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鞭指着出生地巷口,对陪同的大臣说,我小时候曾将一石马埋于此地,不知现在是否还在。士兵们立即扛锹去挖,几锹下去,果然挖到了一个小石马,交给了赵匡胤。大臣们正叹服皇上的记忆力时,赵匡胤却看着小石马若有所思。他让人把小石马洗干净,自己拿在手里,左观右看,回京的路上,总不肯放手片刻。当队伍行进到巩县时,赵匡胤悲从中来,因为此地是他父母的永安陵所在,早在960年,他通过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了北宋王朝。就在第三年,他就把埋葬在开封东南的父母遗骨迁葬到巩县西南,为他们建起了一个陵墓,称为永安陵。如今,他到达这里时,自然满怀心事。他让队伍停下来,换下龙袍,穿上素衣,亲自祭奠了永安陵。祭奠完毕,他举目四望,青山依旧,流水依然。这位温柔的皇帝突然心上一颤,又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怎一个﹃惨﹄字了得127
来龙去脉一叹,抽出随身配戴的一支响箭,搭上弓向西北方向射去,那箭真是快如流星,直飞到四百米以外才落下。赵匡胤长叹一声,向随从大臣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终须有一个归宿之地。你们今天要记得,我刚才射出去的箭落之处,就是我百年后长眠之所。说完,就把那个小石马取出,命人埋在箭落之处作为记号。不久,他又亲自为自己的山陵拟了名称,曰永昌陵。让人大为惊讶的是,就在该年十月二十日,赵匡胤就在京城皇宫的万岁殿中死去。他的死在史上是个谜。第二年的四月,他的棺材运到巩县老龙窝,也就是他一年前射箭的箭落处,举行了隆重的葬仪。就整个宋代来讲,只有永昌陵的陵址是皇帝生前自己选定的。这似乎是一种预兆,预丹青史笔敢虚张,功德巍然轶汉唐。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唐)李昉:《永昌陵拘词》巩义北宋皇陵分布图128
示着大宋后来的皇帝无论是活着的时候还是死后,都不能为自己做主。据说,当赵匡胤的灵柩到了永昌陵,帝后妃子、文武百官、宗室亲王、皇子皇孙、护驾将士、挽灵兵卒等,皆大哭不已,惊天动地。这些人从早晨一直哭到中午,眼见就要哭晕了,才到了下葬时间。可正要下葬时,突然一条大鲤鱼跳在鼓面上,一只奔跑的玉兔撞在铜锣的正中,远处的青龙山上出现了一个石人,就变成了今天的石人山,人们传说它们都是上天安排来参加赵匡胤葬礼的。正因有此等事发生,在赵匡胤后世子孙祭祀他时,供品里都必须要有金鱼和玉兔,由此而成为一项固定的祭祀制度。黄袍加身的真相
赵匡胤成为皇帝的容易程度和隋文帝不相上下,显德六年(959年),五代最后一个朝代后周的周世宗柴荣一命呜呼,在呜呼前,他让自己年仅七岁的儿子即位。一个七岁的孩子懂什么啊,今天的我们这样想,当时的大臣们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后周政局开始不稳。第二年,也就是960年,北方的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后周。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比那个小皇帝也强不到哪去,惊慌之下,亲自跑到宰相范质家里求救。范质死不要脸,面对一个年轻皇后的请求,居然打起了自己的算盘。他打发走符太后,立即联系到赵匡胤。当时,赵匡胤大概是后周唯一能领兵出征的人选了。但范宰相真正看上的并不是这一点,他觉得大将赵匡胤非一般人,他让赵匡胤出兵完全是拍赵匡胤的马屁。赵匡胤果然不是一般人,对范质的请求,立即以军队少为由拒绝了。范质只好以宰相之权将所有军队交由赵匡胤领导。这样,赵匡胤不但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还掌握了整个后周王朝的命运。几天后,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行军至陈桥驿,驻扎下来。军中开始有谣言,说赵匡胤当为天子。这一谣言是否是赵匡胤放出去的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谣言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在军中如此,在朝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怎一个﹃惨﹄字了得129
第42节: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盗不了的墓
来龙去脉中也有这种谣言。其实,但凡有点见识的人就知道,赵匡胤此去要么不回,回来则必要篡位。朝中大臣因为害怕谣言变成现实,所以他们坚决不信。而赵匡胤当然也不信,可他装作相信。他把手下大将找来,问,军中谣言出自何人之口?就像是一个魔术师握着一个鸡蛋,问别人是什么一样。大将们自然都不知道是谁先传出的,但他们知道,赵大哥很爱听这谣言。他们的赵大哥是个非凡人物,见他们不作声,就一声长叹,说,这下完蛋了。朝中已经知道了这一谣言,我们回去还能有好下场吗?将军们明白了,这谣言一传开,他们就没有退路了。于是,有人立即跑去做龙袍。这龙袍应该很粗糙,但绝对是黄色的,可能是黄旗。赵匡胤那天晚上正在帐篷里假装睡觉,几个大将一拥而入,把他拉到椅子上,然后把那袍子披在了他身上。于是,他领着军队回到都城,河南封丘陈桥乡﹃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碑︵清代立︶130
把孤儿寡母赶下台,自己当上了皇帝。于是,历史上有了宋朝。由此可知,赵匡胤的皇位得来之轻松非其他开创王朝的皇帝所能比拟的。或许也正因为如此,他对自己陵墓的选择也很随意。他没有问过风水大师,也没有派出大批人马为自己选择百年后的归宿。赵匡胤之死,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说法认为他是病死的。《宋史》上说,宋太祖死时留下遗诏,遵照母亲杜太后传位给弟弟的遗言,要其弟赵光义继位,在非常时期下,他要求光义缩短服丧的三年之期,三天之后就可以上朝处理政事了。第二种说法就是传说中的烛影斧声。据说,赵匡胤有一次曾问一个叫真无的能知过去未来的和尚自己的寿命,真无和尚掐指默算了一阵,说:谨防今年十二月二十日,那晚如果天气晴朗,你还能多活几年,如果天气有变,可就大事不好了。赵匡胤对老和尚的话深信不疑,该年十二月二十日,他独坐太清湖畔,细观夜色,只见星光璀璨,和风微至,宁静清幽。他正暗自欢喜时,忽然阴云陡起,狂风怒号,天地骤变,纷飞的雪片夹着雹霰从天落下,吓得他心惊胆战,慌张跑回宫中,传旨召弟弟开封尹(京城长官)赵光义入寝宫相见。光义来到后,命令后妃、宫女、宦者等侍候的人,一律退往外院,两人酌酒低语,谁也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只从窗外透过窗纸遥见烛影下,太七(八)陵皆在嵩山之北,洛水之南,虽有岗阜不甚高,互为形势,自永安县西坡上观(永)安、(永)昌、(永)熙三陵在平川,柏林如织,万安山来朝,遥揖嵩少,三陵柏林相接,地平如掌,计百十三顷,方十二里。(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怎一个﹃惨﹄字了得131
来龙去脉宗时或避席有不胜状,又见皇帝手持大斧嗵嗵拄地,大声说:好做!好做!随后就倒卧床上,鼻息如雷霆。光义当晚陪宿屋内。天将黎明时,就有人报说皇帝死了。第三种说法认为是缘于他错召了赵光义。赵匡胤临死时,皇后宋氏在旁,这位女人忙派内侍都知(宫中太监首脑)王继隆,传召秦王赵德芳(匡胤第四子)赶快入宫,准备继位。谁知王继隆却把赵光义召来了。宋皇后见不是自己的儿子,惊得半晌说不出话,停了好一阵子,才呼道:吾母子性命,皆任于官家。第四种说法是跟一个叫花蕊夫人的女人有关。据《烬余录》记载,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有一宠妃姓费,四川青城人,生得花容月貌,又才艺无双,宫中称她花蕊夫人。964年,宋灭后蜀。花蕊夫人被俘至东京开封,被送入皇宫。这个美丽的妃子,既精通音律,又擅长诗文,曾模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传诵一时,所以深受宋太祖宠爱。可怕的是,赵光义也早为花蕊夫人的美丽所倾倒。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病重卧床。赵光义入宫侍候兄长,夜深人静时,他趁赵匡胤昏迷之际走近花蕊夫人并挑逗她。谁知这时赵匡胤醒来,发觉此事。一怒之下,抓起床边的玉斧朝赵光义掼过去,却砸在地上。听见响声,皇后和太子都赶了过来,见赵匡胤躺倒在床上,只剩下奄奄一息了。第二天清晨死去。以上几种说法在宋、元人的笔记中出现多次。除第一种外,其他几种说法都认为,宋太祖之死与其弟赵光义有着直接关系。但无论是否有关系,赵匡胤死后,的确是赵光义做了皇帝。而赵匡胤的死自此成了一桩疑案。恢弘的永昌陵
第43节: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盗不了的墓
一般而言,皇帝生前所享有的东西,死后也要在皇陵建筑中体现出来。比如说,皇帝生前有皇宫,死后就有陵宫,陵宫的建筑结构要同皇宫一样,在四周都要设置护神墙,神墙四隅有角阙,四面正中开门,门132
两侧设有阙台。进入皇宫有三道城门把守,而进入皇陵也同样有鹊台(也称鹊门)、乳台(也称乳门)、山门(也称神门)三道关口。皇宫中皇帝所走的路叫御道,当皇帝死后,活人要进入皇帝陵寝的路则叫神道。在神道两侧对称排列着象征皇帝死后还要统治万事万物的石刻造像。赵匡胤选择陵址虽然很随意,但建造起来却一点也不马虎。作为北宋皇帝第一陵,永昌陵的石雕在纵向上继承了唐代皇陵的遗风,敦厚雄伟,刀法简练,比例适度。横向上根据佛教雕塑及绘画的特制,简练中追求精细,写实中也有夸张,既注意大的体积,又注意局部效果;既不失神似,又力求形似。永昌陵一片宏伟气象,石像除了以前朝代陵墓所有的外,还增设了石像和石像奴。石像躯体庞大,淳朴可爱,石像奴的头发短鬈曲如非洲人。碑形浮雕瑞禽也是宋陵独有,它上继唐陵的鸵鸟浮雕而加以丰富发展,马面、龙身、鹰爪、凤尾,背景衬以山岳,小兽出没其间,与之呼应。永昌陵原占地约四千亩,但陵地表面建筑并没有修建墙垣,只在前河南巩义市宋太祖赵匡胤永昌陵︵陈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