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者。为保住圣地的地位,科隆主教团决定修建一座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大教堂,来供奉这份遗骸,建筑风格选取当时新兴的哥特式。
1248 年8 月15 日,科隆大教堂奠基,由于历次战争阻隔,特别是“30年战争”和“百年战争”两次悠长的宗教战争,建筑工程时断时续。1842 年9 月4 日,在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的主持下,大教堂第二次奠基。直到1880年10 月15 日,科隆大教堂举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礼。当时,它以其157 米高的两个塔楼荣膺世界最高建筑物的美誉,是建筑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
科隆大教堂占地8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 平方米,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 米。主体部分就有135 米高,大门两边的两座尖塔高达157米,它至今也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大教堂全部由磨光的石块建成,整个工程共用去40 万吨石材,加工后的构件总重16 万吨,并且每个构件都十分精确,而至今专家们也没有找到当时的建筑计算公式。大教堂内分为5 个礼拜堂,中央大礼拜堂穹顶高达43。35 米,各堂排有整齐的木制席位。大教堂四壁上方的玻璃窗用彩色玻璃镶嵌出《圣经》故事,这些玻璃镶嵌总计有1 万平方米。教堂的钟楼上装有5 座响钟,最重的圣彼得钟,有24 吨。登上钟楼,可眺望莱茵河的美丽风光和整个科隆市容。
科隆大教堂保存有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成千上万张当时大教堂的设计图纸,成为研究中世纪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宝贵资料。还有从东方去朝拜初生耶稣的“东方三圣王”的尸骨,被放在一个很大的金雕匣里,安放在圣坛上。这里还有最古的巨型圣经、比真人还大的耶稣受难十字架以及教堂内外无数的精美石雕。
夜色中的科隆大教堂最为壮观:装在四周各建筑物上的聚光灯向教堂射出一道道青蓝色的冷光,教堂中央的双尖顶直刺云霄,一连串的尖拱窗驮着陡峭的屋顶,整座教堂显得清奇冷峻,充满力量。
科隆大教堂是科隆的骄傲,也是科隆的标志。它与巴黎圣母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马克思故居
位于德国古城特里尔市布吕肯街10 号的马克思故居,是一座灰白色的3层楼房,淡黄的粉墙、棕色的门楣和窗沿、乳白色的窗扉,是当时德国莱茵地区的典型建筑,始建于1727 年。1818 年,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律师租用了这所房子。同年5 月5 日,马克思诞生在这里。当年,楼上是马克思一家的住室,楼下是律师事务所。马克思一家在这里住了一年半时间。
1928 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以近10 万帝国马克从私人手中买下了这座当时已改为铁器店的马克思故居。以后将其改建成马克思、恩格斯纪念馆。1933年,德国纳粹上台,故居被没收,文物被洗劫一空。直到1947 年5 月5 日,马克思故居被辟为纪念馆开放。
纪念馆的第一层有4 个展室:第一室,里面为接待室、问讯处;第二、三室,专门举办各种专题展览;第四室,为电视录像放映室。在第二展室中展出有马克思的出生证书、马克思与燕妮的结婚盟约和结婚证书,还有马克思家庭成员的照片、马克思的英文死亡证书等。
第二层上的第一展室是马克思父母的卧室,马克思就是在卧室后的小套间里出生的。墙上挂着许多照片、文件、手稿,玻璃展台里陈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和有关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马克思的毕业论文、博士证书等。第二展室介绍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建立友谊到逝世为止的这段时期的情况。第四、五、六室介绍了马、恩与同时代革命家们的交往、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各国工人政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历史。在第五展室里陈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身铜像。他们肩并肩地站在一起,深邃的眼神凝视着前方。
故居第三层上第一展室介绍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玻璃橱里陈列着《共产党宣言》的各种版本。其中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目前在世界上只有3 本,还有陈望道根据日文版翻译的最早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第二展室的展橱里陈列着马克思的《资本论》。《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 年在汉堡出版,总共印刷了1000 本。第三展室收集了马克思许多著作的第一版,马、恩赠给友人的书籍,马、恩照片原版,手稿,书信,马克思赠给父亲的诗集的手抄本和马克思为燕妮收集的民歌等珍贵文物。
马克思故居的展览,系统地展示了马克思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业绩。1981年,在离故居不远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大楼,成立了马克思故居研究中心。1983 年3 月14 日,马克思逝世100 周年之际,马克思故居研究中心还举办了关于马克思故居的特别展览。
歌德故居
歌德故居坐落在德国魏玛市弗拉恩普兰大街的拐弯处,是一幢米黄色的3 层楼房。从1782 年到1832 年,歌德在这里生活了50 个年头。
歌德出生在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裕家庭,16 岁时,他曾遵照父亲的意愿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但他真正爱好的是自然科学和艺术。18 世纪70 年代初,他创作了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长诗《普罗米修斯》等作品,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残暴和虚伪,吹响了叛逆的号角。歌德一生创作了150 多卷作品,是一个与莎士比亚、但丁、托尔斯泰等人并驾齐驱的文学巨人。
1775 年,26 岁的歌德应魏玛小公国公爵奥古斯特的邀请来到魏玛,深受奥古斯特公爵的信任和爱戴,先后担任过枢密顾问官和首相等职。1782 年,歌德被赐予贵族身份,住在市内官邸,即现在的故居。
故居的16 个房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装饰考究,富丽堂皇,是歌德接待达官显贵的地方,如黄色接待室,用来接待、宴请显贵,应酬交际;朱诺室曾接待过黑格尔、海涅和门德尔松等人,这些房间现在都按歌德生前的原样陈列。而另一部分用于家庭生活的房间,则陈设非常简朴,有小客厅、藏书室、卧室和工作室等。
歌德一生中还热衷于研究自然科学,包括地质、矿物、光、生物和解剖学等,他写过《颜色学》一书。是他第一个发现了人的颚间骨,他还在光学上提出过新的理论。在故居里陈列着许多歌德亲手制作的动植物和矿物标本。
歌德说过:“一切涉及舒适的事宜都与我的天性相违背。您在我的房间里找不到沙发,我总是爱坐那张老式木椅。舒适豪华的陈设会扰乱我的思维,使我陷入一种迟钝怠惰的状态。”他的工作室里只有书桌、椅子和几件家具。
歌德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他写作用的一张斜平面桌子仍然摆在故居中。工作室的里间是藏书5400 多册的书斋,现在也按原样保留着。歌德在他狭窄简朴的工作室里写出了《浮士德》、《威廉。麦斯特学习年代和漫游年代》以及大量诗歌。
歌德的卧室在工作室的隔壁,为一小长条形,唯一的窗户向花园敞开。
墙上挂着一些地质学和声学的图表以及温度计、晴雨表和一个灯伞。室内只有一张床、一个小方桌和一把矮脚靠背木椅。1832 年3 月22 日,83 岁高龄的歌德就坐在这张椅子上停止了呼吸。
故居里还藏有歌德的手稿、信件等。1885 年,这所房子被辟为歌德纪念馆,每年都有近百万游客前来拜谒。
德累斯顿画廊
位于德国古城德累斯顿市中心的德累斯顿画廊,藏有大量世界名画,是一个世界驰名的艺术宝库。德累斯顿历史上是萨克森王国的首都。从17 世纪末,萨克森王国的国王就不惜重金,开始收购欧洲各国名画。100 多年前,建造起这个画廊,陈列所藏珍品。
德累斯顿画廊收藏有文艺复兴时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名画作品,2000 多幅作品囊括了欧洲各主要画派,有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和德国等艺术大师的杰作。在整个画廊的38 个展室里,共陈列了650 多幅名画,其中,以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最为著名。
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受教皇乌斯二世的委托为西斯廷教堂所作的《西斯廷圣母》绘于1512~1513 年间,画中圣母和小基督的形象都是来自生活中的真实形象,使人感到极其亲切。在提香的作品《捐款》中,眉清目秀、正直善良的基督与贪婪而伪善的皇帝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神圣之夜》中,画家科雷基奥运用了透明画法,色彩柔和、生动、丰富,画面上充满欢乐、幸福、健康的气氛,画中圣母玛丽亚在强光的映照下,形象十分光辉动人。
在德累斯顿画廊还展出有15、16 世纪德国艺术大师的作品,如丢勒的《一个青年男人的肖像》。17 世纪荷兰画坛居统治地位的法兰德斯画派的代表人鲁本斯一生共创作了50 幅名画,德累斯顿画廊收藏了其中的19 幅。尼古拉。普桑是法国17 世纪绘画大师,在他的作品《休憩中的维纳斯与小爱神》中体现了法国古典主义的诗情画意。
德累斯顿画廊还收藏有委拉斯开兹、卡萨。弗兰斯科、伦勃朗、格雷夫。安东、委罗奈塞、老克拉纳赫、考夫曼。安格利卡、华多以及皮亚齐埃塔等各国名画家的传世之作。
除油画外,画廊还收藏有一批彩色粉笔画。如意大利女画家卡利拉。罗莎巴的100 多幅粉笔画、瑞士画家耶安。埃地耶。利奥塔尔特的肖像画等。
画廊所在的茨温格尔宫,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筑,宫内处处有精美的石雕,其中最著名的是14 位出浴仙女的雕像。宫内还设有数理厅、瓷器展览室、锡器陈列室、戏剧博物馆、动物博物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