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成为公园里的魔术师。各大报纸纷纷评论此事,说爱迪生是“新泽西的哥
伦布”。有的还不无遗憾地说,要是爱迪生能早出世50年,现在的人们就能
听到林肯的振奋人心的演说词了。
非常滑稽的是,英国正教的大主教也赶了来,以飞快地速度念了一连串
拗口的圣经人名。当他听到留声机传出的同样绕口的却十分清楚的声音后,
点了点头,满意地告诉爱迪生,他曾怀疑这里有诈,现在疑问解除了,因为
全美国也找不出一个能以如此速度重复这串人名的人。
爱迪生不无自豪的对《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说,“这个既无舌,也无齿,
同时还没有咽喉的设备却能留下你的声音。几个世纪以后,在你的身体早已
化为乌有的情况下,它还会对你不相识的一代又一代人、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你的每一遐想或每一梦幻。”
这个新闻人物顿时轰动全球,1878年春天,英国皇家学会特地举办了留
声机展览,巴黎世界博览会也派人远渡重洋,到该研究实验室亲取留声机样
机。美国总统也在白宫接见了爱迪生,给予他高度的评价。
各种荣誉接踵而来,各式宴会不期而至,要求签名、照相的人们更是排
起长龙。这一切使讨厌应酬的爱迪生难以招架。他目前最需要的是将时间用
来工作,暂时还不是改进留声机性能。几年以后爱迪生才做出第二代留声机,
他加了一个喇叭形的音筒,是作为扩音器用的。还用蜡筒代替锡箔,并且在
机箱内装入驱动装置,每次只要上紧发条,就可以自动录放声音,然而声音
长短还是不很理想。
其他发明家也热心投入到这新的探索中来,1881年,贝尔发明了同爱迪
生留声机原理一样,结构也相似的设备,只是录制方法不同。贝尔留声机的
… Page 11…
唱针纵横向运动,是在蜡筒上刻出曲线来,不像爱迪生的,在蜡筒上以一条
线刻成不同深度。
1887年,爱弥尔·柏林纳在贝尔留声机基础上改进,首次用圆盘形的唱
片代替唱筒,基本上形成了现代电唱机的雏形。同年,爱迪生把他的留声机
接上了电瓶,用电启动,然后用接有软管的耳机收听,颇像今天的随身听,
只是太大了些。直至晚年,爱迪生还在努力改进留声机。1878年他研制留声
机成功后,又马上转入到另一领域中,将全部的精力集中在解决吸引了科学
世界1/4世纪之久的问题上。
(六)让光明走进千家万户
早在19世纪初期,就有人探索用电来进行照明。在此以后的几十年里,
许多科学家前赴后继,为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一直没能研制出适用于普
通家庭的电灯。
爱迪生永远不会忘记,1869年,他刚流浪到纽约时,曾对着大街上刺眼
的电弧灯发呆。1878年他参观了电弧光灯后,宣称他将发明一种柔和的、价
廉的、可供选择的灯。
当时普遍使用电弧灯照明,但其耗电惊人,每一盏电弧灯都得配一台发
电机。而且灯光十分刺眼,打火后还冒出呛人的气味和黑烟,不能用于室内
照明。那时人们屋里仍用蜡烛或煤气灯,灯光十分昏暗。
爱迪生开始研究白炽灯。他首先收集有关照明的各种材料,由上古的油
灯,蜡烛到今天的煤气灯,以及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他先后摘录的笔记,
多达40000多页。1873年,俄国罗德金曾研制出一种白炽灯,但寿命极短。
是用碳条做灯丝,装入密闭的玻璃泡中。罗德金为研究白炽灯破了产,使许
多人对此项研究望而怯步,但爱迪生却经过反复比较,觉得白炽灯是正确的
设想。因为它成本低,耗电省,只要解决寿命问题,就最有可能成功。他在
笔记本中写到:“电弧灯太刺眼,我们需要的是小型电灯,并且它能够像煤
气灯一样,装置在千家万户。”
9月开始,门洛公园的研究人员投入到一场新的战斗。他们首先遇到的
难题就是:不知用哪一种材料做灯丝才能延长灯泡的寿命。
爱迪生他们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得不采用最笨拙的研究方法,就是想
到一种东西就做一次实验。在这期间,爱迪生表现了极大的耐心与毅力,先
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从各种金属,到木头、树枝、稻草等植物性材料,
还有马鬃、猪毛等动物性材料,凡是能够想到的东西,爱迪生都找来试验。
这方法太盲目,又要耗费大量时间与材料,可爱迪生似乎从未有过一丝厌倦
的表示。他始终都是那么兴致勃勃,带着游戏的神态轻松地唠叨着,让我们
再试试!有一次用白金丝做材料,效果好一些,可爱迪生随即笑道,“这太
贵了,我都买不起,咱们只要知道用它还行就可以了。”
可是别人却没有爱迪生那么乐观,经费日益减少,时间一天天过去,一
点儿头绪都没有,连许多专家也觉得这方法行不通。期待成功的新闻记者们
也早已失去耐性,竟用嘲弄的口吻在报纸上写道,“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先生
研制电灯的宏愿已成泡影”。
就像对待荣誉一样,爱迪生对这些嘲讽同样毫不在意。他总是指指自己
耳朵,表示听不见。但舆论越来越大,甚至有一个专家发誓,要是爱迪生能
研制出亮上20小时的电灯,有多少他就买多少。
有一天,曾在林伦港教爱迪生学电报技术的麦肯基站长走进了爱迪生的
… Page 12…
实验室。爱迪生在研究实验室建立以后,就请麦肯基站长来工作,实际上是
为了报答他的恩情,请来养老的。麦肯基来是心疼爱迪生,想让他休息一会
儿。可没想到爱迪生一眼看见他,就愣住了。麦肯基忽然明白过来,知道爱
迪生看中了他的红胡子,立刻就剪下一撮来。爱迪生从中挑了几根粗一些的,
先进行碳化处理,然后装进灯泡里,两人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可惜,又失败
了。麦肯基马上说,再试试头发吧。爱迪生摇摇头,头发、胡子是一样的。
他深情地注视了一下这位“老师”,突然眼睛又一亮,立刻对助手喊道:快
找棉线来。麦肯基立刻撕开了身上的棉外套,扯下一大截棉线递了过去。爱
迪生激动的双手打颤,而其他人也兴奋起来,仿佛看到了成功在向他们招手,
大家都感觉到这次“老头子”的直觉非同一般。
爱迪生先把棉线放进U形密闭坩锅里,再放入火炉里高温处理。等棉线
炭化以后,让它冷却,然后用摄子夹出来。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操作。炭
化后的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几次都夹断了。实验一直持续
了3天,第3天的傍晚,终于把炭化的棉丝装进灯泡,并抽出了灯泡中的空
气,封上了口。爱迪生接通了电流,顿时明亮而金黄的光芒照耀了房间,光
线柔和,大家欢呼了起来,这是他们日夜盼望的时刻,他们忘记了13个月的
艰辛与疲劳,一直守在这盏电灯旁,看着时钟一分一秒的走过。在连续 45
小时后,这盏灯的灯丝才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具备实用价值的电灯。而1879
年10月21日,这盏电灯点亮的这一时刻,被作为电灯发明日永远载入史册。
这件事又一次造成了空前的轰动,门洛公园又变得门庭若市。当地人把
电灯称作“烧红了的发夹”,并且表示怎么也不明白这小红丝是如何被装入
玻璃泡中去的。许多人争先恐后地来亲眼目睹电灯的燃烧,甚至还有人“趁
火打劫”。第一天参观结束,爱迪生研究实验室里就已经丢失了13个电灯样
品。
爱迪生为了扩大电灯的影响,在公园里装饰了一串串电灯,夜晚时一片
辉煌,更加引人注目,他本人也再次成为新闻热点,又一次好评如潮。而那
位声称要收购所有电灯的专家却不知踪影了。
爱迪生仍对电灯的寿命感到不满意,又开始进入了新一轮的试验,这样
又过去了两个春秋,爱迪生和助手们试验了世界各地6000多种植物的纤维,
最后发现日本的竹子比较理想。便派人专门赶到日本运来原料。此时电灯的
寿命已提高到了上千小时。这时,爱迪生觉得灯泡寿命已能够应付家庭使用,
于是便决定成批生产。1882年,生产了10万只。为了能推广这种新产品,
爱迪生又一次冒险,不顾每只灯泡1。4美元的成本,定价为40美分。并亲自
参与架设电线。最初电线第一个晚上就被全部割断。因为人们不了解电知识,
对此感到恐惧,怕纵横在空中的电线会引雷电下来。研究实验室的成员不得
不每晚上保护电线,并请报社配合宣传电的知识,打消人们的顾虑。爱迪生
还亲自走访用户,了解使用情况。有一次,一个住户开玩笑说,“这新灯什
么都好,就是不能点雪茄。”没想到3天以后,爱迪生派人送来一只电动灯
火机。
尽管采用了许多措施,但因采用串联的供电方式,一户电灯熄灭,全部
都随之熄灭,人们觉得不方便,因此用户数量不太多。
后来爱迪生把串联改为并联供电,由用户控制开关,大大地方便了用户。
并且还研制了主要的设备——发电机。以及开关,保险丝,绝缘带等配套设
备,使人们感到了电灯的好处,用户与日剧增。1903年,灯泡每年的生产量
… Page 13…
已增至4500万只。电灯完全取代了煤气灯。
后来,人们又对电灯作了改进,采用了效能更好的钨丝,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