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共70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清便续自可〃。像王叔和的《脉经》所收集的《伤寒论》里,就作〃清 
便续自可〃。这叫什么呢?〃别本以见例〃、〃同本以互证〃,在太阳病篇 
是〃清便欲自可〃,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篇〃是〃清便续自可〃,由此就 
证实〃欲〃通〃续〃。这就像我们在座的大夫,你写一本书,在这本书里 
头,你开你的经验方,是个〃钩藤〃,结果你开处方呢,你开了个〃勾 
丁〃,两千年以后这个著作是当时人们学习的一种规范,两千年以后人们 
还发现了你开处方的手稿,哎呀这个处方上写的〃勾丁〃,而书上写的〃钩 
藤〃,他们就考证在公元2002年前后〃藤〃和〃丁〃是同一韵部的字,而且又 
有同一个医生,在书上是这个〃藤〃在方子上是这个〃丁〃,〃丁〃通〃藤〃, 
所以通假字就是这样来的。所以我们在读张仲景的书的时候,〃可下〃篇 
是〃清便续自可〃,在太阳病篇的〃清便欲自可〃,于是我们就知道了这 
个〃欲〃通〃续〃。他排的大便持续是正常的,那就提示病没有传入阳明。 
我们接着讲后8篇。后8篇无论在文字的校勘上,还是对前面的内容补充 
上,我们要深入研究《伤寒论》的话,都应该有所了解。第十八篇是〃可
吐〃,第十九篇是〃不可吐〃,第二十是〃可下〃,第二十一是〃不可下〃,第 
二十二是〃汗吐下后〃。二十二篇的内容就是这么多。后面这8篇,可发 
汗、不可发汗、汗后、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汗吐下后,我们 
把它叫作〃可与不可〃诸篇。 
这就是《伤寒论》10卷22篇的全部内容。我们既然要学《伤寒》,不能 
光看一看讲义,起码应当知道《伤寒论》原书10卷22篇,每篇大体是什 
么东西。 
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从理、法、方、药的角度来谈《伤寒论》的内 
容。在《伤寒论》中,它涉及到了外感病的辨证论治,也涉及到了杂病 
的辨证论治。但是无论是外感病的辨证论治也罢,还是杂病的辨证论治 
也罢,它都贯穿了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这种方式在理论上他创立了 
六经辨证体系。 
在张仲景之前,中医学的著作分了两大类,一类是基础理论的著作,班 
固的《汉书·艺文志》,把它叫做〃医经〃。另外一类是经验用方的著 
作,《汉书·艺文志》把它叫做〃经方〃。基础理论的《医经》缺乏临床 
的实际治疗,《黄帝内经》只有十三方,今天看起来实用的也不多。经 
验用方呢?像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和《治百病方》,缺少理论的指 
导。而只有到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他用六经辨证的方法来辨外 
感病,在《金匮要略》里用脏腑经络辨证的方法来辨杂病,而这种辨证 
方法是在理论指导下,辨出证来之后,据证立法,然后方随法出,这样 
一个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才落实到临床上。六经辨证体系的具体内 
容,我们下面讲第五个问题的时候,还会专门谈到。 
这个〃法〃,包括治则和治法。从治则来看,伤寒是一个外感病,外感病 
就涉及到正气和邪气之间的关系,《伤寒论》从头至尾贯穿了扶正祛邪 
的原则。扶正是为了祛邪,祛邪是为了扶正。后世医家把它总结为〃扶阳 
气、保卫气、存津液〃,像陈修园他总结的《伤寒论》贯穿始终的是〃保 
卫气、存津液〃。四版教材、五版教材提到它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是〃扶阳 
气〃,其实这些都是从扶正的角度来谈的,而《伤寒论》最多的是用了 
汗、吐、下等等祛邪的方法,因此,我们的远程教育课件上把《伤寒 
论》的治则写得很多,实际上归纳起来就是扶正、祛邪两大方面。扶正
是为了祛邪,祛邪是为了扶正,祛邪的时候不忘扶正。 
《伤寒论》在1800年以前就强调了扶正祛邪这个治疗原则,这个治疗原 
则在今天还是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的。 
在治法上,《伤寒论》把中医所说的八法,在临床运用得非常好。或者 
说所谓的八法就是从《伤寒论》中总结归纳出来的。 
汗法治疗邪在体表,具有发汗的代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 
汤、大青龙汤、葛根汤都出自于《伤寒论》。而这些方子,对真正寒邪 
在表的这种证候确实有很好的发汗效果。 
吐法,我们今天不怎么常用,但是在中医的历史上,吐法可以治疗许多 
复杂的疑难病证。吐法的代表方瓜蒂散就是出自《伤寒论》。 
下法是《伤寒论》中最常用的,也是涉及到方剂最多的一个方法。下法 
的代表方像三承气汤,是泄下燥热;桃核承气汤是泻热逐瘀;抵挡汤是 
破血逐瘀,也算下法的范畴;茵陈蒿汤,是利湿、泻热、退黄,它也用 
到了大黄,也可以算下法的范畴,像麻子仁丸的润下,像蜜煎方、土瓜 
根方的导下,像大陷胸汤的泻热逐水,都属于下法。 
和法,对于和法,我们通常用〃和解〃这个词,对于〃和解〃的理解,有的 
人说是调和,实际上我的理解它不是调和,因为和解的方法主要治疗枢 
机不利的证候。人体的枢机有两个,一个是少阳半表半里这个枢机,一 
个是中焦半上半下这个枢机。少阳半表半里的枢机是调气的升降出入 
的,而中焦半上半下这个枢机,主要是调气的升和降。人活着全凭一口 
气,人体的气一定是流畅的,一定是畅通无阻,一定是条达的。 
许多疾病都是气不和所造成的。我们遇到气不和的这种证候,抓哪个环 
节,抓哪个关键来调节,就可以抓少阳半表半里这个枢机,也可以抓中 
焦半上半下的枢机。因此,对于〃和解〃的理解,我们把他解释为〃和枢 
机,解郁结〃。因为枢机如果不利,气机必然郁结,气机郁结以后,就造 
成了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和解〃应当理解为〃和枢机,解郁结〃。 
把这两个词的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和解〃。和法代表方是柴胡剂、小柴 
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这是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枢机的。 
还有一组代表方,就是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这是和 
解中焦半上半下之枢机的。 
温法的代表方就是大家特别熟悉的理中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这一类 
具有助阳、祛寒作用的方剂。 
清法的代表方,像栀子豉汤,清宣膈中的郁热;像白虎汤,辛寒折热, 
清中焦之热;像黄芩汤可清少阳胆热,治疗胆热内迫肠道的热利,这都 
可以算作清法的范畴。 
补法的代表方,像炙甘草汤,治疗气血两虚,心脏失养,脉搏不续的脉 
结代、心动悸,它是气血双补的。像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 
急的作用,可以治疗心中悸而烦,又可以治疗气血两虚,腹部筋脉失养 
的腹中拘急疼痛,这可以算补法。消法,像抵当丸,具有化瘀缓消的作 
用,用于治疗太阳蓄血证瘀、热都比较和缓。所以后世所谓的八法实际 
上是从《伤寒论》具体的治法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我觉得在《伤寒论》 
中还有涩法,像赤石禹余粮汤和桃花汤的涩肠固脱法,它们治疗下利滑 
脱,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治疗方法。 
除此之外,在《伤寒论》中还有针药并用的方法,还有针和灸并用的方 
法,还有药物和食疗并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经常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 
这是我们从法的角度谈,涉及到了治则和治法。 
在方剂学上,我们刚才提到,在《伤寒论》记述了112方,这方绝大多数 
选药精当组方严谨,剂量准确。比方说有一个部门用五苓散来做动物实 
验,五苓散这五个药如果按照《伤寒论》原方的剂量比例,泽泻量最 
多,桂枝量最少,猪苓、茯苓、白术的量居中的话,喂动物,就有很好 
的利尿作用。如果你把这五个药的剂量各等分做出来的散剂去喂动物, 
几乎没有利尿效果,所以说剂量准确。 
再举个例子,日本有一个药理学小组,拿白虎加入参汤做成煎剂,非糖 
尿病的动物模型口服,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大家都知道,用四氧嘧啶给大 
白鼠注射之后,抑制胰岛细胞的分泌,胰岛素分泌减少了,动物的血糖 
就升高了。然后按照原方的药物组成,按照原方的药物剂量比例做成白 
虎加入参汤,给这种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口服,结果发现有很好的降血糖 
效果。可是在我们想来,糖尿病的病人,你还能用粳米吗?粳米是碳水 
化合物啊。你还能用甘草吗?甘草带有甜味呀。所以日本这个研究小组 
也同样这么想。它用一个药一个药的试,结果发现这五个药单独使用的
时候,只有知母和人参这两个药有一点降血糖的效果。至于粳米、石膏 
和甘草这三个药单独使用不降血糖。于是他们就想,整个方子的降血糖 
作用会不会是知母和人参加起来所产生的效果呢?结果这两个药合用之 
后,发现并不能提高降血糖的效果。然后他们就调整知母和人参药物之 
间的剂量比例,发现把人参用多了之后,降糖作用不仅不提高反而下降 
了。因此他们认为,单独使用具有降糖作用的知母和人参之间,可能在 
剂量比例上不适当的时候,它们的降糖效果反而具有拮抗作用。 
知母单独使用加上石膏降糖作用提高,人参单独使用加上石膏降糖作用 
也提高。石膏单独使用不降糖,但是它对知母和人参的降糖作用具有协 
同效果。接着试验,把知母和人参两个药放在一起,把人参加用到降血 
糖作用接近消失的时候加入石膏,发现降血糖作用可以提高,随着石膏 
量的增加,降糖作用逐渐提高,当然这是有限度的,石膏加到一定程度 
之后,你再加量,它的降糖作用也不再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依次加 
入单独使用没有降糖作用的粳米,降糖作用进一步提高,再加甘草,降 
糖作用又进一步提高,说明石膏、粳米、甘草对整个方子的降糖作用都 
有协同效果,现在五个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