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指导规律时,曾详细地研究了我国古代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楚汉
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不但研究了我国古代战例,还特别研究了拉丁语系国家
占中有关,英占北美、印度,以及斯大林格勒之战等国外著名战例。毛泽东
从这些典型战例剖析中,不仅发展了我国古代军事参谋略思想,而且研究和
掌握了对付中外敌人的用谋规律。正是由于毛泽东自己从战例解剖中获益匪
浅,所以,他特别提倡用战例训练干部,提高军事谋略水平和指挥能力,做
智勇双全的指挥员。他在抗日战争直至解放战争时期就反复告诫部队训练要
“详举战例”①,特别要“引证不良战例以为鉴戒”②。
在现代,战争的规模、形态虽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战例对指挥员的教育价值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美苏都建立了有战例在内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创始人T·N·D杜派认为:“对战争活动规律的认识,必须采用建立在大量史例资料基础上的定量分析。”为此,在美国战争数据中目前就收藏了世界著名战例600 多个。苏美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出版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上千部专著,以供指挥员进行军事谋略分析和训练。
运用战例进行军事谋略训练,既要有一定的数量,更要注意挖掘战例中
的谋略思想。军事谋略本来就是一个多种类、多层次的知识体系。因而,在
选择战例时就要特别注意其类别和层次。既要选古代的,又要选现代的;既
要选中国的又要选外国的;既要选战斗、战役的,又要选战略的;既要选成
功的,又要选失败的。这样才能建立起立体的谋略战例体系,使指挥员从各
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战例中学习各方面的军事谋略思想。所以,没有一定数
量的战例,这个立体的谋略战例体系是建立不起来的。但是,又不能仅仅满
足于一般举例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注重挖掘战例中的谋略价值。有的战例非
常抽象、于巴,只有几条筋,大多是敌我态势、决心企图,战斗经过、战果、
几点体会等等,不是被庞杂的史料把军事谋略思想淹没了,就是把识谋用谋
过程抽象掉了。因此,在考察某一战例中的谋略时,需要占有与该战例有关
的史料,尔后从中了解敌我双方指挥员是怎样识谋的,怎样运筹的,怎样进
行谋略决策的,采取了哪些谋略手段和措施,最后的结局如何等。从深层次
挖掘其军事谋略思想。如果不作这番挖掘工作,战例举得再多,对提高谋略
水平也是没有多少益处的。
在考察战例中的谋略活动过程中,不能直观地只看其直接结果,还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剖析,这样才能从一个战例中获得更多方面的军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094 页。
② 《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第322 页。
事谋略思想。克劳塞维茨在他的名著《战争论》成书之前的12年中,从不同角度曾剖析过130多个战例。他认为,战争同其它事物一样,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每一种原因,每一种手段都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他曾以1797年3月,拿破仑率领意大利军团,由塔利亚曼托河进攻奥地利的卡尔大公,最后导致了双方签订累欧本停战协定为例,进行了六个方面的剖析,生动他说明了从不同的立足点和不同的角度剖析史例,学习军事谋略思想的重要性。(1)拿破仑谋略企图是,迫使卡尔大公在其援军未到达之前同意大利军团决战。直接目的是让卡尔大公不战而退,使拿破仑进入奥地利帝国的心脏部位,以支持法国的两支军团的进攻,从低层次的角度看,克劳塞维茨认为拿破仑的谋略企图是正确的。(2)他从另一个角度即法国督政府方面进一步考察,认为拿破仑越过卡尔大公放弃的诺里施阿尔卑斯山防线的进军行动又是不高明的。因为奥国统帅如果利用援军迅速在施太厄马克组成强大的预备队,来进攻意大利军团,这样,不仅意大利军团可能遭致全军覆灭,而且法国督政府原准备在6周之后发起的莱茵战役也会失败。因此,这个军事行动就太冒险了。(3)他又进一步从奥国的角度分析认为,拿破仑要实现进逼奥国心脏的谋略企图,必须取决于奥国人对保住维也纳的重视程度。即是保住维也纳接受拿破仑的媾和条件,还是暂放弃维也纳向辽阔的腹地后退。(4)他又考察了如果奥国军队继续后退,法国在这种情况下有无胜利的把握。(5)在确信法军的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他又考察了法国督政府想利用这一胜利达到什么目的。如果想彻底打垮奥国,甚至占领奥国大片领土,法国在战略上面临兵力不足的局面,这样就不能实现拿破仑迫使卡尔大公不战而退的谋略价值。拿破仑正是看到了这步棋的后果,才机智的同奥军签订了停战协定。(6)他又深入考察了拿破仑签订停战协定的谋略思考:因为拿破仑既看到了奥国人可能为避免重大牺牲或由于他的声威而屈服:也考虑到万一奥国军民坚决抵抗,自己也有失败的危险。正是基于这种判断,签订停战协定的谋略行动才是正确的。克劳塞维茨这种从不同立足点和不同角度剖析战例,研讨谋略的运用,是值得我们仿效的。
运用战例进行谋略剖析,还应当以近代或现代战例为重点。因为古代的战例,由于作战规模、作战条件以及作战方式的限制,许多谋略思想虽有借鉴意义,但毕竟没有象近代和现代的战例为人们所熟知,借鉴作用那么大。正如克劳塞维茨指出的:“最近的战史,只要它是大家都熟悉的和经过研究的,就永远是选择史例的最好来源。”①当然,选用近代和现代战例时,找那些一例多谋的战例加以剖析,收获会更大一些。比如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的诺曼底登陆作战,就是这类典型战例。按照当时的自然条件,从英国东南部渡过加莱海峡到达法国的加莱地区登陆,比从英国南部渡过英吉利海峡到达诺曼底不但距离近,而且运输方便,便于空中支援。德军从思维的惯性认为,盟军登陆不会舍近求远,放弃这个理想的登陆点,于是德军就把重兵布在加莱地区。而盟军的谋略思维计高一筹,恰恰利用了德军这一心理把登陆点选在诺曼底。为了实现这一企图,英国首相丘吉尔用他的情报机构成立了一个控制小组,以此施展各种疑兵之计,进行了一系列瞒天过海、以假乱真的欺骗行动。先是假装在爱丁堡附近驻有25万人的英军,不断用伪造的师、军团的名义拍发各种电讯,故意让德军情报机关收听,继而精心选了一
①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1 卷第230 页解放军出版社1964 年版。
位战前当过25年演员的中尉,作为英登陆司令员蒙哥马利元帅的替身,离开英国本土前往直布罗陀和阿尔及尔,并故意放风说此行的主要使命是编组英美联军,使德军进一步相信盟军一定要在法国加莱登陆;盟军还假装有一支达百万人的集团军驻在英国东南沿海一带,并任命美国的巴顿为该集团军的司令,佯攻加莱;还专门派人到中立国家收购加莱海岸的详细地图等等,通过这一个个谋略手段,最后终于在诺曼底登陆成功。这个战例不仅接近现代,而且包含着多种谋略手段的巧妙运用,真是一幕有声有色谋略战的活剧。
四、寓谋干练——模拟演练
模拟演练,是进行谋略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对指挥员谋略知识、谋略能力的综合性检验。特别是和平时期,运用模拟演练进行赛谋斗智更具有特殊意义。因为这种方式是对未来战场情况的模拟,对长期没有实战锻炼机会的指挥员来说,提供了智力对抗的直接“战场”,进而缩小平时与战时的差距。要打胜仗,就得先练好以谋取胜的本领再去求战。相反,凡失败者大多是因为平时不注重谋略训练,常常是光打起来再去求胜。实战要求指挥员的智谋很高,决策不得有误。只要智力之箭发出之后是无法收回来再重来一次的。如果平时没有一定的谋略训练,战场上一旦发生出乎预料的情况,而无出于预料的对策,结局只能是败北。所以有人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宁败于操场,不败于战场”,这是十分有见地的。
运用模拟演练进行谋略训练并不是什么新鲜招数,古今中外常用此法。据传孙武在著兵法时,就一边用筹策推演,一边进行谋略研讨。公元1 世纪初,马援聚米堆成“山谷”。向光武帝刘秀介绍夺取西北的谋略,这是见于史书的最早的“沙盘作业”,“沙盘作业”后来在日本、印度广为流传。采用初具正规形式的作战模拟对军官进行谋略训练,还首推19世纪的欧洲普鲁士军队,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作战模拟训练仍处于手工式阶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已经把系统工程、信息理论、运筹学、数学模型、显像技术、微机等引进到了计算机模拟系统,大大提高了作战模拟能力,为作战模拟开辟了诱人的广阔前景。它能以高科技手段,愈趋逼真地模拟出高度复杂和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战争运筹、决策过程,优选作战方案。它被人们誉为未来战争的“试管”。
发达的军事国家不仅重视作战模拟的现代化,而且还特别重视近似实战、检验性的演习,以促进指挥员谋略观念的现代化。美国成立了实战模拟演习中心。美海军军事学院还专门设有军事导演系,专门从事各种条件下、各种类型的战略、战役的想定设计,让学员扮演敌我双方指挥官。现在突破了海军的导演范围,已扩大到美军的国防建设,对外战略等高层次课题的导演。有人称这种演习为赛谋斗智的“试验室”。也有人预计,未来许多高明的军事谋略思想、原则将在这个实验室里胚胎、发育、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