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代皇陵命运大揭秘之来龙去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谱抛约旱母盖淄宋弧T谖欢哪辏649年,他得了很严重的痢疾,并很快死掉,死后葬于昭陵。李世民刚登基时,很是有作为。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良,勇于纳谏,发展经济,国力昌盛,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为盛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贞观九年(635年),唐高祖在抑郁中死去,李世民安葬了这位太上皇,但却没有安葬父亲的灵魂。他经常做噩梦,梦到父亲来邀请他一起游地府。精神的负担导致了身体的不适,不久后,他就患上重病,并显出下半世的光景来了。他的皇后眼见如此,伤心不已,拿出十二分精力来照顾自己的夫君,李世民还算争气,一年后,居然奇迹般地好了起来。可皇后却病倒了,并且也显出下半世的光景来。两个人每天在一起,由于对死亡的恐惧,总谈论死后的归宿问题。他的皇后就要死了,说,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唐)杜甫:《重经昭陵》黄叶秋深覆故宫,斜阳雁带落霞红;烟笼六骏鸾歌歇,云锁九嵕树影重。泾水波摇千里月,寒门晴卷五更风。行人欲问昭陵迹,尽在岚浮翠涌中。(清)张鹏翮:《九嵕山》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大唐盛世的缩影81
来龙去脉我无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希望不要以丘陵劳费天下,但因山而为坟,器用瓦木而已。李世民点头答应,并派出风水师四处寻找风水宝地。但,风水先生并没有使他满意。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经常率军出征时路过的九嵕山。九嵕山山势突兀,峰峦挺拔,沟壑纵横,山环水绕,有泾水环绕其后,渭水萦带其前,海拔1888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成为皇帝后,他经常来这里狩猎,渐渐地,他喜欢上了这座山。所以,当他的妻子一死,他就下诏在九嵕山营建昭陵,并将妻子葬于此。这一年是贞观十年(636年)。有人说,李世民之所以选择九嵕山建造陵墓,是遵从了皇后的意思。这种凿山建陵的确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也撰文写道: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这里所说因山为陵,不藏金玉,与其说是为了俭薄,不如说是为了好盗息心更恰当些;虞世南上书唐太宗时就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因此,唐初以山为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山岳雄伟形势和防盗掘而已。那么,昭陵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文献上从未有过记载。有人根据古人死后给谥的原则进行分析,认为谥法中释昭字说:圣文周达曰昭,明德有功曰昭。他们认为唐朝在李世民统治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而李世民是当时世界各国统治者中最富有生气和创见的政治家、军事家,没有人像他那样在各个方面创造了辉煌业绩和树立了不朽的丰碑,所以李世民陵名是选择了一个歌功颂德比喻美好的字眼。据说,李世民将皇后安葬在昭陵后,为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令人在宫中搭建了一座很高的楼台,稍有闲暇便登上楼台远眺昭陵。一天,他带领宰相魏征等大臣一起登上楼台,眺望了一会儿,他问魏征:爱卿看到昭陵了吗?82
植苍松翠柏、巨槐高杨。晚唐诗人刘沧有原山山势入宫塞,地匝松荫出晚寒的诗句,就是昭陵陵园景色的绝妙写照。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十七日,魏征病亡。太宗伤心至极,他哭着对大臣们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李世民亲为魏征撰写墓碑碑文。魏征揉揉双眼,看了半天,说道:皇上,臣老眼昏花,实在看不见啊!李世民心想:岁月不饶人,魏征真的是老了!于是,他很有耐心地指给魏征看。魏征又看了看,对皇上说:臣刚才以为皇上是让我看献陵(唐高祖李渊的陵墓),若是看昭陵,臣还是能看见的。李世民很惭愧地低下了头,后来下令拆除了宫中的那座楼台。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李世民把自己的父亲废掉后就再也没有孝顺二字可言。而昭陵所谓的薄葬更是扯淡。兴建昭陵

第28节: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大唐盛世的缩影

昭陵从贞观十年(636年)开始营建,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入葬时方完成,历时十三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地质学角度来讲,九嵕山属石灰岩质,这种岩质因长期遭受高空风雨的剥蚀,山洪冲刷,到了今天,不仅山陵建筑无存,就连原有的山势形体亦改变了不少。但现在仍可略辨当年陵寝构造遗留之痕迹:山势外形呈马鞍形(当地俗称笔架山),南面山体两侧岩层伸出,呈簸箕形状;山腰残存有窑洞、窟窿等痕迹,可能与当年栈道建筑有关。在兴建昭陵时,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兄弟参与了墓室的设计。据《唐会要》说,昭陵因九嵕层峰,凿山南面,深七十五丈,为玄宫。缘山傍岩,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大唐盛世的缩影83
来龙去脉架梁为栈道,悬绝百仞,饶山二百三十步,始达远宫门。顶上亦起游殿。据文献记载,昭陵建筑时,在南面山腰凿深七十五丈为地宫,墓道前后有石门五重;墓室内设东西两厢,列置许多石函,内装随葬品。五代军阀温韬盗掘昭陵时曾记载有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可以想象这个山下宫殿内部寝殿宏丽的情景。从诸多历史材料来看,当时地宫外面还有许多木构建筑,建有房舍和游殿等。由于地宫前面四周山势陡峭凹凸不平,往来不便,又缘山傍岩架梁为栈道,悬绝百仍,绕山二百三十步,始达元宫门。用栈道连接上下左右,通达地宫的道路。但山上栈道建筑又不能垂直上下,必须左右回绕旋转。杜甫的《重经昭陵》陵寝盘空曲就是对这种状况的最佳描写。李世民的确为中国和他的大唐王朝创造了许多奇迹,生前他并没有机会炫耀,而在死后,他把这种荣耀带进了坟墓。据统计,昭陵陵园内有一百六十多座功臣贵戚的陪葬墓,目前确定名位的有六十九座。其中有魏征、房玄龄、温彦博、李靖、尉迟恭等历史名人的坟墓。陪葬墓分布在昭陵两侧,其中公主妃子的墓多数在山上。更让人惊羡的是,在昭陵的玄武门外有一个梯形的祭坛,祭坛陈列着十四个少数民族酋长的石像,祭坛的东西庑殿中陈列着世界闻名的浮昭陵远景84
唐家创业扫群雄,马上得之为太宗。真人出世姿神武,驰骋纵横驾六龙。六龙神骏皆汗血,陷阵冲锋惊电瞥。双瞳垂镜权协月,五花连钱蹄蹴铁。擒充戮窦西复东,飞镞血溅发毛红。帝嘉汝绩传不朽,制赞图形召石工。琢成玲珑气深稳,丹青不数阎立本。立仗永置昭陵宫,万岁千秋表忠悃。于今陵殿久无主,败瓦颓垣窜狐鼠。独留六骏尚嘶风,犹指唐家一抔土。何物奸人居奇货,大车捆载咸阳过。纵说神物有护持,到此已磋缺两个。我家结庐嵕山阳,儿时习见真乘黄。今日重逢长安市,感时抚事增惋伤。吁嗟乎!金人辞汉泪犹流,应知六骏多烦忧。歌成不禁三叹息,恍睹石马向我齐昂头。曾骥观:《昭陵六骏歌》
雕石刻六骏。祭坛遗址位于陵北玄武门之内。遗址面积东西53郾5米,南北86郾5米,略呈梯形,墙基屋阶,至今仍可辨认。山陵的正南面有朱雀门和献殿,西南面有下宫(俗称皇城),遗址面积东西237米,南北334米,周围墙基厚约3郾5米,其形状是一个比较正规的矩形。如果现在去寻找陵道,该由山南刘洞村沿山而进,可看出它已被山洪冲刷成深沟,沟两旁有土阈一对,此处当为山陵的御道口;陵西南稍平处,石础、瓦砾遍地皆是,这就是陵下宫遗址,当时大量的房屋就建造在这里。李世民生前平定突厥,与吐蕃和亲,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深得各族人民的拥护。太宗死时,突厥阿史那社请求殉葬,于是高宗派人打制出这十四个少数民族酋长的栩栩如生的石像,立在昭陵前。这十四尊雕像是唐太宗时期良好民族关系的有力见证。但让人可惜的是,在清代乾隆以后,这十四尊雕像却突然不见了踪影,不知是谁出于什么目的而将其毁掉了。昭陵地面建筑最让人惊讶的则是昭陵六骏,它们是驰名中外的浮雕。据说,它们是李世民当年统一全国,南征北战驰骋战场时所骑的六匹战马。李世民是否骑了这么多宝马,我们已不得而知。但历史记载,李世民的确是为了纪念它们,而将它们雕在石屏之上的。六骏由画家阎立本所画。六骏分别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和白蹄乌。其中,飒露紫是唯一一个在旁边伴有人像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大唐盛世的缩影85

第29节: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大唐盛世的缩影

来龙去脉天将划隋乱,帝遣六龙来,森然风云姿,飒爽毛骨开。飙驰不及视,山川俨莫回。长鸣视八表,扰扰万弩骀。腰间大白羽,中物如风雷。区区数竖子,搏取若提孩。手持扫天帚,六合如尘埃。艰难济大业,一一非常才。维时六骥足,绩与英卫陪。功成将八鸾,玉辂行天街。荒凉昭陵阙,古石埋苍苔。(宋)苏东坡:《六骏赋》
的。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据说,李世民在一次作战中与随从丘行恭失散了,敌方的骑兵一箭射中了飒露紫,丘行恭拼死护驾。后来李世民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就把这段情形刻在了石屏上。中箭后的飒露紫垂首侍立,丘行恭果断拔箭,这种救护之情,实在是人马难分,真挚感人。无论如何,昭陵都是中国大唐盛世的一个缩影,虽然李世民口口声声要薄葬,但仅从昭陵的地面建筑来看,并非如此才招惹了那些胆大妄为的人。昭陵的命运
唐朝结束后,五代开始。温韬在镇七年期间,凡是在他管辖境内的唐陵,几乎都被挖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