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宗教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治天皇亲自主持了宣布《五条誓文》的典礼。15日,太政官命令各地树立 

禁止基督教邪教的布告牌。3月28日,太政官颁布神佛分离令,强迫神佛分 

离,扫除神社中的佛教色彩,在日本掀起了全国性的排佛毁释运动,为神道 

国教化准备了前提。此后,日本天皇亲自参拜了石清水八幡宫、冰川神社, 

在参拜冰川神社时,日本天皇发布诏书说:“崇神祇、重祭祀,乃皇国之大 

典,政教之基本。……方今更始之秋,新置东京,亲临视政,将先兴祀典, 

张纲纪,以复祭政一致之道”。随后,不断颁布神道国教化的政策并强迫执 


… Page 93…

行。1868年,天皇还亲自参拜了伊势神宫。 

     1870年 1月,明治天皇发布《宣布大教诏》,把神道定为国教,1871 

年基本完成了神道国教化。1871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社寺领地由国家管辖的 

命令,制定了神社社格,新订了氏子调查制度等。5月14日宣布神社都是国 

家的重祀,明确了所有神社的公共性质,全国的神社都划归伊势神宫管辖, 

伊势神宫成为国家神道的宗主。 

     国家神道的核心是崇拜天皇,树立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威,维护天皇制。 

在政教分离成为近代世界的潮流之时,日本却实行了政教合一,无疑不能满 

足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因此,当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之后,神道和政权 

就不得不分离了。 



                           3。印度教和锡克教 



     印度教和锡克教都是南亚次大陆影响很大的地区性宗教,进入19世纪以 

后,这两大宗教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均表现出一致的特性,这与南亚次大陆在 

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有极大的关系。 

     印度在近代以来不断遭到外族的入侵,葡萄牙、法国先后入侵印度,建 

立了小块殖民地。在随之的殖民主义战争中,英国在印度取得了绝对统治地 

位,印度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动摇了印度社会传 

统的政治经济基础,瓦解了印度的农村公社,破坏了农业和手工业密切结合 

的封建自然经济。随着封建生产方式的解体,印度的资本主义在一些地区畸 

型发展起来。英国统治者还带进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督督也传入了印 

度,对印度教和锡克教形成强烈的冲击。 

     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印度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思想启蒙运动,印度教成 

为思想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教内部出现了很多宗教和社会改革团 

体。主要有1828年在孟加拉由罗姆·摩罕·罗易创立的梵社;1863年在加 

尔各答由辩喜创立的罗摩克利希那教会;1875年在孟买由达耶难陀·婆罗室 

伐底创立的圣社;同年,俄国人希伦娜·勃拉夫斯基等在纽约成立了神智协 

会,后来在印度设立了很多分支。这些印度教团体对中世纪的印度教进行了 

猛烈的批判,抨击其不合理的婆罗门专横,崇拜偶象和动物,种姓制度,歧 

视妇女等现象。主张废除印度教的一些陈规陋俗,如寡妇殉葬,童婚等,提 

倡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语言,反对西方的文化入侵。这些团体和主张奠定了印 

度近代民族主义和社会改良的基础。 

    梵社是印度19世纪重要宗教团体,创始人罗姆·摩罕·罗易在《奥义书》 

一神论的基础上,受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影响,提出了崇拜唯一的、理性的 

实体“梵”,并号召废弃印度教烦琐的宗教仪式。他竭力反对种姓制度、偶 

像崇拜、歧视妇女、敌视异教等,提倡现代教育和西方科学技术。梵社以此 

为基本理论,在德宾特拉纳特·泰戈尔领导期间,形成了完整的印度教改革 

纲领。1866年,喀沙布·钱德拉·孙改组梵社,综合印度教,基督教、伊斯 

兰教和中国儒家学说等内容,创立了“新天道”,提出“为神服务即为人服 

务”的口号,开展社会改革和文化教育。1870年,一些青年激进派反对喀沙 

布、钱德拉、孙的亲英政治态度和一些改革原则,组织了公共梵社。 

     圣社由达耶难陀·娑罗室伐底于1875年在孟买创立,是印度教重要的改 

革团体。达耶难陀提出“回到吠陀去”,发动类似于伊斯兰教的“回到《古 


… Page 94…

兰经》去”的复古主义运动,托古改制,对印度教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抵制基督教文化的侵略。圣社主张印度教不光为富有的上层人物服 

务,更应该为贫弱的印度下层人民服务,促进他们的物质、精神的幸福。圣 

社在印度社会改良和民族主义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锡克教流传的主要地区旁遮普是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最后征服的地区。19 

世纪初,兰季特·辛格强化神权统治,建立统一强盛的锡克教帝国,锡克教 

作为国教,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兰季特死后,英国殖民者到利用他的几个 

儿子争夺王位而爆发内战之机乘隙而入,经过两次锡克战争,吞并了旁遮普, 

锡克教神权政治土崩瓦解。神权政治的瓦解,使锡克教的中下层教徒面临着 

新的形势,普遍产生了危机感。他们要求改革锡克教,最后发展成为一场宗 

教改革运动。锡克教改革要求主要包括:①恢复原始锡克教义,过简朴的生 

活,充分发扬原始锡克教平等、民主的作风;②反对仿效印度教法规和高级 

种姓的制度;③抵制英国的入侵,不与英国人合作;④提倡道德完善等等 

     神名派是锡克教改革运动的主要力量,该派以信徒在定期举行的宗教集 

会上高声呼喊神的名字以谢恩而得名,又称“呼神派”。他们强烈反对锡克 

族贵族企图用统治阶级的立场修正锡克教传统的做法,保护锡克教的平等原 

则。在旁遮普被占领后,锡克教神名派的领袖罗姆·辛格重新解释锡克教义, 

号召信徒不为英国政权服务,不送子女到英国学校念书,不穿英国布做的衣 

服,不使用英国人办的邮局,使该派具有民族主义的倾向。神名派的活动引 

起了殖民当局的注意和不安,他们派人监视罗姆。1868年,阿姆利则爆发饥 

民起义,神名派的信徒参加了起义的组织工作,将农民的不满情绪引导反对 

英国侵略者和锡克教上层亲英贵族上面。为了联合印度教徒共同反英,他们 

主张锡克教徒尊重印度教的信仰,禁吃牛肉。但是英国殖民者利用印度根深 

蒂固的宗教分歧,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挑拔离间教徒之间的关系,制造宗 

教仇杀,借机镇压了神名派的起义。罗姆·辛格等由多名神名派领袖遭到流 

放,其影响逐渐衰微。 


… Page 9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