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塔銮在18 世纪时曾多次遭到破坏,现存的塔是1930 年按着原来样子重新修建的。它作为佛教圣地,在老挝人民心目中被视为神圣之地,每年11月间都在此举行塔銮盛会,是民间规模最大的庙会,也是全国最隆重、最盛大的宗教节日。1957 年还在这里举行过规模盛大的2500 年佛诞祭礼。后来曾在一年一度的塔銮盛会期间,在塔銮广场举行“塔銮国际博览会”,我国应邀参加过7 次。
瓦时萨格寺
瓦时萨格寺又译“瓦四杀古寺”或“西萨古寺”,是老挝佛教寺院,位于万象城东5 公里处。此寺建于1824 年帕昭阿努翁王朝时期,是历代国王加冕和高级官员宣誓效忠的场所,也是已故僧王的住地。
瓦时萨格寺是一座宫殿式寺院,仿泰国佛寺的格局,雄伟壮观,庄严肃穆。寺内主要建筑有讲经殿、藏经阁、佛廊等。
讲经殿用“扁柱”或“倚柱”装饰,殿内用圆柱、八角柱、12 棱柱支撑,每根支柱都放置于莲花式样的基础之上,新颖别致,独具风格。讲经殿的墙壁上有很多精美的壁画,内容大部分是佛本生故事,也有一小部分记述的是当时人们生活的情景。画上的人用的是棕红色,画物用的是黑色,构图、用色和画的风格与同时期泰国的艺术相似。这表明阿努翁王曾受到过泰国佛教艺术的影响,这些壁画很可能是泰国工匠的作品,表现了泰、老艺术融合后的老挝后期佛教艺术形式。
藏经阁是干阑式砖木结构,即底部空旷的楼阁,每边有4 个莲瓣形的半圆洞,4 边均有门,门板上都有涂漆描金的“萧刚”门神画,这是一种中国、泰国两种风格相混的护门神,身穿甲胄,头戴又高又尖的帽子,蓄中国山羊胡须,手持剑或矛,站立在中国式狮子的背脊上。藏经格内是正方形,阁顶是木结构重檐,四角攒尖,每个檐角都有“鹅”和“鹄尾吻”,龙头形,檐下有“玉臂”在四周承接着。这种建筑形式被视为老挝古建筑艺术特有的形制,有较高的价值。阁内有大储经柜,柜底座上镌刻着泰国式狮子座的狮鼻图案,柜盖上绘有茎杆茁壮的金色稻丛纹。
瓦时萨格寺里有一个佛廊,四面有拱门,佛廊四角和拱门都是殿堂式屋顶,佛廊里面供奉着120 尊佛像。佛廊正前方有一个微型莲苞佛塔,埋葬着王族贵人的骨灰。
此外,寺内还供奉着许多铜佛像和大型石灰雕塑佛像。这些佛像中年代最早的是佛陀化身像,据佛像底座的坦文字母记载,是853 年(公元1490年,佛历2034 年)雕造。年代最晚的是南塔讪王朝时期的作品,雕造于1900年左右。
瓦普庙
瓦普庙是老挝著名的佛教古刹,坐落在海拔1200 米的甫告山山腰上,东北距湄公河西岸城镇占巴塞8 公里。瓦普,老挝语的意思是“石庙”,老挝人把它与柬埔寨的吴哥寺相媲美,称它们是印度支那的两大胜迹。
瓦普庙因全部用雕有各种图案的石块砌成而得名,整座建筑群规模宏大,从山腰向下伸展,有数百米长。关于瓦普庙的建筑年代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是7 世纪所建,一种认为是11 世纪所建,还有一种认为是13 世纪的建筑。相传占巴塞披耶卡马塔王兴建瓦普庙的时候,泰国的那空拍罗女王正在建筑帕侬塔,两人比赛谁先建成,结果帕侬塔先于瓦普庙建成,占巴塞王因输给女王而被气死,瓦普庙建筑工程也因此而中辍。所以瓦普庙由于建造时就未全部竣工,后来又年久失修,如今只有一座佛殿较为完整,其余都成为断壁残垣,仅存有遗迹。
较完整的佛殿建在一块被称为“圣屋之顶”的巨石下两个石洞之间的平坡上面,佛殿内外的石壁上都雕刻着美丽的图案。这些图案的内容有根据民间神话而描绘的哈努曼奋战群妖的场面,有吉斯纳神力撕龙王等故事的片断,刻工精致瑰丽,造像细腻生动。佛殿内供奉着很多佛像,其中有一尊佛像特别高大。瓦普庙的建造者占巴塞王披耶卡马塔的石雕像供奉在佛殿内第3 层石级之上。在佛殿下面不远处,原有两座石宫,虽已倒塌,但从遗迹规模可以想见其当年气势崔巍。
瓦普庙院内有很多石人石兽,多数已残缺不全,散落在院中各处。在石宫遗迹正南有一个东西长300 米、南北宽200 米的小湖,人们称它为“圣湖”。
在湖心偏西的地方建有一座水榭,有小桥与湖西岸连通。湖西岸还有3 座殿堂的废墟依稀可见。
老挝人民为了纪念瓦普庙的修建和披耶卡马塔王的功德,每年1 月下旬至2 月上旬都在瓦普庙举行盛大庙会,即老挝传统节日之一的瓦普节。节日期间,除举行各种隆重的宗教仪式外,还有很多民间娱乐活动的场面,如赛象、赛马、斗牛、斗鸡等,热闹非凡。
此外,占巴塞古都的遗址也在瓦普庙附近,所以来此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
吴哥古迹
吴哥古迹与中国的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它是柬埔寨的古都和著名的游览、考古胜地,坐落在暹粒省境内金边湖北面,南距暹粒市5 公里多。共有大小建筑物600 多座,散落在方圆45 平方公里的丛林之中,其中有许多佛寺和宝塔,嵯峨峥嵘,雄伟壮观,吴哥城和吴哥寺(吴哥窟)也是其中主要部分。(吴哥寺将另文介绍)
吴哥古迹约建于公元802 年阇耶跋摩二世在位时期,完成于1201 年阇耶跋摩七世在位时,前后历经400 多年。当时为柬埔寨王都,最盛时人口达数十万。大约在公元14 世纪,由于外族入侵,王都被深埋在丛林和荒野中。直到1861 年,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在丛林采集热带植物标本时,才意外地发现了这个古代文明中心的遗址。尽管经过500 多年的风雨侵蚀,大部分建筑物已经被毁,但其规模的宏伟和仅存下来的建筑,也被考古学家和旅游者们将其与南美洲的印加遗址、非洲的埃及金字塔和欧洲的希腊卫城相媲美并誉。
吴哥古迹主要由一组宏伟的石构建筑群和精美的石制浮雕组成,全部结构都是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有的石块重达8 吨多,未用尺木寸金。宝塔外壁上刻着各种形态的佛像,有的佛像高达数十米,形象生动逼真。所有寺庙的回廊殿柱上都有姿态万千的浮雕。
吴哥城又称大吴哥,是一座方形石城,全部用赤色石块砌成,外墙周长约12 公里,墙高7 米,厚3。8 米。城墙四角建有4 个石塔,还有5 座城门,东向有2 门,其余皆1 门,门高20 米,四周屹立着四面湿婆神,头高约3米。城门顶上都矗立着一尊佛像。城墙外有一道城壕,壕上有桥梁和堤道。
桥和堤道的两侧有54 个石雕卫士。桥的栏杆刻成蛇身,尽处有一个9 首蛇头。
城内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和建筑物,如巴扬庙、巴芳寺、空中宫殿等,还有广阔的街道,形形色色的宝塔和拱桥。
巴扬庙是吴哥城中心一座供奉佛像的寺庙,由49 座浮屠组成,规模仅次于吴哥寺,外貌犹如一座座耸立的山峰。寺庙建在3 层台基上,全部用石头砌成。中心是16 座相连的宝塔,据说这16 座宝塔代表当时柬埔寨16 个省,表示王威及于全国各地。第二层台基四周还有一些形体相同的宝塔。围绕台基的建筑上,有两个同心的方形回廊。外层回廊壁上雕刻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些场面,有描绘同外族入侵者作战的场景,也有耕作、捕鱼、狩猎、饮宴、集市、杂耍表演等劳动和生活的画面;内层回廊全是神话故事,大都取材于印度教的传说和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活。这座由宝塔组成的建筑群,设计独特,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有主有从,既是一座庙宇,也是一件巨大而完整的雕刻艺术品。
空中宫殿是一座石结构的神庙,建在高12 米的高台上,高台是3 层金字塔形,台中心是一座涂金的塔,台基四周有回廊,廊壁上刻着浮雕。它是阇耶跋摩一世的陵庙,又传说是苏利耶跋摩一世的宫殿,所以又被称为“天宫”。
吴哥古迹自被发掘以后,不断加以清理、修复和保护,持续了好几个世代,到西哈努力克亲王执政时期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但1978 年底越柬战争爆发后,吴哥古迹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
吴哥寺
吴哥寺是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是吴哥古迹中也是东南亚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刹,音译为“吴哥窟”,又称“小吴哥”、梵宫,因为有5 座塔,也被称为“塔城”。
吴哥寺位于吴哥城南郊约4 公里处,是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 年~1150年在位)建造的当朝纪念碑,他死后成为祭祀他的庙宇。吴哥寺包括10 多个古老建筑物以及几十组遗迹,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群。全部建筑用砂岩石重叠垒砌而成,基地广阔,周长约5 公里,四周有宽达190 米的壕沟环绕,总面积60 多平方公里。吴哥寺就像一座小岛,被壕沟与树林隔开。壕沟内还有内、外两道石砌的围墙。
吴哥寺的全貌就像一座方形石城,层层回廊纵横相连,构成一个套一个的正方形。围墙四面各开一门,西门是正门,门楼壮丽,上面有3 塔相峙,门前有一尊化身为多手观音的毗湿奴神像。正门两侧有一条230 米的圆柱廊,正面竖立着庄严的纪念坊,坊前是一条广阔的中央大道。门内是一个大庭院,可以容纳数千人。沿着长达347 米的大道可达内围墙的豁口。大道两侧各有一座藏书室和一处池塘。内围墙长270 米,宽340 米,墙内在一座十字形平台的后面,经3 道门可进入主殿。主殿的台基是3 层截顶金字塔式,底部长215 米,宽187 米,台上建有5 座呈莲花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