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宗教领袖的赞同。他的军队占领了中国的其他地区并且维护了蒙古人对高 
  丽和漠北的控制。他鼓励创造性的艺术,他招募国内一些最有才华的工匠, 
  为宫廷和贵族阶层及对外贸易生产精致的工艺品。他的最明显的失败是对日 
  本的半途而废的入侵,但是他可以文过饰非,把这次失败归咎于摧毁他的军 
  队的可怕的自然灾害——风暴。在他统治的前20年中,所有的其他事务似乎 
  都在平稳地发展。 
       但是,表象是靠不住的。在表象后面隐藏着一些棘手的问题。一些儒家 
  学者不顺从蒙古人的统治,随着南宋合并到元帝国,他们的不满更加明显。 
  南方的学者没有经历过外族人的统治,相当多的人最终拒绝与蒙古人合作。 
  忽必烈本人在 1279年后开始迟钝。当时他年近七十岁,受到健康问题的折 
  磨。痛风使他苦恼,令他难以行走。 
       忽必烈面对的最紧迫问题是财政问题。他的建筑工程、他对公共事务的 
  支持以及他的军事远征需要的巨额消耗。为了得到必要的资金,忽必烈求助 
  于回回理财大臣阿合马。在《元史》中把阿合马划归为“奸臣”中的一个, 
                                    ① 
  中国史料和西方史料都责骂他。根据他自己的辩护,我们应该认识到阿合马 
  知道对他的评价是根据为宫廷聚敛的税收额而定。他聚敛的金额越高,他的 
  权力、威信和收入越大。他肯定专权纳贿,但是必须记住,他的指责者 (那 
  些书写中国历史的人)是对他的政策反感的官员。 
       从1262年后在中书省任平章政事到1282年死去,阿合马负责国家的财 
  政管理。他首先把登记交税的户数从1261年的1418499户增加到1274年的 
                 ② 
  1967898户。 然后他对商人征收更高的赋税,对新生产的产品实行国家垄 
  断,并禁止私人生产某些商品。总之,阿合马的政策对于国库是有利的。然 
  而中国史料指责他牟取暴利和任人唯亲。他们宣称他利用新的赋税和垄断使 
  自己致富。另外,他们指责他任命回回人为高官显爵,并且试图把自己无经 
  验的、并且可能是不称职的儿子们安插在官僚机构中有权势的位置上。但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汉人的责备好像不那么严重。把志趣相投的助手和亲戚 
  安插到政府中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如果阿合马要克服反对意见和执行他的政 
  策,他必须把他的支持者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上。他的确强加沉重的赋税并提 
  高商品的价格,但是他在宫廷中的位置——更不必说到提升和奖励的可能性 
  ——取决于他满足蒙古人收入要求的能力。他是蒙古朝廷的一个兢兢业业的 
  代理人,这个朝廷对于收入有着巨大和迫切的需求。 
       但是,阿合马的政策激起宫廷中一些最重要的汉人的反对。忽必烈的儒 
  家幕僚对阿合马的权力愤恨不满,并且指责他牟取暴利,还指责他是谄媚小 
  人,办事奸诈。13世纪70年代后期,皇太子真金显然加入了反对他的行列。 
  真金反对阿合马的儿子和亲戚得到显赫位置。1282年4月10日,当忽必烈 

①  '114'傅海波:《阿合马在忽必烈时期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 
②  '114' 同上书,第232 页。 

… Page 320…

  在他的陪都上都时,一个汉人阴谋小集团把阿合马从他的家中诱出并将他刺 
       ① 
  杀。几天之内,忽必烈返回首都并且处死这个小集团的成员。不过他的汉人 
  幕僚最终使他相信阿合马的奸诈和腐败。尽管他们用来反对阿合马的证据值 
  得怀疑,但是忽必烈确信这位回回大臣有罪,因此将他的尸首掘出吊在一个 
  集市上,然后忽必烈放出自己的狗群去咬阿合马的尸体。 
       然而除掉阿合马没有解决忽必烈的财政问题。由于他多次发动对日本和 
  东南亚的远征,在阿合马死后税收需求变得更加紧迫。同时,在13世纪80 
  年代初,忽必烈失去一些他最忠诚的汉人幕僚,包括许衡、姚枢和王鹗;他 
  们都在这个阶段去世。他们的去世使得非汉人幕僚有更多的机会影响忽必 
  烈。忽必烈本人的体弱多病与这些麻烦混合在一起,他越来越多地放弃了统 
  治者的责任,这可能是一部分原因。 
       中国史料指责另一位称为奸臣的卢世荣利用忽必烈的困难增大自己的权 
  力。阿合马死后,卢世荣任中书省左丞(译者注:应为右丞),管理财政。 
  和阿合马一样,他试图加大政府的税收来应付朝廷不断增长的费用。他试图 
  以专卖、增加市舶税、发行更多的纸币(一种更容易地偿还政府债务的方法) 
                                                          ① 
  以及擢用商人为课税官员等措施来增加政府的收入。卢世荣的经济计划与他 
  的前任理财官员阿合马一样引来敌意。汉人指责他牟取暴利、任人唯亲以及 
  剥削他的汉人同胞,还指责他迫害、追捕甚至处死竞争者和对手。这些指责 
  的准确性是令人怀疑的,因为史料中并没有说明卢世荣本人对这些事件的看 
  法。和阿合马一样,卢世荣只是试图提高极度需要的税收,但是他的努力引 
  起他的许多汉人同事的敌视。皇太子又一次成为反对卢世荣的领袖。1285年 
  5月,卢世荣被捕并且在这年年底被处死。卢世荣的死可能除去了一个被汉 
  人视为横征暴敛的人,但是不能缓和朝廷面对的财政问题。 
       除了财政问题之外,忽必烈还面临着南宋与其他疆域的经济统一的困 
  难。如果忽必烈希望实现其他任何经济和政治目的,中国必须是真正统一的 
  和中央集权的。忽必烈首先释放被他的军队俘虏的大批士兵和平民,以争取 
  江南的汉人。接着他发布以恢复中国南方经济为目的的命令,其中包括禁止 
  蒙古人掠夺农田,并建立贮存剩余谷物的常平仓来保证遇到灾害时有足够的 
  供应。朝廷一般不没收南方大地主的土地,也不削弱他们的权利基础,只是 
  在统治集团的上层增加另一个等级——蒙古统治者。征收的农田税并不繁 
  重,而且在灾年会被免除。盐、茶、酒和一些商品实行专卖,但是由专卖导 
  致的价格不足是难以负担的。忽必烈推动南方繁荣的另一个基础是海上贸 
  易。自身利益肯定是这些政策中的动机因素,因为南方的经济恢复最终将意 
  味着更大的利润。 
       尽管他做出努力,南方一些汉人的敌意没有平息下来,损害着忽必烈的 
  经济计划。有好几次反对蒙古统治的起义,1281年忽必烈的军队粉碎了其中 
  的第一次,这是由陈桂龙率领的起义,如果中国历史学家正确的话,有2万 
  名造反者被斩首。为了制服福建的另一场更严重的造反,朝廷调动了10万蒙 
  古军队。在忽必烈统治结束之前,其他的起义持续不断。但是大部分抵制蒙 
  古人的汉人不采取这种暴力手段。一些人认为“北人”对中国文明和思想不 
  感兴趣,拒绝为蒙古人服务。另一些人找到专门的学术领域追求自己的知识 

① 见'326'慕阿德:《马可·波罗游记别注》,第79—88 页,关于刺杀阿合马的叙述。 
①  '127'傅海波:《蒙古统治下中国的货币和经济》,第72—74 页。 

… Page 321…

  趣味,干脆避免和蒙古人有所牵连。这种反抗使忽必烈和元朝丧失他们急需 
  的专门人才,而连续不断的骚乱迫使他们在南方驻扎军队并造成很大的开 
  销。总而言之,到忽必烈统治的后期,南方并没有完全统一,而且经济问题 
  加上政治分裂在这个地区不断干扰着元廷。 
        由于在南方的努力没有全部成功,忽必烈着手实现满足北方核心疆域的 
  需要。因为他把首都建在大都,忽必烈需要保证这个新城市中稳定的粮食供 
  应,这迫使他从中国南方更富庶的地区运入粮食,因为大都附近的区域不能 
  生长足够供给大都的粮食。最初忽必烈依靠两个在征宋战争中协助蒙古将军 
  伯颜的海盗朱清和张瑄沿着中国的东海岸通过海路向北方运送粮食。1282年 
  他们的第一次海运非常成功,超过 90%的粮食到达北方,在沿岸的变化莫测 
  的大海中仅损失六条船。大约有四年时间朱清和张瑄独揽运送极端需要的粮 
                                                                                 ① 
  食的海运,因此他们变为“中国南方两位最富有和最有权势的人”。但是, 
  13世纪80年代中期,台风和恶劣的气候条件造成大量沉船,使朝廷认识到 
  需要另辟一条替代的运送粮食的途径(见地图34)。 
       朝廷决定把大运河延伸到以使船运的粮食可以方便地到达大都。这项工 
  程需要在山东省开凿135英里长的从济宁到临清的运 
  河;商品可以从临清通过卫河上转运到离大都不远的直沽。这样,粮食可以 
  从长江直接运送到忽必烈的都城。1289年2月完成了这项扩建,并将这条称 
                                   ① 
  为会通河的运河对船运开放。延长这条运河所需费用极大,大约300万劳工 
  参加建设 (译者注:实为用工250万),为此政府花费了巨款。维护也是高 
  成本的,这条运河所需的大量开销毫无疑问地是13世纪80年代后期烦扰蒙 
  古朝廷的财政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①  '292'罗荣邦:《忽必烈时期(1260—1294 年)关于粮食运输的争论》,第262—266 页。 
①  '653' 《元史》,卷15,第319 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