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入慈悲三昧耶,魔杖悉化为吉祥瑞供。其他如降伏狂象,佛掌一伸,狂象即伏。(印度麻尊札有象群,疯狂,佛以手抚之,象驯如初。)又如提婆达多,妒佛声誉,先坑地蓄火而掩覆之,又於食中预置毒,伪为迎佛供养。佛至庭中,火坑自露,化为清池,现出莲花,其家人渐愧,不敢复以毒食进,欲另易之,佛谓之曰,沙门内毒已去,外毒无害,受而食之,如常,其自离怖畏及令他解脱怖畏如是。经论中所载此类事迹甚多,如贪心最重之阿难,痴心最重之周利盘陀伽,及罪过最重之梭麦阎罗(即前说须杀足千人者),食人之罗刹错马拔(瞋大力亦大),均经调伏而证阿罗汉果。乃至老檀越白节,年八旬余,将死,诸阿罗汉均无法摄受,佛令其出家受戒而度脱之。以佛大悲,不分亲怨,一切平等,亲如罗睺罗(佛之子),仇如提婆达多,等无异视。一次,提婆达多以服药过量腹痛,佛往视之,云:我心视汝与罗睺罗无异,此心若实,语已当应手而愈,抚之,果然。佛於有恩无恩,均作利义,非如凡夫,心分彼此。如经说佛度恶相女故事,及度十八种恶相子故事,乃至绝无福报之勒嗡乞丐,均被救拔。勒嗡家本富有,自彼生後,父母双亡,家败无归,依戚戚败,依友友败,入乞丐群,则群丐终日乞不得食,由是人皆绝之,无与俱者。孓身饥卧路侧,佛见怜之,与钱二枚,令市花遍供僧伽,佛复令僧伽全体受供,为之回向,由此渐有所获,卒得出家成道。以上所举佛之离怖具悲殊胜方便,虽二乘及菩萨皆有未逮。然二乘菩萨亦堪为皈依境者,以声缘亦具解脱方便,自能解脱,即具有经验,於有恩无恩,亦具有慈心,能同作义利,不过无佛之大悲耳。一说,二乘菩萨亦具有大悲。总之,有悲心方堪为皈依,声缘如是,菩萨更不待言。又,果能生起一种怖畏,但皈依一境则可解脱,昔有商人入海采旃檀,归舟遇风,猛忆其弟为僧,因呼念之,风顿息。不过欲解脱三途苦,则非虔依三宝不可,亦犹重病,非良医良方良侍疾者,不能愈也。
  九月十一日讲
  三、皈依法(一称皈依量)。分四。一、知功德。二、知差别。三、自誓愿受。四、不说余皈依处。
  一、知功德:(初)念佛身功德,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紫磨金色,光明为性,常光数丈,使人瞻仰无厌,见佛相者,能止恶生善,种成佛因。又佛能普及十方,随类现身,在南洲现十二种事业差别不同,无有穷尽,於他方世界,亦复如是。又能随有情根器,或现佛身、或现菩萨身、或现声缘身、或现梵天王转轮王等身,应机施教,不一其相。其为凡夫虽现丈六金身,而实广大无量。昔有菩萨以神通力,欲测佛相,曾自化身四万由旬,尚不能见佛顶,又飞身超过百千万亿佛土(世界),仍不能见佛顶,佛身之广大无边,即此可想。复次,佛身功德,又可作语意功德,如现臂放光说法,毛孔放光说法,肉顶放光说法,各在无量世界示现十二种事业,一一毛孔能现无量佛刹,一一佛刹能示无量教化,又能使无量佛刹纳於一芥,俱不可思议也。又佛衣离身常距四指,足不践地,常离地四指,而莲印加持地上所经微虫,七日受乐,终脱旁生苦。入浴,水不沾身,血肉筋骨皮肤,无有垢秽,以智为性,佛光所至,热狱化凉,寒狱化温,六道诸苦,无不顿息,以上为佛身神通。(二)六十妙音,为佛语神通,一音能说众法,故佛事业,以语事业为第一,以开示解脱道,语业具特殊故,佛语无远弗届,昔目犍连尊者曾测佛音远近,乃由百步外百由旬乃至越一世界,迨至九十九世界莲花佛国,闻佛说法音,等无差别。(三)禅定,为佛意神通,世人修定,或能知宿命等,皆受佛禅定力之所加持。佛意功德,总为悲智二分,与声缘共者三十四种,与菩萨共者三十七种,其不共者三十九种,共一百一十余种。如八圣道分,声缘仅得佛之相似一分,不能得真实一分。又如八解脱门,菩萨与佛共者,亦仅得其相似一分。至相似亦不能共者,如十力、如四无畏、十八不共佛法。详见《庄严经论》。阿底峡云:”佛智於一刹那能遍了知一切境界。”但此说经部有部不尽承受,以为佛智固属遍知,而一刹那亦不能遍一切所知,须经过分别,乃能遍於一切,否则所知为有边际。此处所谓一刹那遍一切者,谓佛一念遍深广真俗二谛,如瓶属於俗谛方面,瓶之因相、果相、性相、质料、自色、他色等异门种种,佛一刹那遍知,同时於瓶之真谛方面,其甚深不可量者,如法性体与真空性体,等无有异,如滴水与海水之法性无二之甚深义、亦清晰显现。故佛与声缘智有共不共之分,非智体各别,乃同一智,程度有分别耳,如一宝放各种光,随用异名然。就十力论,如(1)知处非处力,系就佛心於缘起法不颠倒澈底遍知立名。处,谓如布施得何种果,悭吝得何种果等为处。非处,谓如善业得苦果,即属非处。佛悉遍知、以佛无倒知故。又(2)知业非业力,系就佛心於造业受果不颠倒,澈底遍知立名。又(3)一切胜解力亦同,佛於一切有情十方三世业果,差别交互影响,具足一切胜解,遍知一切有情心色二法种性差别,故能使一切有情,皆得调伏解脱。至一般圣者,於此有情所生意乐,则起胜解,而於不意乐法,则不生胜解。又(4)知器非器力,即知其根器或利或钝,如具足信、念、进、定、慧五根者为器,余为非器,佛心遍知。又(5)知一切趣入道力,如何趣入三途人天,如何趣入解脱道,佛心遍知。又(6)知一切禅定力,禅定中有种种异门,佛心遍知。如四禅、四空、灭尽定能於一刹那遍入诸定。又(7)知一切过去力,任一有情,过去一切生中事,佛心遍知。(8)知未来究竟力,任一有情,未来受生至於究竟,佛心遍知。又(9)知漏尽力,即灭尽烦恼力,烦恼如何灭尽,尽断後,法身本体如何(清净涅槃),佛心遍知。此皆佛意所显智力差别,声缘虽亦有此智,但不遍不圆,不能於一刹那了知一切,故经部等不能忍受此说也,故惟佛遍知。(10)余所知增上。以上明佛之智德。修此时,当观想顶上上师即佛,心中放光,照见对面虚空中佛、菩萨、本尊、上师、声、缘、空行、护法等。
  九月十二日讲
  再就佛意之悲德言,若有有情以旃檀涂佛左臂,至诚供养,又一有情以刀斧砍佛右臂,佛对二人同一悲悯,犹如一子。经中有谓佛爱有情较母爱独子,胜百千万倍,不可为量。彼母之於独子,爱之固切,然犹不如自爱其身。佛爱有情,视凡夫之自爱其身,犹胜千万亿倍。佛悯有情心力,一切平等,超过一切境,一切时,无有任何一境有情,出乎佛悲悯之外,亦无任何一时有情,不在佛悲悯之中。
  复次,佛之事业功德,譬如明净宝石,置於白处则白,置於黄处则黄,随缘而异,与缘相应。佛之俱生事业功德,亦复如是,遇菩萨众,则现报身而为说法,遇菩萨以下,则现化身而为说法,遇凡夫则现帝释、梵天、人非人等,随缘而起,皆不作意。任遇何人,现报、现化、现说何法,任运应机,如宝之变色,使各得益。总佛意语身功德,如经所云,不可说,不可说,犹如鹏鸟欲尽虚空,鹏力有尽,虚空无尽。凡夫欲测佛德,亦惟己力有尽,佛德无尽也。
  佛之无边功德,皆由教证二法而生。能生佛功德之法功德,其无边际自不待言。如是具足无边功德之法宝,能如理以修以行者,乃圣贤僧伽,故贤圣功德亦属无边。略言如是,详阅经藏自知。
  二、知差别功德,可照《摄抉择》分所说六种思之。
  三、自誓皈依,(一)须自认佛为皈依大师,如人在重病中渴望良医。(二)须自认法为正所皈依,如重病人渴望良药。(三)须自认僧为助伴,如商人载宝自海运归,渴望舟人协助安全到家。
  四、不说有余皈依处,此为坚固正信之皈依,故对於内外大师、内外教法、内外助伴,应先监别,加以决定。然後正所皈依,得以清净无染而不摇动。所谓内外差别者,亦如前说;佛,垢净德圆,余师不能如是。法,正净无诳(由善因决得乐果,至於究竟),余法不能如是。再说内外教法之不同,佛法对於善恶之分析,无丝毫或紊,外道则反是,欲求乐果而所行则为苦因,如拔发外道、悬树外道、坠岩外道等修法,是为不同处。如是对於内道大师与教法,既有认识,一心皈依,因是不得与外道伴侣共住,是为不说余皈依处。
  总上四种知功德、知差别、自誓愿受、不说余皈依处。观想前面所显皈依境在上,三途苦在下。次思如何脱此苦,惟有皈依三宝,三宝如何能救,因三宝功德不同故,由是从心孔中生起诚敬皈依,譬如有人在後执刀临颈,从异常恐怖心中,深知前面三宝具救护功能,决能救我,如是发起皈依,心思口念,决得加持。故皈依……云者,即具有希望力在内。心如是皈依,口自然随念,陈明祈祷,或不陈明,但心念诚敬,恳切而诵皈依文亦可。所谓皈依体者,亦即此恐怖与诚信希求依怙之心,如死囚希求一与己相识,有权能救之官长,身心立刻全体投付,即为合量之皈依。博多瓦云:”此等内心变动之皈依,不特在家人,即出家年老者,亦恐多未生起。”故皈依依量,内涵虽有多种,而以此种心境为主,即不论违缘顺缘,一心依靠三宝为心。又有因皈依与果皈依,知三宝确有能救护功德而皈依者,是因皈依,自己方面,为救解自他生死苦、三途苦,欲得三宝果位而皈依者,是果皈依。又认佛是皈依大师,是因皈依,法为正所皈依,是果皈依,僧为皈依助伴,是因皈依。
  九月十三日讲
  四、皈依胜利,如《道次》分八,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