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山植物室是用石头模仿高山峻岭堆砌的,来自北极和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的珍奇植物都种植在石缝中。为模仿高山和北极的寒冷气候,室内不仅输入冷气,连土壤中也敷设了冷气管道。
丘园里既有大片的室外种植园和许多温室,还有大型图书馆、植物标本室和实验室。这座植物园将科研、教学和游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丘园的标本室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标本室,藏有来自各国的700 万份植物标本。标本室还负责编辑出版《丘园索引》、《丘园公报》和《植物杂志》等刊物。
丘园是伦敦最具有东方色彩的一座花园,这里不仅有从中国引种来的花卉,还有一座中国风格的9 层宝塔,以及来自中国的一对大石狮。
威斯敏斯特宫
威斯敏斯特宫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英国最高立法机构——国会上、下议院都设在这里,所以威斯敏斯特宫也称议会大厦或国会大厦。
威斯敏斯特宫东临泰晤士河,沿泰晤士河南北向伸展,正门向西,占地约3。2 公顷。主体建筑是前后3 排长达287 米的宫廷大楼,两端和中间由7座横楼相连,从而构成一个整体。宫殿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各有一个高塔,西南角的维多利亚塔长宽各22。9 米,高102 米,全石结构,内部共分11 层,因为不怕火烧,所以被用来存放议会的重要文件档案。东北角的方塔是一座96 米高的钟楼,这就是建于1856 年的大本钟。钟楼上部的圆形大钟重达13吨半,直径为7 米,时针和分针的长度分别是2。75 米和4。27 米,钟摆重305公斤。每走1 小时,大钟即发出铿锵的报时声,余音袅袅。这只大钟的监制人为本杰明。荷尔爵士,所以钟楼被命名为大本(Big Ben)。英国电台、电视台每天播放的新闻节目,都是以大本钟的报时声为前奏。每当议会开会的时候,白天在维多利亚塔上升起英国国旗,夜晚则用灯光照射大本钟。
“威斯敏斯特”的英文意思是“西教堂”。因为过去这里是伦敦城西郊,又处在圣保罗大教堂以西,而且当初这里确实曾建有一座教堂。11 世纪中期,英王爱德华一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宫殿并重建了教堂。此后400 多年间,威斯敏斯特宫一直是英国的主要王宫。威斯敏斯特宫于1547 年成为英国议会所在地。它几经火灾,几次重建。1834 年的大火将原有建筑大半烧毁。于是英国政府决定建造一座举世无双的议会大厦。著名建筑设计师查尔斯。巴里的设计方案被采纳,工程于1840 年动工,1857 年完工,共耗资300 多万英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院的会议大厅被炸毁,后于1950 年重新建成。
这就是今天的威斯敏斯特宫。
威斯敏斯特宫的建筑虽不算古老,但宫内确有一处古迹,那就是威斯敏斯特大厅。它是当年王宫中的一座宴会大厅,建于15 世纪初。后来被用作审判头等政治犯的法庭。本世纪以来还在这里举行国葬典礼,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遗体告别仪式就是在这座大厅里举行的。
威斯敏斯特宫里共有14 个大厅和600 多个房间,首相和内阁大臣在这里都有自己的一套办公室和会客厅。一座圆形的中央大厅将上、下议院分开:南面一半是上议院,北面一半是下议院。在两院大厅和走廊里,有许多以历史和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大幅壁画和石雕像。
两院的议事厅是这座议会大厦里最重要的地方。上院的议事厅长27。5米、宽14 米,红色装潢,陈设讲究。正面坛台上有英王宝座。坛台前面是议长座位,两边各有4 排红色长条皮椅,是议员的座位。下院的议事厅长23米、宽14 米,装饰以绿色为基调。大厅中央设一长桌,议长席在长桌北面,两旁的议员座位是几排长条硬椅。二楼上还设有记者席和观众席。
女王、上院议员和下院议员进入议会大厦时必须从不同的门进入。普通游客参观要走大厦正面的史蒂芬门。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坐落在英国伦敦议会广场西南侧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正式名称为“圣彼得联合教堂”。它最初由笃信宗教的国王“忏悔者”爱德华一世于1050年下令修建,1065 年建成。现存的教堂为1245 年亨利三世时重建,以后历代都有增建,直到15 世纪末才告竣工。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全长156米,宽22 米,大穹窿顶高31 米,钟楼高68。5 米,整座建筑既金碧辉煌,又静谧肃穆,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杰作。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既是英国国教的礼拜堂,又是历代国王举行加冕典礼、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大礼堂,还是一个国葬陵墓。从11 世纪胜利王威廉开始,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七世外,所有英王都在此加冕登基,当今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是于1953 年6 月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举行加冕典礼的。
每当新国王加冕时,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布置得焕然一新。各国代表、皇亲国戚上千人云集一堂,喇叭齐鸣,圣诗班高唱圣诗。大主教将王冕戴在英王头上。英王加冕宝座在圣爱德华小教堂内,宝座下有一块称作“斯库恩”的圣石,原是古苏格兰国王传统的加冕座位,后被爱德华国王征讨苏格兰时将它夺过来,并在石上配了一把橡木椅子。以后历代英王登基时就在这椅上端坐加冕,因此,这把样子一般的椅子和下面的石头成为神圣的国宝。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还是英王的墓地。1066 年撒克逊王爱德华死后就埋葬在这里。从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的20 多位国王都埋葬在这里。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亨利七世的教堂和陵墓,它位于中轴线正中的最后方,占据了整整三分之一的面积。它那纤细华美的穹顶,五彩缤纷的旌旗,给人以明快欢乐的世俗气氛。在它的右面,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陵墓;左面是被伊丽莎白一世处死的苏格兰玛丽王后的陵墓。教堂内的“诗人之角”因埋葬14 世纪诗人乔叟和文艺复兴时期诗人斯宾塞而得名。后来,英国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如莎士比亚和狄更斯、哈代等,都在这里建有墓室或墓碑。此外还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如达尔文、牛顿、克伦威尔、丘吉尔等。当地人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称为“荣誉的宝塔尖”,如果死后能葬在这里,是无尚光荣的。
在教堂西大门内,正中地上一块镌有金字被深红色罂粟花环绕的黑色大理石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无名英雄墓碑,下面埋葬着一名由法国战场上运回的士兵的尸体。墓志铭为:“无名者最有名。他们为英王、为国家、为人类和平正义而牺牲”。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仅历史悠久、建筑宏伟、雕塑精美,而且是英国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是英国南部的主要河流,发源于英格兰西南部的科茨沃尔德山,由几条细细的山涧溪流汇集而成。泰晤士河全长336 公里,流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流域大部分在伦敦盆地内,下游向东流去,经牛津、雷丁、伦敦等地注入北海。
早在25 万年前,属于欧罗巴人的原始人类就已在泰晤士河流域从事渔猎生活。古老的泰晤士河与大不列颠岛上的人民世代相伴,它目睹了古罗马军队的占领,目睹了大英帝国的兴衰。它曾是一条繁忙的运输通道,伦敦港每年吞吐着数千万吨货物。现在,泰晤士河已不再是一条重要的通衢 ,而成为风景优美的旅游景点。英国有名的古堡、宫殿、教堂、公园、博物馆、商业中心、高级酒店、文化艺术区以及国会大厦和政府重要机关等全都集中在这条河的两岸。
沿泰晤士河顺流而下,两岸有一望无际的田野、绿色覆盖的山岗、丛林环绕的小村镇。河水流到牛津然后拐弯向东。英国最古老的学府牛津大学就坐落在这里,牛津大学创办于12 世纪。沿途经过温莎古堡,即来到汉普顿皇宫,这座建于1514 年的雄伟宫殿内有不少艺术品,还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泰晤士河继续东流,经过里奇蒙德,再过英国皇家植物园,即进入伦敦西区。
优美的田园风光代之以繁华的都市景象。
伦敦被泰晤士河分为南北两半,伦敦的重要部门都集中在泰晤士河北岸的伦敦西区。这里有议会大厦,“英国的象征”——大本钟,还有威斯敏斯特教堂。议会大厦的东边是英国的政治中心,许多重要的政府部门都坐落于此,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首相府——唐宁街10 号。这是一座普通的灰色三层楼房,但却是英国的神经中枢。
泰晤士河穿过伦敦市中心,这一带桥很多,滑铁卢桥、黑僧桥、伦敦桥、塔桥等相距不远,横架在泰晤士河南北两岸。在泰晤士河上共有桥梁27 座,座座形状不同、风格各异,它代表着英国的“桥文化”。塔桥是泰晤士河上最雄伟的一座桥,它的两个高达数十米的桥墩上,各有一座5 层方形高塔。
桥墩与两岸用钢缆吊桥连接。高大的船舶经过塔桥时,就将桥面吊起;船通过后,吊桥放下,桥上恢复通行。
泰晤士河经过塔桥,就进入伦敦东郊。在塔桥处,河面宽229 米。塔桥以下为喇叭形河口,河道显著增宽,到河口宽为8。9 公里。静静的泰晤士河水开始奔腾着向北海流去,汇入大西洋的洪流。
英国的工业革命曾给泰晤士河带来极为严重的污染,水质变化,鱼类绝迹,河水散发着恶臭。直到20 世纪初,泰晤士河仍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60 年代初,英国成立了治理泰晤士河的专门委员会。到1975 年,污染问题基本解决,泰晤士河恢复了生机。
特拉法尔加广场
特拉法尔加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