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现代条件下,经济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经济战不仅成为战争过程中的一种“战场”,而且成为和平时期“冷战”的主战场。因此,对经济战的谋略也日趋重要。和平时期经济战的主要内容是资源战、贸易战、科技战和金融战等。斗争策略主要是利用、控制、遏制。利用就是在经济战中对于别国的经济、技术、资源,凡是于我有利者均应力争利用,凡有隙可乘者,均应乘虚而入。因此,要以“诡道”思想,对经济竞赛的形势作细致入微的分析。控制就是对自己拥有的战略资源、专有技术要节制外流,控制消耗;使自己的战略资源、尖端技术,尽可能藏而不露,不为敌人所用。遏制主要是干扰、消耗、破坏敌国的经济,对其“釜底抽薪”。和平时期经济战的谋略手段有经济封锁、关税壁垒、技术保护、禁运、抢购、倾销等。
在战争过程中,以打击经济目标的办法来窒息对方的经济,达到战争的目的,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战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苏联高加索石油基地和乌克兰的粮食基地的进攻,主要是从经济因素上考虑的。他们企图占领高加索油田,一方面割断苏军的油料来源,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大量石油消耗。两伊战争中的经济战在战争史上具有空前的规模,双方竞相摧毁对方的石油设施,攻击对方油船,以破坏对方经济来源,迫使对方改变战争政策。“因粮于敌”、“以战养战”等古代经济战谋略思想,在现代战争中仍然是可以运用的。
五、谋略与自然条件
(一)战争无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自然条件,主要指战争的空间和时间条件。战争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
间中进行的,任何战争无不受一定的地理、地形、天候和时间等自然条件的
影响和制约。古今中外的高明谋略家,都很重视自然条件对谋略的作用。《六
韬》强调:“将必上知天道(指天文气象),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柯林
斯在《大战略》中也说:“战略大师们善于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趋利避害,
既承认受其制约,又尽量使大自然为自己服务。”①毛泽东从创建革命根据地
到对战争、战役的指导,都非常重视研究自然地理条件,把它作为决定军事
行动的客观依据之一。
(二)地理因素
地理包括天文地理(山地、平原、江河等)和人文地理(人口、资源等)。
地理状况直接影响着国防建设、战争潜力、战争准备和战争结局等,因而又
直接影响着军事谋略。
国家的地理位置和与邻国的接壤情况,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
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在武装力量建设上各有其特点,在战争准备上各不相同。
不友好的邻国较多、边界关系复杂的国家,受战争的威胁较大。地处世界战
略交通要冲或资源丰富的弱国,则常受超级大国争霸之害。
国家幅员、人口、资源等情况对进行战争有重大关系。广阔的空间,可以使军队有回旋的余地,兵力兵器便于机动。这无论在国内战争还是在对付外来侵略的战争中,都是一个有利条件。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开始革命力量很弱小。但由于中国领土广大,革命力量有生存和发展的余地,“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有利于到处发展革命力量,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与敌决战,同敌人绕圈子,以疲惫、消耗敌人,最后战而胜之。1812年拿破仑征俄时,法军占有明显优势。但俄国有广阔的空间。俄国在退却中拉长法军竹战线,争取不利于法军远征的寒冷季节,挫败法军歼灭俄军主力和逼迫俄军求和的目的,最终使法军大败。中国在历史上虽然遭受过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和侵略,但是没有哪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能够完全并吞中国。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足以支持长期战争的资源,有雄厚的战争潜力。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战争空间太大,对于进攻者和防御者来说,都有不科的因素,如需要更多的兵力,更周密的协调保障等,这也对谋略家的全面筹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地形因素
地形是战争千变万化的条件中相对不变的因素。《孙子》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百战奇法》则进一步指出:“凡与敌战,三军必要得其地利,则可以以寡敌众,以弱胜强。”它还认为,在敌人有可能被击败和我军有可能打胜仗的情况下,“但不得地利之助,则亦不全胜”。可见,掌握“地利之助”,乃是实现“以寡敌众,以弱胜强”和获得“全胜”的重要客观条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也说,地形对战争“几乎始终是有影响的。”在我国战争史上,楚汉
① 《大战略》,战士出版社1978 年1 月第1 版第311 页。
战争,刘邦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选择成皋、荥阳的险要地势,采取持久防御的战略,终于由弱变强,在其他战场的有利配合下,全歼了项羽的楚军。我军作战,历来重视和利用地形。例如,抗日战争开始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故”战略,解放战争初期选择大别山地区实施战略进攻,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地形的利弊往往是共存的,必须既看到有利的一面,又看到不利的一面。
地形有利时,往往容易使指挥员陷入盲目乐观,忽视对方可能克服不利因素
的能力,造成指挥失误。二次大战中,法军对阿登山区的疏忽,日军对大兴
安岭的依赖,都是这方面的典型实例。戚继光说:“彼来此往,险者共之。”
①就是说,地形对我有利时,也可能对敌人有利;地形对敌人有危险时,也可能对我有危险。反之亦然。历史证明,一些最易守难攻的地形,常常被对方攻破。所以,将帅必须懂得“兵因地而强”,“地因兵而固”的辩证道理,正确地分析和运用地形。地形的相对不变。有时也容易使人忽视地形的变化。1943年11月,美军第二海军陆战师进攻日军占领下的太平洋珊瑚岛塔拉瓦,他们使用的海图是一百多年前绘制的,而百年后该岛珊瑚水螅繁衍堆积,航道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美军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结果登陆艇不能靠岸,士兵只得在远离岸边的地方涉水登陆,暴露在日军火力面前,成为日军火力射击的目标。
(四)气象因素
气象对谋略也有重要影响。风、云、雨、雪、雾、干、湿、冷、热、潮、
汐等变幻万般的气象条件,始终制约和影响着作战双方的行动。孙武曾把“阴
阳、寒暑、时制”作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百战奇法》也专门论述
过各种不同气候下的作战方式问题。早在冷兵器时代,气象就显示了它与军
事谋略的不解之缘。5000多年前,就有蚩尤利用大雾与黄帝作战的传说;赤
壁之战,孙刘联军利用东风,火烧战船,大破曹军,唐代名将李愬利用暴风
雪夜袭蔡州,兵不血刃就活捉了毫无戒备的吴元济;明代名将戚继光利用潮
汐、山洪歼灭倭寇;郑成功利用大雾渡海,收复台湾,等等。现代条件下,
由于军兵种多、武器装备技术复杂,气象对军事行动的影响更加突出,而随
着科学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也为军事谋略更加充分和自觉地利用气象因素
创造了条件。与地形因素相反,气象因素是作战环境中最富可变性的一种因
素。
在战争中,气象并不总是偏袒哪一方,它或是对己有利,或是对彼有利;
或是基本有利中又包含着不利,在基本不利中又包含着化害为利的因素。对
气象的运用,显示出指挥员的谋略智慧。例如,大雨对作战有害也有利。1947
年8月,三门峡地区一连下了几场雨,使黄河河水猛涨。我刘邓大军抓住这
一时机,利用夜暗和大浪的喧闹声,把偷渡与强渡相结合,仅用了半个小时,
就突破了黄河天险,挺进中原。战争实践证明,作战不可能总是在有利的气
象中进行,相反却常常在不利的气象中进行,这是由于气象对敌我双方影响
的两重性决定的,对我有利的气象,往往对敌也有利,对我不利的气象往往
也会给敌造成困难。所以,有时为了出其不意给敌造成更大的困难,还必须
选择不良甚至恶劣的气象条件作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广泛用于军事领域,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技术越来
① 《明经世文编》。
越复杂,尤其是导弹、核武器、激光武器及其它新式武器的使用,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更大。充分利用气象条件对某些武器系统的制约,是谋略制胜的重要条件。在马岛战争中,英阿双方都使用了具有80 年代水平的先进武器系统。而双方又都在利用气象条件加强给对方的打击。5月4日,阿根廷空军成功地利用复杂气象条件作掩护,击沉了英国的现代化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当时,低云罩夭,云高150米,能见度400米,海面风浪很大。恶劣天气对英舰上的雷达和无线电通信系统干扰很大,使英舰未能发现来袭的阿机。5月20日,英军开始对马岛的登陆作战,也是利用了当时天气恶劣,不利于阿空军飞机作战的时机。
(五)时间因素
战争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时间对战争的准备,故机的选择、力量的运用乃至战争的胜负,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古往今来的军事家都十分重视时间对谋略的影响。在现代战争中,时间节奏加快、速度提高、准确性增强,军事价值增大,对时间的筹划显得更为重要。
军事谋略对时间筹划的基本要求,是赢得时间。《孙子》说:“兵之情主速”。恩格斯说:“正如在商业上说‘时间就是金钱’一样,在战争中也可以说‘时间就是军队’。”①赢得时间的谋略手段很多,如先敌筹划,先发制人,突然袭击;迟滞敌人,调动敌人,消耗敌人;以空间换取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