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岛的周边是沿海林带,中间则为热带雨林,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封闭世界。森林中生长着许多千年的参天古树,高大的乔木比比皆是,如卡尤海棠木、番龙眼、布拉斯榄仁树,这些树枝桠很少,枝下的高度达30 至40 米,直径两米多,树干圆满通直,像工厂的大烟囱一样,一个个耸立在森林之中。有的乔木甚至高达50 到60 米。生长着巨大板根的乔木,如布拉斯榄仁和卡拉榄仁,它们的板根高3 至4 米,板根的基部最宽处有20 多米;有些乔木的板根带有美丽的波浪形花纹,迂回曲折好像是一道道城墙。有些乔木,如所罗门五丫果,它的树叶像芭蕉叶那样,一般有1 米多长,60 多厘米宽。而坎诺漆树常常是一片片地生长在原始森林中,一般要比周围的其它乔木高,它那金黄色的整齐的树冠,从空中俯瞰,好像是一个个花果园。那具有热带雨林特色的老榕树,千姿百态,蔓藤缠绕,气根飘然。置身于这样的原始森林中,使人感到一种恢宏的气势。
在森林腹地,由于阳光缺乏,林下灌木和植被很少,只生长着一些蕨类植物和很少的花卉,但是遍地都攀缘着白藤。还有一种奇特的藤,能给人提供饮料。把这种藤砍断,提起来,张开嘴对准藤的切断面,就有泉水一样清甜可口的汁液流入口中。
在所罗门群岛的平原和丘陵地带,到处可见芒果树,挂满着大而甜的芒果。柑橙、菠萝、香蕉、芭蕉、木瓜、椰子、槟榔等果树举目皆是,许多椰子和槟榔都是野生的,任人采摘。
在原始森林中,地下的枯枝落叶层足有近半米厚,到处可见因衰老枯萎而倒下或是被龙卷风吹倒的高大乔木。这些枯枝落叶和倒下的大树在潮湿的环境里慢慢地腐烂,给正在生长着的植物提供养份,所罗门群岛上的森林就是这样自然地进行着不断的代谢和循环。
尼亚加拉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是世界著名瀑布之一,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上。尼亚加拉河是北美五大湖中的两个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的一条水道。由于两湖地势高低悬殊、水势湍急,经一个叫做山羊岛的岛分流,在断崖上形成两大瀑布,一个在加拿大境内,一个在美国境内。加拿大境内的瀑布是在尼亚加拉河向北奔流的中途突然折向东去的急转弯处,奔腾的河水在这里从一个陡峭的马蹄形断崖上飞泻直下而形成的,因此被称为马蹄瀑布。瀑布落差49。4 米,其水帘上端曲线弧长约793 米。美国境内的瀑布宽度为305 米,落差50。9 米,称为亚美利加瀑布,由于它与河岸在一垂直面上,又被称作“新娘面纱”。这两个瀑布统称尼亚加拉大瀑布。瀑布年平均总流量为每秒6000 多立方米,其中马蹄瀑布流量约为亚美利加瀑布流量的19 倍,所以马蹄瀑布比亚美利加瀑布声势更为浩大,景色也更奇伟壮观。
尼亚加拉瀑布以银河倾倒、万马奔腾之势直冲河谷,数里之外即可听到瀑布巨大的轰鸣声。所以,在很久以前,当地的印第安人就给它取了一个富有神奇色彩的名字——“雷神之水”。奔泻的河水,浪花飞溅,水沫飞腾,形似白纱薄雾。在阳光照耀下,如万卷珠帘垂挂,时而现出美丽的彩虹穿插其间,为其锦上添花,景色十分壮丽。当夜幕降临之际,瀑布水色渐显灰黯,此时围绕着瀑布周围的巨型聚光灯,突然齐放绿光,使原已灰黯的瀑布,顿时大放光彩,变得晶莹透澈,洁白生辉,犹如万斛珠玑,自天倾泻。随着灯光颜色的变换,水色由白转为浅红,由浅红转为浅蓝,由浅蓝转为翠绿,五彩缤纷,气象万千。冬季观瀑布则另有一番情趣。加拿大冬季漫长,天气严寒,滴水成冰,然而这一大瀑布因水源充足,故仍奔腾不息,附近草木岩石都因水珠溅及,凝成冰雪,一片银装。尼亚加拉瀑布原为自然景观,加上人工点缀,其五光十色,千变万化,令人叹为观止。
尼亚加拉瀑布是世界名胜,现已成为附设有一系列游乐设施的旅游区。
在美国一侧,划为尼亚加拉公园;在加拿大一侧,划为维多利亚女王公园。
尼亚加拉河两岸还有同名姐妹城——尼亚加拉瀑布城,分属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州,为旅游中心。在瀑布的四周建有4 个高塔,游人可乘电梯登塔,瞭望全景,也可乘电梯深入地下隧道,钻到大瀑布脚下,倾听瀑布下落时洪钟雷鸣般的响声。在美国,亚美利加瀑布与河岸同在一个垂直面上,还特设探头桥伸入河中,以便美国居民看到自己的瀑布。尼亚加拉大瀑布还提供了巨大的能源。加拿大与美国都在瀑布上修建了一系列水电站,加拿大方面的水电站可发电181 万千瓦,美国方面的水电站可发电219 万千瓦。
阿尔伯塔省立恐龙公园
阿尔伯塔省立恐龙公园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西南角、布鲁克斯附近的红鹿河岸,占地5965 公顷。公园以丰富的化石层,奇特的崎岖地带和罕见的沿河生态环境三大景观闻名于世。198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受保护的人类自然遗产之一。
恐龙属四足爬行纲动物,行动笨拙,有一条纺锤形尾巴和一个与庞然身躯相比较小的脑袋,有的恐龙体长达30 多米。在“爬行纲动物的黄金时代”,恐龙及其他爬行纲动物一起生活在中生代潮湿炎热的大森林中,后来可能因气候变迁而灭绝。恐龙公园因数量丰富、种类繁多、保存完好的恐龙化石而闻名遐迩。现已出土的6000 万~8000 万年前的恐龙样品达60 余种,分7 科45 属。1889 年在这里发现第一批恐龙化石。1898 年,加拿大地质协会确定该地区为恐龙化石富层。1910~1917 年间,加拿大国内、国外的古生物学者蜂拥而至,疯狂地采集恐龙化石送往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直到1955 年恐龙公园建立,化石区受到法律保护,游人只能在精心组织下前往指定的地区参观游览。专设的展室向公众演示了史前动物的生活情景。有幸觅得化石残片的游客还可获得一纸证书。
恐龙公园内埋藏恐龙化石的崎岖地带,丘岗遍布,雨水侵蚀而成的沟壑纵横交错,山丘为裸露的砂岩。砂岩层因硬度不同而分若干层次,最坚硬的砂岩层覆盖在最松软的砂岩层之上,从而形成蘑菇状小丘,人称“仙女壁炉”,“壁炉”内一层硬盖保护着冲积而成的脆弱的冲积堆。
沿红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是恐龙公园的第三大景观。类似北美荒原的狭长地带,生物环境复杂多样,现在大多数或已遭破坏已严重变质。曲折蜿蜒的红鹿河冲刷出台阶状的地貌。阶地上草木繁茂,各种鸟类数量惊人,其中有濒临灭绝的金鹰和草原隼,在许多地方还生长着罕见的花草树木。红鹿河穿流恐龙公园24 公里长,不仅为公园带来首批爆竹柳,而且造就出平原、杨树森林、高灌木林和小块沼泽地相混杂的地理形势,同时还为阶地上的蒿属植物提供了生长条件。这类植物区系为各类动物如羚羊、加拿大狍子和黑尾熊等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
在恐龙公园里,还建立了一座以第一个在这里发现“阿尔伯塔龙”的古生物学家J。B。泰利尔命名的古生物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很完整的“阿尔伯塔龙”,它属于肉食性的霸王龙,眼睛长在头骨较高的部位,有一对足形的盆骨支持着强大的躯体。这里陈列的还有1 种头甲龙,2 种角龙,4 种体型较大的鸭嘴龙。这座博物馆还设有一个高大的温室,里面种植着不少曾与恐龙一起生活过的古老植物,有些还是恐龙的食物,如树蕨、苏铁、罗汉松以及一些寄生的有花植物。
布查特花园
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维多利亚市,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布查特花园。这座家族花园从1904 年开始修建,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已经成为园艺艺术领域中的一枝奇葩,是世界著名的第二大花园,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50 多万游客。
罗伯特。皮姆。布查特1865 年生于安大略省,1888 年和几位友人合股开办了波特兰水泥厂。随着事业的发展,他在本世纪初来到维多利亚,在托德海口一带发现了丰富的石灰矿床,并在当地建立了水泥厂。托德海口依山傍海,山上林木森然,地势起伏有致,是居住的理想环境。布查特一家在这里建起了安乐窝。布查特夫人珍妮。布查特最初对园艺一窍不通,只是从友人那里得到一些豌豆和玫瑰花种籽,不经意地种在屋旁。随着鲜花盛开,一个建立一所大花园的计划在她心中萌生了。不久,布查特宅第的周围很快就出现了多座花圃。在丈夫的支持下,珍妮开始实现自己将废弃的采石场建成美丽花园的梦想。
布查特花园占地12 公顷,分4 个大区。一为新境花园,原为石灰矿场,开采后遗下巨穴,经多年经营,遂成名园。园中积土成山,有小径及石级可登。旁围曲栏,栏外斜坡,均有名花覆盖,山下有曲径环绕,临人工小湖,有山泉奔流而下,水花直注水中,淙淙有声。二为意大利式花园,按古罗马宫苑设计,园旁围以剪成球形的长青树墙。内有两水池,星状池旁设花坞,蛙形喷水池中有意大利石雕,整个花园为对称的图案式结构。三为日本式花园,迎面为红色神宫门楼,饶有日本风格。园内遍植加拿大枫树、百合花、日本樱花和松杉,龙胆随翠竹起舞,白杨伴垂柳扬花。有小桥、流水、茅店等胜景。四为玫瑰园,园地宽广,玫瑰品类繁多,花团锦族,锦绣天成。除此之外,布查特花园尚有温室花房,里面布满各种名贵鲜花,分叠多层,犹如花山花岛。“水舞”喷泉,亦为园内胜景,夜间彩色灯光与群花相辉映,喷泉的水花,竟能合音乐节拍和灯光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