提倡以佛教作为革命理论武
器,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铁铮指出,靠佛教鼓舞斗志以求革命成功,是“何
异待西江之水以救枯鱼” (见《答铁铮》),梦庵也提出质问:“《民报》
之作此佛报者,抑出于何意乎?《民报》宜作民声,不宜作佛声也。”(见
… Page 84…
《答梦庵》)实为一针见血的批评。章太炎自己也承认:“余前作《建立宗
教论》,内地同志,或谓佛书梵语,暗昧难解,不甚适于众生。” (《人无
我论》)1910年章太炎曾著《齐物论释》,以佛解庄,只是由于时代的原因,
其《齐物论释》也成了空谷传声。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章太炎一改他“吾
所为封建佛教者,特欲发扬芳烈,使好之者轻去就而齐死生,非欲人人皆归
兰若”(《答梦庵》)的初衷,越来越倒退,一步一步地走向革命的对立面。
他企图以无神教来推动革命,拯救社会,成了永远不能实现的“高妙的幻想”。
4。日本的神佛分离
日本在德川幕府后期,神儒二道的学者鼓吹神国思想,结果于四方纷纷
兴起高唱勤王大义者;1853年美国人佩理到日本通商贸易,幕府的处理不
当,更加引起社会舆论的反对。因此,使大将军德川庆喜最后奉还大政,开
始了王政维新的序幕。
德川幕府时期的佛教,从规定“改宗”制度以后,神儒二道亦归它管辖,
无论贵贱上下,全由佛教统一人心,僧侣衣食有余,受到社会的尊敬;但是
他们除了争夺僧官僧位的高下和寺院殿堂的庄丽之外,几乎全不把教义放在
心上。这样,就使佛教沉论于衰败的境遇之中。神儒二道之徒,很久以来就
对佛教所处的地位和僧侣毫无作为而徒事尊荣奢侈的行为表示憎恶。这时,
他们看到了所鼓吹的思想即将实现,王政复古的大业已经开始,便发起了“废
佛毁释”,并把它作为“尊王攘夷”的余波,将佛教当作“夷狄之教法”,
甚至连儒道也当作“外教”,不免给以部分的排斥。
明治天皇即位后,就在明治元年(1868年),颁布了“神佛分离令”,
禁止社僧 (神社中的佛僧)担任别当之职,把还俗叫做“归正”,命令“宫
门迹”还俗复饰,在政府八省之外设神祇宫;接着在1869年9月又设置宣教
①
使担任宣布大教 (指宣扬皇统神圣、皇道至上的神道教)之任,1870年正
月下达宣布大教的诏书,明确政教合一的制度,其文曰:
朕恭惟天神天祖,立极垂统,列皇相承,继之述之,祭政一致,亿兆同
心,治教明于上,风俗美于下。而中世以降,时有污隆,道有显晦矣。今也
天运循环,百度维新,宣明治教,以宣扬惟神之道也。因新命宣教使,布教
天下。汝群臣众庶,其体此旨。
同年4月,又把宣教使作为博士,分正、权、大、中、小的区别,而且
命各地的知事、参事亲自担任宣布大教之职,如果是由官员以外的人掌握宣
教职务,则根据他的人品任为参事或“属准席”。1871年8月,废神祇宫,
改设神祇省,以省的长官、神祇伯作大臣,并且断绝政治与佛教的关系,废
除敕愿所和敕修法会,把宫廷内部的佛像迁移到泉涌寺的恭明宫,停止御所、
门迹、院家、院室之号,还没收一切寺院领地;在1872年8月以后,又废除
了僧位、僧官,把普化宗、修验道这样的所属不明的宗派全部废除;此后,
僧侣只是一般的职业,命令他们称姓氏;解除官府关于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