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兵力地带和纵深后备兵力地带的每个德国集团军群所面对的各部敌军的番号。鉴
于并不是每支部队每天都得到报告,二组c小组根据几种假设将没有得到报告的部
队划入有关地带。十四天之内没有得到证实是在前线的部队,一般认为是在靠近前
线的后备兵力地带。 (战斗情况可以修改这一假设。如果在一条完全平静的战线
上没有听到某支部队的情况,那末这支部队可能仍然在那里;如果在敌人进攻期间,
只是几天之内没有得到证实的某支部队,几乎可以肯定它没有参加战斗。 )在一
个月内被认为是在“前线附近”的部队,如果没有得到再证实,就被认为是在“后
方”。在三个月内被认为是在后方的部队,如果没有得到进一步证实,就被列为
“不知其位置”的部队。在一年之内没有再听说过的部队被认为已经解散。
确定敌人战斗序列的这些原则和其他原则,刊登在格伦签署的一份三十二页长
的指令里。这份指令是大量经验的总结。纸条上敌军的位置不能是相对德军而言的
位置,而只能是纯粹的地理位置。俄文名称用黑体字印刷。指令讲述了如何区别经
过补充或改编后重新出现的老部队和起用一支老部队的番号的新部队(这种情况常
常发生在这支老部队被消灭、重新编了番号、或者被升为近卫部队的时候。 )这
份指令还确定了估计敌人战斗力的原则。估计是以数量作基础的。如果一支俄国部
队有三分之三的编制表兵力,—就称为“满员”,如果是三分之二的编制,称为
“有战斗力”,只有三分之一的编制的,称为“受到打击的”部队,剩下六分之一
的编制的,称为“残存”部队。比如,一九四三年八月二十六日,东线外军处计算
了中部集团军群所面对的一百三十六个俄国步兵师。但是从战斗力这部分讲,它估
计它们只有八十个师。二组c小组保存了其他的资料索引,而且发布了其他文件,
根据这些文件,可以迅速地重新获得有关苏联军队的更准确的情报,这些文件是:
德、苏武装部队每日兵力对比;军、集团军和方面军(相当于德国的集团军群)一
览表(每月三期);敌军所有部队清单; 自从战争开始以来出现的红军部队一览
表; 自从战争开始以来被消灭和被解散的红军部队一览表;苏联装甲兵每月情况
简介。
最后,二组c小组进行了特殊的计算。比如,一九四三年十月十五日,它计算
出前线上俄国大炮的总数目。它知道每个步兵师应当有三十四门大炮,每个步兵旅
有十二门,每个骑兵师有八门。它估计这些部队的编制装备比规定的要少百分之二
十,集团军直接指挥的炮兵只有师炮兵的百分之五十。乘以部队单位数目,它得出
的大炮总数是二万零七百七十门。它指出,这比一九四三年八月一日的总数少三百
六十门。为了检查它的计算,它根据其他数字算出了这个差额:八月一日至十月十
四日俄国大炮的报告过的损失5 ,300 ;扣除重复报告的数目(20%) :1 ,060,
实际为:4 ,240 ;扣除四十五毫米反坦克炮(大约1 /4 ):1 ,060 ;实际火
炮损失:3 ,180 ;估计八月和九月的产量:2 ,800 结果:380 结果接近三百六
十,证明计算是正确的。
二组d小组分析了俄国的军火生产,尤其是坦克的生产,二组e小组分析了俄
国的战术和武器。
三组的人员是由波罗的海诸国和俄国的日耳曼族人组成的,他们翻译大量的缴
获文件,在东线外军处的审讯营里审讯重要战俘,监听广播,开设参考图书馆,收
集的参考资料除了其他东西以外,还有一万个苏联军事条例。格伦常常认为这帮
“外国人” “笼罩在阴谋气氛中”。他们稍有借口就举办酒会,落得了懒惰的名
声,格伦说这有点冤枉他们。
四组还是象和平时期一样活动,注视着斯堪的纳维亚。五组的十八个制图员绘
制格伦所需的大量地图;陆军总司令部每天晚上把其中比较重要的地图印刷出来。
这个组的六名照片助手处理照片、直接影印制品和蓝图。六组照管家务——房屋、
人事、电影、圣诞节聚会、到湖中划船等。
除了这些基本工作以外,东线外军处还有一些次要活动。有一个时期,六个情
报官上完了格伦在波森举办的情报训练班后,到东线外军处作五天的汇报。格伦邀
请其他处的军官出席一次介绍红军情况的“内部”报告会。六组举办了一系列讲述
俄国历史的报告会。已作的三场报告中的头一场报告,是一九四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下午六点开始作的,题目是“彼得大帝和俄国的欧化”。布告栏里贴出布告,规定
只许处长和副处长向处以外的机构提供情报,还对未经请假就离开办公室的军官提
出了要求: “对每个办事员和每个女助手的要求自然适用于每个军官。”另一个
布告暗示了办公室的紧张气氛。 “不许吵闹!”布告强烈地要求。许多人在布告
上签了名,包括图书馆首席管理员冯·施佩特一许尔茨堡男爵夫人,她的绿色签名
的字体最大,有人在旁边批道: “请象以往那样写小点。”
格伦负责所有这些活动,监督,检查,和军官们一同吃饭,东线外军处一天二
十四小时都有人上班,格伦有时在深夜向上大夜的工作人员问声好,或者买一壶咖
啡给他们喝。
东线外军处的情报既向上交,也往下送。各集团军群每天收到《东线敌军情况
报告》,这个文件总结了当天敌军的活动,还收到更为重要的《敌军情况估计简讯
》和东线外军处对敌军行动的预测。东线的所有情报参谋收到《红色圣经》,上面
列举了所有已知的俄国部队,以便帮助他们确定敌人的战斗序列。 (西线外军处
出版了关于英、美军队的类似书籍。 )东线外军处向情报参谋们提供情报基本知
识手册。二组e小组不时地出版系列文件——《东线情报参谋单项报告》,这些报
告使德军随时了解到俄军的新战术和新式武器。但东线外军处认为它的最重要的工
作是为上级捉供情报。
这句话的意思是,格伦在每天的两次会议上,要向参谋总长哈尔德、蔡茨勒以
及后来的古德里安报告情况。在上午的会议上,格伦向参谋总长口头汇报,在场的
还有其他处长,其中最重要的是作战处长。在晚间会议上,格伦首先口头简要介绍
敌军的情况,然后提交《敌军情况估计简讯》。
参谋总长把这些情报写进自己的报告,在午间和深夜的形势会议上向希特勒汇
报。然后元首在作出决策、指挥德国的战争时利用这些情报,或者不予理睬。格伦
本人拒绝出席元首的会议。他相信,让参谋总长代替他去受希特勒听到敌军情报后
所生的那股气,他工作起来可能更有效率。他在三年中只出席过四次元首的形势会
议。
格伦作为一个情报官取得了多大的成功?
他成功地完成了最基本的工作:识别敌军并确定敌军的位置。东线外军处知道
德军正面的敌军部队,它们有多大兵力,它们的指挥官是谁。
“(德军)进攻的结果完全证实了敌军的编制,”哈尔德在一九四二年对格伦
的工作提出了表扬。一年以后,德军参加了库尔斯克周围发生的世界上最大的坦克
战而正被迫撤退的时候,格伦又对他的部下传达了蔡茨勒对他们提出的表扬:“最
近几天东线的战斗进程再次证实我们提供的敌情66每一细节是完全准确的,尽管我
们在估计敌军兵力分布时遇到了巨大障碍。参谋总长几天以前对此特别提出表扬。”
格伦提供的情报的准确性,是使他的个人地位得到加强,同时也使德军对情报
的消极态度得到改变的若干重要因素当中的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是他所作的谨慎
的宣传。他将他所作的预言汇编成册,印发出去,他说他“在正确识别敌人的意图
方面取得了成功——有时候在事情发生之前好几十月就作出了正确的预言。”第三
个因素是当时的形势。德军已处守势,这比进攻更需要了解敌人的情况。除此以外,
德军的兵力日渐减少,由于情报能使指挥官发挥现有兵力的作用,德军的将领们当
然心怀感激地接受格伦的帮助。
因此,他将他们由怀疑情报变为相信情报。他在向他们说明情报的重要性时,
使他们相信他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未露头角的天才,一个使情报由不重要变得重要
的天才。格伦成为少数几个未在前线服役就晋升为将级军官的参谋官当中的一员。
他被提升后不久,古德里安在大发脾气的希特勒前面替他辩护。事情发生在一九四
五年一月。古德里安希望希特勒将部分军队从西线调往东线。他随身带着东线外军
处统计的数字,这些数字说明苏联的兵力十分强大。希特勒勃然大怒,大骂格伦的
估计“十分愚蠢”,应把这个家伙送进疯人院。这时轮到古德里安发脾气了。
“作出这些估计的是格伦将军,他是我的最好的参谋官之一,”古德里安火气
冲天地嚷开了。 “假如我不同意这些估计,我就不会拿给你看。如果你想把格伦
将军送进疯人院,你最好也要证明我是疯子。”他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希特勒要将格
伦撤职的要求,这位情报官一直呆在职位上,直至战争快要结束时他和古德里安都
被免职时为止。
预料敌人的进攻是格伦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项任务他完成得怎么样呢?他
自己吹嘘他常常作出了正确的预料。
有些高级军官甚至说他预料到了俄军的所有大规模进攻。他们认为他是一位天
才的预言家,象卡珊德拉一样地准确,可是——唉!——也象她一样地不被人理睬。
他应该获得这个名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