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氏家族全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镏猩较壬钠廾盟蚊懒湫〗恪�
  蒋介石结识宋美龄始于1922年。他对宋美龄一见倾心,很快就向孙中山提出想娶宋美龄为妻。而这时,距他以血书向陈浩如表示“海枯石烂、永不变心”才不过半年的时间。
  孙中山对蒋的请求表示爱莫能助,因为当时宋美龄已经订了婚。
  宋美龄的姐姐宋庆龄也表示坚决反对,她说:“我宁愿看到小妹死掉,也不愿她嫁给一个光是在上海就搞了两个女人的男人!”
  除了孙夫人宋庆龄之外,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倪桂珍和美龄的哥哥宋子文也表示反对。在如此强大的阻力和宋美龄已然订了婚的事实面前,换了任何一个男人也会就此放手的。倘若从一个已婚并且是已经结过三次婚的男人的角度来考虑,那么,任何一个这样的男人都根本就不该有那种欲念。但蒋介石毕竟是蒋介石,无论蒋介石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单单是他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换而不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性格,就足以令人钦佩!蒋介石的这种性格的确是其束有渐,自幼年起一点一点逐渐形成的。关于这一点,容后再述。
  蒋介石认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实现。哪怕希望极其渺茫,哪怕根本就没有希望,他也一样竭尽全力去争取。在其后的几年时间里,蒋介石未尝有一日忘记他的“远大目标”今生今世一定要娶宋美龄为妻。而这时,正是他与新婚的妻子的陈洁如双飞双栖,鱼水欢悦,如胶似漆的时候。
  1926年,蒋介石终于从一个普通军事将领成长为一颗“政治明星”,脐身于军政两界的首脑人物当中,成为广州国民政府的核心人物。蒋介石炙手可热了,权倾一时了,他终于引起了宋氏三姐妹中的老大宋蔼龄的注意,这位被外国人评价为“意志坚强,具有超凡的能量和强烈的支配人的欲望,精明强干、狡猾奸诈、野心勃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人之一”的宋家大姐大,对蒋介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料定蒋介石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于是就想方设法笼络他。这位宋家大姐大不愧为理财圣手孔祥熙的“贤内助”,她对政治的理解,似乎完全依附于“生意经”,她以生意场上的逻辑思维方式来考虑和预测蒋介石这个政治人物的“行情”的涨落,断定“有得赚”,于是就“买进”,把她的三妹作为惟一的“赌注”,押在了蒋介石身上。
  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蒋介石突然以兴奋的口吻对陈浩如说:“明天孔夫人请我们吃晚饭。”
  陈洁如在她的《回忆录》中曾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蒋介石当时的情状:
  他边说边在室内来回踱着,好像兴奋。他的喉咙似乎因为紧张而收缩了。“请客!”他自言自语,“我从来想不到会有这件事。而现在,这么久了,你我终于有缘跟这位大人物同席共进晚餐了。这真是太妙了,妙得难以置信。”
  他像一只孔雀一样,在地板上昂首阔步,趾高气扬,不肯坐下。他很少这样举止失常。
  “何必这么兴奋?”我轻松地问,“只是一餐晚饭。天气这么热,我还真不想出门呢!你何不一个人去放怀开心一下?你可以为我设词婉谢。”
  我从热水瓶中倒了一杯开水给他,他将杯子放在桌上,没有喝。
  “你怎么还没有搞懂?”他一下子就责备起我来,“你必须要体会了解,对我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更接近宋家。你应该知道这几年来我都未能如我所愿地接近我们的总理,而这次吃饭就是一个机会,可以更接近总理的亲戚,这你懂了吗?”
  当然,我不能否认他说的是事实。
  “你同我一样了解”,他耐心地再说,“广州的军事专才多的是,可是,我完全是因为走了点运,才当上军校校长。我有了地位,但缺少声望。因此,我要走的路线是培养与总理身边的亲人间的友谊。我要把孙、宋、蒋三家紧密地连接起来,要越来越紧密。”
  介石伸出手来握住我的手,满面爱意地牢牢握着它,以哄劝的口吻对我说:
  “我们就要跨过重大成就的门槛,在我们革命事业方面和在培养友谊关系方面,你都必须同我站在一起,争取成功。你知道这对我是何等重要。你千万不要不肯去参加晚宴。”
  蒋介石所说的这个“重大成就的门槛”,不过是宋蔼龄刻意安排的一次“鸽子宴”吃鸽子而已。然而,正是这次的鸽子宴,成为了陈洁如与蒋介石婚姻关系中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门槛”,蒋介石从这个“门槛”跨了过去,从此对陈洁如的“柔情蜜意”就一去不复返了。这个鸽子宴,纯粹如陈洁如后来所说,是一次“夺夫宴”。这是蒋介石和宋蔼龄这两个权欲熏心的人精心策划的一个“计谋”,是宋蔼龄摸准了“行情”,下决心“吃进”蒋介石之后的一个重大举措。
  这次晚宴的参加者,除了蔼龄、美龄两姐妹之外,还有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女士及当时的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等。宋蔼龄要求客人们下午三点钟赴席,可是蒋介石声称要下午五点以后才能到。这样一个“时间差”,使陈洁如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她不得不枯坐在客厅里,听那些贵族们大侃生意经,什么流通货币的价位、证券股票、盈利额度、不动产,还有数达几千几万元的红利等等。这样把陈清如“晾”了一会儿之后,宋蔼龄便指使陈友仁陪陈洁如去“参观一下这房子。”
  陈友仁十分乐于听命,当即起身陪同陈洁如离开了客厅。陈浩如是这样回忆以后发生的令人难堪的一幕的:
  当我们走到房子旁边的时候,客厅中的快活笑声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宋蔼龄高亢的声音,我听到她说:
  “她只能做一个中等人家的主妇,怎么配做一位新兴领袖的妻子?一定要想个法子。”
  “是的”,宋美龄表示同意,“她就象象征我们国家生活中一个宽阔的社会鸿沟。”然后,她带点讽刺意味,又说:“不过,我必须说她也有好的地方,她可以做一个宁波乡下人或农人的好主妇。”我可以意识到这些话所蕴含的尖刻轻蔑之意。
  可以设想,当时的陈浩如,“偷听”到这样的谈话之后会作何感想!
  直到这场刻意安排的“夺夫宴”结束之后,陈洁如才终于品出了一点“味道”:
  我从介石的神态上,看出一项重要的事实。他此来孔夫人家中作客,心花怒放得无法以文字形容,而孔夫人则不时将她妹妹捧到天上。她说宋美龄是天下第一聪明人。
  对于这次“夺夫宴”,廖仲恺先生的遗孀何香凝女士是一眼就看穿了的,她第二天就特意提醒陈洁如:“你必须小心,不可太轻信别人!’并且要她“离开那个女人(指宋蔼龄)远远的,不要让介石落入她的圈套。”
  对于何香凝的话,陈洁如开始时只觉得不大可能,因为她始终记得蒋介石写血书盟誓的情节,这样忠诚的丈夫,难道还怕被别的女人抢走吗?
  事实上,正如何香凝所说:“陈洁如还是个孩子”。陈洁如对蒋介石表面上的“痴情”大当真了。她不知道,蒋介石当初的所有“海誓山盟”都不过是因为一时之需而开出的“空头支票”而已;她更不会明白,政治是不对誓言负责的。蒋介石在与陈洁如结婚尚不足半年的时候,就已经决心要抛弃她了。那时候,蒋介石“及与宋女士相捻,知其为理想之终身良伴,而向所求之不得者,故不稍犹豫,露求婚之意。”只是由于宋母的反对,蒋介石未能得手。这一切,陈洁如都是被蒙在鼓里的。
  1926年底,蒋介石与汉口政府的矛盾加剧,同时,追求宋美龄的计划也开始进人“政治谈判”的阶段。蒋介石写信邀宋蔼龄到九江晤谈,两个人在船上长谈肥金钱、政治、婚姻这三件事巧妙地联系到一起,达成了一个“协议”:宋蔼龄负责把她的胞弟宋子文从汉口政府中“分化”出来,然后姐弟联手,向江浙财团筹措大笔军费支持蒋介石;而蒋介石所要做的就是同宋美龄结婚,并保证一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即任命宋家大姑爷孔祥熙为阁首,任命宋子文为财政部长。
  金钱美女一手兼得,同时还可以摆脱政治上的四面楚歌的困境,蒋介石当时乐得就差蹦起来了。他当即向陈浩如摊了牌,提出:“避开5年,让我娶宋美龄,获得不理汉口、继续推进北伐所需要的协助。”并且假惺惺地开导陈洁如说:“这只是一桩政治婚姻,你先到美国去攻读5年,你返国时,南京政府将已成立,那时我们恢复共同生活,我们的爱情将始终如一,我可以发誓……”
  陈洁如抬起头来望着蒋介石,一脸讥讽之色。蒋介石打住了话头,情知再发什么誓也是没用了,便又换了另一种口气:“我的处境不稳,这你是知道的。如果我能干下去,中国就会有救,我自己也可以存活下去;否则,我将因为失败或失望而死去。你不愿看到我这样吧?现在正是我实践愿望的大好时机,我必须把握这个时机。我有野心,我要登峰造极,而且留在颠峰!不如此的话,我宁愿死去!”
  陈浩如无话可说了,她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忿忿地只身返回了上海。
  蒋介石去陈娶宋之意已决,遂亲赴上海做陈氏母女的工作。陈清如对此曾有详尽的记述:
  1927年8月1日,烈日当空,暑气逼人。这天早晨,蒋介石驾临上海母亲家中。他单独进宅内,将卫士和蓝衣侦探留在院中位候。在正常情形下,一位大人物惠临家中,当然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但事已至此,我竟然不屑请这位不速之客就坐。这种情形,无论如何,都显得有违待客之道。我望着他,以讥讽的口气说:
  “大驾光临,有何贵干?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那么,你今天突然来,一定是有所求?”
  “你猜对了,我亲爱的洁如,”他以关爱的神态说,“我是来同你谈谈赴美之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