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一个人的地位常常赋予人表面的权威,可是才德相符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因此,命运往往给那些才德与其职位不相称的人以惩罚。想像力往往贪功冒进冲在前头,夸大事物,不但想像出实有之物,还幻化出或有之物;而理智能够凭借经验,明辨事理,矫枉扶正。愚人不应鲁莽大胆,君子不宜懦弱胆怯。如果说自信能够为愚鲁单纯的人增加威信,那么对有勇有谋之人就是如虎添翼!
《智慧书·182》
木匠与赫耳墨斯神像
有一个木匠,很穷,他希望财神爷给他一个好运,于是诚信地供奉着一座木雕的财神赫耳墨斯的神像。尽管他不断地祈求,真心地朝拜,可是日子却越来越穷。最后,一气之下,他把神像从祭台上拿了下来朝墙头摔去。
赫耳墨斯神像的头被摔断了,一道金泉一涌而出。
木匠连忙拾起神像,说:“我想你简直是无理得使我无所适从。尊敬你,供奉你,可是却得不到好处;而对你不好,砸了你的神像,你却使我发了横财。”
处世潜规则
不要过于相信那些所谓的大人物,可能他们不过徒有虚名而已。如果敢于与这种人叫板,可能你的机会就来了。对那些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人,这种方法也是有效的。
笃行篇 与其百发百中不如适可而止白松与荆棘
谨慎不是胆怯,成功的一半就在这里
有的人生性谨慎,似乎先天就具备良好的判断力。这是一种智慧,有了这种智慧,尚未起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这种人的理智能够达到成熟,他们的判断力能够因时就势,左右逢源。这种人憎恶奇思怪想,因为这对谨慎的人会产生诱惑,在国家大事上尤其如此,国家大事需要万无一失。
《智慧书·60》
白松与荆棘
白松与荆棘互相争吵。
白松自傲地说:“我质地优良,躯干粗壮,既可以做庙宇的屋顶,又可建造船只,你能做什么呢?”
荆棘说:“如果你一想到劈你的斧头和锯你的锯子,你恐怕还是愿意做荆棘吧。”
处世潜规则
平淡无奇的生活也许比富有离奇的生活更少些痛苦和危险,因此,任何奇谈怪论都是不为谨慎的人所容纳的。
笃行篇 与其百发百中不如适可而止狼与老太婆
第一印象不可靠,三思而行乃良策
不少人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惯,把他们最初得到的印象看成是明媒正娶的正室,后来获得的印象就不知不觉地成了偏房。如果错觉首先进入了你的大脑,那么真相就没有容身之处了。值得特别提醒的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第一印象往往是不很可靠的。因此,聪明的人不能让第一个出现在你面前的东西主宰了你的意志,也不能让第一个想法占据你的脑子。如果不这样,你就显得没有深度,无法驾驭复杂的局势。有些人就像新买的酒杯,什么酒先倒进杯里就沾上了什么酒味,而不管酒的好坏。如果你有这种局限,有人就会在政府命名做文章。心怀叵测的人会把你最容易轻信的事变换一种包装,在第一时间让你知道,这样你就会中了别人的圈套。因此,智者总是拿出足够的时间对事物进行再三考虑。所以不仅要注意第一印象,还要注意第二和第三印象。如果你很轻易被人打动了,那么你就缺乏深度了,这与感情几乎是一回事。
《智慧书·227》
狼与老太婆
一只饥饿的狼四处寻觅食物。当他来到一家农舍时,突然听见小孩的哭声。
一个老太婆吓唬小孩说:“快别哭了,不然我马上把你丢出去喂狼。”
狼听见了,信以为真,便站在门外等着。
天渐渐地黑了,他又听见老太婆逗哄那小孩说:“好宝宝,如果有狼来,我就杀了他。”
狼听了这话后,一边跑一边说:“这老太婆怎么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处世潜规则
怎样认识人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不能轻信,不能凭说话,也不能凭第一印象。孔子从“听其言信其行” 发展到“听其言观其行”,就是经验的总结。
笃行篇 与其百发百中不如适可而止乌龟与鹰
中间的道路最宽广,危险的事情不参与
聪明人不会轻易参与冒险的事,这正是他们的精华所在。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一般都不走极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这是一段漫长的路,因此智者常常选择中间的路走。只有经过长期而周密的考虑,智者才会开始行动,因为事先躲避危险比临时应付危险要容易得多。在危险的处境中战胜危险的保险系数是很难把握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彻底摆脱危险。不会摆脱危险是可怕的,因为一个小的危险往往会导致另一个大的危险,最后你就处在灾难的边缘了。有的人或因其气质或因其种族而生性莽撞。这种人最容易惹事生非,并且把他的朋友或同事都推向了危险的境地。头脑清醒的人善于审时度势,因为他们知道真正勇敢的是那些善于躲避危险而不是征服危险的人。匹夫之勇是一种愚鲁的行为,聪明人因此不会重蹈覆辙。
《智慧书·47》
乌龟与鹰
乌龟和老鹰交朋友,乌龟看见鹰在空中飞翔,便请求老鹰教他飞行。
鹰劝告他说:“你不能飞行,因为你没有翅膀。”
可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抓住乌龟飞到高空。老鹰没注意,不小心松开了爪子,乌龟从高空中掉下来撞在岩石上,被摔得粉身碎骨。
处世潜规则
危险的事情可能很刺激,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好处,可是没有九分的把握,最好还是不要干危险的事情。好高鹜远、不切实际而冒险的人,十有九个要失败。
笃行篇 与其百发百中不如适可而止蚯蚓与蟒蛇
不走极端,不追新奇
易走极端是一种很不恰当的行为,智者是不会这样的。蠢人最相信他们所听到的最新消息,他们的理智和欲望是蜡制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最新消息,都马上在他们的心上留下烙印,而以前的一切记忆都被一笔抹掉。这样的人虽然很容易争取,可是也最容易失去。对这种人,每个人对他们的看法都不一样。这种人是不可靠的密友,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因为他们判断不了形势的变化,把握不了自己的情感。他们的意志和判断力像跛着脚,一会儿倾斜到这边,一会儿倾斜到那边。
《智慧书·248》
蚯蚓与蟒蛇
一天,一条蚯蚓看见一条长长的蟒蛇正在睡觉,蟒蛇修长的身材使蚯蚓羡慕不已,心想自己如果有那样漂亮的身材该多好啊。于是,蚯蚓便爬到蟒蛇旁边,使劲地将自己拉长、拉长,不料用力过大,把自己的身体弄断了。
处世潜规则
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到新奇的东西就想模仿,结果只能是邯郸学步、削足适履。盲目去模仿强者是没有好处的。
笃行篇 与其百发百中不如适可而止芦苇与橡树
宁肯让人一步,也不固执己见
愚蠢的人都很固执,固执的人都是很愚蠢的人。这种人有牛脾气,越是遇到麻烦,越是执迷不悟。其实,如果是一个聪明人,就算你是正确的,也不妨让人一步,最终也能够获得承认,还能够显示你的豁达大度。固执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固执所带来的胜利。一个人一心要维护的不是粗暴无理而是真理。有的人很顽固,倔强得不可救药,根本就无法被说服。固执再加上想入非非,那就是真正的愚蠢了。一个人的意志要坚定,但为人处世千万不要这样。
《智慧书·183》
芦苇与橡树
芦苇与橡树争论不休,都认为自己有耐力,很冷静,力气大,谁也不肯认输。
橡树说:“你没有力量,无论哪个方向的风都能轻易地把你刮得东倒西歪。”
芦苇没有回答。
过了一会儿,一阵猛烈的强风吹了过来,芦苇弯下腰,顺风仰倒,幸免于连根拔起。而橡树却硬迎着风,尽力抵抗,结果被连根拔掉了。
处世潜规则
聪明人善于洞察局势,该前进的时候前进,该后退的时候后退,常常显得游刃有余。而愚蠢的人喜欢硬拼,不弄到身败名裂,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笃行篇 与其百发百中不如适可而止驴子与蝉
明察风吹草动,适时恰当选择
在生活中,能不能取得成功,很多时候都取决于你有没有选择能力。一个人要有良好的品味和正直的判断能力,只靠智力是不够的。没有明察秋毫的能力和恰当的选择力是不可能获得完美结果的。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两种才华:一是能够选择的才华,一是能够作出最佳选择的才华。有不少人灵慧多智,判断严谨,既勤奋又博闻,可就是不会作出恰当的选择。这种人常常选中的是最差的,好像有意显露他们做错误选择的能力似的。知道如何选择是最伟大的才华之一。
《智慧书·51》
驴子与蝉
驴子听见蝉在树上唱歌,被美妙动听的歌声所打动。驴子想,要是自己也能发出如此悦耳动听的声音,那该多好啊。
于是驴子便羡慕地问蝉:“你吃什么东西才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
蝉答道:“不过吃露水。”
驴子心想,就这么简单,谁不会?于是这头驴就只吃露水,没多久就饿死了。
处世潜规则
能不能做什么,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恰当的选择。如果不顾自身的条件,一厢情愿,最后难免吞下失败的苦果。
笃行篇 与其百发百中不如适可而止猎狗与众狗
以静制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般来说,任何人都不能多事,当你的人生出现风