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贪执。故菩萨对於受用,应生舍心而修施度。次对於三界火宅,如欲发生认识,即须清净兰若,故须戒度。其次,凡平常善法不成就因,皆为不忍与不进。菩萨为欲不退堕於生死,故须忍进二度。
  子二、兼说次第决定。分三。丑初、生起次第。丑二、胜劣次第。丑三、粗细次第。
  丑初、生起次第。
  「若有於受用不顾不贪之施,则能受戒;若具防止恶行之戒,当能忍辱;若有不厌难行之忍,则逆缘少,而能精进;若於日夜勤行精进,则心於善生起堪能之三昧;若心等引,则生通达真实如所有性之慧也。」
  於财能施不著,始能受戒,例如出家戒,即须先不顾家。次具防恶戒,始能忍辱。凡受外害能忍而不报者,多由顾念自所受戒之故。譬如菩萨戒不应捶打禁闭出家众,如遇出家众加害,生起夺衣送狱之念,旋念此戒条文,即能容忍。忍又分不报复忍,与不厌难行忍。若有後一忍,则退缘少而精进多。若有日夜勤行精进之力,则能引生正定,心於善缘堪能安住。若心定者,则能通达真实胜义。由定生慧之理,譬如夜间欲观细微图画,必须摇动之灯光。故欲通达真实,即须定力。引生定力,即须精勤力。欲生进力,即须忍耐违缘之忍力。欲生忍力,即须防恶之戒力。欲生戒力,即须不顾家财受用。若贪家财受用,即不能守戒。比丘戒仅具三衣,不住高广大床,住静室等,即所以练习其不贪之习。菩萨戒如无不顾不贪之舍心,则不能守戒。例如头条自赞毁他,悭吝法财,均由未能看透财物,乃生赞毁悭吝加行。以下各条,亦多於此有关。故菩萨欲能守戒,即须先有舍心。
  丑二、胜劣次第。
  「胜劣次第者,前前劣,後後胜也。」
  胜劣次第,前前劣,後後胜。六度为大乘,在自乘中有胜劣。推之各乘亦有优劣。在自道内最後殊胜慧度,以大乘菩萨欲入地道诸果,直至圆满菩提,非慧不可。故云:「若无智慧度,余度如盲引。」故前五为成就慧度资粮。如未证得慧度功德,凡慧中应断应离之事,非前五度所能办。次、殊胜为定,定固能安住善缘,降伏粗惑,但破惑非其所能。且具慧者必有定,有定者不必有慧。推之精进,固须前三始能圆,但进,无伏惑之力。且有定者必有进,有进者不必有定,推之忍戒等亦然。总之,前者为後者因。有有忍必能具防恶戒,戒本体不能自净,必以忍力使净。戒比施亦然。依施不得现上果,必有戒乃得施,因所感福果必以戒护,乃无穷尽。无戒之施,多感龙族,故施须以戒增上之,故後後胜於前前。
  丑三、粗细次第。
  「粗细次第者,前前较於後後,以易转而事易作,故相粗显。反之後後较於前前,知与行俱难,故前粗後细也。《庄严经论》云:『依前而生後,住於劣胜故,粗显及细故,说彼诸次第。』」
  粗细次第,前较後易转、易作,故粗。後较前难转、难作,故细。颂云:「依前而生後,安住胜劣故,粗显微细故,说如是次第。」
  癸三、修学之次第如何。分二。子初、行者总修学法。子二、别於後二度修学法。
  总修学法,缘他有情,为增上生起真实菩提心而行六度,即自成熟佛法。如不先自成熟佛法,专恃空性,是积忏,未足,不但不成,或反退堕,自利尚且不能,焉能利他。如由自先成熟佛法道理,则如果之自熟,疮痂之自落。倘不由此大乘道,谓别有大乘,则如强摘生果,强揭疮痂。
  子初、行者总修学法。分二。丑初、学行六度成熟自佛法。丑二、学行四摄成熟他有情。
  丑初、学行六度成熟自佛法。分六。寅初、布施学处。寅二、戒之学处。寅三、忍之学处。寅四、精进学处。寅五、静虑学处。寅六、智慧学处寅初、布施学处。分三。卯初、施之自性。卯二、施之差别。卯三,身心生起之法
  卯初、施之自性。
  「舍之善思,及彼发起之身语业,是彼身语於施趣入时之思也。彼中圆满布施波罗密者,非待以所施物惠舍於他,令诸众尽离贫苦,谓但自坏悭执,并将施果舍他之心修习圆满,则成就施度也。」
  《菩萨地》释施自性,谓由心发起舍之善思,及身语发起,由时间上转入。施度圆满须具四相,即无悭吝施、空性施、随他意施、依他根器成熟施。四相全具,即为圆满。否则破除不顺方之一切悭执,施心圆满,亦能圆满施度。所以必释明此施之自性者,通常以与物为施,此处则注重与物时之舍心为施。徒与物,属外表,不属於施。盖施之精义,为无贪之心。或又误解圆满布施,谓随众生之需,尽除其贫苦,为布施圆满。如照此说,则佛亦未圆满,以现时众生尚多贫苦,岂佛昔之行施未圆满耶。(此余个人体会之言。)应谓自所有身、财、善根,一切破除悭执,至心施他,并布施所得果报亦施於他。由修此心到极圆满,即为圆满施度(波罗密)。但此处所谓圆满,不过就已合布施量而言,谓为到彼岸。非指无学之圆满,以菩萨尚有学处故。故到彼岸与圆满尚有粗细之不同。
  卯二、施之差别。分二。辰初、对人不同之差别。辰二、施自性之差别。
  辰初、对人不同之差别。
  「财施,为在家菩萨所作,出家菩萨应行法施,不行财施。是《菩萨别解脱经》中所说也。此中密意,谓於闻等当成障难,此《集学论》中所说也。然此是遮出家求财而舍施,若於自善所作无所防损,以昔福力多所获得,则亦须行财舍也。夏惹瓦云:『我不为汝说舍之胜利,但说执持之过患。』是於出家之碌碌营求,积集财货,於戒多生疮瘩而行施舍,为不悦之言耳。」
  施之差别,在家者以财施为主,出家者以法施为主,此出《菩萨别解脱经》。但出家众亦非绝对不用财施,不过不求财以施,以求财则障闻思修故。《集学论》言之甚明,谓遮求财而施。若以自善所作,或昔福所获,则亦须行财施。此不过分有意义、无意义之二。前为障大义小,後为障小义大,故作。在家方面,则以难易而分。在家众施法难,施财易。但亦有以闻思修为主之菩萨,则应准出家例,如仲登巴是。昔霞惹瓦为弟子说:「我不为汝说舍施胜利,但说执持过患。」若出家众汲汲营求,聚集财货,则於戒律多生疮疱,故霞惹瓦谓,如此财施,为不悦耳之言,在诸佛对此,亦不悦耳!
  辰二、施自性之差别。
  「施自性之差别有三:一、法施者,宣示无倒正法,及工巧等,世间无罪之事业边际,如理教示,并使受持学处也。二、无畏施者,於王贼等人之怖畏,及狮虎等非人并诸水火大种之怖畏,悉救护之。三、财施者,舍财於他也。」
  施自性之差别:一、法施,即无倒宣说正法,或写经施,或工巧医药及世间无罪事业边际,以授於人,或教受持学处等是。二、无畏施,救护其他怖畏。三、财施,施身,如头、目、手、脚、妻、子、宫室,是其大者,财物是其小者。法施最胜,次无畏施,次财施。
  卯三、身心生起之法。
  「於身心生起之法者,若於身财有悭吝者,不成施度。悭吝,乃贪所摄,虽劣乘二种罗汉,亦并种子摧断无余故,是故非仅唯除碍施遍执之悭吝,须至心生起将一切物於他施舍之意乐也。此中须修摄持之过患,与施舍之胜利。初者如《月灯经》中所说,见此身不净,命动若悬岩之水,身命二者,是业所自在,全无自主,妄加梦幻,须断除於彼之贪蓍。彼若未遮,则随贪增上,展转积集诸大恶行,而堕赴於恶趣也。次者、如《集学论》云:『如是我身心,刹那刹那去,无常有垢身,若以得无垢,菩提岂非彼,无价而获耶。』正生起之法者,如《入行论》云:『虽身及受用,三世一切善,为利有情故,无惜当舍施。』谓以身、受用、善根三者为所缘境,舍於一切有情之意乐,当数数而修习之。
  复次当知,以现在胜解未熟,观力微弱,於有情所,虽以意乐已施身竟,然肉等不应实与。虽然,若不修舍身命之意乐,无由串习,则以後身命亦不能舍,如《集学论》中说,须从现在而修意乐也。如是若於已至心舍与有情之衣食等而为受用,忘为利他而当受用衣食等之意乐,以受著自利而受用者,则成染犯,若无爱著,或忘缘一切有情之想,或贪为余一有情故者,非染堕也。於彼等回向於他之物,作他物想,若为自故而受用者,成不与取;其价若满,则成别解脱之他胜。若作想云,受用他有情之财,应作他事而受用者,则无罪。此《集学论》中说也。成他胜理者,谓至心回向於人趣,彼亦了知摄为己有,作是他物想,为自利而取,若满其价,有可成他胜罪之密意云耳!
  复次,以至心净信,分别变化无量种类所施之法,以胜解而施於有情之胜解行者,则少用功力,增无量福。此为菩萨具慧之布施,是菩萨地中说也。虽於学施度之时,若能具足六度而修学,其力尤大,尔时防护於声闻独觉作意之戒,及於种智之法胜解堪忍,而忍他骂,为令上上增长故,发起欲乐之精进,以不杂下乘之心一境性,将彼之善,回向於圆满菩提之静虑。於诸能施所施受者等,有了知如幻之慧,具六度而行之。」
  於身心须生起摧毁身财受用之悭吝无余。但仅此亦尚不得为施度。以悭为贪之一分所摄,二乘人已尽断贪种,然不得为已满施度。是故不仅摧毁障施之悭心,即为施度,须以菩提心摄持,以一切身财受用至诚施他之意乐,乃为施度。此意乐又须具足二因乃能生起,初修执持过患,次修施舍胜利。如《月灯经》说:「身不洁净,命如悬瀑。身命二者皆业所自在,全无自主,此粗分无我义。妄如幻梦。假相应当灭除贪著。若不灭除。则由贪著所引,造大恶行而往恶趣。」又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